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中的变革:社会建构的邀请与实践

> 酝酿中的变革:社会建构的邀请与实践

肯尼斯‧格根
心灵工坊 2014-10

【前言】

我对此书寄予厚望。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入门指引,身临其境地走入文化层面乃至全球层面让人振奋的跨学科对话。这类对话大都被标签为社会建构(social construction)。一些人会狭义地称其为「建构主义」,或广义地称其为「后现代主义」。这些讨论对所有参与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就像是十六、十七世纪欧洲的思想界和社会实践所发生的激进变革一样。我们已经意识到,在这一时期,文化从「黑暗时期」走向「启蒙时期」。在我看来,现在的对话不仅动摇了启蒙时期以来在理性、个体心智、客观真理和道德准则方面投入努力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们为创造性思考及行为开拓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它们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新的认知空间,创建一个前景更为光明的世界。书中的观点改变了我的人生,也改变了我的许多同事和我身边许多人的人生。与此同时,许多人则可能会觉得这些对话带有煽动性甚至让人恼火。众人对此褒贬不一。如果你能加入讨论,领会这些对话的意义,体会其潜在可能性,为它们的缺憾而不安,这本书就获得了成功;如果你能把激发出的好主意付诸实际行动就更好了。因为这本书并不是为了作「结语」,而是要「开篇」。

本书是我1999年出版的同名书的修订版。我写这本书有两个目的。第一,满足课堂教学对社会建构方面书籍逐渐增长的需求。上一版就是为了此目的而写,但主要是面对进阶的读者,因此需要另一本能更简单明了讲清问题来龙去脉的书;这个版本更为精简,也更「直击重点」。为了提高本书的教育成效,我专辟了一系列字段,延伸书中的论点,让读者有更多停顿与反思的空间。此外,我也增加了一些插图,让内容变得更加生动。

出版修订版的第二个原因是,1999年以来社会建构方面的论著快速增加,新的议题及应用在世界各地纷纷出现。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与时俱进。尽管社会建构的基本观点具有概括性,但实践才是它主要的焦点。理论观点可否用于实践?过去十年的发展,证明了这些理论观点的潜力。在学术界,我们在研究方法、表达形式和理论探索上实现了复兴。几乎所有这些努力根本上都是对社会变迁的关怀。在学界之外,社会建构论者的观点启发了许多实践形式。比如,教育家、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组织变迁的专家、和平工作者,以及小区建设者等等,都为新的、有成效的实践方式作出了让人赞叹的贡献。我希望本书不仅能反映这些激动人心的进展,还能鼓励大家进一步去拓展各种可能。

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面对这本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书,我们都有自身的局限。我的局限在于:我多数时间都是一个学者。我的表达习惯在学术圈内很容易被人接受,但对圈外人来说就未必如此。我会尽力摆脱那些糟糕的学术习惯,但你会发现我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很成功。我的人生阅历也很有限。这并不仅仅是说我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国籍、性别、年龄和性取向的痕迹,而是说我的生命经验同样有局限。我的生活有很多优越之处:我有份稳定工作,从未上过战场,也从未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我也受过磨难,但我无法刻画出影响世界上许多人的恐惧和痛苦。作为我的读者朋友,大家也有各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喜好,对未来同样抱有不同的憧憬。我忠心希望大家读完这本书能够发现新观念、新洞见,以及激励人心的潜在可能性。

我一边写这本书,一边想象着你们作为读者就坐在我对面,像好朋友一样与我交谈。然而,这些语句能有多大影响力,取决于你们如何想象我。你们会在书中字里行间,透过我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与其它人的关系而了解我。不过,你们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这些内容:学习、玩味、创造、想象、全盘接受、肆意批判。如果你们能想象我确实会受到你们对这本书的反馈所教育,或许我们就可以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意义。我的出发点不是用所谓的「正确方式」去说服你、战胜你或教育你。你们才是赋予这些文字生命的人。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成功的作者—读者关系,或许就有可能走上一条新路。因为我们相互联系在一起,未来也是我们所共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