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邪恶人性--一个心理治疗大师的手记

定价 ¥18.00

邪恶人性--一个心理治疗大师的手记

本书作者为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医生和精神病学专家,并为多本畅销书作家。本书是一部探讨邪恶人性的振聋发聩的佳作,既有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也 有新颖独到、深刻缜密的条分缕析。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案例,揭示出人性的邪恶面,把日常生活掩盖下的邪恶人性剥离给人们看;作者切中肯肇地指明了邪恶人性的 根源;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也提供了科学的治疗邪恶人性的方法。

在哪儿买《邪恶人性--一个心理治疗大师的手记》.....

当当网:15.30  节省2.70
蔚蓝网:15.30  节省2.70

作 者:(美)派克 著,邵楠 译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年1月
ISBN:7501222215
定 价:18
原版链接:PEOPLE OF THE LIFE THE HOPE FOR HEALING HUMAN EVIL

简介

这是一部探讨邪恶的人性的振聋发聩的佳作。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也有新颖独到、深刻缜密的条分缕析……
作者直言不讳地指出人性的邪恶面,特别是作者用他那爱恨交织的解剖刀,把那在日常生活掩盖下的隐蔽的邪恶人性剥离给人们看:谎言掩藏的卑下的动机,夫妻关系中的管制和奴役,父母对子女具有的绝对专制权威,自恋和自闭的孤独……
作者又切中肯綮地指时邪恶人性的根源:童年时代的病态的成长环境,父母或社会似乎再平常不过的罪恶,生物的遗传因子,令人发指的群体邪恶……
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治疗邪恶人性的方法:潜意识精神分析,心理、道德及宗教的关照,家庭与社会责任的督查……而作者亲历的对着魔人的驱魔过程的描写和作者的科学解释,读来饶有兴味。
读完全书,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忘记作者在书中所大声疾呼的:用人类伟大广博之爱,去战胜邪恶人性!

作者简介

斯考特·派克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精神病学专家,并为多本畅销书作家。他的名字在庞大的心理自助群体中可谓人所皆知。
斯考特·派克毕业于哈佛大学,就职于政府的管理部门,后在一家私人机构做精神病学医生。
斯考特·派克在其著名的三部曲《人迹罕至的路》、《沿着人迹罕至的路向前走》、《在人迹至路的一方》,以及《心灵地图》、《邪恶人性——一个心理治疗大师的手记》,向600万读者展示了他在探索人类心理学方面深刻的洞察力。

书摘

不堪回首忆童年
过了两天,乔治便打电话找我,激动地说:“派克医生,您说对了,那些噩念又来纠缠我了!昨天,我参加销售会议后开车回家,在一处转弯后,又走了几英里,突然我又起了怪念头!你转弯的时候把站在路边的人撞死了。”我知道这不过是我自己的疯狂意念而已。如果我真的把人撞倒了,一定会有碰撞的感觉,或是听到一声巨响。可是,我就是不能将这样的念头从心中赶走,总是想起躺在路旁水沟的尸体。我老是以为那个人可能还没死,需要别人去援救;还不时担心将被人控告交通肇事逃逸。我在返家之前,终于再也忍受不住了。于是,我调转车头,一直开了50英里,又回到那个转弯处。不用说,那儿当然没有死人,全无车祸的迹象,草地上也看不到血迹。我这才比较好受了些。可是,我不能让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我想您说的是对的,我的确需要接受心理治疗。”

由于乔治的妄想强迫症状不断出现,因此他又恢复诊疗。接下来的三个月,他一星期前来应诊两次。乔治心中的噩念没有退去,反而比以前多得多,其中大多半有他本人死亡的内容,有些则是他人的死亡与乔治有关而被指控犯罪。每一次都经历了或长或短的噩念纠缠和强迫行为,而乔治最后总是失败地屈从,又回到最初萌生念头的那个地方,让自己获得解脱。乔治的痛苦没完没了。
在对乔治施诊的前三个月,我逐渐明白,他的病情要比外表显示的症状严重得多。乔治先前曾告诉我,他的性生活美满,但事实上却糟透了。葛萝利亚和乔治每隔6 星期才同房一次;而过性生活时,两人像是都喝醉了酒,动作粗鲁,匆匆完事。而且,葛萝利亚“泼妇般的脾气”一发作,总要持续好几个星期。于是,我约葛萝利亚会面。我发现她异常沮丧,竟对乔治充满恨意。她把乔治看做是
“软弱、爱发牢骚的老粗”,而乔治也开始逐渐表露对葛萝利亚一连串的埋怨。在乔治眼中,葛萝利亚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肯助人,毫无爱心。乔治与大孩子黛比和二儿子小乔治的关系也很疏远。乔治认为,这全是葛萝利亚从中挑拨,;手造成的。小儿子克里斯是家中惟一与乔治还可以相处的家人。乔治承认,为了让小儿子克里斯不被“葛萝利亚控制”,他可能已渐渐把这个小儿子惯坏了。

