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成瘾

> 告别成瘾

保罗·威廉姆斯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11

引言

我们所有人都一样,对自己的生活怀着如童话故事般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这种梦想或许源于我们的童年时代:那个怀揣着超级英雄梦的小男孩,憧憬着有一天自己从烈焰冲天的大楼中救出被围困的人;或者是那个梦想成为芭蕾舞女主演的小女孩,想象着自己穿着漂亮的粉红舞鞋,与白马王子相拥着在舞台上轻盈地旋转起舞。但是,那些属于童年的幻想真的实现了,却又往往被抛诸脑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现实、更基本的目标。大部分人会安心于一份工作——最好是一份让人愉快、满足的工作,领一份足以维持生计的薪水。这份工作没有必要充满英雄主义,也不见得非要让自己跻身于福布斯 400 强,只要工资足够支付账单就好。大部分人都期待能和伴侣拥有一种温暖且互相滋养的关系,抚养几个可爱的孩子——如果孩子们也能回报同样的爱,并且听话、懂事、尽可能不给父母添麻烦,那就再好不过了。我们所有人都在努力追求着身心的健康、持久的友谊、完美的体型、积极的态度、体面的生活和未经污染的灵魂。我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不被愤怒、怨恨和坏习惯所困扰。我们常常为自己设定目标,然后双手合十祈祷这些目标都能实现,或者我们至少有制定目标并期望这些目标实现的愿望。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最想要的,是一种没有被愤怒、怨恨和坏习惯破坏的生活状态。

然而,事实却是如此差强人意,如果我们用童年时期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来看,会发现生活最终的模样与当初自己的想象实在是天差地别。沉重的打击和冰冷的现实,多半已经将儿时那份对未来生活充满迪士尼色彩的幻想改变得面目全非。家人可能在生活中养成了一堆坏毛病,变成了不可一世的自大狂;工作可能与我们的理想相差十万八千里;自己的心魔可能总是千方百计地跳出来阻止我们获得想要的成功。我们放弃对饮食的节制,放弃一段友谊或爱情,放弃对生活的更高追求;我们在担心与恐惧中做出一系列糟糕的抉择,完全不考虑自己的真实能力;我们对事实的看法总是基于一些消极否定的反馈之上,而不是以自己的天资为凭据,更不依赖“更高力量”的帮助。结果,我们就陷入这样的境地:凝视着镜子里的自己,心里充满了厌恶。不过,虽然那些糟糕的选择已经变成了生活中的种种坏习惯,但是,我们还不至于只能屈服于这些坏习惯的淫威之下,一辈子受它们的束缚而不知如何改变。事实上,让我们在生活中举步维艰的,正是自己的行为。或许我们并不是大众心目中的那种瘾君子形象——躺在阴沟里,胳膊上挂着针头;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的生活道路并不是自己曾经梦想过的,也不是自己心甘情愿选择的,甚至不是自己愿意继续走下去的。

但是,人到中年的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呢?如何才能让河流在中途掉头转向?又如何才能确定哪些“东西”是需要改变的呢?我们总是反复产生那种莫名的担忧——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不对劲,却又无法确定这个不对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生活从来就不可能完美,因为有太多变量和不可控因素。在成年人喧嚣杂乱的世界里,找不到一个真实的空间来安放一个孩子的梦想。但是,一种快乐、健康、理性、有目标、有建设性、精神充盈(如果你的确有此渴望)、远离忧惧的人生通过努力还是可以得到的。这种理想的人生状态就是:我们树立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并不断为之奋斗;我们勇敢地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责任,并把这些错误转变成经验和教训,而不是让它们成为永远的羞耻和悔恨;我们深深懂得,这个世界不会仅仅因为我们的抱怨和尖叫就发生改变。我们唯一能控制和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也许是自己的行为,也许是自己的态度。

