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晴雨图:河合隼雄谈自我认知

> 心灵晴雨图:河合隼雄谈自我认知

河合隼雄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2017-11

内心的矛盾,意味着自我认知的改变当自己多年以来一直坚守的价值观产生动摇,前途未卜之时,“我是谁”这个问题就来了。也就是说,当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转变,就会自然产生此类问题。这与身份无关。当意识到自己的新想法或新感觉与过去的价值观产生错位,人们心里便会失去宁静。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正是不可避免的,抑或可以说是必然的吗?如不经历此种过程,人自然也不会产生变化。当人们烦恼、痛苦、矛盾的时候,即便自身感觉不到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想法也是非常强烈的,并且会产生一种对迄今为止“旧我”的否定感。但是“新我”并不是很容易找到的。这样一来,人们自然容易陷入闷闷不乐的苦恼心境。周围的人也会觉得这人不可思议,他们会纳闷:“那个人也真是,家里有那么好的房子,为什么还苦恼呢?”或者:“好不容易获得升迁,为什么反而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呢?”等等。因为他们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象,并没有意识到有些问题往往存在于更加深层的地方。这种时候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下定决心把那种烦恼、矛盾的情绪一下子挡住,不再任由它继续。同时,要在心中不断反思,努力走出来。走出来这个过程需要多少年呢?也许需要一生也未可知。

下定决心把自己内心的烦恼、矛盾等情绪压制住,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就会出现某人突然离家出走这类情况。“离家出走”可以说是人们产生“我是谁”意识的开始,他们在潜意识里感到自己不属于当前这个地方,所以行动就把他内心的意识表现了出来。在内心深处,他们深信自己应该属于某个其他的地方,这地方一定存在于某个未知之处。然而,即便是离家出走,也往往是莫名其妙的,要真正搞清楚真的很难……

创造性疾病有个词语叫“创造性疾病”(Creative Illness)。这种疾病的症状就是人们在进行创造性行为之前,会陷入一种类似抑郁症的情绪。克服这种抑郁情绪的方法,与创造性行为紧密相关。这种情况多发于中年人。

知道了这个词语的存在,对解决陷入烦恼与苦闷而自己又无法摆脱的状况,也许会有一定用处。至少当事者不再简单地把自己的行为定义为“犯傻”。当然,单是看造成烦恼的那部分内容本身,也的确很傻。

可能别人会想:“怎么会把那么无聊的小事放在心上呢?好好努力不就可以了吗?”但轮到自己,却无比痛苦,极端时甚至会产生轻生的想法。

来自自我的暗示例如,强迫症患者,在这里我们暂不论该疾病本身之好坏,患这种病的人具有“必须这么做”的心理特点。这种表现不正来自于病人自身的心理暗示吗?

虽然强迫症患者处于一种“非要这么做不可”的状态,但实际上,病人本身并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做,这是强迫症的真相。所以患者不管是否接受心理治疗,其内在都处于一种极易产生变化的状态。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强迫症也许正是一扇通往“新我”的大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正常人当前正处于一种信号还未到来的状态。

总之,无论是指导人们接受箱庭疗法、心理咨询,还是进行团体指导,我总能感受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那个“特定时刻”。

人生并无绝对正确的答案人生存在一些节点,例如因恋爱、结婚、家人、工作等问题产生烦恼、矛盾,或处于某个需要做出决断的境地,这些就是前面所谈到的需要做出恰当回应的“特定时刻”。但在此类情况下,一般是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答案的。我能够确信:那种所谓绝对的好坏与正误,并不存在。但不正因为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人生才充满探索的乐趣吗?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管选择走哪条道路,该选择都是你在“我就是要这么做”的心境下,做出的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反之,如果人们总是试图寻找那个所谓“正确”的答案,其结果必然会沦为失去“自我”。

当然,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通常都会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例如,当你口渴的时候,“喝水”就是“相对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一般情况下都在遵循着“相对正确”的方式生活。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又不时会出现对某个人来说特别重要的“时刻”。这就是那个人的最关键时刻,这时当然就不能只是追求“相对正确”,而是“绝对正确”了。

如果一个人总是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总能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那他还是活生生的人吗?如果有,那也该是“绝对正确”的理论以人的面目在活动吧。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亦如此。通过这种不同,我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生存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创造性以及个性均能体现出来。所以,其实并不存在哪个选择正确与否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