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

>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

卡巴尼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2
787518400331
58.00

什么是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

重要概念

个案概念化是一种解释或假设。

个案概念化是通过一种假设帮助我们了解来访者思考、感受和行事方式。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是有关一个人思考、感受和行事方式的一种假设,它重视潜意识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个人的成长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应该同时考虑二者。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并不是给出一种确定的解释,而是提供一种假设,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什么是个案概念化?

案例史陈述得很好。现在你能对这个案例进行个案概念化吗?

所有接受心理治疗训练的人都听过这句话,但是它是什么意思呢?如何对一个案例进行个案概念化?为什么这很重要?

个案概念化的意思是提出一套解释,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提出一套假设。所有心理健康专家都是通过不断进行个案概念化来理解来访者的问题的。在心理健康领域,我们通过来访者思考、感受和行事的方式来理解他们的问题类型。我们通常把这种解释和提出假设的过程称为个案概念化(acaseformulaiton)。当我们进行个案概念化时,我们不仅要考虑人们思考、感受和做了些什么,而且要考虑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例如:

她为什么这么做?

他为什么这样看待自己?

她为什么会这样回答我?

他为什么用那样的方式应对压力?

她为什么不能工作,无法让自己愉快?

是什么原因使他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同的病因分析将使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提供建议和实施治疗的关键是对这些问题形成假设。

什么样的个案概念化是心理动力学的?

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个案概念化模式[1-3],例如,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精神药理学治疗模式,以及家庭系统治疗模式。对于来访者所表现出的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每一种个案概念化模式都有不同的看法。

其中一种看法认为,这些问题常常是由意识之外的想法和情感引起的—也就是说,问题的根源是潜意识的。这被称为心理动力框架(apsychodynamicframeofreference)。心理动力学的个案概念化认为潜意识的想法和情感是一个人遇到困扰并且前来接受心理治疗的原因。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帮助人们意识到他们潜意识中的想法和情感是一项重要的心理动力学技术。

成长过程

众所周知,心理动力倾向的治疗专家希望了解来访者的童年经历。但这是为什么呢?是这样的,运用心理动力学技术不仅仅是要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潜意识中的想法和情感,而且要理解这些潜意识中的想法和情感是如何发展出来的,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当我们面对来访者时,可以灵活地运用这种理解。有时候,我们会跟来访者分享这种理解,帮助他们看到,他们现在仍然在沿用早期的行事方式:

案例

A先生的妈妈虽然爱他,但是做事极不可靠。比如说,A先生小时候,她经常忘记接他放学回家。成年之后,A先生很难相信朋友和爱人会始终如一地待他。他的治疗师帮助他认识到这种问题源自于他对被忽略的恐惧,他害怕成年后遇到的这些人会像他的妈妈那样对待他。

在另一些时候,我们会运用这种理解帮助来访者发展一些早期没有完全建立的能力:

案例

B小姐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是她对自己的成绩总是评价不高。她在寄养中心长大,从来没有人夸奖过她的才能。理解了这一点,她的治疗师便能够帮助她相信,她对自己的认识跟她的能力是不相称的。假以时日,她能够发展出新的方式来建立自尊。

最后,我们可以帮助来访者恢复因一时的问题或长期的问题所造成的功能损伤:

案例

C先生前来接受治疗是因为在离婚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他都无法处理孩子的问题。他这样描述他的感受,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离婚了,这给他的成长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他的治疗师帮他意识到,他害怕自己的离婚会给孩子带来永久的伤害,并且这种恐惧影响到了他的教养行为。这帮助他在孩子面前放松了下来,并且发展出了更有效的教养策略。

虽然治疗师使用的技术不同,但他们都是通过理解来访者的成长经历来指导治疗的。因此,心理动力学的个案概念化包括:

1.关于潜意识的想法和情感如何影响来访者问题的概念。

2.关于这些潜意识的想法和情感如何发展出来的概念。

这样说是没错,但是我们如何理解已经发生过了的成长过程呢?即使有录像机和照片剪贴簿,我们也无法回到当时,去看他人的成长。这样说来,建立心理动力学的个案概念化很像做一名侦探,尽力去解开谜团—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只能通过回顾和一步步地推导来破案。像侦探一样,当我们进行心理动力学的个案概念化时,我们的工作是回溯性的—也就是说,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来访者的问题,然后通过追溯其个人的过往经验来理解其成长过程。

天性还是教养?

那么我们的思考、感受和行事特点是如何发展出来的呢?约翰·洛克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是一块白板[4]。威尔逊则认为,社会行为几乎完全是由基因塑造的[5]。我们认为,天性和教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同时起作用的。弗洛伊德把天性部分称为“本质因素”,把教养部分称为“附属因素”[6]。无论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人们都带着特定的基因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成长。我们对基因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清楚地认识到基因塑造着我们的经历,反之亦然。二者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让我们形成了在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应对压力方面的特点。因此,在思考如何理解和描述来访者的成长过程时,我们需要考虑基因、气质和环境因素。

有别于报道

一则新闻会报道发生了什么;心理动力学的个案概念化则提供了有关事情为什么发生的假设。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其中的差别:

报道

D先生是早产儿,他的妈妈十来岁时便生下了他,并且患有产后抑郁症。孩提时期,他有严重的分离焦虑,而且长期有思乡病。成年后的他无法离开妻子超过一个晚上。

个案概念化

D先生是早产儿,他的妈妈十来岁时便生下了他,并且患有产后抑郁症。孩提时期,他有严重的分离焦虑,而且长期有思乡病。有可能是母亲的抑郁症影响了D先生发展出安全依恋的能力,这使得他很难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这也许阻碍了他成功地与母亲分离的能力。现在,同样的原因使他无法跟妻子分开超过一个晚上。

虽然两个片段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但是只有第二个片段在尝试把问题和过往经历联系起来以形成关于病因的假设。心理动力学的个案概念化不仅仅是故事,它是一种陈述,想要透过个人成长解释人们思考、感受和行事风格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在上面的例子中,“有可能”、“这也许阻碍了”等句子暗示了D先生的分离问题与其过往经验之间的因果联系—他自己并不清楚这些联系,是潜意识的。这些对因果联系的分析使得这段话成为一种个案概念化式的分析而不仅仅是对过往经验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