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中外道德教育经典案例评析

定价 ¥25.00

中外道德教育经典案例评析

就我国学校德育的实践来看,德育主要被一种知性论的德育范式所统摄,人被淹没在技术理性至上的思维和实践范式中,疏离了人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世界,遗忘了人的情感,使得人性、人的需要、人的生命、人的多样性存在等根本问题被忽视或畸化,缺少应有的生命活力和育人魅力。

在哪儿买《中外道德教育经典案例评析》.....

当当网:22.00  节省3.00
蔚蓝网:22.50  节省2.50

作 者:唐汉卫,张茂聪 编著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5
ISBN:7209037039
定 价:25

简介


作者简介


在道德教育叙事中反思在道德教育事件中成长

当今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道德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多种文化道德价值观的涤荡和冲突,造成了道德的功利化、碎片化、漂浮化和平面化。在我国,青少年中产 生的“道德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党和国家及全社会的关注。由此“道德迷失”“道德恐慌”“道德滑坡”等惊呼之声此起彼伏,人们对教育的指责与非难也 不绝于耳。愈是在时代变革、教育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道德教育就愈显得紧迫和重要。目前,道德教育必须肩负起唤醒生命、提升道德自觉、重捡道德尊严、促进 生命创造性生成发展的使命,这也是全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有关道德教育的诸多论说与想像,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已陷入了喋喋不休而又令人失望的境地。即便如此,对于许多有责任感的教育者而言,如何重新唤起道德 教育的生命力仍然是一个孜孜不懈的追求。逆水行舟,迎难而上,本书编者就是欲做这样一种努力——在鲜活的道德教育叙事中反思与解析,用生动有力的生活事例 去擦拭教育者“混沌的天空”,在洋溢着生命气息的道德教育事件中,去寻找那久违了的灵性。

就我国学校德育的实践来看,德育主要被一种知性论的德育范式所统摄,人被淹没在技术理性至上的思维和实践范式中,疏离了人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世界,遗忘了人 的情感,使得人性、人的需要、人的生命、人的多样性存在等根本问题被忽视或畸化,缺少应有的生命活力和育人魅力。德育目标“低级化”,德育内容“泛化”, 德育对象“物化”,德育方式“单一化”,德育状态“分散割裂化”、“形式化”,德育方法途径封闭、孤立、强制、灌输。此外,过分地突出意识形态的宣教,较 少地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的发展需求,这样,导致极具生命活力的道德、道德教育活动蜕变为对规范与守则的盲目遵从与机械的行为操练。这不但忽 视了学生对自我心性的觉解、发现和提扬,压抑了学生的主体创造性、能动性,甚至导致了学生精神、人格的分裂和倦怠。德育非但不能促进人的自为性与社会性存 在,甚至连学生的自然存在的肉体本身也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和遗忘了,这实在是德育的悲哀。

从20世纪末至今,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系列“道德危机事件”给我们的反思与启示是:就道德教育本身的缺失而言,一方面是对学生生活世界的疏离以及与整体教育 的割裂,这已为广大德育工作者所体认;另一方面,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德育目的和过程的低级化、庸俗化、肤浅化理解和运作,庸俗、肤浅到似乎 德育无需学生道德智慧和教育者的教育智慧的生成和参与。

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哪里去了呢?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以及种种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启示下,我们认为,教育智慧需要学生、教师作为主体进行自我体验、反思、积淀 和生成,自觉地建构、实现。在道德教育叙事中反思,在道德教育事件中成长,是教育智慧最生动、最理想的生成方式。
本书精选了一些新时期较为突出的、具有时代性的问题案例,并广集了一批富有活力、思想敏锐,致力于教育、道德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的年轻学者,用他们的眼睛 和心灵来观察和分析案例,力求深入浅出地揭示出当前我国教育问题的症结和渊源,以为广大教师、家长和一切关心儿童道德成长和人格发育的人们提供一种不可多 得的灵动和智慧。

从本质上看,事件就是一系列关系。道德事件就是一系列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往关系。事件在我们的世界具有特殊的意义。怀特海(A.N. whitehead)甚至认为,“自然界的终极事实就是偶然的事件,宇宙就是事件之流”。事件是突发的、不规则的、个性化的、未经设计的;同时,事件也是 具体的、流动的、历史的、清晰的。在某种意义上,德育就是这样一系列事件的耦合。每个人都生活和存在于各种各样的道德事件之流中,每个事件都是个性化的独 特境遇,都是师生间或生生间点对点的教育关系。事件同时也是最为生动、最为稳定、最为常见、最为重要的境遇。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并体认教师、家长的智慧在事 件、境遇中的生长。

