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發展

> 精神分析的發展

費倫齊(S· Ferenczi)
遠流出版公司 2003

他序

  有機會研究一門學問的歷史與發展是相當有價值的——特別是這門學問持續探索著一個個體的過去。如同英譯者所透露的,這一本專論著作係在六十三年前用德文所寫的。費倫齊和巒克博士兩人是早期精神分析的先驅者,但是到後來在許多方面均背離傳統精神分析的作法。今天,當我們觀察到理論與技術的背離、拓展和修正時,回溯到這些曾參與修正工作的早期工作者,並閱讀他們的著作是相當有用的。不幸地,這些人,無論是過去的或現在的,他們的想法並未被依照臨床的和科學的評量準則,做審慎的評估。因而他們被加上了偏離正軌者、異議者或是更糟糕的標籤,甚至在他們身上施以政治的和人身的攻擊。我們知道,過去或是現在反對佛洛伊德的批評者,利用這點而將這些歸類為對佛洛伊德的控告,卻不去評價這些想法本身的用途,它們對於新觀念的啟蒙刺激,以及對於瞭解人類的價值。

  作者的這一本短論可被視為他們於1922年精神分析藝術的發展狀態(原序中特別調精神分析的「藝術狀態」〔state of art〕——中譯者註)的一份歷史報告。他們的某些爭論至今仍然存在,例如,精神分析是一門科學或是藝術?某些他們的主張和陳述,在今天看來似乎已經較不具有效性,某些則在本書出版六十年後,依然是相當流行的主題。

  時下對佛洛伊德和他的想法,甚至對精神分析本身的爭論和問題,對他們而言是很熟悉的。我們知道,佛洛伊德本身視精神分析為一系列連續但不相同的理論,例如,心靈(mind)如何運作,人格的發展,夢和說溜嘴的意義,社會、宗教和文化因素對內在運作的重要性,和精神分析的治療應用。由此,激發出許多技術和精神病理上的新觀念,如轉移關係(transference)、強迫性的重複(repetition compulsion)、症狀的意義。時下對於精神分析治療如何、或者是否可以治療個案的爭論,這是個新的討論領域。佛洛伊德的主要興趣在於動態的潛意識;而臨床的情境則是他和其他精神分析師理論資料的來源。在某些情況下治療的觀念是不太重要的。這很明顯的不是個案所希望的,且我們知道洞識、仿同、通徹、渲洩(catharsis)——所有精神分析治療的元素——對於特定的個案有著極大的幫助,但這是否便是痊癒和復健,或只是沒有消除基本衝突的新適應,這些仍需要更多的治療過程、成果及後續的研究。

  假如我們視精神分析為「人的學問」而非「自然科學」,則時下科學哲學家的爭論,可能就沒有我們採取相反的觀點時那麼重要了。費倫齊和巒克便是處在如此的困境中,而在這本書創作的數十年後,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仍不太清楚。我們可以應用現實測試法(reality testing)——我對科學方法的描述——而不需探討精神分析是否為一門自然科學的問題。佛洛伊德從他本身、他的個案、大哲學家、劇作家、詩人和藝術家發展出他的洞識;他致力追尋以求瞭解人類的經驗。但是佛洛伊德也是一位醫師和研究者,而且他以一個臨床醫師的身分來謀生。這些角色在他的理論發展,扮演著一定程度的影響,並影響他學生的貢獻。他也是個非凡的作家,由於他偉大的文學天分,他贏得了哥德獎。

  本書為一歷史性的著作。在讀這本書時必須抱持這樣的心理。它亦關係到費倫齊和巒克觀察治療過程的技術。無論如何,它和今天的觀念——轉移關係和強迫性的重覆、替代(displacement)、阻抗、解釋、固著等仍有相當的關係。某些人可能反對使用「老舊的術語」或「古老的觀念」,但我們若記得這本專業論文寫作於何時,其中有多少部分一直到現在,仍可能是有用的,用這樣謹慎的態度來閱讀,將會獲益良多。

  作者寫道:「在任何一場正確的精神分析中,精神分析師扮演個案潛意識裡所有可能的角色;這端視他在適當時機確認出來,而在某些場合在意識上再度利用它。特別重要的是雙親形象的角色——父親和母親——此刻精神分析師經常輪替變換(移情關係與阻抗)。」(中譯本頁80)這一簡單的敘述方式至今仍是有效的,且直接描述到許多人從此闡發的精微細節。費倫齊和巒克亦以一有意義的方式描寫精神分析師的「自戀的反移情關係」(narcissistic countertransference)(中譯本頁80),這顯示一種觀念的察覺,而且時下正深度地探索這些概念。我們相信,這一簡短的專業論文,可使讀者從中學到不僅僅是歷史而已,所以,我們再一次的重新印刷,以饗讀者。

喬治.波洛克(George H. Pollock),醫學博士,哲學博士

芝加哥精神分析學會主席

198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