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

>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

孙灯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
9787303116379
18.00

2.科学启迪

在科学背景方面,物理学、进化论和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1936)的神经兴奋一抑制理论对艾森克都有重要的影响。

19世纪初,随着机械论自然观的日益成熟,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都涌现出大量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自然学科取得了巨大成功,使得其他一些学科顶礼膜拜,并积极地效仿这些学科的研究法则以期获得成功,心理学也不例外。许多心理学者试图把心理现象归结为机械运动,一律用力学规律对这些现象加以解释。到了19世纪末,韦伯(Ernst Heinrich weber,1795—1878)、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1801—1887)等人首先将自然科学中盛行的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应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为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取向奠定了基础。自然科学研究的几大法则也顺理成章地被科学主义取向的心理学者们照搬过来,即客观论、还原论、决定论和定量分析。这些思想给了艾森克很大的启示。他在研究过程中,也侧重于量的研究,认为每一个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可循。而且,他对其他心理学者的研究结果也会进行严格的实验验证。不仅如此,他还主张将心理学看做自然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艾森克主要从生理基础的角度来解释人格、智力等的形成,用生理现象来解释心理现象,表现出还原论倾向。

除了物理学的影响外,艾森克更大程度地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进化论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5—公元前475)提出了万物皆变的思想,这可以看做是进化论思想的根源。后来的进化论思想家拉马克(Lamark,1744—1829)进一步提出了获得性遗传的思想,他认为有机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性状可以通过遗传保留下来,传递给后代。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者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拉马克的观点是错误的,并提出了物种进化中的自然选择法则。在达尔文的《人与动物的表情》一书中,他详细地论述并证实了人与动物心理的连续性。他认为在人类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某种情绪反应与特定的情境之间经过无数次的对应,形成固定的习惯性联合,并以遗传的形式延续下来,发展成为人类现有的表情。与达尔文同时代的,达尔文的表弟弗兰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1911)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也强调遗传、进化对个体的影响。高尔顿热衷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最终成为一个遗传决定论者。高尔顿通过对双生子的研究,证明了心理特性的遗传性。他认为不仅是造成天才或低能儿的智力因素,甚至是个体道德、性格、理智上的差异都是由遗传决定的,并且,他首创了优生学。

进化论思想主要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特征,而艾森克的思想几乎是这些观点的延续。艾森克侧重于个体差异的研究,在他的人格类型理论、智力理论中都非常强调生物基础、遗传进化的作用。他用生物基础来解释人格的三个维度,认为人的智力中包含生物学智力,生物学智力主要是遗传得来的。并且,他认为一个人的智力中80%是由遗传获得的。他曾说:“我觉得人格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维度有可能是那些在变异上具有进化意义的维度,而进化史有可能是通过这些维度上那些由基因决定的个体差异表现出来的。”

巴甫洛夫的神经类型学说、经典条件反射学说(classical conditioning reffect)对艾森克后来提出人格三维度理论,并在解释人格三维度中的内外倾的生理基础时,使用抑制理论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巴甫洛夫按照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及灵活性把神经系统的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巴甫洛夫认为这四种类型的活动特点与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0)所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表现出的特点是相似的。艾森克在探讨人格维度时,常常涉及巴甫洛夫的神经系统类型的研究。艾森克认为外倾人的大脑皮质抑制过程强,而兴奋过程弱,其神经系统属于强型,因而忍受刺激的能力强;内倾的人兴奋过程强而抑制过程弱,其神经系统属于弱型,因而忍受刺激的能力弱。而且艾森克曾以经典条件反射概念为基础做过很多实验。在心理治疗方面,艾森克主张行为治疗。他认为所有的行为治疗都应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对于神经症的形成与消退的原因,应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赫尔的学习理论作为解释基础。对于为什么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已形成的神经症不是发生消退,而是增强的现象这一问题,艾森克采用巴甫洛夫B型条件反射来解释。

P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