虽开始对乔治诊问时,他说自己的童年不太美好,但是当我强迫他再进一步回忆时,这才了解乔治在童年时历经的恐惧的杀伤力,远远超乎他自己愿意相信的地步。例如,乔治仍记得他8岁生日时,父亲弄死了妹妹的小猫。当时,乔治还没吃早饭,坐在床上做美梦,想着自己可能收到什么礼物。这时,小猫闯进屋,将他的房间弄得一团糟。紧跟着,父亲手拿扫帚狂怒地闯进房间。乔治蜷缩在床上,大声尖叫:“住手!”站在旁边的父亲竟什么也不顾地抡起扫帚,把小猫活活打死了。这件事发生在乔治父亲的病严重到不得不住进州立医院的前一年。

乔治还能回忆起,妈妈和爸爸一样疯狂。在乔治11岁的一天,妈妈不让他睡觉,强迫乔治跪着替他们的家庭牧师祷告,祈求患有心脏病的牧师能够活下去。乔治憎恨那个家庭牧师,也憎恨妈妈整年地在每个星期三、星期五晚上和礼拜日一整天,带他去教堂。乔治仍然记得,做礼拜时妈妈不断口中念念有词,并完全忘我地扭动身躯呼喊:

“噢,主啊,基督耶稣!”这让乔治当场羞愧得无地自容。和外祖父相处的日子虽说轻松悠闲,但也不能让他忘掉痛苦的记忆。不过,由于和外祖母相处得温馨亲切,还保持不错的祖孙关系。但乔治还是时常隐约感到家庭关系充满危机。在父亲住院后,和外祖父、外祖母同住的两年期间,外祖父几乎每星期都要打外祖母。每一次乔治都害怕外祖母被打死,因此他不敢离开家。即便是乔治呆在家里,也一点儿没办法帮助外祖母;但是说不出是为什么,他感觉守在家里也许可以防止外祖母被打死。

我不得不向乔治多方探问,才能打听出他这些片断的回忆。他不停地抱怨:真不了解自己为什么老是想一些显然对目前生活没用的问题,而且总是回想过去的痛苦。

乔治说:“我只想赶走这些纠缠自己的妄想和强迫行为。我不明白,总是想一些过去的不愉快事情,怎么能帮我去掉这些病呢?”这时候,乔治喋喋不休谈论的几乎都是令他备感困扰的念头和那些强迫症状。 乔治每谈到一个。

“新念头”,总是不厌其烦地描述细节,好像想再重温是否要向“强迫性妄想”屈服,还有那返回现场的痛苦。实际上,乔治只是利用这些症状去逃避现实生活。

我解释说:“这些症状就像层层的烟雾,是使你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的一个原因。你太在意思考并谈论纠缠着你的意念和强迫行为,因此顾不得去想这个症状的根源这些根本的问题。除非你愿意停止再这样做下去,而更深人地正视自己不幸的婚姻和惨痛的童年,否则你仍将不断受这些病症的折磨。”

很明显,乔治还拒绝面对死亡的问题。“我明白难逃一死,但是,何必要思考死亡的问题呢? ‘死’,怪怕人的;况且,我们又拿它没办法。思考‘死亡’,也不能改变什么!”

我试着向乔治说明他的想法很有点儿荒谬,但是效果不大。我告诉乔治: “事实上,你一直都在思考‘死亡’。如果不是想到死这件事,那么你认为纠缠你的所有强迫意念,都和什么有关呢?黄昏时分令你焦虑不安,是怎么回事?难道因为黄昏象征一天将尽而让你恨它?提醒你‘死亡’无人能幸免的道理,这还不够明显吗!其实你害怕死亡!这倒也没什么,我也怕死。但是你不愿面对死亡,而一味地试图逃避死亡的恐惧。你的问题不在于思考死亡这件事,而是你思考死亡的方式。除非你能够不顾及死亡的恐惧而去思考死亡,否则将继续被强迫式的念头困扰,因此不断地想到死亡。”可是,不管我花费多大力气去讲道理,乔治好像一点儿也不急于去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然而,乔治却迫切地想要除掉已患的病症。乔治很愿意谈论自己的症状,而不愿提及他与妻子和子女之间的疏远。看来很明显,乔治的“强迫观念”病症已非常严重!

