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者需要为那些在社会交往中有痛苦或者痛苦的始作俑者提供服务。然而这些社会交往关系——不管是同伴与伴侣之间,还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其质量和特征深深根植于每个人自身情感性养育的历史中,不利的童年关系经历往往会导致成年生活中关系的混乱。《依恋理论与社会工作实践》对那些源自依恋理论及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进行了全面且颇有见地的分析,从而能帮助社会工作者理解、评估案主混乱或者失调的情感关系的性质与起源。本书在社会工作这一明确的背景下,详尽地评述了核心概念和理念,为开展敏感的专业评估以及人性化的实践提供了一个精巧、易懂的基础。
依恋理论与社会工作实践
作者:David Howe
译者:章淼榕
出版: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12
平装: 16开242页
ISBN: 9787562837541
定价: ¥49.00
外文书名: Attachment Theory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
丛书: 社会工作流派译库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David Howe 译者:章淼榕
David Howe,英国诺维奇市东英格利亚大学(UniversityofEastAnglia,Norwich)社会工作专业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一位持证的社会工作者。
目录
致谢1
第一章社会工作与社会关系1
第二章成为社会人11
第三章社会理解的发展29
第四章依恋理论与社会关系47
第五章经验的组织71
第六章Ainsworth对依恋的经典分类79
第七章混乱的社会关系97
第八章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107
第九章与同伴的关系119
第十章与自我的关系135
第十一章与社会的关系149
第十二章与伴侣的关系157
第十三章与子女的关系167
第十四章抗逆力与保护机制的发展185
第十五章评估195
第十六章反应213
参考文献229
译后记241
内容提要243
序言
在家庭中,人们分分合合,离去的威胁贯彻没多久又被收回。通常,一位伴侣会戏剧化地离开不久又折回来。可是,尽管存在紧张、争论与暴力,许多这样的伴侣会待在一起很长时间。
研究者认为,这样的伴侣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依恋,但混合着高水平的焦虑及矛盾。愤怒与焦虑,需要及攻击这些情绪、行为通常接踵而至,旨在令那些不明就里的外人感觉混淆并愤然。这样的家庭生活危机重重。
许多威胁与暴力行为企图控制他人,并且阻止他们离家出走。女性将以自杀相威胁。男性会控制所有的家用,易妒者会禁止伴侣见外人,甚至将妻子锁在屋子里,不让她们露面,以免受他人引诱而离开去形成新关系。假如妻子外出,他们就想知道她去过哪里,和谁见过面、说过话。这种策略短期内会起作用,而关系中的内疚与愤怒却将进一步升级。
另一种“压制性的技术为猛烈攻击”:
男人使用这一技术,在家庭中提出要求时总喜欢用拳头说话。
一般没有哪位妻子会喜欢被如此对待,但也有人从中得到一种扭曲的满足。例如,一位女性在解释为什么不想分离时,用一种胜利者的口吻宣称:她的丈夫威胁说,
如果她搬出去,他就去“抓她”回来。这位女性坚持认为,丈夫也很需要她。可见,在大多数这类婚姻中,一方通常强调多么被另一方所需要,同时否认自己对伴侣的需要。当然,他们的需要就是想成为照料给予者,他们最害怕的正是孤独(Mattinson and Sinclair, 1979:1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