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弗洛伊德传:我心澎湃 by 欧文·斯通

定价 ¥55.00

弗洛伊德传:我心澎湃 by  欧文·斯通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本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世界名人中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以毕生精力,研究了未曾被人们关注的“潜意识”,创立了精神分析学,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以至在医学、文学、哲学等方面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他的学说并非完善,他的同时代人,包括其弟子,对之也不尽赞同,甚至纷纷离他而去,但正如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所言:即使若干年后,他的某一项研究成果被修改或订正,而他“向人类提出的问题,永远不会无声无息,他对知识所做出的贡献,也水远不致被抹煞或湮没无闻”。
  本书从弗洛伊德26岁热恋开妈,写到其80岁时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仓皇去国。材料丰富详实,生动地展现了弗洛伊德的生活、心灵及事业,可使人们对这位卓越的心理学家及其学说,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在那儿买“弗洛伊德传:我心澎湃”.....

卓越价:46.20  节省8.80
当当价:46.80  节省8.20
蔚蓝价:52.30  节省2.70

作者:欧文·斯通 译者: 刘白岚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9-2-1
ISBN:753020551
定价:55
又名:心灵的激情

目录


第一章 愚人囚塔
第二章 如饥若渴
第三章 如履薄冰
第四章 异乡为客
第五章 度世良方
第六章 冻解寒消
第七章 陆沉海底
第八章 心穴探幽
第九章 生即是苦

第十章 不齿于人
第十一章 谁解倒悬
第十二章 惺惺相惜
第十三章 友结岁寒
第十四章 功德未满
第十五章 决一死战
第十六章 仓皇去国
鸣谢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本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世界名人中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以毕生精力,研究了未曾被人们关注的“潜意识”,创立了精神分析学,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以至在医学、文学、哲学等方面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他的学说并非完善,他的同时代人,包括其弟子,对之也不尽赞同,甚至纷纷离他而去,但正如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所言:即使若干年后,他的某一项研究成果被修改或订正,而他“向人类提出的问题,永远不会无声无息,他对知识所做出的贡献,也水远不致被抹煞或湮没无闻”。
本书从弗洛伊德26岁热恋开始,写至其80岁时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仓皇去国。材料丰富翔实,生动地展现了弗洛伊德的生活、心灵及事业,可使人们对这位卓越的心理学家及其学说,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精读片断

他回忆起一宗病例。某位四十二岁的男子由于丧父,陷入悲痛之中不能自拔。他认为自己患了舌癌、心脏病和广场恐怖症。这位病人说:“父亲死后我忽然想到下一个就该我了。此前我从未想过会死,现在我满脑子都是想的这个。”

西格蒙德试图安慰这位患者,他将哥德的诗句加以意译,讲给他听:“人负债于天,惟以死偿之。”然而这句睿智的格言并没有解除那位患者的神经症。西格蒙德想通过精神分析来找到该人精神障碍发生的原因,然而也失败了。

现在,他也抓住了自己神经症的苗头。西格蒙德想:“使我们感到畏惧的并非自己的死,而是父亲的死。这是为什么?”那位患者和他本人的老父都已活过八秩之年,那位患者和他本人都算得上是孝子了,那为什么他老是不能释怀,老是感到压抑呢?“我爱父亲雅各布,我敬重他,这十年来我一直赡养他,他生病期间我无微不至地照顾他……那为什么老有一种负疚感缠绕着我呢?”

犹太教规定,亲人死后,生者必须在一年之内每天前往圣殿,做祷告超度。西格蒙德没有做到这一点。然而他时时在心中追忆老父,不也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悼念吗?失去父亲之后的震动所引起的直接后果是,他时时想到以后的日子将怎么过——他的同行和他所居住的城市都将视他为异类。一念及此,他十分害怕。他再也受不了被冷落的滋味。他需要挂靠一个团体、一个研究机构,属于他,视他如同家人。

他知道他该怎么办。他应该回到维也纳大学的医学院,那里是他一贯想望,度过余生的地方。他之所以在十四年前离开那里,是因为布吕克教授曾经劝他,作为一名手头不宽裕又惦着结婚成家的年轻人,只有走私人开业这条路子。他想望的是搞科研:综合医院里为他设有办公室和实验室,他可以继续为医学院学生授课,一级一级升迁,直到爬上正教授的宝座,主持一个系,在教授中享有治校的发言权和投票权,薪金不算高,但有保障。除了以上种种,他还能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私人行医并从事著述。

他年逾不惑。他在神经病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就其深度和类别而言,已享有副教授头衔。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没有顾得上考虑这些问题,可是如果现在能给他任命的话,许多不便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可以使他成为世界最伟大的医学流派当中起作用的一员,名誉亦将不期而至——维也纳的教授头衔可使获得它的人变成仅次于上帝的人……他个人行医也就不存在旺季淡季之分了。打从6月份他的第五篇论文发表以来,一直到11月,他挣的钱还不够养活一窝六只小麻雀,更何况他们是一群很能吃的孩子!尽管现在是12月,他每天还要继续工作十小时。

可是,这时要提申请于他最不利!