之后,乔治旧病发作,在路上打电话给我。他说:“派克医生,我现在在洛利市。几个小时前,我又产生另一个念头!我已经答应葛萝利亚回家吃晚饭,但如果我再回到原来的地点,就来不及回家吃饭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想回家,可是又觉得必须到原地一趟。派克医生,请你帮帮我,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让我不回头,告诉我不应向强迫行为屈服。”

我总是耐心地向乔治说,我不会告诉他究竟该怎么做,因为我无权这么做,只有他自己才有权决定该怎么做;要我替他决定,那是不健康的心态。可是乔治却认为我的回答没道理。每次会诊时,乔治都满怀哀怨地提出抗议: “派克医生,我很明白,如果你告诉我不能再回头,我会照做的,心理上也会好得多。我不明白的事是,你为什么不肯帮助我,而总是不停地强调我该怎么做与你没什么关系。可是,我就是为了这个原因才来就诊的,要你帮助我的呀!但你却不肯这样做。我不明白,你为什么竟然如此残忍,好像连举手之劳的忙都不肯帮,反而一直要我自己去作决定。你难道看不出来,我就是做不到嘛!难道你不知道,我已深陷痛苦的深渊难以自拔了吗?!到了这个地步,你还不肯帮我一下?”

比莉的蜘蛛恐惧症案例

我直到现在仍不明白为什么比莉还不放弃治疗。这全在于比莉与诊疗医生之间有巨大的相互影响力,才出现这样难见的奇迹。
比莉的母亲因为女儿的学习成绩下降,带她接受我同事的辅导。比莉当时16岁,天资聪颖,但学习成绩却糟透了。诊疗进行了6个月后,比莉的成绩略有上升。她显然对这位仁慈、有耐心的医生产生了依恋之情。就在这时,比莉的母亲却说女儿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可是,比莉仍然希望继续接受治疗。母亲拒绝为她支付诊疗费,医生只好将已降到最低的收费再减为每小时5元。比莉每星期有5元零用钱,已有200元存款,便开始自己支付治疗费。没多久,她的母亲停止给比莉零用钱,她只好在高中三年级时寻找了第一份工作。这已经是7年前的事了,现在比莉仍在就诊中。可这只是事情的开始。

治疗的前三年,比莉的问题是事事不在乎,认为一切事情都与己无关;但她在神智清醒时就完全把自己有什么问题抛在脑后。她盼望能够有更好的成绩,却毫不在乎地承认没按时完成指定的作业,甚至还把这样的行为归罪于
“懒惰”,说“毕竟很多高中生都很懒”。

对比莉来说,惟一可被举出来的病是蜘蛛恐惧症。她讨厌蜘蛛,只要看见蜘蛛就会手足无措地逃开。如果屋里出现蜘蛛,不论是多么普通的,也没威胁,但除非别人把蜘蛛弄死,不然她不肯呆在屋里。这是一种与自我相容的恐惧症。当比莉发现自己比任何人都怕蜘蛛,竟说别人的感觉迟钝,如果他们也能体会蜘蛛的恐怖,那比她还要害怕。

由于比莉在神智清醒时自认为正常,因此她从不信守承诺也就不足为怪了。在前三年的治疗期间,多亏诊疗医生坚持选择好的治疗方案,也多亏了比莉咬紧牙关坚持,才使治疗得以延续。那些年,比莉痛恨父亲而敬爱母亲。
……
 

序文

尽心把握

这是一本充满着危险的书。

然而,我还是把它写出来,因为我认为有人需要它。我坚信本书完全可以起到切实治疗心理的作用。

我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谨慎地去写。因为搞不好,本书可能会给某些读者带来噩梦;也可能更糟糕——有一些心怀叵测的人会歪曲书中的内容去戕害他人。

我曾问过明事理、守道德的读者:“您认为这本书如此不厌其烦地探讨人性邪恶,是不是不道德?”他们不以为然,有的人还为我找来其他证据:“我曾在教堂里听人说:‘圣母玛利亚性感画像也能让人产生不洁性幻想!’”

