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打破心理治疗师心中的禁忌

定价 ¥26.0

打破心理治疗师心中的禁忌

是所有心理治疗从业者的必读图书,它聚焦于治疗师或准治疗师们经常回避的那些禁忌和令人不舒服的话题,以及那些在其回避行为背后的无益的传说,例如:
对病人发脾气;
费用难题;
治疗师生病、变老甚至死亡;
治疗师的恐惧、羞耻与愧疚;
性取向和自我暴露;
为了成功或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违背自己的职业以及价值观。

打破心理治疗师心中的禁忌-理解他们不愿言说的那些事(万千心理

作者:(美)波普 等著,宫学萍 译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5-1
ISBN:9787501980635
定价:26.0

作者简介

Kenneth S. Pope博士 毕业于美国哈弗大学和耶鲁大学,从事独立的临床心理治疗工作近30年,是美国专业心理学会成员。
Janet L. Sonne博士 美国加州心理治疗师,独立的临床心理治疗执业者与司法心理执业者。
Beverly Greene博士 美国专业心理学会成员,美国纽约州圣约翰大学教授,在纽约市布鲁克林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的独立执业者。

目录

第一章 对传说、禁忌、秘密和令人不安的话题的挑战
第二章 治疗师的性唤起、性吸引和性幻想: 一个仿佛不存在的例证
第三章 开创探索的环境
第四章 自我评估:那些我们不愿作答的问题
第五章 可能的线索
第六章 情境练习
第七章 面对僵局:在茫然无措时,我们该怎么办
附录 治疗师的愤怒、憎恨、恐惧和性的感受:有关治疗师反应、来访者特质、危机事件、投诉和培训的国家调查 159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本书是一本不可或缺的生存指南,它是每一位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必读书籍,无论你是正在受训的准心理治疗师还是资深心理治疗专家。

——Linda Gernets博士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系


这真是一本好书,有助益、有思想、勇敢、有趣而且非常贴近现实。这本书通过阐述那些貌似禁忌的问题(例如,治疗师被来访者所吸引),来帮助我们商讨那些在伦理和临床上十分敏感又太过人性化的窘境。作者不但对有关这些话题的治疗实践进行了严肃而深入的思考;同时,他们也会在书中不失时机地幽默一把或嘲?一下,而所有这些特点,加上大量丰富的临床案例,让这样一部重要的著作变得十分易读。
——Barry A. Farber博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员临床心理学项目临床培训主任


这是那种“我真希望在我第一天开始读研究生时就能读到”的书,其中囊括了那些让每个治疗师都很头疼的禁忌话题。读这本书就像是和一位睿智、慈悲而富有思想的老师谈话一样,让你学会了批判性地、深入地思考和感受心理治疗。
——Laura S. Brown博士
美国专业心理学会会员,西雅图的独立执业者

心理治疗是最人性化的学科,所以治疗师如果希望能给来访者提供真正有益的帮助的话,就必须处理好自己的人性问题和其缺点。作者成功地使用了苏格拉底式的方法,鼓励对于感受的思考,并帮助治疗师更坦荡地面对自己的想法。他们挑战了普遍存在的对于各种禁忌话题的“传说式理解”,指出治疗师必须进行开放式的自我检查和真诚的交流。
——David Spiegel硕士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行为科学系教授、系副主任

译者序


慢慢克服了对一份职业的向往
宫学萍

2003年,我参加北师大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
最后一轮面试时,有位老师问我:“为什么转专业到心理学?”
那时候,我刚结束在北京一家基层法院的三个月实习,连忙回答说:“因为从事法律工作,经常让我感到一种深刻的无能,我总是难以真正帮助到我想帮助的人。”
在场的老师们,全都事先商量好一般,笑而不语。
现在想想,大概那时他们是在心里说:“傻姑娘,估计搞心理学会让你更无能。”
2006年,我通过国家心理咨询考试,在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中心作助理。某天午饭时,有位前辈突然问我:“为什么想做心理咨询师?”
那时候,我刚开始接受自己的个人体验(就是治疗师作为病人接受心理治疗),激动地回答说:“因为我觉得心理治疗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能够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我想把这个好东西带给更多的人,尤其是一些感到痛苦的人们。”
结果,对方毫不客气地打击我:“看来啊,你现在还不能给别人做治疗。”
后来,他又问过我好几次同样的这一问题。而我每一次的回答,都没有让他很满意。
最终,我憋不住了,直接找他要答案——我到底要怎样回答,才证明我可以做治疗师了?
“等你可以把这个工作当作一份职业的时候。”
在很多人的臆想中,心理治疗师是一群被神化的人。
他们积极乐观,爱心满满,日子过得舒适悠闲,吃喝不愁,婚姻生活如神仙眷侣,养育子女更是得来顺手。再不然,就是超脱了俗世间恼人的条条框框,舍弃了一般人苦苦追求的功名利禄,好像传说中的得道高人。
于是,有不只一名病人小心翼翼的问我:“若是相信了这治疗室中的美好,一出门,遇到外边的世界,我还要怎样生存?”
好像,但凡作治疗师的,都不是这芸芸众生的一份子。
也有更多的病人嘲笑我们的自欺欺人:“你不过也就是能在这间屋子里装装样子,什么爱呀,关注呀,你敢说自己一个月挣多少钱吗?有爱心,你的治疗别要钱啊!”
好像,但凡作治疗师的,都不用花钱似的。
或者说,如果我们在乎钱,就是不对的,不应该的,不合格的。
类似的传说和神话,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中处处可见。
所以,真是特别感谢本书的责编蔚雯女士,为我们找到这样一本诚实的小书,让社会大众,更多地,是让各位准备成为治疗师,或者正在成为治疗师的同行们,看看治疗师到底过着一种怎样的日子。
作为本书最早一批读者之一,这次阅读过程带给我的总体感受,就好像参加了一次尚未结束的团体治疗——倒不是说一下子掌握了什么高深的方法,而是嬉笑着紧张地听着在场的人们接连汇报自家的烦心事,便突然之间感到轻松:哈,原来“我”的问题也没那么糟糕! 
(看吧,我也是这样一个很容易幸灾乐祸的普通人。我们大家都一样。)
联系到本文的开篇,Pope先生的这本充满勇气的《治疗师的禁忌》,让我不禁想起这些年来自己对于治疗师工作的认识的转变,也突然有些明白了当年那位前辈的提问——反正每次治疗的时间只有短短50分钟,其中每一分钟的工作,不是在满足来访者的需要,就是在服务治疗师的心愿。
所以,当我们为这份工作赋予过多的高深意义,实际上就是对每一次宝贵的50分钟寄托过多的个人追求,就是在自我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师越是用心,越是不用心。
之前有读过胡茵梦女士的《慢慢克服了对爱情的向往》。那篇文章基本上全没读懂,只是对这个标题的句式记忆深刻。今天放在这里形容我对工作的认识,也十分地贴切——当我慢慢克服了对这份职业接近神化的向往,才逐渐开始理解它,体味它,尊重它,更好的、更有效地运用它,实践它。
最后,一定要在这里郑重感谢一直关注和支持我这项翻译工作的阿诺、毛毛、高璇、珍珍等身边同事,感谢给我宝贵的实习机会、带我入行的沈东郁老师,感谢给予我无限耐心的本书责编孙蔚雯女士,还有一直照顾我、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们。由于时间仓促和专业能力有限,本书的翻译一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各位同行和读者的批评指正,也敬请大家不吝指教。谢谢!
宫学萍
2010年冬

标签

禁忌 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 宫学萍

评论0

最新评论

心理咨询手册 » 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