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崇拜”宗萨钦哲仁波切?
作者: 荣伟玲 / 7646次阅读 时间: 2009年8月04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我为什么“崇拜”宗萨钦哲仁波切?心理学空间0M#w y;Xk5n
心理学空间J|T1y)w%Hq!O
心理学空间F.c]O!FG-c!u!?;m
问:你是否很崇拜宗萨钦哲仁波切?
4]{A|x.}"k#r0答:这个问题很有趣。早就应该有人问这个问题了。
2B+R3x^AM%G2Q/?0是的,你可以说,“我很崇拜他”。但,崇拜和崇拜还有些不一样。
(e(r` Tf#A0通常,人们崇拜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以为,这完全是外境里的一个人,他是真实、独立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崇拜这个完全外在的,与众不同的,也与自己不同的“独立客体”。
Ta wk sicv0但是,当我说,我崇拜宗萨钦哲仁波切的时候,分分秒秒我都知道那是我的投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崇拜就和那个崇拜,很不一样了。心理学空间y*@+X Ta-k+o
最初看宗萨写的《佛道的见地与修道》,觉得还行,不过理论太多,修行指导太少,并不是非常看重的一本书。我看《当和尚遇到钻石》,超过十三遍,看《西藏生死书》,超过二三十遍,但我看《佛道的见地与修道》,不到五遍。这个数量是很少的。
4b$@dQz(la(ub0对入中论感兴趣,主要是今年我在成都文殊院买了本《龙树六论》,完全看不懂。不是“有些糊涂地懂”,也是不是“只能看懂一点点”,而是完全看不懂!一行都不懂!虽然看不懂,内心深处却感到,这本书有极大的价值。抱着书,我在沙发上呻吟,“龙树菩萨,帮帮我啊,看不懂啊,你说人话啊!”那情景自己也觉得好笑。
8o7i's!j_*p0三个月以后,我发现宗萨讲过《入中论》(那是阐释龙树思想的一本论著,作者是月称心理学空间XfQ6BAM
菩萨。)于是,我开始了与宗萨钦哲仁波切,作为一个“投射—内化——再投射”客体的反复互动。
;B7w3LfR~ wnD~0 心理学空间:AS4D'HIH{
最初,我听他开篇讲课,介绍自己,就觉得不大喜欢,不大耐烦。我想,你讲课就讲课吧,干嘛讲自己呢?简单介绍一下就好嘛,说那么多干嘛?太关注自己了吧?
Ji` em,f;o0我关掉录音,跑到街上散步去了。想了想,这是不是自己的投射?当然是自己的投射。心理学空间iw!I9n4RN
第二天,我又接着听。听着听着又不耐烦了。老师讲一段英文,翻译老师讲成中文,下面坐着一群盲目崇拜的学生,这不跟“中德班”(我曾参加 “德中精神分析连续培训”)差不多吗?心理学空间 f(Tu*f:Jx4lL"W
搞什么搞,哪有人讲佛学这么讲的?一想到中德班我就心烦意乱。于是我又关掉了录音,又跑到街上散步去了。
\ XXkf t0又想,是不是自己投射呢?当然,还是自己投射!
duk qi*z p2A0隐约地,我预感到,有些好东西在宗萨讲的“入中论”里,我应该去探索这个秘密宝藏。
*xs?7X7y-[U"I0当天晚上,我做了个梦。在梦中,我清晰地看到宗萨钦哲仁波切出现在我面前。他凝视着我,我也凝视着他。一段时间,就这样,相互凝视。这是灵魂的对视,超越了语言。电光火石之间,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要这样讲课,他想要避免什么,想要达到什么,以及他是怎样一个人。他的隐忧,他在绕一个什么圈子,他的深心。再夸张一点,我甚至了解了他在心理上某种微妙的东西。
;S%]B!f1p5O*zf0     早上起来,打开录音,再也没有障碍了,我持续地听下去,能够明白他在讲什么,也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讲。在《入中论》的内容上,有八成明白,还有两成不想明白。搅脑子搅成那样,也没什么好。总之我知道龙树菩萨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这就够了。心理学空间:K5X*I/K T(f&MQ^.w:pD
这是不是自己投射呢?当然,还是!心理学空间-\G_ Dk^ ^
 心理学空间 Z[h d"b:]+`
外在的佛陀,对应着我们内在的佛性。如宗萨钦哲仁波切讲的,如果众生都成了佛,就你一个没成佛,那么在你看来,大家都还是众生。这就是我经常讲的,“在你内心找不到的东西,你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心理学空间5Yc!WJ:^M
不要说,你在外部环境中找不到“真情”啊,“可信任的人”啊等等。如果在你的内心能找到这种东西,你就能在外部环境里找到;反之,你在外部环境里看到了什么,你得在你的内心去反省。心理学空间+Z"[O P$Z
一个男人在对你说“白色谎言”(即隐瞒了部分真相)?那么想想,以前,你有没有对别人说白色谎言的经历!
$Xn;l `EC"} z0有,是吧?
t'qj^+RJK(BP5Y0所以,不要埋怨这个对你说白色谎言的男人,而要深深了悟,如今伤害你的一切,都是“业的呈现”和“业的景象”。它本质上是空性的。心理学空间 E pO%X"A o&xNq r!x
每个人看到的“现象世界”都不一样,虽然我们理论上身在同一个地球。
t1h MT9m5V0你的“现象世界”,就是你“业的景象”。心理学空间'G1m @ g9`p5X:N
这个男人冤屈了你?不要怪他,想想看你的业,你以前有没有做过这种事情,你是不是真的清白无辜?心理学空间:Q&W.q R]
所以,你应该感谢这个貌似伤害了你的男人。他把你的业呈现给你看了,还帮你把它消除了。痛苦和疾病都是在消业。受报也就还了债了。
&O)ELW'Fl-i x&?0 
:b6C;@gH-x{0那么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了,我为什么总是说,人没必要生气。因为你生气的对象,其实是你“业的呈现”,它根本不具备任何实体。心理学空间/_ iJ(j!zH-Hm
喜欢攻击别人的人,总是感觉到被别人攻击;
t+A.Im/C2P0喜欢竞争的人,总是感觉到别人在和自己竞争;
%m/Gc,c{ f1a1n0    利用别人的人,认为别人在利用他;
9T:Z4xD5sH0心怀仁慈的人,觉得世上个个是好人。(这话苏东坡说过:“我见世人,个个是好人。但凡做坏事,总是不得已。”)心理学空间S"Pqi1DY
 
