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与人格

> 潜意识与人格

[美] 兰迪·拉森,戴维·巴斯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8
9787115288363
25.00

弗洛伊德贡献的评价

对当代人格心理学家来说,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仍然具有争议性。一些人格心理学家认为应该摒弃精神分析理论。其他的一些人格心理学家则声称精神分析依然充满生命力。人格心理学家的观点的分歧主要集中于精神分析理论的正确性、价值和重要性,双方之间经常就精神分析的价值展开激烈的论战。

支持者认为,精神分析理论是第一个,也许是惟一一个关于人类本性的较为全面的理论。关于人类本性和心理的运作方__式,弗洛伊德的很多著述为我们提供了从未有过的概观。即使

是那些不赞同精神分析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理论涉及的范围广阔、影响深远。

精神分析的支持者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对西方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精神分析的术语( 本我、自我、超我、俄狄浦斯冲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语。除了在心理学中的影响,弗洛伊德的著作在其他学科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社会学、文学、艺术、历史、人类学和医学等。心理学界引用频率最多的理论来自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许多后续发展都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甚至直接根植于他的理论。弗洛伊德形成了现代的人格心理学,并影响了人格心理学半个世纪的发展,他关于心理性欲的发展观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把他关于焦虑、防御机制和潜意识的观点加以修正后,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心理学的众多领域。他所倡导的精神分析技术被频繁地用于实践,尽管有时是以修正后的形式出现。虽然许多现在的治疗师不再用睡椅,但他们仍然会询问病人的梦,让病人进行自由联想,识别和解释阻抗形式,运用移情等等。而且,假如我们认为弗洛伊德过分地强调性和攻击,我们只需要看看那些受欢迎的电影、书籍和电视节目就足以明白了。

当然,精神分析也受到了相当强烈的批评。批评者们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仅仅具有历史价值,并不能为当代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提供很多信息。如果你随便浏览一下主流人格心理学杂志上所发表的研究性文章,你将会发现几乎没有与经典精神分析直接相关的文章。批评者坚持认为,精神分析没有获得非精神分析师的验证,它的价值不能依据科学的方法来评价。在确立精神分析的效度时,弗洛伊德本人根本不相信假设检验和实验的价值。科学的方法是自我矫正,因此实验是用来反驳理论的。如果精神分析不能被科学地检验,不能被证实或证伪,那么它就完全得不到科学事实的支持。因此,一些心理学者认为,精神分析更像是一种信念,而不是科学事实。对精神分析的另一种批评指向精神分析所依据的证据的性质。弗洛伊德主要是依赖于个案法,而他研究的个案是其病人。他的病人是谁?主要是那些富有的、受过较高教育的、能说会道的妇女,这些妇女有很多的自由时间来与弗洛伊德进行多次会谈,她们有丰厚的可观的收入来付报酬。他的观察仅仅来自于治疗时的会谈,这些有限的观察只涉及一小部分人。以这些观察为基础,弗洛伊德建构了一种关于人类本性的普遍理论。

而且,在其著作中,他提供的证据不是最初的观察,而是他对观察的解释。他不同于科学家,科学家提供原始数据以便别人能检验和证明其结果。弗洛伊德写下的是他对病人行为的解释,而不是对行为本身的详细报告或描述。假如能够获得实际的原始观察资料,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读者们是否会从资料中得到与弗洛伊德相同的结论?当今的精神分析师可以把治疗会谈录下来,以便作为证据。但是,这么做的人非常少,因为分析师认为,知道正在录像的病人可能不会做出自然的反应。

弗洛伊德理论的其他一些方面也受到质疑。例如,许多人认为,弗洛伊德在儿童发展理论中过分地强调性驱力是不恰当的,也许弗洛伊德更多地关注他所生活的时代,而不是童年期发展的实际主题。弗洛伊德认为在大约5 岁时,个体人格的发展就已经完成,许多心理学家们对这一观点不敢苟同。他们指出,在青少年乃至整个成年阶段,人格有时会有很大的改变。

弗洛伊德对人类本性基本上持消极态度,一些人格心理学家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在本质上,弗洛伊德的理论暗示人类的本性是暴力的、自我中心的和冲动的。事实上,弗洛伊德认为,如果没有社会对个人的抑制作用和超我的调节,人类将是自我毁灭性的。其他的一些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中性的,甚至是积极的。最后,当弗洛伊德写到对女性的看法时,他暗示女性比男性低等。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超我发展不够完善(这使她们更原始,具有更弱的道德特征),女性的问题比男性的更难治疗,甚至女性普遍都有一种要变得像男性一样的潜意识愿望(恋父情结中的阳具妒羡)。女权主义者批评弗洛伊德,认为他混淆了充满压迫和男性优势的社会所赋予女性的角色与女性真正的能力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