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辅导:助人成长的艺术

> 青少年心理辅导:助人成长的艺术

吴增强
华东师范 2013-11
9787567509153
35.00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活力和变化的阶段,真可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曾经说过:“在任何时期,青少年首先意味着各民族喧闹的和更为引人注目的部分。”青少年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他们将经历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就是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关键时期。他们是明天的父母,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人类生命和文明传承的使命。

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是一种生命智慧和伦理规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是一个核心发展任务,青少年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才能体验到归属感、自尊感、自我效能感与存在感,才能学会爱、关心、宽容和理解。另外,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角度看,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往往源于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压力是仅次于学习压力的第二大压力源。

关注青少年心智的健康成长,不仅要认识到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而且还要理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帮助其解决成长的烦恼。心理辅导是理解青少年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两篇案例

实例分析:

一位高中女生向心理辅导老师这样诉说她的烦恼:

我是一个外表性格开朗的女孩,其实内心却不然,我很孤独,朋友可以说有几个还算得上知心。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自上高中以来我的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学校是县里最好的中学。曾经我以为如果不到这里读书,是一种遗憾,可是来了以后我发现自己彻彻底底地错了。这个学校好像与我格格不入,我也说不上这种想法是如何产生的。我以为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可第二次我的名次依旧如此。我已经开始讨厌学习了。

现在的我改变了许多,我的性格变了,不爱说话,开始变得沉默。坐在最后一排发呆,心情郁闷。

我现在只想回到小时候,回到那个年年拿两个奖状的时候,那时的我不会让爸爸妈妈的脸上出现失望,那时我是一个很快乐的人。我该怎么办?

心理辅导老师分析:这位同学的烦恼其实来自成长的烦恼,面对学习压力、环境适应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她用回避的方式拒绝长大。心理辅导老师给这位同学提了三条建议。

(1)告诉自己“我要长大”。给自己画两张自画像,一张是童年的,一张是现在的。画完后分别在两张画下写上“我快乐的5个理由”和“我不快乐的3个理由”。然后,手拿第一张童年的自画像,闭着眼睛对自己说:

“我想回到童年,玩那时的玩具,读那时的书,玩那时的游戏……”

“我要变小,我要回到童年,你同意吗?”

记住此时的感觉。

再拿现在的自画像,闭着眼睛对自己说:

“现在我是高中生了,我面对学习、生活感到……”

“我一天天在长大,许多事需要面对、需要承受、需要改变……”

“感受自己的身体在渐渐长高,阅历在逐步丰富,情感在慢慢成熟,有欣喜、有烦恼、有痛苦、有快乐……”

比较两次的感觉,告诉自己:“我要长大。”

(2)告诉父母“我要长大”。找一个合适的环境,找一个自己和父母心情都不错的时候,认真地告诉父母:“我长大了。”长大需要力量,希望父母给以支持;长大需要时间,需要父母给以耐心;长大需要代价,希望父母给以理解。

(3)告诉老师、朋友“我要长大”。告诉老师自己正在长大,在成长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希望得到他们的指导与帮助。主动找到朋友和同学,大家一起谈论学习与生活,此时你会发现,烦恼人人都有,并非只有你一人郁闷、痛苦。

心理辅导老师的三条建议旨在唤起这位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接纳自己的变化,调动内心积极的力量,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心理辅导是一门助人自助的艺术,通过辅导最终提高学生心理自助的能力。

实例分析

小马是初中一年级的一名男生,父母管教严格,但因学业不良而丧失自信。主要表现在:一是上课听不懂,发呆;二是作业不会做,拖拉;三是有问题不敢问老师,怕被骂。小马回到家就被父母管得死死的,父母一个抓文科,一个抓理科。孩子感觉回家后比在学校里还要紧张,因此学习很被动,总是磨磨蹭蹭拖时间,成绩在班里属于下游。小马是被妈妈连拖带拽地拉到咨询室的(是个参观者,连抱怨者都说不上)。以下摘录几段对话。