道德教育事件虽然没有直接的真理或理论价值,但它是人的生命意义与精神的承载之所,具有实践的生机活力,是德育的血肉之躯,有利于智慧的滋生。因此,促进 教师、家长已有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经验与新经验、理想的视界融合,引导教师、家长在连续不断的道德教育情境中感受、行动和反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教师、 家长也应该自觉地深入学生生活世界,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生活和自然中的道德资源,创造道德生活情境,强化道德教育的生活基础性和人生境遇引导功能,让学生 深入体验其中的人生意义与乐趣。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常常过分依赖道德知识与理论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日常道德生活、道德体验。从某种意义上看,道德知识与理论似乎在寻求一种普遍意义 的、精确制导的真理,寻求一种广泛的理性技术、工具,以求得能以快捷的方式为学生的道德成长开出有效的处方。在这种道德知识与理论中,个性鲜明多彩的学生 及其鲜活丰富的道德体验被掏空和抽干。当然,道德知识与理认的传授是必要的,但它对道德中行为关系的指导,远不可能如想象的那样清晰、精确、可行、适用, 道德更是实践的、是处于生活和事件中的。

传统的德育实践与传统的德育理论有着深刻的渊源。在传统的观念中,专家就是理论的代表,教师就是实践的化身。长久以来,专家与教师的隔阂,造成了理论与实 践的分离,理论和实践走向互不相融的两极。专家日趋钻进理论的空壳,教师日趋保守在经验的窠臼。其实对德育事件的研究既接近经验,也接近理论。它是理论和 实践的中介,它把道德教育的理论思考置于活生生的教学之中。可以说德育事件的研究促进了专家与教师的视界融合,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敞开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同 时,对德育事件的研究不仅能为普通教师、学生及其他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具有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而且它还是一种现实的、实证的研究,能弥 补理论对实践未能穷尽的遗憾。理论不能完全穷尽地指导实践,实践也不能完全穷尽地诠释理论。换言之,对道德事件的研究和思考,一方面能以实践的视域促进理 论向实践的转化、回归;另一方面,也能以理论的视域促进实践向理论的理化、升越。因此,教师和德育研究者应关注学生的道德事件,关注活生生的德育事件,通 过对事件的分析和检讨,使理论与实践息息相通,切实推进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掩卷而思,本书是颇有新意的。但若能对某些案例的点评能进一步“打磨”则更佳,更能令人回味。

目录


上篇 迷失的世界
1.“管”出来的悲剧
2.“古惑仔”的困惑
3.“网络漏洞”,漏掉了什么
4.不应该发生的故事
5.都是“分数”惹的祸
6.父母的爱,何以疼痛
7.孩子与父母的“战争”
8.高压电下能“成龙”吗
9.好教师所犯的错误
10.妈妈的无奈
11.恼人的青少年期
12.勤俭,真的过时了吗
13.青少年的情感沙漠
14.让苦恼的青春快乐起来
15.六盏日光灯
16.是谁造就了“差生”
17.“我要精神崩溃,发疯了”
18.谁更需要德育
19.网络里迷失的“羔羊”
20.教育者,要目中有人
21.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22.为什么儿子越来越不体贴父母
23.无德教育何以猖狂
24.五十记耳光
25.学费错位的遗憾
26.“积存起来的好事”意义有多大
27.造成三毛悲剧的那两个“鸭蛋”
28.真爱孩子,就让家长止步
29.不要再让我们的教育蒙羞
)30.作弊,何时休
31.座位的“阴影”
32.不可缺少的“学生权利书”
33.3月5日的“寒流”
34.父母向孩子举起了“屠刀”

下篇 诗意的教育
1.“你好”:其实学生很在乎
2.“失误”,也能焕发力量
3.“自然”的道德教育
4.爱,需要宽容
5.备课本被撕烂后
6.玻璃门
7.不可疏忽的环境道德教育
8.惩罚,怎样才能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
9.从自己的生活开始
10.道德教育的“生活”进行方式
11.道德可以量化吗
12.德育:让生活告诉你
13.给孩子一片阳光
14.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15.“见义智为”
16.“和声细雨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17.活动德育:好一道风景
18.教育惩罚,也能如此美丽
19.“拾”来的十元钱
20.爱,鼓起成功的风帆
……
后记

标签

道德教育

评论0

最新评论

发展心理学 » 道德发展_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