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欲世界,你知道吗?

> 孩子的情欲世界,你知道吗?

马赛·拉夫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孩子的吸吮和咬(2)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是通过天生的自然发展,加上父母及社会的诠释,发展出性别认同。

  有些孩子总也不愿吃块状食物。通常你会听到母亲说:“只要我还喂母乳,一切都没问题,但是一旦我试着母乳和块状食物轮流进行,宝宝就不愿意。”言下之意好像在暗示母乳是宝宝最佳的食品。如果说宝宝离不开妈妈,是因为母亲仍无法放心让他(她)独立自主,或许宝宝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焦虑。因为宝宝感到,妈妈如果焦虑,他(她)就可以和妈妈黏在一起(而且以色欲的方式感受),因此宝宝更乐于加重妈妈的焦虑。

  如此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分离(个人化)的障碍,在断奶后仍可能再出现:很难适应托儿所或是幼儿园,很难让祖父母带。当然类似的情况不只是宝宝单方面的问题:通常是妈妈舍不得放开孩子,另一方面孩子也离不开妈妈,两者都要负责任。除了一些极端到有点病态的情况,一般心理医师不会过于干涉,只是很简短地问妈妈:“您能和孩子分开吗?”同时对孩子说:“你得离开妈妈,不要害怕长大。”通常心理医师会鼓励妈妈,试着让孩子到托儿所,由爸爸去接孩子。要改变母亲与孩子过于紧密而阻碍孩子长大的关系,最好是由第三者(通常是爸爸)来介入,进而创造另一种关系模式。

  咬具有色欲的色彩

  有些孩子光咬食物不够,还会故意咬妈妈的大腿或幼儿园小朋友的脸颊。保罗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幼儿园的老师常抱怨两岁半的保罗有事没事乱咬人,而且还很会挑对象咬:他专门咬那些有着圆滚滚、红通通脸颊的小女孩。被咬的小女孩马上哇哇大叫,保罗却感到惊讶,被挨骂时还很委屈地哭起来。

  咬是非常具有色欲色彩的动作(保罗可不是乱咬,而是专挑肥嫩小女生的脸颊下手),事实上是在寻求接触,想要咬对方一口,把对方占为己有,如此便和对方难分难舍。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中,借着咬人寻求接触是不文明的表现,如果到了两三岁了,孩子还继续咬人,这就不再只是想征服的表现,而是显现了孩子情欲心理的发展有缺失:孩子似乎无法以其他合乎他年纪的色欲形式去认识他人,他其实大可以借着游戏、活动,或是一同编故事等方式去接触他人,然而他却继续用“不咬不相识”这种不合时宜的方式和别人接触。

  不可讳言,咬在整个口腔(口欲)期是重要的一环,而口欲关系在整个情欲领域中——无论是孩子们纯真的感官情欲,或是成人的性欲——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常听到妈妈柔声对孩子说:“你可爱得真想让人咬一口!”或是“噢!我要把你吃掉……”世界上所有的妈妈都是温柔的肉食动物,特别爱咬自己的孩子,轻轻咬着宝宝的颈或大腿……或许这在每位孩子的心里都留下了甜美的记忆。长大后在性爱中,咬成为一种情趣,半咬半吻的痕迹成了爱的徽章。多年前在巴黎发生了一件轰动世界的命案,一位日本留学生杀了自己的女友后,不仅分尸还吃女友的尸体。如果说这个食人的日本留学生其荒诞的行径令人震惊,但也或许多多少少唤醒人类内心最底层的咬人幻想。

  等待深情的一吻

  吸母乳、吸吮、咬等都是属于满足口欲的动作,令人乐在其中,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此类的乐趣。我个人认为,我们可能会忘记第一次性经验的细节,但是却能记得此生中的初吻。初吻象征着进入成人的世界,在初吻中我们也重新找回小时候口欲的乐趣。吻是把自己交给对方,两人借着吻合而为一,分享内在和私密。如果说妓女们不接受亲吻,莫非是她们得保护她们所认为的最私密之处?

  第一次和伴侣身体交缠之前,我们很害怕如此靠近对方的身体。口是男女两性共同的色欲敏感地带,吻可以使两人靠近,同时消弭两性的不同之处。在法国,初吻通常发生在13岁左右,而第一次的性经验差不多发生在17岁。由此不难看出,亲吻是性爱关系之前必经的阶段,通过打情骂俏、亲亲抱抱,整个感官的情欲也逐渐发展成熟。

问与答

  问:母乳是否真的比婴儿奶粉对孩子的成长更好?

