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

> 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梅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

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简史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儿童发展心理学也不例外。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82年德国的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1842—1897)出版的《儿童心理》为标志。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一、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产生的准备阶段

1.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自然主义教育的发展

欧洲中世纪,宗教统治一切,那时的教育实际上全被教会所垄断,统治者把儿童看成是小大人,要求儿童盲目服从宗教,妇女、儿童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更谈不上考虑儿童的特点,不可能产生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更不可能产生关于儿童的心理学。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全面批判腐朽的封建势力和教会,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提倡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尊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反对禁欲;提倡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束缚,意识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人文主义文化导致了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应运而生。诸如,意大利早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Vitorino da Feltre,1378—1446)、荷兰人文主义思想家依拉斯谟(D. Erasmus,1466—1536)、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蒙田(M.E. Montaigne,1533—1592)等人主张人人平等,强调要重视教育,发展儿童个性,照顾儿童个性差异,遵循自然对儿童进行教育。

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教育家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的先驱、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J.A. Comenius,1592—1670)适时地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并于1658年编写了著名儿童读物《世界图解》。英国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J. Locke,1632—1704)提出“白板说”。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J.J. Rouaacau,1712—1778)提出“自然教育论”。他们一致认为,要尊重儿童,对儿童进行教育要依据“儿童的天性”,遵循自然的法则。那么儿童的天性是什么?如何依据儿童的天性进行自然主义的教育?于是就揭开了研究儿童心理的序幕。

众多教育家都在积极探索,提出“心理学化的教育”口号,瑞士教育家贝斯泰洛齐(J.H. Pestalozzi,1746—1827)通过观察研究自己的孩子,强调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教育,提出“教育心理化”的主张,以发展儿童的天性。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F. Froebel,1782—1852) 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开设幼儿园,编小人书,搞游戏活动,创制游戏玩具——“恩物”等,建立起具有一定特色的儿童发展理论,为儿童心理学的建立提供了实践和理论。比较心理学的创始人达尔文(C. Darwin,1809—1882),将进化论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探讨人与动物在心理上的连续性和差异性,从个体变化的途径中研究人的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并发表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报告——《一个婴儿的传略》,引起人们对儿童心理研究的极大兴趣。所以儿童心理研究是近代历史发展和自然主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没有它们的发展,就不可能产生儿童心理学。

2.先进科学思想的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随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使人们开始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从事物发展变化上来研究,于是研究动物心理、儿童心理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达尔文关于人的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为人们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研究种系发生、人类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也直接影响着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3.研究方法的突破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与该学科研究方法的更新、突变密切相关的,正如分析法的产生促进化学的进步一样,实验法的运用宣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也同样需要研究方法的更新。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总结了前人的研究经验,运用观察、实验、测验方法对其孩子从出生到3岁的研究,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二、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阶段

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宣告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是一部古典儿童心理学名著。普莱尔起初想以生理学观点研究从出生前到刚出生的孩子,由此研究个体生活过程的起源问题,可是不久,他便发现进行这项研究,必须要把出生前和出生后分开研究,因为胎儿和新生儿生活不一样。于是他先研究胚胎生活,进而研究新生儿。在研究中他发现生活太复杂,应该把新生儿、婴儿的体质和心理分开来研究,于是便开始注重研究儿童心理发展问题。

在研究中,他亲自观察,并做系统记录。对其儿子,他一天观察三次,几乎天天如此,其中只有两次小小的中断,较全面地观察了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与此同时,他还将观察和实验相结合,观察儿童和观察动物相结合。他的实验穿插于自然观察中,比如为了研究儿童对各种颜色的辨认,他就创设相应的实验情境,为观察其模仿能力,曾给予被试相应的实验情境条件。他的观察目的明确,记录及时、客观、精确。最终,基于大量翔实的实验观察资料写成《儿童心理》一书。

《儿童心理》是一部较为完整的儿童心理学全书,该书包括三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感觉发展:揭示儿童在感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发展的特点,叙述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机体觉和各种初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二部分为意志的发展:阐述知觉之后的意志活动,认为意志活动是由动作表现出来的。探讨冲动的动作、反射的动作、本能的动作、意念的动作等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为智力发展:探讨言语发展特点及言语与思维的关系。

作为儿童心理学的基础,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普莱尔的研究方法,诸如系统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以及观察中的实验等方法为儿童心理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儿童心理》一书对推动儿童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心海畅游1-4

普莱尔之前先驱性的研究

应当指出,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研究工作,并不是从普莱尔开始才有的。有一些先驱性的研究给普莱尔的集大成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位研究者。

(1) 提德曼(Tiedemann),德国人,医生。用日记法对自己孩子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1787年他出版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一书,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过了五六十年,到了19世纪中期,才受到国际上的注意,产生很大的影响。

(2) 罗别许(Lobisch),法国人,儿科医生。1851年出版了《儿童心理发展史》,偏重儿童生理发展的研究。受到当时人们的热烈欢迎。

(3) 席格门(Sigismund),法国人。1856年出版了《儿童与世界》,记录他的男孩出生以后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研究。

(4) 库斯漠(Kussmaul),德国人。1859年出版了《新生儿心理生活的研究》一书,这是对较多婴儿进行观察实验以后统计整理的结果,在当时说来,是一种具有新的特点的研究。如他用糖水、盐水、奎宁水等分别放在新生儿口中,观察他们的反应。这已经接近实验法了。

