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弗洛伊德

> 成为弗洛伊德

亚当菲利普斯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8-4
9787505742949
46.00

弗洛伊德的生活经历不难获知。他出生于1856年摩拉维亚的小镇弗莱堡,那时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现在叫普日博尔,属于捷克共和国。弗莱堡位于维也纳以北150英里处,是一个小集镇,居民几乎是清一色的天主教徒,但其中有一个很小的犹太社区。弗洛伊德的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Jacob Freud)是一个商人,主要从事羊毛生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在父亲第二次婚姻(也许是第三次)中所生,他母亲比父亲小20岁,他们育有7个孩子,两男五女,弗洛伊德是头生子,他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是他父亲在之前的婚姻中所生。弗洛伊德3岁半时,父亲生意失败,全家先是迁往德国的莱比锡待了一年,接着又移居维也纳,弗洛伊德此后一直住在这里,直到1938年离开。1865年,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的斯波尔吉姆纳森(Sperl Gymnasium)中学读书,在选择报考大学专业时,他先是考虑了法律行业,很快就转向了医学。他于1873年至1882年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第三年时专门从事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在进行了一段时期的生理学研究之后,弗洛伊德意识到这个方向对自己来说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他于1885年到巴黎跟随伟大的神经病学家沙可学习了几个月,在1886年回到维也纳,以“神经病理学讲师”的专业头衔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所。同年,与四年前订婚的玛莎·伯奈斯(Martha Bernays)完婚。玛莎比他小5岁,出生于一个有名望的德国犹太家庭,她的祖父曾是汉堡的首席拉比(拉比:犹太人中的一个特别阶层,是老师和智者的象征)。这对夫妇婚后接二连三地生了6个孩子,三男三女。1896年,弗洛伊德的父亲去世,享年81岁。

弗洛伊德开始在大量的临床工作中使用催眠法治疗当时被称为“癔症”的疾患,他与很多男性同道建立了热情的关系。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医生约瑟夫·布洛伊尔(Josef Breuer,生于1842年)的关系,他们结识于19世纪70年代后期;还有来自柏林的威廉·弗利斯(Wilhelm Fliess,生于1858年),他是一个耳鼻喉科专家,他们在1887年相遇;接着,在20世纪后,他又结交了一些更年轻的同道,其中令人注目的有卡尔·荣格(Carl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先是与弗洛伊德合作,后因理念不和而分道扬镳,创立分析心理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曾追随弗洛伊德,后来反对其心理学体系,创立个体心理学)、卡尔·亚伯拉罕(Karl Abraham,1877-1925,德国精神病学家,是弗洛伊德学派的圈内人物,创立了柏林精神分析学会并担任会长至逝世)、奥托·兰克(Otto Rank,1884-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最早的信徒之一,后因理念不同被开除出精神分析圈子,有多部具有独立见解的著作)和桑德尔·费伦齐(Sandor Ferenczi,1873-1933,匈牙利精神分析师,曾于1918年担任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弗洛伊德“秘密委员会”成员之一),然后创立了用于临床实践的精神分析(他首先在1896年使用了这个术语)。正如一位早期的患者所说的,精神分析是一种“谈话疗法”,医生和病人只是在一起谈话,不做其他什么,不使用药物或者物理接触作为治疗手段。病人躺在一张沙发上,分析师坐在病人身后,指导其做“自由联想”,使之不被干扰地说出头脑中浮现的内容;还包括分析病人的梦,通过让病人重新讲述早期的经历,分析师对这些内容进行澄清、解释和重建来缓解症状和减轻痛苦。

弗洛伊德一生著作颇丰,自1886年到1939年,他共出版了24卷标准版的理论和临床专著,其中绝大部分都有官方翻译的英文版,他还写了几千封信。著作包括《癔症研究》(Studies On Hysteria,与布洛伊尔合著,1895)、《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1900)、《性学三论》(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1905)、《笑话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Joke s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Unconscious,1905)、《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1905)、《幻象之未来》(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1927)及《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1929)等,他因这一系列的著作而成名。

