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誓:新婚心理指南

> 百年之誓:新婚心理指南

张晓
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0
9787508732350
28.00

序四

婚姻也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婚姻可以让两个人合作生活,抵御外部风险,共建家园,共享收获。婚姻是两个人的经济共同体。因此,婚姻属于社会学、经济学的范畴。

两个人因相爱而走入婚姻。恩格斯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

爱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美好感情,两个人或一见如故、一见钟情,或经人介绍而相识,擦出爱情火花,感情日益加深、与日俱增。爱情属于个体内在的感情,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方式。由此看来,爱情,属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共同研究领域。

结婚,只是婚姻的开始。结婚后,婚姻本身仍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婚姻的缔结,或许是缘于爱情,而婚姻的维系和发展,往往需要两个人更多艰苦的工作。

婚姻中的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价值理念、文化传统。两个人结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联姻,是一种跨越家庭的文化现象。来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两个人,结婚后经常会因为遇到一些问题而各执己见、发生争吵。结婚后,需要有很长一段时间,让两个人相互磨合与适应。

我曾接待一对夫妻前来咨询。太太说:丈夫是工人,每天干一些脏活粗活,他出身于农村家庭,自幼不讲卫生,经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太太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酷爱干净,每天在家要花几个小时把地板擦得铮亮,见丈夫一下班,就喊着丈夫换鞋子、换衣服,否则不让丈夫进门、入座。可是丈夫每天进门后,不换鞋子,走入房间,一踩就一个脚印,很快她几个小时的劳动就被丈夫践踏殆尽。太太非常恼火,经常为此与丈夫吵架,抱怨丈夫文化素养低,不讲卫生,不尊重太太的劳动。而丈夫则说,工作了一天,很累,回到家只想尽快歇一歇,然后再去换鞋洗澡。两个人互补相让,争执不下。结婚几年后,丈夫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甚至有时候整夜不回家。这样一来,两个人吵得更凶,感情伤害越来越深,直到太太哭着喊着要去离婚。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夫妻二人在卫生习惯和观念方面的一些差异,这些卫生习惯来自他们幼年的原生家庭,而在他们结婚之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观念和习惯是正确的,相互之间不能接纳和适应,结果最终使矛盾升级,甚至因此而要离婚。这一定是两个因相爱而结婚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结婚后,面对差异,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求同存异,就成为夫妻之间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别管当初结婚时爱情有多深,结婚后,夫妻之间能够达成协议的部分,才是婚姻得以维持的唯一重要理由。

婚姻中的两个人,该如何相处呢?

有人说,相爱的两个人,就像是两滴水碰到一起,就融合在一起,休戚与共,变成了更大的一滴水。这个过程,是两个人从互不相识到心灵开放、相互亲近融合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很难产生爱情,也不会去缔结婚姻。我则认为,相爱的两个人,如同两个桥墩,婚姻就像是架在这两个桥墩上的桥梁,只有两个桥墩始终各自保持独立,始终能够自我支撑,这婚姻的桥梁才能搭建在上面,或者,即使桥梁断了,桥墩依然能够独立支撑自己。在婚姻咨询中,我们经常看到因为失去爱人而陷入痛苦的来访者。我问他们:“在你们恋爱之前,你是否能够快乐的生活?为什么现在却不能呢?”他们会醒悟道:“哦,是因为恋爱、结婚后,我的重心倾斜到了爱人身上,一旦对方撤退了,我就失去了独立支撑自己的能力,就会陷入痛苦之中;别管将来我是否离婚,今后我一定会注意保持个人的独立,始终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快乐起来。”是啊,如果自己都不存在了,爱情也会随之消逝。如果要使爱情“保鲜”的话,保持个人的独立性,是爱情保鲜的重要基础。

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婚姻的更高级形式不仅是求同,强求对方达到我的标准和要求,或勉强自己去达到对方的标准,而是尊重双方各自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相互信任、相互欣赏,共建婚姻。

为了表达这样的一个观点,诗人舒婷在她的《致橡树》中则把相爱的两个人形象地比作两棵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

  

这正是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求同存异,还只是婚姻的初级阶段,而“和而不同”才是婚姻的更高境界。

俗话说:少时夫妻老来伴。在婚姻的初始阶段,往往燃烧着炽热的爱情,而随着岁月的消逝、年龄的增长,婚姻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爱情退热后,逐渐演变成为亲情和责任。夫妻就成了生活中最可信赖、最可沟通的亲密友伴。罗伯特·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指出,爱情是由三个成分组成的:A亲密(intimacy)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点;B激情(passion)以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征,激情的形式常常是对性的渴望,但是从伴侣处得到满足的任何强烈的情感都属于这一类别;C承诺(commitment)包括将自己投身于一份感情的决定及维持感情的努力。承诺主要是认知的,亲密是感情性的,而激情是动机性的,激情被认为是最容易产生变化的,也是最不好控制的。三者都兼备,而且相互之间能够保持平衡,则爱情就会比较完美和持久,如果只有激情和亲密,缺少相互的承诺,那么爱情尽管可能很浪漫,却难以持久;如果有激情和承诺,但没有亲密,爱情则会演变成虚幻的感情;如果只有承诺(责任)没有亲密,爱情就会变成空洞的感情,容易褪色和变质。