说得多干脆、简洁!但是我仍然心有不安。如果本书造成什么伤害,我在此诚恳地向受到伤害的读者和社会大众致以歉意。同时,我还衷心请求读者小心地对待这本书,并谨慎把握本书内容。

我所说的小心谨慎对待,当然包括付出爱心。假如本书触及了你内心的隐私伤痛,请务必宽容自己,珍爱自己。假如有一天你发觉亲朋好友居心不良,也请你务必以温馨、博爱的胸怀善待他们。因此,请您务必尽心地谨慎地读这本书。

邪恶之人爱恨人。但我们还是应记住圣奥古斯丁的诫言:“憎恨罪恶,但要爱有罪的人。”如果因此拯救了邪恶之人,那么“上帝的恩赐就会降临到你身上”。

我称某些人为邪恶之人,是遵循着极其严苛的评判标准的。耶稣说:“你们不要批评人,免得你们被批评。”这句至理名言常被引用。但是,耶稣并不是要我们永远不去批评他人。他还说过:“你这伪善的人,先去掉你自己眼中的粱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基督耶稣只是要我们极其谨慎,用博大的爱心去评判他人。而这里的谨慎和爱心,都是先从自我批评开始的。

如果不能首先面对人性之恶,就谈不上针对人性之恶去诊治。可谈论人性之恶是件费力不讨好的苦事!很多朋友称赞我的前一本书《心灵地图》是一本好书。但它可说不上是一本“好”书,因为它是专门研究人性的阴暗面的:大部分内容涉及那些人类社会中的坏分子——也就是我毫不留情地称为邪恶魔鬼的那一类。然而,这对研究探讨这类人确有必要。本书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阐明这特殊的一类人及一般的人性之恶。这里不需要清谈,不需要故弄玄虚,需要的是科学精神。为比,我们就必须勇于作出评判。作出旗帜鲜明的评判可能带来的损害,我会在本书最后一篇予以讨论。但我请读者记住:除非我们首先勇于自我解剖,否则就无法公正无误地评判分析他人。消除人性之恶的工程,往往从家庭开始。而净化自身的灵魂,一直是伟大的人类所拥有的最有力的手段。

写这本书是很困难的,因为本书所探讨的问题仍在进行中。我还未看透人性之恶,我还在领教,事实上也就是刚刚开始。将本书第二篇定名为“走向邪恶心理学”,就是因为邪恶还来归纳出可称为心理学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因此,允许我提醒读者:对本书尽可以采取怀疑态度。本书的意图就是要引起大家针对本书所阐述的问题提出批评和意见,一家之见好,广泛的探讨更好。
……

目录

序文:尽心把握

第一篇 与魔鬼签约的人
不断浮现死亡念头
典型的强迫妄想症
不堪回首忆童年
他与魔鬼签了约
痛苦地走回自我

第二篇 走向邪恶心理学
邪恶心理学的模式与奥秘
邪恶与生命相对立
巴比及其双亲的临床案例
邪恶与罪恶
自恋与意志

第三篇 日常生活中的邪恶
罗杰及其双亲的案例
哈利与莎拉的案例
心灵疾病及邪恶的命名
巫毒梦病案
比莉的蜘蛛恐惧症案例

第四篇 查琳:有教训的案例
令人迷惑的女人查琳
查琳的恋亲困境
查琳的自闭病
神奇机器之梦
我和查琳都没胜
邪恶与权力
查琳案例的教训

第五篇 着魔与驱魔
恶魔存在吗?
精神分析驱魔
着魔的诊断及治疗
关于着魔及驱魔的研究
诺言之祖魔鬼撒旦

第六篇 梅莱村事件:审视团体之恶
巴克特遣部队的罪行
初论团体之恶
进一步看团体之恶的集体责任
团体驱动力:依存和自恋
分工化的团体
大型的分工化团体:军队
最大的团体:1968年的美国社会
人类杀生
预防团体之恶

第七篇 危险与希望
邪恶心理学的危险
道德评判的危险
以科学权威做道德评判的危险
滥用科学的危险
科学家和治疗医生的危险
透视邪恶的危险
爱的方法论

标签

ScottPeck 心理治疗案例

评论0

最新评论

心理咨询手册 » 案例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