由于他的著作和个人影响力,弗洛伊德的工作不再局限于维也纳的范围,开始闻名于外。1902年,弗洛伊德为对精神分析好奇和感兴趣的同行创立了非正式的“星期三晚间研讨会”,很快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了“精神分析运动”。1908年,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代表大会在萨尔茨堡召开。1909年,弗洛伊德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到访美国,在马萨诸塞州伍斯特的克拉克大学做了演讲。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儿子们在服兵役,弗洛伊德发现他的颚部出现了增生,1923年被诊断为癌症。虽然经历了手术,但他在余生一直遭受这个病痛的折磨。即便如此,他也持续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19年,弗洛伊德最喜爱的女儿索菲(Sophie)死于流行性感冒,时年26岁。1930年,他95岁的母亲去世。1938年,在维也纳生活与工作了将近60年之后,弗洛伊德和同为精神分析学家的女儿安娜(Anna)一起脱离纳粹逃到伦敦。次年,他在那里逝世。

生活的真相,确切说来是有关“性”的实情,是隐含在许多事情当中的,弗洛伊德的工作改变了我们原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他的工作告诉我们,生活中没有什么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那些看起来不言自明的生活事实也是如此,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真正的事实不同于表面显现的。弗洛伊德写道:“精神分析中的事实,往往比我们愿意接受的复杂得多。如果它们如此简单,或许根本就不需要精神分析来阐明了。”我们想要事实符合我们的喜好,因此总是试图去简化它们。精神分析揭示了我们不情愿看到的复杂性,弗洛伊德认为,在精神分析出现之前,事实看上去很简单,但现在它们看起来很复杂。“暴露”也许意味着找回被埋藏的东西,或者是以一种新的眼光看清一些事情。弗洛伊德在这里不是说精神分析揭示了新的事实,而是指揭示了事实的新方面。事实始终在那里,但现在我们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去看待它们了。在弗洛伊德看来,使真相变得复杂的是他称之为“无意识欲望”的东西(例如,弗洛伊德创造精神分析主要源自于与男人们的交流,但治疗的大部分却是女人——精神分析是一个同性之恋铸成的神器——这能告诉我们弗洛伊德的同性恋和异性恋欲望,他想要男人和女人怎样做;以及我们的欲望所告诉我们的事实和真相)。他将向我们展示,我们如何以及为什么隐藏生活的真相,如何通过精神分析的语言重新找回这些真相并换一种方式来叙述它们。不过,我们将会清楚地看到,假如把弗洛伊德比作考古学家,而将他的写作比作考古学式的,他的著作是以英雄为主题的。弗洛伊德越来越发现,精神分析的实践很难找到类比。然而,他确信英雄主义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精神分析的发明就是一个有关英雄的研究课题。他文中多次提到很多杰出人物,诸如柏拉图、摩西、汉尼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歌德、莎士比亚等,其中大多数是艺术家;在弗洛伊德的记述中,所有这些人都赋予自己的人生以内涵,而不像弗洛伊德同时代的许多犹太人一样竭力将自身与社会同化。他们是自我赋义的男人,反对传统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真理。年轻的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英雄主义神话,他以一种新的方式来面对生活的真相(在这本书的题记中,他引用了维吉尔的一句诗,“假如我不能上撼天堂,我将下震地狱”,从中可以看出弗洛伊德的抱负)。这个内省的、浪漫主义的英雄通过精神分析来追求科学的理性。且先不说科学的理性,英雄主义作为一个文化理想因精神分析的出现而变得不同了。我们显然存在弱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性证实了这一点,弗洛伊德透过精神分析认识到,英雄主义就是尝试对这种脆弱性进行自我治疗。他通过精神分析提示我们,可能还有其他使生活过得有声有色的方式,还有别的可以支撑我们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