社会经济与文化一直在向前发展着,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婚姻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变化。比如,“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婚姻模式正在被打破。妻子不再是在家做饭、生养孩子,妻子也需要有自己的工作和经济收入,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和人际交往,需要在婚姻之外有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精神世界。丈夫的男子汉作用正在降低,平时也会在家做饭、照顾妻小,丈夫的收入并不一定比妻子的收入更高,丈夫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家之主”。每个人不依赖婚姻都能够独立富裕、轻松、独立、自由地生活,因此婚姻的保障作用正在减弱。这些变化,能够进一步推动婚姻内部的男女平等,但是也会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夫妻之间的感情,影响着婚姻的稳定性。婚姻中的两个人,更需要加强心灵沟通与感情联合。

过去,人们认为婚姻是很重要的事,或者叫做是“终身大事”,一旦结婚了,有了孩子,夫妻以养育子女为中心,即使已经不再爱对方了,也不愿去离婚;而现在,很多人选择了不结婚的单身生活,或者选择结婚后不生孩子的丁克婚姻。人们更尊重爱情,更看中婚姻存续期间的爱情质量而不是其持久性,一旦爱情发生了变化,就不想继续把婚姻维持下去了,而是宁愿离婚。离婚率正在逐步提高。离婚后或者不再结婚,或者重新开始一段新的婚姻。

婚姻中的性爱幸福越来越受到重视。性是爱情的动力,也是爱情的产物,性因爱情而激发,性服从于爱情,服务于爱情,完美的性生活能够使爱情变得更加浪漫、亲密、透彻、和谐。性功能和性爱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性生活的和谐,以及性功能障碍的问题,也逐渐成为婚姻咨询中的常见问题了。

与婚姻相伴随的还有更多的生活话题,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不再是一个生完就完的事情了,夫妻俩更多的精力会用在如何养育子女方面,孩子不仅是要营养丰富,身体健康,更是要心理健康、适应力强,不仅要培养出一个智力超群的孩子,更要培养出情商高、善于处理人际、能够在生活中获得快乐并有创造力和创造热情的孩子。这些都会成为婚姻中的重要内容。我也经常感慨,在中国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职业需要经过培训之后才能上岗,每个人要取得某个职位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上岗证书”,而目前,有一个职位,非常重要,却不需要上岗证书,这就是做“爸爸|”、“妈妈”,只要身体有生育能力,在孩子出生后,我们就自然晋升为“爸爸”、“妈妈”啦,而没有生育能力的人,只要抱养一个孩子,也自然做起了爸爸、妈妈。在上任这个岗位的时候,其实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学习的知识有很多,经常是需要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将要结婚的人,受到爱情的鼓舞,经常会在内心立下誓言:这一生,我要与你一起度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不离不弃,相伴到永远!

可是,计划不如变化快。这世界有着太多的诱惑。其实,即使没有外界的诱惑,人的内心感情也会发生变化。结婚时间久了,相爱的两个人,不再像当初那么爱得热烈,甚至可能会出现感情的变化和转移。在出现婚姻危机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在离婚前后的那段日子里,两个人又如何相处,如何重新达成协议,度过危机呢?如果实在无法重归于好,又如何去面对和处理离婚这件事情呢?看来,即使要离婚,也仍然需要很多的知识和心理修炼。

婚姻和爱情,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如此普遍的事情,应该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学术问题,可婚姻中家常理短的这些事,看上去很不像是一门学问,所以,很少有学者去进行研究。即使有学者做了某些研究,又往往是写成论文发表了事,很少有人能够把恋爱婚姻中的学问写成对咱们老百姓有具体指导意义的书籍,让老百姓在遇到婚姻困惑时,能够方便查阅、得到指导。

该书的作者们十分热爱生活,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又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资料,他们把心理学的理论与生动的事例相结合,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原则、方法和要点。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将要走入婚姻或正在婚姻中生活的人们一定会有很多的启发和帮助。即使你决定这辈子永不结婚,我相信,你的这个决定一定会是在你充分了解了婚姻并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所做出的决定,而不是在你并不清楚婚姻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就已经做出决定。因此,即使你决定这辈子不结婚,我相信这本书中的知识和内容,也会成为你做出最终决定的重要依据。

感恩婚姻,感恩爱人,感恩生活。

让我们一起怀着这颗感恩的心,步入婚姻,好好活着。

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