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有毒

> 自尊有毒

刘翔平
中信出版社 2014-4
9787508644622
38.00

自尊障碍:总看到负面因素

低自尊者缺乏基本自信,主观自我评价低于自己的实际能力,烦恼过多、心情低落,还会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

生活中总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的自我看法和自我评价明显低于实际的能力和行为表现,比如:一个长得漂亮的人却总是自信不起来,一个智商高的人却鲜有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自信,一个各方面能都不错的人却缺少活力,一个取得成功的人却经常忧心忡忡……还有一些人,他们虽然长相平平却经常能展示自己,智力一般却勇于挑战与超越自我,能力一般却充满活力与热情,经常碰壁却不影响好心情。

上述描写中,前一种是低自尊者,后一种是高自尊者。人的生活质量不是比谁更富有,而是比谁内心更丰富、更幸福、更本真和更接近自我实现。一个一流的家庭主妇可能比二流的科学家更接近自我实现,因为她忠于自己的心灵,能够满足本真需要,表里如一、襟怀坦荡,拥有健康的、积极的自尊。

低自尊者通常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低自尊问题,他们只能体验或意识到自己对自我或成就永远无法满足的感觉和对高自尊的渴望与追求。或者说,在意识层面上,他们较容易体验到的是焦虑。比如一个低自尊的学生在期中考试中得了第一名,却鲜有稳定的自豪和自信,而是油然而生一个想法:假如期末考试考不了第一咋办?一位年轻的大学教师发表了很多文章,在年末表彰大会上不是想到自己多么出色、多么厉害,而是想到了:今年发表了这么多文章,万一明年一篇都没有发表该如何办?一位部门领导率领全体员工取得今年业绩第一的好成绩,庆功大会上本来是要讲业绩的取得多么不易和珍惜成绩等问题,结果他不由得大讲不要躺在功劳簿上、本单位还有多少不足,活生生成了一个检讨会,让大家心情不佳,好像是业绩最差的教训总结会,反而增加了大家的压力。他们的自我感觉明显与现实生活不一致,不能如实反映真实的自我状态,即成功后不能自然表现出适当的自豪与自我满足。在此,自尊就像一个失真的温度计,不能如实反映成就水平所带来的自我状态,而是将温度反映降低了,产生了负面反映的偏差。

低自尊者有一个习惯,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心安理得地生活。骄傲与满足让他们感到焦虑,而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减少焦虑,才是常态。他们处在焦虑的情绪中,缺乏安全感,无法享受人生的舒适和惬意。他们的格言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是,人生有限,不可能总是那么好,而且世界本身就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他们要想在安全中感受不安全,那真是太容易了。即使一切顺利,时间也能改变一切,人总有老的一天,过一天少一天,也总有走不动的那一天。对于这些低自尊者而言,万事只有一个结果:苦海无边,焦虑地过一生。低自尊障碍的人经常对自己抱有负面的看法,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失败,所以整天想着如何才能自信一些,从而损害了行动的能力和冒险精神。

低自尊也是缺少幸福感和活力的原因。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大部分低自尊者并不会每天自责与后悔,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负面评价。一个人不必因为自责才变得消极,只要对自己的评价和感觉是中性的,他就会碌碌无为、充满被动和职业倦怠。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没有信心,就是一个缺少活力、被动的人。

有条件自尊障碍:过分追求成功

这种人整日纠缠于名利的烦恼中不能自拔,为成功学所害。

追求成功的痛苦者

生活中有些人过分看重成败、把成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是有条件自尊导致的必然结果。这种人把成败当作衡量自我价值感的唯一标准,在生活中表现为拼命地出人头地,必须超过所有人,必须保持领先,务必确保不能失败。他们认为只有在人群中居于领先位置才有安全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争第一,要拥有名和利,而且越多越好。由于这些人对自己是什么样子并不确定,只能通过他人眼光来衡量自我价值,所以他们极端地追求功利——金钱和地位。

追求名利本身并不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谁都喜欢名利。无条件自尊者也会追求名利,但是他们具有安全感和本真自尊的心理基础,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真实感觉做出自我决定,或是出于自主动机而行动,而不会将这些名利当作目的。他们以温和的心态来对待名利,因为名利只代表自我实现的附带结果,在追求个人理想与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中,名利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名利被整合到整个需求系统中,而不是唯一和主要的目标。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亲情、友情、创造和审美等其他重要需求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低自尊者的奋斗往往出于一种补偿的动机和心态,或出于维护面子而追求名利和成功,所以这种追求具有刻板性和强迫性。

首先,这种追求成为唯一目的,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和保证成功,从而失去了其他爱好和兴趣,因此他们精神贫乏而无趣,只知道加班工作、只知道讨好领导、只知道钻研业务,对于家庭、亲情、友情和娱乐投入过少。他们似乎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注意力只聚焦于名利这点儿事情上,对于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则一概不感兴趣。

其次,这种对成功和名利的追求成为强迫,而且永无止境。他们的成功目标是巨大的,而且永远无法满足,这一点可以从缺少安全感上得以解释。强迫性还体现为名利必须得到满足。

脱离了安全感的满足,就变成了“必须满足”、“必须时刻满足”、“必须无条件满足”的强求,需求变成了要求,而且不能延迟满足。正常的需求好像变成了贪婪。缺乏安全感的需求必然走向刻板和极端,主观体验表现为“我必须在所有的时刻和所有需求上得到满足”。

最后,是追求名利过程中的敌意性。低自尊者追求名利的动机是补偿安全感,所以不能兼顾他人的需要。而脱离了归属感的追求,就变成了与其他人对立的、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对权力和荣誉的追求。追求成功变成了超越所有人的游戏。出人头地原本是快乐做事的副产品,如今却变成了追求的唯一目标。

当一个人把成功当作获得自尊的唯一资源时,必然会产生一种相反的力量,即害怕失败。追求成功与害怕失败是高度负相关的,一个人把成功看得重要,就会同样地把失败看得非常严重。两个方向的力量在相反的方面上是均等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因此,有条件自尊势必会让一个人把失败和挫折的负面价值放大。这种人由于成功或失败引起的心理波动非常大,每天都纠结于成功还是失败,对成败的自我过强,从而影响生活质量。一旦失败,情绪就异常低落;成功后又狂喜,他们的自尊因此变得非常不稳定。这完全符合自尊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即有条件自尊者的心情往往取决于上一件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