第九章 临床会谈的准备
作者: 郑希付 / 12264次阅读 时间: 2008年8月01日
标签: 临床会谈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0LrC,sK0g6e

第三编 临床会谈心理学空间@Ag@'] _
  临床会谈涉及一种职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会谈的质量必然对来访者和咨询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临床会谈是严肃的,临床会谈具有专业性和组织性。本章从临床会谈的环境要求和来访者的心理出发,详细阐述了临床会谈中咨询者本人的环境准备、会谈室的物质准备以及咨询者及来访者对心理咨询过程的心理准备,同时对临床会谈中如何接待来访者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B)^(Ea7eue3j[0心理学空间@;V? ^b'|
第九章 临床会谈的准备心理学空间lI|D r
引言心理学空间9rx s-}Iu)r
心理学空间9eQ0~3dq,C3E9u
临床会谈涉及一种职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会谈的质量必然对来访者和咨询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临床会谈是严肃的,临床会谈具有专业性和组织性。本章从临床会谈的环境要求和来访者的心理出发,详细阐述了临床会谈中咨询者本人的环境准备、会谈室的物质准备以及咨询者及来访者对心理咨询过程的心理准备,同时对临床会谈中如何接待来访者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心理学空间.iOIv]-Z;hy

8X,E3w m?g7AW!k$g{#|0第一节 临床会谈概述心理学空间;u Rv:^3w#{
一、临床会谈的定义
vW+PqE T;UR.Z0心理学空间p l,^r4\$xAc[,P7M
会谈(interview)又称会话或面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进行信息交流。如商场上的业务洽谈、政治上的谈判、朋友相聚的畅谈、人们之间的日常交谈等。会谈是互动式的。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临床会谈(clinical interview)也具有一般会谈的特点,但临床会谈是很有影响力的活动,它既可以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也可以产生消极效果和痛苦经验,因而更强调技能和实践经验,与一般的会谈存在较大的差别。临床会谈的独特之处在于:(1)会谈双方的角色是明确的,咨询者是提供帮助的一方,来访者是接受帮助的一方;(2)它是在双方共同建立的特定情境当中进行的;(3)围绕的话题是来访者的求询问题;(4)整个谈话过程是有目的、有规律、有控制地进行的(李正云,2002)。可以说,临床会谈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形式和手段,心理咨询与治疗就是由一次或多次临床会谈组成的,通过会谈解除和治疗来访者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心理学空间1FhzK#{zQ+OM
心理学空间[ow1G.y/\?
关于临床会谈的定义,波普认为,临床会谈是发生在两个个体之间的对话式交流。马塔若佐(J.D.Matarazzo)进一步指出,临床会谈是达到预定目标的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是通过言语的和非言语的形式进行的(钱铭怡,1994)。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指出了临床会谈所具有的一些特征。
5on'sv7_%xm@CG0心理学空间R5E2?g+}fmC/h
可以通过四个基本原则来界定临床会谈:(1)会谈者与来访者建立并保持一种职业关系;(2)会谈者使用主动倾听技巧理解来访者并与之沟通;(3)会谈者的意图可以是评估来访者,帮助来访者减轻痛苦,或评估与帮助的某种结合(在理论上,评估先于帮助);(4)具体的会谈者的行为可能因会谈者计划达到的目标不同而有很大差别。理想的情况是,会谈者与来访者初期就在面谈目标上相互一致。从以上原则出发,标准的临床会谈的定义是:临床会谈涉及一种职业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在这种关系中,专业的会谈者主动倾听来访者,力图评估和理解来访者的问题,在适当的情况下,把自己作为改变的工具使来访者的个人痛苦减轻或消除。会谈者与来访者互动的质与量主要取决于双方认同的目标(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心理学空间7M4D? B!o
心理学空间ME4VOX@ |
综合以上观点,临床会谈是在心理咨询这种职业性的人际关系中,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方式进行沟通并相互影响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来访者感到心理不适主动上门求助咨询者,咨询者通过倾听等技术来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作出评估并提供有效帮助,使来访者减轻或消除痛苦,来访者为这种服务付出相应的酬金。心理学空间0VyG9lO!F$D
心理学空间,n~,sb g`8R-q'k.D P,M
临床会谈比一般的会谈要复杂得多,不仅需要交流信息,还需要会谈双方保持一种具有特殊距离的人际关系,咨询者要具有敏感性、洞察力等方面的能力、技巧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临床会谈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所以,有效的临床会谈是一门艺术和科学,包含许多知识、技能和实际经验,需要专业工作者付出许多努力。为方便起见,在下面的内容中将临床会谈简称会谈。心理学空间k ecME/r.\5{%\g
心理学空间R1M)f1up
二、临床会谈的作用
3] K-r] jz-o0
M"~d^A6~0心理咨询由一次次的会谈组成,每次会谈都有它特定的目标,不同目标的会谈可能有不同的作用。会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收集资料、心理诊断、心理测验、心理治疗、建立帮助关系。心理学空间l2UJ${ohq
心理学空间P#V FGTK6l$HAN
(一)收集资料心理学空间8u]t)B-u%o9n$R)?
心理学空间;@'q{IWt#\+h| gbh
咨询者在与来访者见面之前,对来访者的情况并不了解,咨询者要想对来访者有所帮助,就必须在会谈中做好收集来访者资料的工作,这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前奏。通过与来访者会谈,咨询者会收集到大量的关于来访者的个人资料、基本信息,对来访者的问题有大致的了解。咨询者收集的资料通常应该包括:(1)基本资料,含姓名、年龄、学校、职业等;(2)主诉问题,即来访者认为自己有何症状,问题如何等;(3)家庭背景,指家庭成员及姓名、年龄和职业,有无重要家族事件,紧急联络人的电话、地址等;(4)成长史,即从小到大的经历中有无影响身心变化的重要事件;(5)医疗史,即有没有看过心理医生并接受专业治疗,结果如何,是否为转介等;(6)心理健康状况,要询问来访者并观察来访者的形态、表情、举止、言语表达、思维方式等,判断有无异常(林家兴,王丽文,2003)。初次会谈需要了解来访者十个方面的重要信息:(1)关于求助者身份的信息;(2)总体外观印象和行为;(3)与现在问题有关的往事;(4)以往的精神病史或心理咨询史;(5)教育和工作背景;(6)健康和医疗史;(7)社会或成长史;(8)家庭、婚姻和性方面的历史;(9)对求助者沟通模式的评估;(10)精神状况,诊断结果总结(Sherry Cormier等,2004)。当然,并非对所有的求助者都需要上面提到的信息,咨询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心理学空间)WW~Tb v&_u%r
心理学空间mWU4g]3f0V I$I
(二)心理诊断心理学空间 wd+p9}C!_!F)q"~_