我们并非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将你打造成超级英雄,不过,如果你真的按照我们在这本书里为你设计的路线前进,我们保证你一定会在生活中变得富有创造力、能勇敢承担责任、懂得知足常乐、愿意相信这个世界并对生活充满感恩。只需要六句简单的宣言,六个一学就会的小工具,你就能踏上一条通往信仰和更高目标的道路,生活会向你打开那些你曾以为永远关闭的门窗。你将学会如何追求健康,躲避伤害;学会积累快乐,无视悲伤;学会选择信任,远离忧惧。你还会懂得如何结束那些给你带来伤害并让你变得软弱的关系,代之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美好的友谊。如果有些关系是无法替代的,你也会懂得如何处理,不再让它们破坏你的人生并给你带来无限的伤痛。只要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终有一天你会过上自己梦想的生活。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不错,说得很好。不过我以前好像也听到有人这么说过。”你可能还会小声嘀咕:“就凭六个一学就会的小工具,怎么能做到你说的这些呢?”就是六个。至于说到轻松,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就不可能像变魔术一样,喊一声“变”,奇迹就出现了。

但是,只要你真心实意地祈求什么事情发生,那好事就真的会发生——而这一切都是从掌握这些工具开始的。如果你按照我们的安排,对这六句宣言善加利用,每日进行温习,让它们一直占据着你意识活动的中心,努力按照计划前进,即使在你想放弃、想向自己的旧习惯和行为屈服时,也能够咬牙坚持下来;那么,我们可以向你保证,你一定会看到成果。

那么,我们又是如何知道这些都是真实可信的呢?因为这六大宣言起源于我们的“母舰”——牛津团队(The Oxford Group),其创立的康复计划是迄今出现过的最成功的典范。所以,我们写下的每一句宣词都代表着那些已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了很长时间的观念和主张。如果你试图去追溯它们的来源,会发现自己正在回溯一段漫长的历史——不少赫赫有名的团体、组织以及宗教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的六大宣言是牛津团体及其他组织奉行的“四个绝对精神”(FourAbsolutes)和“六大基本信条”(Six Tenets)的产物。“四个绝对精神”指的是:诚实(honesty)、纯洁(purity)、无私(unselfishness)、爱(love)。它们是大多数没有掺杂其他元素且带有纯粹性质的宗教的基石所在,几十年来,它们帮助千千万万在绝望中摸索的人找到了出路,走出那条成瘾者们深陷其中、暗无天日且充满苦痛折磨的隧道。不仅如此,正如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所言:“这不仅将成为所有嗜酒者和吸毒者的救赎,也将成为我们所有人的救赎。”保罗的话?这些宣言有各种不同的变形,其中有很多比我们所提出的更具宗教色彩,而且已经以不同的形式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我们下面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些宣言帮助我和特蕾西走出各自困境的真实、详细记录。如果它们没有成功拯救我们,也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存在了。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将这些宣言记录下来,但是,要达成这个简单的目标一点也不简单。我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不断约束、鞭策自己,比我过去 40 年里谱写的任何一首歌所付出的辛苦都要多。写歌只要求押韵而已, 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我们深信自己找到了一种可以向他人分享这些宣言的方式——用一种全新的、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向大家分享那些让我们得以痊愈的恩典。 这就是六大宣言的力量,对其中的每一句宣言我们都有深刻的、切身的体会。

诚实,纯洁,无私,爱这四个简洁的词语正是疗愈道路上的试金石。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诚实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你对自己都不诚实,又怎么可能做到对别人诚实呢?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欺骗自己,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图投射到一个完全相反的形象身上。我们的社会总是一味强调完美,所有人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达不到标准——这个标准也许是我们强加给自己的,也可能是在心里假定的社会对自己的期待。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以诚实为起点: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处于什么位置,你的感受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在哪种情况下你可能会掉链子——不要隐瞒,直面现实。诚实不仅是最好的人生策略,也是一条起跑线,从这里出发你才有可能顺利地跑完人生的全部赛程。

