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创造心理学

定价 ¥52.00

创造心理学

  当今现代心理学最有前途的一个领域是创造心理学。创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般创造活动,特别是科学创造活动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创造群体的心理现象。它是以心理学为中心,综合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生理学等对创造研究的成果的一门行为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影响创造的各种因素,如创造性与创造力之测量,创造过程以及创造的方法等。
  本书分十四章对创造的生物基础、创造的智慧、创造的动机、创造的人格、创造的方法、创造力的测验以及教育与创造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反映了创造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心理学以及有志于创造心理学的各界人士使用。

在那儿买“创造心理学”. . . . . .

卓越价:42.60  节省9.40
蔚蓝价:41.60  节省10.40

作者:刘克俭,张颖,王生主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6
ISBN:7506730715
开本:16
页数:432
原价:52.00
从书: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第二节 创造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4)
第三节 创造心理学的任务(5)
第四节 创造心理学研究方法(6)
第五节 创造心理学相关学科(9)

第二章 创造心理学的基础与形成(26)
第一节 创造心理的基础(26)
第二节 创造心理的特征(46)
第三节 非逻辑思维和创造(51)
第四节 创造的基本形成过程(54)
第五节 妨碍创造的因素(56)

第三章 创造力的发展与应用(60)
第一节 创造力的概念(60)
第二节 创造力的本质与结构(64)
第三节 创造活动的创造心理阶段(69)
第四节 创造力心理结构及特征(71)
第五节 创造力的相关心理因素(74)
第六节 创造力研究的科学化问题(76)
第七节 创造力的培养与激发(78)
第八节 阻碍创造力发挥的心理品质(98)

第四章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101)
第一节 思维的特性与分类(101)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过程(105)
第三节 创造性研究的过程(108)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培养(110)

第五章 创造才能的培养及表现形式(129)
第一节 创造才能的范畴与内容(129)
第二节 创造才能的结构与类型(141)
第三节 创造才能的源泉(142)
第四节 创造才能的评价(144)

第六章 创造的环境与条件(151)
第一节 创造型环境与管理(151)
第二节 创造才能形成与培养条件(156)
第三节 专业才能和天赋 (157)
第四节 科学学派的作用 (158)
第五节 科学发展的节律 (159)

第七章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161)
第一节 创造性人才的标准(161)
第二节 创造性教育的需求(166)
第三节 创新教育的心理学思考(171)
第四节 创造性人才的个性培养(173)
第五节 创造性人才的行为培养(176)

第八章 创造所具备的心理素质(187)
第一节 情商与智慧(187)
第二节 创造心理素质的要素(192)
第三节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211)
第四节 高校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培养(233)

第九章 提升创造力的技术措施(236)
第一节 提升创造力的措施(236)
第二节 识脑挖潜扩智的措施(246)
第三节 创造智慧的增长技术(255)
第四节 创造智慧的规划技术(259)

第十章 现代医学的创造性思维(265)
第一节 医学创造技法的思维基础(265)
第二节 妨害医学创造的思维心向(273)
第三节 医学创造中的观念问题(276)
第四节 医学创造力的测评及开发途径(277)
第五节 现代医学思维与创造的展望(279)

第十一章 科学创造心理与创新(288)
第一节 智力因素与科学创造(288)
第二节 非智力因素与科学创造(290)
第三节 有关非智力因素的实证研究(293)
第四节 灵感与科学创造(297)
第五节 科技团体创造心理(299)

第十二章 智慧教育与应用(300)
第一节 人的智慧(300)
第二节 智慧与个性(302)
第三节 构建集成智慧(308)
第四节 知识与智慧教育(311)
第五节 知识进化与智慧教育(313)
第六节 知识经济时代与智慧教育(316)