Hrz6do {0心理诊断是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和解释,包括对来访者的问题原因的解释,这些问题是如何随着时间发展的,心理失调的程度,对治疗步骤的具体化和成功解决问题机会的评估。在会谈的过程中,咨询者通过掌握来访者的基本信息、倾听来访者对症状的描述,探索来访者痛苦的原因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确定来访者的问题及其程度,是否适合接受心理咨询,宜采取哪一种治疗模式等,这就是心理诊断。诊断和评估的目的在于确定来访者目前行为与生活中的问题。只有比较清楚地确定了来访者的问题行为,咨询者与来访者才能清楚地建立咨询的目标,并对来访者特定的需要建立相应的治疗方式。诊断从第一次会谈就开始了,并在整个治疗阶段都继续下去。心理学空间1D ]R ~1g{ DA A%J
心理学空间3kj&W`D/kh-N
就目前而言,对咨询者进行诊断评估要用国内、国际通用的评估标准和工具进行。但在工具缺乏以及问题性质不严重的情况下,临床会谈结合来访者的其他信息,可以提供比较专业的诊断和评估。心理学空间 fO.J Z'|ldy
心理学空间5j ~+?hA#KT6Y
(三)心理测验
!R YB0fCH]J6i0
l~8X7O P8Y0在临床会谈中,必要时咨询者可以借助心理测验或问卷来了解来访者,以作出更准确的评估。实际上,心理测验(任何测验)是临床会谈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测验情况下,很多情景都是规定的,或者说会谈情景的组织性、标准化程度很高。来访者需要用一定的方式按规定顺序回答问题或作出相应的反应。心理测验也是观察来访者行为的特殊情景。
Y.|@ EiV0
,WYcU1R9Kt b/fEV0(四)心理治疗心理学空间 i$\D*X5dD{M

8_r2C6D+d|v0心理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来访者发生认知或行为改变、解除或缓减痛苦。心理治疗的过程由一次次的会谈组成,每一个治疗的过程都离不开临床会谈。在临床会谈中,治疗者要运用不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方法和技术来促进来访者认识自己的问题、宣泄不良情绪、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强化自我改变的动机,促使来访者发生改变。因此,会谈本身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
|-S5c"P(]3vp0
-OY)f!h$M:yt.U,q0(五)建立帮助关系心理学空间9]6eS]!Uv
心理学空间K,CX#[H A
良好的帮助关系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条件。帮助关系的建立、发展和维持是在会谈中动态发展的,在初次会谈时就需要注意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在随后的会谈中仍需要发展并维持与来访者的这种关系。每次会谈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咨访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帮助关系。心理学空间P-Zq'JV [3H ?D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临床会谈
«第八章 心理疾病的分类 郑希付
《郑希付》
第十章 帮助关系的建立»

 郑希付

郑希付,1963年生。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版专著、译著十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