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的眼睛

> 心理师的眼睛

舒霖
漓江出版社 2014-4
9787540770242
28.00

导读

故事书?工具书?

这是一本故事书,记录一些关于我二十七到二十九岁所看见的校园世界。虽然当中有一点点浅显的心理学

万一你还是很想把它当成一本工具书来“用”,那么就容我多些说明:

如果孩子“……”,怎么办?

“讲不听、不爱读书、沉迷上网、脾气大、乱交朋友、花钱不节制、被同学排斥、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啥、考试压力、想太多、迷偶像、暴食、看片、被勒索、加入帮派……”

当了学校心理师后,每天碰到的都是青少年的“问题”!只是大部分青少年都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而是被老师或家长给“拎”来的!

我被视为专家,当然得肩负起“问题”的解决。天知道我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瞬间扭转一个孩子?

个人丢脸事小,顶着台大出产的光环,又有临床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可不能害我的老师“跌股”啊!所以每逢周三下午,便抓着老师与其他三位心理师猛讨论,就这么边学边卖,撑过了两年。

后来才发现,如果很多青少年都有上述的“问题”,那么所谓的青少年“问题”,会不会反倒是其发展中正常且必然的“现象”呢?

这对我日后的服务而言,还真是个重要的领悟呢!

然而,面对解决不完的问题(现象),我也曾经对自己的专业产生质疑,到底要改变孩子或家长到什么地步,才算是一个有用的临床心理师呢?

心理治疗的迷思

“心理师这行业不错喔!现在社会需求很大。”

“学校问题很多吧?孩子越来越难教了耶!”

“临床心理学看来很专业,去看你的是不是都有问题啊?”

连续几年在校园服务下来,这些对话已经跟我绑在一起。现在的我,俨然是青少年的心理专家。

接触孩子越久,我才发觉要将不同背景的孩子“通通变好”,其实只是我对心理治疗不够明了的迷思啊!我更发现许多有爱心的大人,也正因为无法将边缘的孩子化腐朽为神奇而自责,反而更吹灭了原本想助人的那盏烛火,实在可惜。

殊不知透过专业的心理诊断,进而判断出个案可能的行为起点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再经由有计划的心理治疗来达到合理的改变目标,才算是心理学的专业观点啊!

心理治疗的力量

当领悟到把所谓的青少年问题,转回到青少年现象来了解时,我已经从解决问题的十字架上走了下来。

经由这些年的实务经验,让我更确认:当一个人的内心状况可以被看见,而且能被了解时,其问题的压力虽仍未解,但其面对问题的能力却似乎瞬间大增。换言之,当一个人被看见,而且被看懂时,心就会感动;心的位置能有所移动,就会看见新的视野,而新的人生旅程,也就跟着开启!

所以,我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就是牢牢抓着这个原则:觉得个案苦时,要说出其苦在哪里;觉得个案棒时,更要指出其棒在哪里。

心理治疗的力量,就在了解!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即使存在主义的智者早看透人生本质,当感受到枕边人都无法体会自己的心情时,仍会怅然若失。

所以,在生命中能感受彼此在交会瞬间互放的光,就是经验到“被了解”时,我们会有种莫名的高峰体验!

关于文章与插图

本书依文章属性的不同,分成校园小王子、校园罗生门和校园鸡汤三部分。

无论是校园小王子的故事,校园罗生门的不同观点,或是校园鸡汤的心情触动,全都是从校园所闻而起心动念,再加以整理而成。

不整理就不知道自己写的实在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在整理期间,多次因不满意而拖延下来,我更发现真正第一等的文章,单是故事呈现就余韵无穷;次一等的,得另辟一隅点出主旨;最惨的则是说明了一堆,却仍让人摸不着头绪。为了不让读者因我文笔力有未逮而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我加进了不少的插画和图表,希望能借其减少自己对文字表达的心虚。

心理师的眼睛

世界上的事是很奇妙的,真的!

要写这段心路历程时,猛然忆起为了犒赏自己退伍而出国散心的某个仲夏夜,我正在加州迪斯奈乐园看夜间游行,有两位来自台北的老师好心帮我占了个位子。在对话中我提到:“当老师蛮好的,我小时候的心愿就是当中学老师。”当时我想,念的是心理系,又未修教育学分,压根儿是当不成中学老师的。没想到……我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中学担任驻校的临床心理师。

七百多个日子不算太长,但所经历的感受,却让我对生命的态度转了弯。不晓得帮了周遭的人多少?自己倒是装得满满的。

这些文字在沉淀多年后才整理出来,许多当时想推动的新兴做法,像连接校外的专业资源来服务学子、针对不同孩子,适情适性所设计的多元课程等,现在已经在校园被视为理所当然而逐步落实;时下发生于校园中的亲师或师生问题,其劲爆的程度,也远远超越了书中的故事。所以在翻阅此书时,请不要将焦点放在主角的遭遇或是对其问题的处理。我衷心希望,读友能从学校心理师的眼睛中,看见问题背后的多重现象,让大人对孩子可以多一点包容、晚辈对长辈也可以多一些体谅,进而在家长、老师及学生之间,寻求多一份彼此接纳与肯定的回旋空间。

当你跟着心理师的眼睛一起“漫步”于校园时,不妨问问自己“看见”了什么。相信你用“心”的旅行,必会帮生命开启另一段全“新”的里程。

愿意以这些文字感念陪我一路走来的大小朋友,并对每一位关心教育的人,致上我最深的祝福。

若在看完整本书后仍想与心理师讨论,我已规划了一个名为“心理师的眼睛”的部落格(slke.pixnet.net/blog),欢迎上网来逛逛,期望能如校园罗生门(辑二)中的“心理师的亲子信箱”一样,陪着大人一起面对这群成长中的青涩生命。相信这多少可以让这本书延伸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