%],_0u)J!EIE_J1X0现在说回宗萨钦哲仁波切。听入中论听到三十九节,我认为,对于仁波切,我产生了某种执著。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爱上他了。每天起床先开录音听着,晚上临睡还在听。我对仁波切的智慧、慈悲、幽默和柔美磁性的声音上了瘾。
Y0?3ma3U(M(t)_0于是,我又关了录音,散步去了。这一散,就散了一两周。仁波切说,修行的要决,在于“禅定、不捏造和放舍。”我揶揄地想,好啊,遵照仁波切的指示,我先把仁波切给放舍掉!心理学空间`Q(n8a6{l
放舍掉仁波切的感觉真好啊,我终日在草地上打坐,阳光照在我身上,聪明而生病了的流浪狗陪伴我身旁。
byF{V1e`v0一切如梦如幻,没有一个景象是真实的。
+^~!gO%E5^0我按照入中论指出的道路修行着。那很有效。真的,整个世界都不同了。
be J&U#m0但这种修行把我的习气给吓坏了。
@g"a)sR,Q1QVv ?6|7k0 心理学空间9? q+y d,C3A\;^B
无论如何,你知道结果。结果就是,我停止了这种修行。俗世中依然有我放不下的东西。那也是一种业障。如何超越它?我得再想想办法。再过个两年吧!
;F ~^.lr0 
4j U l!O @qN5i r0现在我不再“爱”仁波切了。投射一直在改变。我在这种投射中,念念分明地觉察自身的状态。这就是修行。
B+YL YI|:uIk\0 
m0v'O Shu3u7M'@0我脑子里出现的仁波切,属于我“业的景象”。通过不断了悟这一点,我克服业的障碍,而聆听了入中论的高深教授。我也试图避免了另外一种业,那就是产生对仁波切这个人的执著。如果我产生了这种执著,说明我没能了解空性,没能了解,我心目中的仁波切,是“业的景象”,他跟那个在不丹或锡金的仁波切,没什么太大相干。心理学空间Z0|HKh+u^ p1j
 
H$o&CW/SdJC c @ X_r0好了,为什么我一直在推崇仁波切,一直在文章里提到仁波切呢?因为,我觉得宗萨的教授,是最切合现代人根机的。尤其切合那些学了点心理学的人;仁波切是懂心理学的,他提到他曾跟西方的心理学家接触,并阅读过弗洛伊德荣格的著作。他还说,他同意弗洛伊德的部分观点。(见于台大金刚经开示)。
?*q [8k'Ea0 
.rK J)g8yY0我真心实意地希望,佛学的光辉能照亮心理学的黎明。我衷心地期待,我的同行们、广大的心理学学员们,和来访者们,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们,能通过这位满布现代气息、有反叛精神、博学多闻的仁波切,去了解佛学的精髓。能懂得佛学不是迷信,不是宗教,不是说教,而是超越这之上的;是真理,是实相;是能够统领心理学和科学的。心理学空间&a7A:K(bq'jV/m
 心理学空间 ~x[ki.Y~ UB
这是我反复提到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原因。如果,我的心理学同行们,真能接受一位佛学仁波切的教授的话,那是宗萨。心理学空间T7aosM-\0PF
 
{RY9ts s t0最后,我希望能问心无愧地说,如此诚挚地,我祝愿你们能得到幸福
n6vu,[.uA/[F7K3E0 
| ^'coXp0如果,这世上真有一种光辉的话,那是真理的光辉!它属于每一个寻求它的人!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在爱情中我们寻找什么》自序 荣伟玲
《荣伟玲》
没有了»

 荣伟玲

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硕士研究生,德中精神分析连续培训班成员。历任重庆荣格心理咨询所心理咨询技术总督导、成都博时心理110咨询中心主任、成都心理咨询师联合会会长等职,有多年从业经历,是国内较早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型心理治疗师。研究方向为宗教哲学心理学。http://blog.sina.com.cn/weiyinj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