  答:以前母亲都把孩子交给奶妈,所以年纪较长的人有奶姐奶妹(即奶妈的孩子)是很普遍的现象,仿佛奶妈的奶不只是奶而已,更是一种身份认同,一种亲情。我已故的母亲在世时一直和她的奶姐奶妹有联络。小时候分享过同样的母乳,在想象中似乎就有相同的成长过程,如同有血缘关系。

  即使医师大力倡导妈妈亲自喂母乳,最重要的还是尊重妈妈的决定。母乳的确可以加强孩子的免疫能力,但是孩子不一定非得吃母乳才能长大。妈妈喂婴儿奶瓶时,带着柔情关爱,和宝宝靠得很近,同样可以和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因为宝宝可以认得妈妈身体的味道、她的声音、她抱他(她)的方式。

  怀胎生子后,任何新手妈妈都有权利重新掌握自己的身体,决定是否喂母乳。所有的妈妈决定不喂母乳的原因和立场都不一样,其中有个想法很特殊,我认为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这些妈妈认为孩子离开母体成为独立的个体,因此应该比较独立了,尽管喂母乳有诸多好处,但也导致某种形式的依赖。喂奶瓶还有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让爸爸参与喂奶,一方面让爸爸有参与感,另一方面爸爸以第三者的身份,为妈妈与宝宝过于黏着的关系注入新的源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喂奶瓶也许可以预防往后孩子离不开妈妈的困扰。

  问:爸爸参与喂奶真的很重要吗?

  答: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要爸爸愿意而且以他的方式喂奶瓶。我在本书的开头就说过,男女有别,因此爸爸和妈妈的育婴态度和方法不一样。母亲和父亲的角色是不可能(而且不应该)互相转换的。

  无论爸爸多会照顾宝宝,多么愿意陪伴宝宝,他和宝宝之间绝不可能出现像妈妈和宝宝之间那种黏着的关系,那种怀胎时即酝酿的亲密关系。在宝宝的心中,以亲密程度来看,妈妈排第一位,爸爸居其次,对这一点宝宝心里清楚得很。爸爸有点像是要打破母子过于相依的关系,这个角色非常重要,可以让孩子(以及妈妈)从黏着的关系中走出来,并且学习独立。

  许多人大力拥护父母平均分担照顾婴儿的责任(在照顾婴儿这件事上,不要过于数据化的计较),这固然没有错,但最重要的是尊重妈妈和爸爸的角色需要。爸爸可以喂奶瓶,帮宝宝换尿片或洗澡,或穿衣服,这些都很好,但不要试着取代妈妈,因为在辨识自己是男孩或女孩之前,宝宝必须先能辨识他(她)周遭的人谁是男性、谁是女性。宝宝会依据是在妈妈的怀里或是爸爸的怀里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宝宝一岁始就会区分属于妈妈(女性)的特质或是属于爸爸(男性)的特质:前者多半是温柔平滑且圆润有致,而后者是粗犷刚强且尖锐。因此宝宝得以把世界分为两类,对比强烈的这两类在其往后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爸爸参与照顾宝宝,要有温柔的态度,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愈是年长我愈是肯定一件事:父亲对孩子表现温柔的情感很罕见而且较含蓄,不像母亲那么直接大方。

问:什么时候给宝宝断奶最好?

  答:在法国,多数的妈妈喂宝宝母乳到两三个月大,通常是在妈妈哺乳假结束,要回到工作岗位(宝宝要到托儿所)时开始断奶。这是个很好的时期,社会的规律随着宝宝自然的成长规律而走。约在三四个月大时,宝宝开始从与母亲黏腻的关系中独立出来,渐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此时宝宝必须学习独立。至于母亲,则不应该沉湎于宝宝吸吮母乳的亲密乐趣中,同时要尊重孩子的性别(无论是男孩或是女孩),过去母子(或母女)身体紧紧相依的情况要慢慢减少。做母亲的不要把喂母乳和亲密的亲子关系画上等号,只有放手让孩子离开母亲的羽翼,才能让孩子逐渐长大。

  除此之外,宝宝断奶时,妈妈也理应恢复正常的性生活了。如果说妈妈的乳房对先生而言具有色欲色彩,但对孩子就绝不是色欲的象征,母亲的乳房不应同时具备色欲及母性的象征。

  我曾认识一个小男孩,4岁了还在吃母乳。这个小男孩到了10岁仍记得他4岁时吃奶的情形。我不愿把话说得太过分,但是我认为这位小男孩的母亲滥情,刻意延长喂母乳的时间。孩子可以记得吃母乳时的乐趣,但是如此的记忆应该是在无意识层面,而非清晰到让他日后回想起来便感到难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