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与教育入门

> 脑科学与教育入门

小泉英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脑损伤后两个月是康复的关键期

  我与下面两位专家以日立基础研究所为中心组建了一个共同研究小组,实施着一项国际经合组织(OECD)的研究项目。一位专家是从东北大学调至国际医疗福祉大学神经内科担任教授的加藤宏之先生,另一位专家是从东京警察医院调至自治医科大学脑神经外科担任教授的渡边英寿先生,今后我们的研究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发现。

  这其中有一项以加藤教授为中心的研究,就是假设脑梗以后人脑会再次呈现出幼儿阶段的临界期,现在该研究正处于对这一假设进行人体验证的阶段。之前已经进行过了老鼠实验,将老鼠的动脉扎上,不让血液往下流,即人工形成脑梗现象。只是稍稍扎上,然后再松开,可以人工制造出缺氧组织,即“脑梗巢”,血液再流通以后,这个部位还能恢复部分功能。

  老鼠实验通常是将中脑动脉扎紧,许多研究已证明,脑梗刚发生后的组织里会出现各种物质和遗传因子。这也是可预见的结果,因为机体的损伤部位必须要得到治疗,所以会出现各种遗传因子。比如手指划伤后的修复,不管多大年纪的老人,手指受的伤也都能长好,因为这里长出了新生组织,当然会发现遗传因子。

  于是我们就想,脑损伤的康复是不是也有同样的过程呢?这方面的动物实验已经做了很多,有研究报告称,人工制造的脑梗部位发现了许多神经成长因子(neuron grouth factor)。神经成长因子有许多种类型,其中几种类型的因子确实在脑梗发生后的局部部位大量增多,不过只是在脑梗发生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增多,而后就又恢复到脑梗前的水平了,也就是说存在一个临界期的问题。

  尽管这是老鼠实验的结果,但可能人也一样,于是我们决定去证明这个假设。加藤先生正在进行的就是一项针对偏瘫患者的研究。我们知道,急性期的患者来到医院就诊时,医生为了诊断病情有时需要进行脑机能检查,而加藤先生的研究就是从患者发病到病情稳定以后一直定期地、持续地进行脑机能检查。

  脑梗发生后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我们通过对患者身体各个部位的脑功能测量发现,手脚感觉和运动机能的大脑控制区有时会由一个新的功能区来代偿病灶区的功能。新功能区的补偿功能有时是短期的,有时会持续下去,这种变化一般都出现在患病后两个月以内。因此也可以说,受损脑神经回路的再生也是有一个临界期的。

  因此,患者的康复一定不能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对“再临界期”(与生长发育阶段的第一次临界期相比)作用的研究还有可能会改变康复的概念。

  最近,专家们通过实践经验似乎已经感觉到在患病早期开始康复训练效果更好,但是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全完善的方法。也有说法认为康复训练越早开始越好,至少我们对偏瘫患者脑功能测量的研究结果说明:患病后的两个月是康复的关键期。

  以前对待患者的首要任务是确保预后不要再复发,所以当然需要慎重的护理和治疗。不过,现在我们也许还可以有另一种想法,就是在护理和治疗的同时,也马上开始对患者进行不构成负担的康复训练。这一研究结果的一部分内容已经在名为Stroke的杂志和国际经合组织的会议上发表了。有关康复训练效果临界期的论文发表后不久,有一位运动员出现了脑梗,于是我们便把最新的研究资料传真给了负责照顾这名选手的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高仓公朋校长和医学部部长岩田诚先生。

  接下来说的就是与再生医疗相关的话题了。常识认为,脑神经系统到成人以后便不再生长了,可是20世纪80年代初却有人发现了成年金丝雀脑神经还在生长的有趣现象。

  进入繁殖期的公金丝雀会学唱歌,于是有人经过了非常认真的研究后发现,学会唱歌前和学会唱歌以后的金丝雀的脑重量是不同的。学会唱歌后大脑的某个部位就变大了,重量也加大了。这说明,成年以后的鸟的神经细胞也能重新再生长。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事实中发现成熟后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也能够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