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结束会谈的方法
作者: 郑希付 / 12099次阅读 时间: 2007年4月04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q hBh/v iZ o

第十五章 结束会谈的方法
Euf!zQ3B;Rlm0引言心理学空间!G+Qb#ITv

)[tNNK:[`'| E#A0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助人自助,通过咨询提高来访者自知、自控、自我行动的能力,把咨询中获得的知识、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能举一反三地自己去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人生课题,逐渐走向成熟。结束会谈是来访者必须面对的事情。如何处理结束会谈过程、如何运用结束方法对于咨询者和来访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章着重对结束会谈的意义、基本程序、时机、常用方法等作详细的介绍。
K.L0w}B0S9pL6w7c0心理学空间LO/q"] x:q'jMf
第一节 结束会谈概述心理学空间[(k#F]D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对治疗结束作了明确的定义:是指何时结束心理治疗,一般来讲,指原计划目标已达到之时。有些情况下,如来访者无意去完成咨询或认为已达到目标而不想继续,咨询者本人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来访者对咨询者有偏见等特殊情况,应考虑咨询结束(车文博,2001)。结束会谈不仅指结束一段咨询关系,还包括对一个讨论话题的结束以及每次会谈的结束。心理学空间(_C$Yz9^ {

J1~'K Kca3C n0一、结束会谈的意义心理学空间)[@'^r%t
心理学空间7a8~^ p9L`
结束会谈是心理咨询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当咨询者发现来访者谈论的话题与咨询没有联系时或应该结束该话题时,或是当咨询者要结束这一次与来访者的咨询时,或是心理咨询进行若干时间后因各种原因要结束这段咨询关系时等,都会进入结束会谈阶段。
1DT$A&h"k3Pp0
7qR s2b1kdo,G3\0结束会谈在整个咨询阶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因为结束会谈之前,咨询者会给来访者作一次全面性的研究,综合所得资料,作结论性的解释。如此,来访者有机会得到对自己更清楚的认识。其次,在结束咨询关系阶段,咨询者会渐渐退出咨询者的身份,采取比较被动的角色,让来访者自己扮演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来试图改善自己的问题。如此,来访者在会谈结束以后能自行处理日后的困难。最后,因为有些来访者是带着较强的依赖性来咨询的,所以咨询者如果能让来访者顺利度过结束会谈阶段,让来访者了解凡事都有结束的一天,鼓励其自力更生,这是结束咨询关系的意义所在(曾文星等,2000)。心理学空间f3{'|9WED;n#Lz

8u k C&g`K t,_f!J0总之,结束会谈是一个过程,要慢慢准备、发展,最后达到结束的目的。咨询者不但要随时注意每个话题、每次会谈的情形,也要时时观察来访者的反应,这样才有利于咨询者对整个会谈的把握,从而有利于咨询者更好地结束会谈。
'N1v3|p+{7H*V)^0
.y0k,Xmr[`0二、结束会谈的基本程序
W;S"X;b/?lG;X0
6v0sj4|j u*w0结束每次会谈以及结束一段咨询关系都包括两个阶段,即结束阶段和终止阶段。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结束阶段在终止阶段之前,是为终止阶段作准备的,是一个过程;终止一次会谈或一段关系的终止,是结束阶段的结果。
~Q | Q"MCG3Q:YV0心理学空间 Q,\ X j_ @ ^(pxg
(一)结束阶段心理学空间(Zr |1OufR
心理学空间HcJ8Zf7cS{G(l
随着会谈时间的流逝,咨询者和来访者都会感到压力。谢尔提到,会谈主体部分的超时,会迫使咨询者匆忙进入结束阶段,这是咨询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通常,咨询者试图发现来访者更多的问题,就好像是一场竞赛,看看你到底能在50分钟里完成多少。要知道,实际的信息总是多于能收集到的。然而,咨询者一定要适时停止收集信息,因为顺利地结束需要有意识地作出决定。在会谈还剩5~10分钟时,要停止提问和收集信息。随着会谈的进行,来访者也同样感到有压力。通常,他们会怀疑是否已经充分地表达自己,咨询者是否能够提供帮助或者足够的建议。他们也许会觉得比会谈开始时更加糟糕,因为他们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问题或者仅仅因为他们谈及了这些问题。由于来访者很可能会感到这种压力或具有这种想法,咨询者应该为结束阶段留出充分的时间。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对时间流逝的体验是不同的。实际上,年幼的儿童甚至无法理解时间线性的、不可返回的特点。因此,告诉孩子还剩10分钟不如说些更具体的东西,比如:“我们只剩下一点儿时间在一起了。可以只够再读一页,然后我会总结我们所谈到的,看看是否我记住了所有内容,然后我们做下周的计划,好吗?”(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心理学空间bG[$X3qu
心理学空间lA.G-`?0i
在会谈的结束阶段,作为咨询者需要完成如下任务。心理学空间c0E?l]'{4UF \
心理学空间*{,P-x-d#|)M;e n
1.安慰并支持来访者
lO6Z-s_#l1K0
0N J `u$Z X.~a0一方面,需要夸奖来访者的表达能力。几乎所有主动寻求专业人士帮助的来访者都在会谈过程中尽了全力。会谈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挑战、一种引发焦虑的行为。因此,在结束时,咨询者应该说:“今天你真棒!”“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对我说了这么多。”“我佩服你的勇气,相信这样下去,我们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这种说法说明会谈是件困难的事情,并且肯定了来访者在表达自己时所作出的努力。另一方面,大多数来访者在第一次会谈时都很犹豫,他们对于会谈和治疗既期待又害怕。因此,咨询者应该支持来访者寻求专业帮助的决定,并说明这种决定所带来的希望。例如:“今天你踏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你今天能来我很高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我看到你为自己的改变所付出的,而这是需要超人的勇气和力量的。”这些说法表明寻求专业帮助是件困难的事,来访者作出如此艰难的决定应该得到支持。向来访者提供支持能够使他们觉得这个决定是正确的(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
-|@{)`$t B `0
#B| KU-Y0对于年轻的来访者,这种安慰和支持显得更加重要。许多儿童来访者第一次来咨询并不是自愿的,这就需要让他们知道咨询者欣赏他们。咨询者要避免对具有抵抗性和防御性或不开口的年轻来访者表现出生气或失望,这些反应很可能会使他们将来更不愿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相反,咨询者要力图保持乐观,如告诉来访者:“我知道今天来这儿和我谈话不是你的主意,我不会因你的某些不快而怪你。我们也许可以一起找到一些方法来让这件事不那么痛苦。” (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
n Lnf9JT,`?0
4x TV+h^$c#p's0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咨询者宜作出更多的感受上的反应,明确地表示对来访者的赞赏。心理学空间8j? ` j!t

