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咨询与治疗

> 团体咨询与治疗

吴秀碧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8-8

”推荐序一

当我手里捧着刚收到的沉甸甸的新书厚作——吴秀碧教授撰写的《团体咨询与治疗——一种崭新的人际—心理动力模?》时,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深深的感动和无限的敬意。这本集秀碧老师40 多年的探索、实践与钻研的心血之作实在太丰富、太珍贵了。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许多与吴老师相遇、相识和成为知音的那些感人的画面。

第一次见到吴秀碧教授是16 年前的那个秋天。2002 年,受中国台湾辅导学会的邀请,我和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钱铭怡教授一起赴台参加了辅导学会年会,并应邀在会上介绍了大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会后,时任理事长的台湾政治大学钟思嘉教授安排我们去台中的暨南国际大学交流。萧文教授精心安排了多场两岸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学术活动,其中一项是访问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询学系。在那里,我见到了吴秀碧教授,因为对团体辅导与咨询的共同兴趣和热爱,也因为吴老师谦和温暖、平易近人的风格,我们一见如故。当我得知吴老师在台湾是团体辅导与咨询研究的专家,在这个领域内造诣很深、影响很大时,我心中对她更是充满了敬佩,心想:何时有机会向吴老师好好学习呢?

2008 年机会来了,5 月18 日中美团体咨询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我有幸请秀碧老师到北京参加,并介绍她的螺旋式团体咨询理论模式。可惜,当时正值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我被教育部调派去地震灾区做心理援助工作,没有机会参加会后工作坊跟随吴老师系统地学习。

2012 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一届团体咨询与团体治疗大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作为大会主席的我马上想到邀请吴老师来参会分享她的学术心得,我们又一次相聚了。在清华园里我们探讨了两岸团体咨询与治疗发展的特点、现状和未来。此后,我俩多次在两岸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上一起主持论坛、一起分享经验,增加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当我得知秀碧老师在精心打造一本不同于以往任何团体咨询与心理治疗书籍的新作时,我就开始期盼能早点读到她的著作!

今天,这本凝结了秀碧老师学术生涯大半生努力,集结了她在团体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教学、研究、实务、训练与督导方面的思考、经验与智慧的著作就在眼前,我很兴奋,也很激动!

翻阅《团体咨询与治疗——一种崭新的人际—心理动力模式》,感觉这本专著真的很特别。它是一本理论广博、视角独特、论述严谨、中西融合、学用结合的好书!可以说,这是我从事团体辅导与咨询研究20 多年来所读过的国内外关于团体咨询与团体治疗相关著作中理论论述最全面透彻、内容结构最新颖完整、方法技术最清晰实用的一本好书!

首先,这本书不仅汲取了心理咨询与治疗各个学派的精华,更集中了不同学科的智慧,比如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及咨询心理学等理论,对团体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过程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和解读,回答了目前这个领域尚未解决的一些难题。比如有关团体整体理论建构与其在治疗中的运用,团体凝聚力到底是什么,基于人际关系理论建构的团体发展历程等。尤其是本书对团体治疗机制的阐述不同于欧文·亚隆所述的疗效因子说,本书从人际—心理动力的视角,对此时此地、投射性认同、替罪羔羊、冲突、支持等做了深入精辟的分析。这些见解新颖、、精彩,丰富了团体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体系。

其次,这本书的特色是中西融合,对西方理论在华人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及应用有很多反思。我知道吴老师在美国的大学完成了咨询心理学硕士和博士的专业训练,对西方的团体咨询与治疗理论非常熟悉和了解。但她在台湾从事团体辅导、团体咨询与治疗的教学、研究、训练、实务及推广工作的40多年里,一直致力于结合本土文化和实践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螺旋式的历程领导理论模式,非常适合华人社会团体领导者的养成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