(5) 太因(Taine),法国人。研究儿童和种族的语言发展,1876年出版了《儿童与民族语言的研究》一书。

以上这些研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①大多限于早期年龄,特别是3岁以前;②大多限于感知觉、动作、语言发展的研究,思维、个性方面的研究很少;③大多是用日记法(或传记法),观察研究较多,其他方法较少;④由于方法上的问题,科学性一般不是很高。但是他们却为普莱尔的研究工作积累了经验和材料。

(资料来源:杨丽珠. 儿童心理学纲要.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科学儿童心理学问世后,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科学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途径,欧洲和美国涌现出一批心理学家投入到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出现了重要的理论派别。

(一)霍尔和复演说

霍尔(G.S. Hall,1844—1924)是受冯特影响而在美国创办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在推动美国儿童心理学研究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他把普莱尔的著作译成英文。在理论上,他运用当时生物学上的复演说来解释儿童心理发展。他认为,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过程(如胎儿在一个阶段是有鳃裂的,这是重复鱼类的阶段);而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学上的复演说,一直引起心理学界的很大争议。

(二)鲍德温、杜威的儿童心理学思想

在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史上,除霍尔之外,还要提一下鲍德温和杜威的工作。

1.鲍德温的儿童心理学思想

鲍德温(J.M. Baldwin,1861—1934),出生于南卡罗莱纳州。他曾任美国第四届心理学会主席和国际心理学联合会主席,与卡特尔合办过《心理学评论》、《心理学家索引》、《心理学专刊》和《心理学公报》等刊物。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心理学手册》、《儿童与种族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中的社会性与伦理的诠释》。

鲍德温的儿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为融合理论,用他的话说,其目的在于勾画出“发生心理学体系”的轮廓,以期创立一种将“最新的有机体适应的生物学理论与婴儿发展的学说融合生成的理论”。他要阐述的核心问题是贯穿于进化过程中的某种现象的心理顺序的发展。鲍德温将发展分析为三个部分,即儿童认知的发展、人格的社会和认识基础、行为的个体发生与种系发生的关系,且三者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在鲍德温的著作里能见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和认识发展思想的雏形。

2.杜威的儿童心理学思想

杜威(J. Dewey,1859—1962),生于美国的佛蒙特,是美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重要贡献是把心理学运用到教育和哲学方面,使三者结合起来。他强调教育促使儿童本能生长,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他认为,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基本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本能的生长过程。他还大声疾呼:必须以儿童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儿童当做目的,而不是当做手段看待,教育措施一定要围绕着儿童来实施。这种儿童中心主义对皮亚杰有很大影响。

(三)施太伦和人格主义学派

在普莱尔之后,20世纪初期,德国的施太伦(W. Stern,1871—1938)是一位出色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是一本权威性著作,他受普莱尔的影响,和他的夫人一起对他们的孩子进行了长期的系统的观察,直到六岁。过去的儿童心理观察研究,包括普莱尔的工作,大多限于三岁之前,而施太伦则把它扩充到六岁年龄。同时,他的一些研究也是有开创性的,如他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虽然在某些观点上(如固定化和一些不完全恰当的解释)存在一些问题,但总的说来,是有很高的科学性的,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他的研究材料值得我们批判地吸收。他在遗传环境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所谓的“辐合说”,认为遗传和环境是不可分的,表面是折中调和论,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遗传决定论。他和霍尔一样,特别强调复演说,这是和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分不开的。

(四)比纳和测验学派

过去儿童心理学研究上所有的日记法或传记法,大多一次只能依据一个或少数儿童,而霍尔广泛应用的问卷法,虽然可以用于较多儿童,但科学性差。测验方法出现以后,对于用比较精确的数量方法研究较多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A. Binet,1857—1911)是这种测验学派的代表人物。

比纳和西蒙合作制成了由许多题目构成的第一个测验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准量表,叫做1905年量表。1908年加以修订后,叫做1908年量表或第二个量表。同年,他的著作《儿童智力的发展》出版。1911年,他又对1908年量表进行过一次修订。

测验在儿童心理研究上是有一定用处的,但由于这种测验的一些理论问题还搞不清楚,过分滥用它来贸然断定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是有问题的。

三、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化与发展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与发展时期。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儿童心理学派别林立,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如弗洛伊德(S. Freud)的精神分析(psychoanaly)、华生(J.B. Watson)的行为主义(behaviorism)、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等各家都对当时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那时大学里设置了专门的儿童心理学课程,各种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相继成立。瑞士皮亚杰(J. Piaget)发生认识论以及苏联维果斯基(Lev. Vygotsky 1896—1934)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美国的格塞尔(Arnold Gesell,1880—1861)、奥地利的彪勒夫妇、法国的瓦龙(Henri Wallon,1879—1962)等,都在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演变与增新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表现在理论和具体的研究工作上。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出现了克服片面性、极端性,互相吸收、融合的趋势。有些学派的影响减小了,如霍尔的复演说;施太伦的人格主义学派以及格式塔学派等则不断更新其内容,继续发挥其影响作用,测验及量表的发展为其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使深入探讨智力及遗传问题成为可能;新精神分析和新行为主义学派为适应发展了的形势,不断调整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研究内容上,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课题有所创新,并且在不断深入探讨儿童心理行为机制的同时,注意到人一生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