2a WrS D^T02.总结主题和内容心理学空间]T|/QQEL

c)~0Cvn'a?&WG0zu%U0提高来访者再次前来会谈的可能性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在结束阶段清楚明确地指出来访者寻求专业帮助的原因。
8H+pJ;n` r.g{Mtn0
5JiW)j#l~0大多数来访者前来会谈是因为他们至少部分地希望能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帮助。如果咨询者能总结出来访者希望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那么他们就更有可能再次会谈或是按照咨询者提供的建议去做,同时他们会把咨询者看成一位拥有知识、技术的出色的权威人士(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
,f ax7U:wr F0
"B#F z@%f9P1hKc0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咨询者宜用总结、诠释来访者的内在感受、整合主体和事件等面谈技巧。
,a{c2M u[t-e9x[0心理学空间Y#X H IC}
3.适当把话题控制权转移给来访者
p+}\?3upX+A0
b0AM,[T/i [ji)SE0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引导来访者谈及某个重要的事情并作出很好的总结,但无论你多么出色地扮演咨询者的角色,来访者还是会觉得会谈是单方向的,就是说你了解了大量关于他的情况,而他却对你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在会谈的结束阶段,有意识地让来访者有多一点儿的对会谈的控制是非常有益的(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如:“你觉得有没有什么我们刚才没有谈的问题,你还希望详细谈一下?”“你觉得我在会谈过程中还应该做些什么,能使你觉得更自然?”另外,来访者的问题和评论也可以促进咨询者在专业上的成长和提高。
xx'j+zO;Zd0心理学空间!v&JWc?-R nf q
对于儿童来访者,在结束时留点儿时间,让孩子有时间问问题并且反思和你在一起的过程。“你知道,我在这儿一直提问。我想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问题想问我呢?”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咨询者可运用提问,向来访者询问意见或是问题。
pYn4j+b+pS0心理学空间jK]rX#J
4.寻求来访者的照管者的参与
,~-Wno,[8j0心理学空间zQ\ uI8Q X6d
澄清和寻求参与对年幼来访者来说是结束阶段中的关键任务。咨询者必须清楚地总结对问题领域的理解;提醒来访者关于照管者会参与或不参与的方式;如果可能,寻求孩子的某种积极参与(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下面有一个案例的结束,可供参考。
3s-F$v5sj#tw0心理学空间y/gtC |F/l
“好的,小宇,我们的时间快要到了。通过这次交谈,我了解了你对上学读书的一些想法。你以前读书成绩并不差,后来父母分居后,妈妈总是希望你能在班上名列前矛,为她争一口气。这种想法让你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你感到焦虑、无助。我想我能做一些事情来帮助你,但我们要再交谈几次,而且,我希望你妈妈和爸爸能来,这样我也可以和他们谈谈怎样帮助你。我会和你共同制订计划,你觉得可以吗?如果没问题,我想三天后我们再见面比较好。”
&jh\a_0心理学空间'ywD j[
5.安排具体、确实的步骤
Vu]$w4o i;p5w$j0心理学空间i'qa6k we$ax
会谈的最后一项正规的任务是,指出是否还有更深一步的专业接触。这包括具体、确实的步骤,比如安排其他会面、讨论费用问题和咨询者布置的相关的其他指导性事项;与年幼者会谈时,再次与他们的监护人联系是结束的一个重要部分,儿童常常不能安排来会谈所需的细节,也不能遵循会谈产生的其他建议,因此,咨询者花时间来与照管者澄清这些事情,最好让孩子也在场,其他有关问题,如付费和时间安排也可讨论(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心理学空间2j%~ tK,h7i:d~U
心理学空间g bC^Z){
(二)终止阶段
~2M aX(_)A0心理学空间O#b:}0?F8cb+M;V
有些咨询者认为每次终止都相当于一次小小的死亡过程。虽然将会谈的终止和死亡相比有些夸张,它的确指出了终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很多人来说,说再见是件困难的事。有些人会避免谈及这一点;有些人会停滞不前,希望永远不会终止;还有一些人会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反应,比如愤怒、悲伤或是放松。在儿童和成年人对于终止的担忧有相同的一般规律,但儿童常会有更加明显和极端的表现。一个成年人可能会在结束时想咒骂咨询者,而一名青少年可能会直接骂出来。成年人也许感到有些悲伤,而孩子会哭起来。成年人会表现出一些失望,而孩子可能会大声抱怨他们的时间用完了,甚至踢上一脚。咨询者需要担任观察者、共情者和温和的限制者三重角色。有时,儿童对事情的感受、想法和行为相当剧烈。所以在我们看来,终止是临床会谈中一个非常关键而又常常被忽略的部分(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那么,咨询者需要做什么呢?心理学空间'D!I^nS9u S@