纯洁在很多方面都与诚实密切相关。一旦你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并让诚实成为主宰自己生活的动力,就应该对“诚实”这一概念保持绝对的正直和虔诚。纯洁的定义是“洁净、透明”。所以,遵循纯洁的人生道路就意味着你要让自己的居处洁净、生活纯净。不要试图隐藏自己的恶行和错误,要保持公开透明,因为只有当你处于透明状态时,才能真正地到诚实。当我们保持诚实的时候,对自己和他人就能无所隐藏、坦然相对。所有类型的成瘾者都一样,他们的人生就是在不断努力掩盖自己的行踪中度过的。但并非只有瘾君子们如此,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缺陷,而且总是会花费大量宝贵的时间来掩饰它们、躲避它们、麻痹它们,或者努力驯服它们。想想吧,假如你没有把时间浪费在不断逃离现实、 试图掩盖那些自己不愿面对的状态和行为上,将会省下多少时间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无私并不是完全舍己为人,这是不现实的,也太极端了。成为一个无私的人,并不只意味着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将他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最重要的是你对待他人的态度:你希望他人用怎样的方式对待你,就先用怎样的方式对待他人。无私意味着慷慨、仁慈和体贴,意味着用自己希望被他人对待的方式去对待他人。或者用富兰克林 · 罗斯福的话说:“信心建立在诚实、信誉、神圣的责任感、忠心维护和无私履行职责之上。没有这些,信心就无从谈起。”在康复原则中有这么一句:“保有恩典的最佳方式就是将此恩典施予他人。”做一个无私的人——因为这样做不仅能让他人感觉更好,也能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信心;当我们有了信心,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更合理、更明智。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不再源于恐惧和软弱,而是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力量。 这时, 我们的头脑清晰明白、 内心充盈满足。无私正是感恩的发源地。

至于爱——“当今世界最需要的是什么?”那就是爱。从亚当和夏娃开始,爱就是人类世界永恒的主题。没有任何别的词语或情感能像爱一样,激发出人类无穷无尽的灵感,催生出这么多缠绵悱恻、伤感多情的艺术、音乐、文学及诗歌作品。我们所有人都渴望和向往的就是爱与被爱。我们对自己的爱、他人对我们的爱、家庭之爱、朋友之爱,以及我们对宠物的爱。爱是最极致的亲密。最纯粹的爱不受任何条件、要求或契约的限制。爱就是爱,就这么简单。这样的爱最难寻觅,却最易失去。

我们渴望尽情地去爱,优雅地被爱。爱是抚慰,是保护,它能抹去争斗、愤怒、 伤害和恐惧在我们心中投下的阴影。 爱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强大到让人心生恐惧, 强大到让人不由自主地想逃离。我们害怕,如果敞开怀抱迎接爱的到来,最终却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那该是怎样的一种伤痛?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我们所采取的应对生活的策略往往出自担心与恐惧,斯科特 · 派克说,救赎是属于“所有人”的,我想问问大家,在这场如同豪门盛宴般的康复运动中,我们都得到了什么?这场运动让成千上万人获得了新生,他们成功地将自己从过去的煎熬与困苦中拯救出来,开始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丽人生。尽管这场康复运动已经有了其他很多变形,被用来治疗各种成瘾性行为,如暴饮暴食、赌博成瘾以及性成瘾等,但对那些看上去很“正常”的人——并没有养成任何威胁到自己生命的坏习惯,只是被一些行为模式限制了其人生发展的人——却从来没有提供任何帮助。

“所有人”,是的,这就是我们写本书的初衷——是写给所有人的。我们在书中所描述的,是所有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方法中最伟大、最悠久、最经得起检验的那一个。所有人,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人群,却长期被摒弃在这么了不起的发现之外。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活得不快乐,如果能够改变这种现状,他们什么都愿意做。所以,我们打算在这本书里告诉大家,怎样改变这种生不如死的生活。

保罗的话?当特蕾西找到我并告诉我,她认为或许能够找到一种方式或用一种全新的声音将我们所经历的康复过程与世人分享时,这一想法让我激动不已。多年来,我一直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眼睁睁地看着周围的朋友与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苦苦抗争着,人生因此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看着他们苦苦期盼着能有一种方法帮助自己改变方向,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丰富、更有意义,可我却无能为力。我很幸运,被赐予了一个全新的人生。 而赐予者对我的唯一要求,就是心甘情愿地将这份恩典分享给其他受苦的人。这本书给了我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回报和分享这份恩典。爱与奉献的传统就是: 我只有这一个承诺,将终生誓死捍卫。

特蕾西的话?在康复中心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可惜外面的世界没有类似的康复计划。”有些人并没有亲自参与这个计划,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对这个计划有一些了解——可能是和朋友或家庭成员一起参加过开放式聚会,也可能是参加了戒瘾成功者的生日聚会,也有可能是从其他人那里听到了一些如何戒瘾的方法和步骤,他们往往会再三感叹:“真希望我也能得到类似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