“我的确不算笨”

我请小马谈谈自己上小学以来的状况,当问到他在班里的排名时,他说了一句“不太好”。我问:“具体说呢?”他迟疑了一下说:“40名开外吧。”我笑了,知道他是在掩盖真相,但这不正说明他有羞耻感吗?于是我点点头说:“那还不错嘛!我想知道你的强项学科是什么。”(为了消除他的抵触情绪,辅导教师先运用了例外询问,使开场谈话尽快朝正向转变,以建立合作的辅导关系。)

他犹豫了一会儿说:“可能数学比较好一点吧。”

我说:“具体说说看,最近一次数学考试你考了多少分?”

小马:“86分,不过是一次单元测验。”

我马上流露出内心的惊喜,说:“哦,你知道这个86分意味着什么吗?”(暗示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信息,引导来访者往积极、正向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陷于以往的失败中不能自拔。)

小马:“不知道。”

我说:“我的理解是,按照学校的惯例,100分的卷子,60分及格,61到70分是中下,71到84分是中等,85到100分就叫优良,你真的很不简单啊!”(振奋性鼓舞和积极暗示)

小马立刻露出了笑容,可瞬即又低下头,说只有这一次考了86分。

我说:“只有这一次考到86分?那你是怎么做到的?”(例外询问)

小马一脸茫然说:“我也不知道。”

我说:“这至少说明你的智力是很正常的。你爸爸妈妈能成为国家的公务员,你姐姐能在重点高中读书,你肯定不会比他们差。”

小马高兴地说:“我的确不算笨。”(引导来访者发现和开发自己的资源)

……

想让自己有些改变

我说:“此时此地,你在这里一定想让自己有一些改变吧?”(关系架构已经形成,可以提出目标架构。)

小马:“我也希望自己能学得好一点。”

我拿了一根刻度尺,上面有11颗小五星将尺子均分成10格。我指着尺子对他说:“左面这颗星是你们班的第一名,右面的这颗星是你们班的最后一名,你在什么位置?”(刻度询问)

小马显得不好意思了,结结巴巴地说:“……其实我……是49名。”

我问:“那么全班总共多少人呢?”

小马:“56人。”

我指着刻度尺的倒数第二格末尾说:“哦,我明白了,你大概在这个位置,对吧?”

小马认可了。

我说:“那么,你心里想过没有,如果自己跟自己比的话,最好能够有多大的改变呢?”

他想了想,指着尺子的正数第六格点了两下。

我说:“你的意思是要达到全班的中游水平,大概30名左右是吗?”

小马:“是的。”(建立良好的正向目标)

我说:“好!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假如经过你的努力,有一天,奇迹真的出现了——我们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发生某些奇迹,你也一样——你真的考到了全班第30名,你想想看,同学们会怎么议论你?”(以奇迹询问开始建构假设性架构)

小马:“他们会说,小马进步了。”

我问:“那么老师会怎么说你呢?”

小马:“老师也会表扬我,说我进步了。”

我问:“你再想象一下,父母会怎么说你呢?”

小马:“爸爸妈妈会说,其实我们的儿子也是可以学好的。”(连续用了三个关系询问)

……

会谈临近结束时,我问小马准备什么时候向我报告好消息,他回答说“期中考试以后”。我举起那根刻度尺问他:“期中考试后你就要进入第六格?那要求太高了吧?”(探寻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可能是什么,在何时出现。)说着,我把手指往刻度尺的右边第二格指了指,说:“还有半个多月时间,我看期中考试以后,你只要在第二格原来的位置上往前移动一点点,就可以来向我报告好消息了,行吗?”(确定改变的起点,聚焦于半个月后的小改变。)

小马充满自信地点了点头。

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小马,很阳光的样子。他告诉我说,期中考试他的总成绩前进了3名,学习的劲头大了,人也变得更自信了,再也不用父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