:{7D`qP J01.留意时间
hxU0b+C0心理学空间$sn1g(b5fz
尽早开始结束阶段是终止阶段能按时完成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咨询者和来访者匆匆进入结束阶段,那么必定会影响到终止阶段。理想的情况是按时完成每一步骤,这样就可以观察来访者对待终止的行为并且作出评估。还可以在方便的地方摆放座钟,说明时间快到了。
[/]*X(|V*n0
~T'ms\2@%vFET:S02.注意门口表现心理学空间 l7];rofO[(IV

%^3t_ fft9A0当到了终止会谈的时间,来访者通常会有一些想法、感受和行为,特别是门口表现,这些都能为敏感的咨询者提供关于治疗、心理病患的严重程度和诊断的信息。所谓门口表现,是指来访者在会谈最后的表现,也许是准备离开的时候,或者是在他们走到门口时的表现,如在每次会谈后都说“谢谢”并且和咨询者握手。来访者有时候直到会谈的最后才提及自杀的念头:“顺便说一下,我自杀的念头在过去的几天里真的更强了。”又或者来访者更多地会说:“也许有时间我们可以一起喝咖啡。”“太好了,我现在觉得好多了。”“什么时候我才能觉得好一些呢?”这些门口表现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咨询者都应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此时的面谈技巧是解构或作出情感反应。心理学空间2]|1]C1`zs

[&V!RA`@5oz1E03.控制会谈终止心理学空间%A8V:X2o/A$pO V:s'j

7GUu2g l2t"rD0在会谈终止阶段,咨询者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控制。对咨询者来说,找到一种满意、合适的结束方式并坚持做下去是很重要的。例如,你可以送来访者走出咨询室的门口,友善地与来访者道别,或亲切地说一句:“下次见!”心理学空间d(x3ii5P:X!eg

4`b&fUoV(`0l0在某些情况下,来访者根本不让咨询者对结束取得控制。通常来说,会谈的时间长度是事先商定好的,来访者不会要求提前离开(也有一些例外,比如青少年来访者经常会表示没有什么要说的,并要求提前终止会谈),当成年来访者要求提前离开时,这也许是一个信号──快触碰到会引发来访者焦虑的事件了,作为咨询者,应避免提及他们的焦虑事件,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咨询者应如何处理?下面是一些应付这种来访者的策略:(1)要求来访者谈一谈对会谈本身或是对你本人的感受;(2)探究来访者是否习惯于提前终止关系;(3)温和地让来访者随便讲讲“你想到的任何东西”;(4)在会谈前列出详细的提纲,以便核查咨询者在会谈中是否已经谈及了所有要谈的内容;(5)对来访者说“我们还有很多时间”之类的话让他不用着急,然后继续结束阶段的工作;(6)在个别的案例中,来访者会表现出极渴望提前离开,当然,咨询者不能强迫来访者留下来,而应作出暗示,希望以后他能够再次进行会谈或是求助于其他专业人员(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这时的面谈技巧是使用标准的终止方式,终止语要温暖而自在,与来访者讨论会谈终止以及时间界限。心理学空间jEq(X/WL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第十四章 开始会谈的方法 郑希付
《郑希付》
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

 郑希付

郑希付,1963年生。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版专著、译著十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