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感

> 羞耻感

罗纳德·波特-埃夫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3
9787111586760
49.00
羞耻和内疚

羞耻和内疚可以称为人际情感,因为两者都告诉我们,我们与周边的世界之间出了一些问题。两者都要求我们仔细地审视自己并在生活中做出改变。两种情感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如果适度,它们都是宝贵的;如果过量,它们都有破坏作用。如果两者之中的任何一种情感过多,都可能让人无法抵抗。

然而,羞耻与内疚还有着一些重要的差别。首先,羞耻涉及某个人做人的失败,而内疚则指向做事的失败。感到羞耻的人认为自己基本上在做人的某些方面出了问题;感到内疚的人觉得自己做错了某件事情,必须纠正。当然,某个人也可能同时兼有这两种情感。例如,某个人违背了对配偶忠贞的誓言,婚内出轨,于是充满悔恨。他也许对自己说,自己做了很不好的事情,这是承认自己感到内疚。他还可能认为自己不坚定、有缺点,或者令人恶心,觉得他一定是天生就有问题,所有这些都是羞耻的标志。

其次,两者之间的重要差异在于,感到羞耻的人通常受到自身缺点的困扰,而深感内疚的人则注意到他们的违规。有羞耻感的人常常认为自己不够好,因为他们没有达到人生的目标。他觉得自己不如同事那么聪明,不如母亲那么有魅力,不像父母亲那么和善,不像朋友们那么有趣。相反,格哈特·皮尔斯(Gerhart Piers)和密尔顿·辛格(Milton Singer)在他们合著的书籍《羞耻与内疚》(Shame and Guilt)中写道,心生内疚的人则认为自己做得过火。他会对自己说,我好希望自己没有做那件事。我伤害了别人,感觉太糟糕了。

最后,羞耻与内疚之间的差别在于,深感羞耻的人害怕被抛弃,而心生内疚的人担心受惩罚。前者害怕被抛弃,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太多缺点,不会受到别人的爱或珍视。有的人非常不喜欢或不尊重他自己,通常以为,别人只要意识到他不够完美,便会头也不回地离开他。后者预料和担心自己受惩罚,因为他做了错事,必须付出代价。他害怕的惩罚有轻有重,轻则打手心,重则蹲监狱。

羞耻感可能比内疚感更难治愈,因为它涉及人而非特定的行为。感到羞耻的人要改变他的自我概念,以便获得新的自我概念和自豪感。这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包括深刻审视我们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的基本假定。

有时候,令我们感到羞耻和内疚的问题相互混杂在一起,到最后几乎变得不可能区分它们。例如,有的人一开始就问自己:“我怎么会做了那样的事?”在发问的时候,他的注意力要么集中在这个问话中的“我”之上,要么集中在“那样的事”之上。如果是后面这种情况,“我怎么会做了那样的事”,暗示着关注那种行为、违规以及内疚感。如果是前面那种情况,“我怎么会做了那样的事”,意味着关注自己的身份、缺点和羞耻心。人们很容易依次或者同时提出这个问题的两个部分,从而使得内疚感引出羞耻心,反过来也一样。

本书的读者可能需要训练一下自己的耐心。可以理解,你也许希望尽快地从不好的羞耻感中解脱出来。但随着你一路读这本书并一直思考羞耻感,似乎还在短时间内强化了那种感觉。和我们一同坚持下去。我们将向你表明如何应对不好的羞耻感,也告诉你,为什么说好的、短暂的羞耻感是我们健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本书中之所以重点阐述羞耻感的主题,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它的阐述不如内疚感那么多,还由于人们对羞耻感了解得很不够。我们关注的焦点是你怎样看待自己。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你欣赏自己,并且认为自己是能够对这个世界做出某些重要贡献的宝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