第十三章 创造教育与实践(319)
第一节 创造教育的历史观(319)
第二节 创造教育的知识观和发展观(322)
第三节 创造教育的本质和目的(324)
第四节 创造教育的任务和内容(326)
第五节 创造教育的教学过程和方法(330)
第六节 创造教育的教学原则(334)
第七节 创造学法指导与培养(336)

第十四章 现代技术与创造性思维(348)
第一节 计算机与智力心理(348)
第二节 计算机与智力的研究方法(351)
第三节 计算机与记忆力的研究(364)
第四节 思维的计算机模拟(374)
第五节 计算机和创造性思维(384)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历届获奖者名录(387)
参考书目与文献(397)
汉英名词对照(401)

前言

序:

人类文明的起源在于创造,人类生活的本质在于创造,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创造
。创造是人
类主观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桥梁和纽带。从狭义上说,创造是指个体发展过
程中对个人生活价值的创新;从广义上说,创造是指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过程的价值创新
。创造的主体是人,人是唯一的创造者,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高级产物,人根据自身物质
和精神的、生理和审美的需要能动地积极地改变着自然界,这是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创
造是人有目的的活动,人们创造的结果大多是在创造活动开始前就存在于大脑的观念之中
,人类总是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实现自己的预期目的,创造活动的整个过程不是盲目的,自始
至终都要受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创造活动既是物质的、生理的活动,又是精神的、心理的
活动,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彼此紧密相联、缺一不可。
创造心理学是研究创造过程中,创造者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其宗旨是研究、揭示人类创造

动的心理机制,以及心理与生理的社会机制的关系,研究、指导、培养、开发人的创造能力
,总结、归纳人类进行创造的一般心理特点,规律和方法。它涉及到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对创造过程的影响。
创造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同时又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它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
是近几十年的事。在20世纪初兴起科学学研究时,科学创造心理学也纳入了科学学的研究领
域。当创造学出现后,创造心理的研究又与创造哲学、创造工程学、创造教育学等学科一起
,构成创造学体系。它以日新月异的高速度发展,创造心理的研究工作已发展成为一种综合
性的科学探索。
在20世纪40年代,创造心理学曾被划入人格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内,但在研究中发现创造行为
受到智慧、动机、情绪、性格、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人格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于是被公认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一批国外创造心理学专著被翻译介绍到我国,比如,前苏联的亚
历山大·纳乌英维奇·鲁克的《创造心理学概论》,德国的戈持弗里德《海纳特的创造力》
,美国的罗杰·冯·奥奇的《激发创造力》,德国的弗洛伊德的《论创造力与无意识》,德
国的韦持海默的《创造性思维》,日本的高桥浩的《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法国的B.德
莫力的《创造力开发的实践》,美国的D.N·柏金斯的《创造是心智的最佳活动》,等等。

近年来,国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也以令人可喜的速度发展着,研究者和他们的成果如雨后春
笋般成长、发展。出版了一些概论和专门性的著作。可以这样说,创造心理学的研究在中国
确实可用“方兴未艾”来形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内容新颖、重点突出、资料翔实的原则,力求体现科学性与思
想性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内容能反映新的研究成果、深入浅出等特点。可供全国应用心
理学专业教学和广大有志于该领域的各界人士使用。
本书是在全国应用心理学(医学)专业教学与参考资料系列丛书编委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编
写的。在成书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单位,首先是编者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同
济医学院为本书承办了初稿讨论会;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兄弟院校的同行们在会上热诚地
对本书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本书采用了国内外许多研究材料
或吸取了它们的某些思想,没有这些研究者的辛勤劳动,这本书也是难以完成的。
此外,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全国应用心理学(医学)专业教学与参考资料系列丛书顾问委员会
和审定委员专家、教授的关心和指导。还有诸多同事给予了不少具体的支持或帮助。值此出
版之际,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写时间较短,也限于编写者的水平,本书肯定还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谨请批评,
指正。

刘克俭 张颖 王生
2004年10月于武汉


评论0

最新评论

临床心理学与精神医学 » 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