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摩梭人语言文化心理研究

> 纳西族:摩梭人语言文化心理研究

张积家
人大出版社 2016-5
9787300156606
59.90

摩梭人重视家族血统,家庭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母系血统的延续,生活模式保证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频率。近年来,随着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的增多,个体与一些父系亲属以及与自身并无血缘关系的姻亲交往逐渐频繁,感情联系日益密切。因此,原本不属于母系家庭的角色,如爸爸、爷爷、奶奶也出现在亲密度高的类中。在摩梭人的亲属词概念结构中出现“辈分”维度,既与摩梭人的敬老爱幼的传统有关,更与摩梭人的语言有关。摩梭人的亲属词属于类别式,对同一辈分的人使用同一称谓,因而具有辈分标记。例如,母亲、母亲的姐妹、母亲兄弟的女阿注一律称为“阿咪”,“舅舅”并不限于母亲的兄弟,更泛化为父辈的称谓,包括母亲的阿注、自己的生父、母亲姐妹的阿注等。这一语言特点也促使摩梭人将同辈分的亲属聚为一类。

与汉族人比,摩梭人对亲属词分类最明显的特点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舅舅在满月酒与结婚情境与直系长辈分在一类,体现了舅舅在摩梭家庭中的特殊地位,是摩梭亲属制的集中反映。在摩梭家庭中,核心是母亲与儿女(外甥和外甥女)的纵线关系和兄弟姐妹的横线关系(周华山,2001)。父亲不与子女同住,父亲角色由舅舅来充当。舅舅要做家里的重活。春节、葬礼等重要礼仪场合由舅舅来主持。舅舅是外甥最亲近的男子,男人要掌握的生产技术由舅舅来传授。在成人礼中,少年男子的穿裤子仪式由舅舅来主持。孩子十分尊重舅舅。在摩梭谚语中亦有“天上雷公大,地上母舅大”的表达。外甥具有赡养舅舅的义务(康文姣,2008)。然而,与亲密的舅甥关系相比,摩梭人的父子关系却非常疏远,虽然不至于“知母不知父”,却“知父、认父而不亲父”。虽然如此,由于父亲在成年礼、春节、满月酒与葬礼等重要事件中仍扮演不可少的角色,加之受汉文化影响,一夫一妻制家庭增多,仍然在走婚的家庭中父子关系也日趋亲密,父亲就被划分到与舅舅同一类中。(2)外甥在吊唁情境下单独聚类,是摩梭母系制的集中体现。在摩梭家庭中,财产属于全体家庭成员所共有,后代只能以母系血统成员的身份来继承财产。母亲死后由子女、姨侄和姨侄女来继承,舅舅死后由外甥和外甥女来继承。外甥是摩梭家庭的男性继承人。外甥单独聚类也与摩梭人独特的丧葬习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