玛莎问他:“西吉,你的事怎么收场呢?医学院的人最不待见你,即便你被关进愚人囚塔也不见得比现在坏到哪儿去。”

精读片断2

这时,雅各布那麻痹的肠道也松开了,弄得满床都是便污。亚历山大便为亡父换内衣,西格蒙德给他擦洗。然后他走到邻室,母亲艾梅莉正等在那里。他抱住母亲,亲吻她,柔声说道:
“父亲走时没受罪。他和他一贯为人那样,勇敢地闯过了生死关。”

西格蒙德安排一次简朴的葬礼,在中央公墓以色列区买了一小块地,距公墓大门步行约莫一刻钟即可到达,路两边都是大的墓石,上面镌刻了犹太庙宇。他天天去那儿理发的那位师傅,那天不知怎么,害得西格蒙德等了好久,结果举行葬礼仪式时他到晚了。亚历山大和多菲挺不高兴地瞪了他几眼。那天夜里西格蒙德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一家店铺里,看见钉着一块布告牌:
请将你的双眼闭上
第二天早上这个梦又出现了。他认出这家店铺正是理发店。那块告示牌应当这样去理解:“每人都应对亡者尽责。我没有尽到职责,所以必须检查我的行为。这个梦是一种自责的流露,在某一个人死了以后,这种自责往往产生在未亡者的心中……”

父亲的死对西格蒙德是一次强烈的冲击。他给威廉·弗里斯写信说:“在正式意识的后面隐隐有一种感觉:老人的去世对我情感的打击太大了。我非常尊重他,也真正理解他。老人的睿智以及他寓庄于谐的人生态度,使我此生得益匪浅。在他死的时候,生命在此前早已终结,然而他这一走,过去的生活便又在我心中翻腾起来。”

父亲去世这件事在西格蒙德心里造成的自责感已经淡化,何况这次事件比起几个月前发生的那起事件来,实在算是平和的。那起事件对他震动很大,形式却很微妙,西格蒙德本人既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他之所以遭到被打入另册的惨遇,是由于一次讲演,题目是《癔病的病因》,于4月末在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学会作的。他对玛莎说:“那些榆木疙瘩对这次演讲反应特别冷淡。”讲稿和内容被否定得一无是处;大学的医学院以及科学团体对它一丝一毫都不能接受,无论是证据,还是结论。在自己会堂主持这次演讲的学会主席克拉夫特—埃宾竟公开宣称这“听起来像一则科学神话”。

精读片断3

那姑娘转过身来,一脸惊奇。林子里的光线幽暗而柔和,因为淡灰色的白桦树已被砍去下部的枝桠,而高擎的绿色树冠又遮住了阳光。也许正是默德林镇山上生长的树木投下的柔和阴影,才使玛莎的脸在他心目中显得可爱到了极点。姑娘从来不矫揉造作,以美女自诩,可却让人打心眼里喜欢:她那大大的灰绿色双眸,善感而又温柔,透着睿智和自信;浓密的棕发从中分开,现出一道整齐的白缝,然后齐刷刷梳往耳后,平平整整地贴在头部;她的鼻子端端正正,微微上翘;还有一张可爱的嘴——至少他是这么认为——嘴唇红润饱满,和这张文文静静的脸庞一比,下颏可能显得过于刚毅了一些。

“什么‘不可能’?什么‘有这种事’?”

他俩走到山路的一个转弯处,绿色的树盖漏出点点阳光。

“我刚才是大声说的吗?这肯定是林子里向来比较静的缘故。要是知道我说话您能听得这么真的话,我早该提防着点儿才是。”

此刻他们已经走到半山腰一块平地上,只要往平坦的岩层上一站,就可以俯瞰山下的默德林镇。疗养地公园里的乐队正在演奏,山下传来了隐隐的音乐声。默德林是个可爱的乡镇,从维也纳到这里来,只要乘一小时的火车就到了。这个镇成了维也纳市民趋之若鹜的休闲去处:在暖洋洋的6月阳光照耀下,瓦屋顶汇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再远一点,葡萄园依山坡而建,饱满的葡萄串,结实累累,这便是来春维也纳人在格林青新酒铺①中的杯中物。

玛莎·伯内斯是来此探望家里的老朋友的,友人就住在默德林镇上的格里帕泽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当天早上乘南线火车从维也纳来此。他们一行走过约瑟夫皇帝广场,一根饰以图案花纹的盘金圆柱就矗立在广场上,用以纪念当年扑灭鼠疫的那段历史。再往前便是一条大道,直通旧市政厅。这所建筑物顶上有一座大钟,还有层层相叠的葱头形尖顶,然后顺着教区街,经过一处喷水池,直达圣·奥特马教堂,从这里可以俯瞰全镇的风光。教堂对面是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圆塔。

“这看起来真像意大利的洗礼堂②,”玛莎打量一番后说道,“可是默德林镇的百姓硬说这是座古老的骨头塔。您是一名医学博士,能不能同我谈谈,怎么才能做到只扔进骨头而不带上身体的其它部分呢?”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医学博士,我既未挂牌行医,也无经验可谈,不敢妄言。您何不就此专门写一份专题报告,好让我代呈医学院,也好借此为您申请一个学位什么的,如何?您想当博士吗?”

“不敢。我只想做个家庭妇女,生儿育女,养上半打小孩子。”

标签

弗洛伊德

评论0

最新评论

精神分析 » 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