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 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韩)崔仁哲 著,千太阳 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1

序言:观览世界的心灵之窗——心态

  粉色国王伯西

对于“frame”一词,最常见的解释就是窗子、相框、或是眼镜架等边框物,总而言之,它与“看东西”可谓是密不可分。frame具有从没有清晰界限、相互混杂的几个对象中挑选出特定场面或特定目标,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功能。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着无边无际的美景,却不知该把镜头对准何处。无奈之下,只好将左右手的拇指与食指合在一起,拼成一个四边形“镜头”,然后再透过“镜头”一会看向这里,一会看向那里……此外我们知道,即便是面对相同的场景,不同的摄影师也会拍摄出不同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每个摄影师使用的 frame不尽相同。物理学领域有一个术语叫做“参照物(frameofrefer鄄ence)”,可以说,这是观察世界的一种必要方式,在表示某种物体的位置及运动坐标(X轴和Y轴)时尤为常见。而且,这一术语在心理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也有对应的概念,那就是:“心态” ——这种审视世界的心灵之窗。

   心态,如果用一句话解释就是——看待世界的心灵之窗。看待问题的角度、世界观、对人的固有态度等,这都属于心态的范畴。作为“心灵之窗”的心态,除了担当引导我们以特定角度看待世界的角色以外,同时还发挥着制约我们视野的作用。

   西方有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叫做《粉色国王伯西》,其内容如下。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叫做伯西,他十分钟爱粉色,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不仅穿戴粉色的衣装、配饰,他所拥有的其他东西、他每天吃的食物,也都是粉色的。即便如此,粉色国王伯西仍不满足,因为他的城堡中除了粉色以外,仍有其他颜色存在。于是,苦恼的国王颁布诏令,要求全城百姓将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换成粉色的。虽然很多百姓对国王的这种强迫性行为感到不满,但他们无从反抗,只能服从。自此以后,全城的百姓都穿上了粉色衣装,

  都在使用粉色的碗筷、家具……

   然而,这仍然无法让伯西得到满足,因为世界上仍有粉色以外的颜色存在。因此,国王又下命令——将全国的花草树木以及动物全部染成粉色。于是,军队被大规模地调动起来,漫山遍野地进行“染色行动”,其景象简直可以用“壮观”二字来形容。可怜的是,小动物们刚刚出生就失去了原有风采,被染成了粉色。

   终于,大地之上,一切事物都着上了清一色的粉色装。但是,唯独一处,无论如何也染不成粉色——那就是天空。即便是拥有无上权力的国王——伯西,也无法将蓝色的天空涂成粉色。为此,国王愤怒,百姓一连数日战战兢兢,但终究没有一人能够想出解决之策。最后,无计可施的国王只好请求他的老师寻找对策。国王的老师昼夜冥思苦想,终于拍膝而起……是的,老师找到了将天空化为粉色的办法。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妙计呢?

   老师来到国王面前告诉国王,他已经将天空变成了粉色,随即,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眼镜,让国王戴上。国王半信半疑,按照老师的要求戴上了眼镜,然后抬头向天空望去……天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云朵、天空,怎么突然间全都变成了粉色的?

   难道国王的老师会变魔术吗?当然不是,其实他只是送给了国王一副镶有粉色镜片的眼镜而已。国王的老师虽然没有办法将天空染成粉色,但他却找到了能使天空看上去呈现粉色的方法。粉色国王感到非常高兴,从此以后,他每天都戴着粉色眼镜看世界,就此度过了幸福的一生。而他的百姓,从此也无需再穿粉色的衣装、无需再将小动物的毛染成粉色了,因为戴上粉色眼镜的国王,无论看到什么,都是粉色的。

  难道我们与粉色国王不是一样的吗?只不过粉色国王在用有色眼镜看世界,而我们是透过“心态”——这个心灵眼镜看世界。

心态下的世界

2006年夏天,为了接受内窥镜检查,我从检查的前一晚至翌日上午,一直粒米未进。同时,为了达到禁食的目的,我又无奈地服下检查前的必用药,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跑向卫生间。这一晚,我共计折腾了数十次之多,几乎已经进入了虚脱状态。难以入眠的我躺在沙发上无聊地调换着电视频道,这时,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电视剧中不断地出现吃饭的场景。然而,对于整整一天没有吃东西的我而言,这无异于是在受刑。那晚,在我无聊地利用电视剧打发时间的过程中,吃韩餐、吃中餐、吃日本料理的场景竟然统统出现了一遍。饱受折磨的我强忍着食欲,久久不能入睡。翌日早,也就是做内窥镜检查的当天,在前往医院的道路上,我又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怎么韩国的街道上会有这么多的餐厅?

   难道这么多的饭店,竟是在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当然不是。事实上,对于我而言,无论是发现街道旁的餐厅多,还是发现电视剧中的进餐场面多,都不是偶然现象。归根究底,就是因为我的肚子“饿”。我当时完全被一种“食物心态”所掌控,所以此前被我忽略的电视剧中进餐场面以及街道旁的餐厅,此时此刻统统进入了我的视线。其实,世界并没有发生变化,变的只是我的心态。但当时,我对此却一无所知,所以错误地认为是世界发生了变化。受心态变化影响,产生“世界发生变化” 的错觉———我想,很多人都曾有过我这样的经历吧!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以32名本校女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有关“食品产业”的意见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现在电视上出现的食品广告较之 10年前,是多了还是少了?”等。调查结束以后,研究人员又向这些调查对象追加了“你是否在减肥?是否在控制自己的饭量?是否在避免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等问题。

   其结果显示,较之未减肥的女大学生,正在减肥的女大学生更加赞同“食品广告比10年前多”这一观点。难道她们观看的电视节目不一样?当然不是。实际上,原因很简单———正在减肥的女大学生与准备做内窥镜检查的我拥有同一种心理,我们都在以“食物心态”看世界。

   而且,人类的这种错觉不仅仅局限于食物之上。若是不信,你可以尝试着问问别人,“你生活的社会危险吗?”“你所在的学校暴力事件程度严重吗?”“你所居住的地段出现交通事故的几率高吗?

   出现其他安全事故的几率又如何?”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哪类人群会给我们社会的安全性打最低分呢?我想,最有可能的就是初为人父人母的那些人。因为在所有正在抚育幼儿的父母看来,生活中的危险真是无处不在。任何家具的棱角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所以年轻的父母往往对家具分外注意。他们会一边抱怨修改家具的辛苦,一边在家具的棱角处安装安全装置,尽量使棱角变得圆滑,避免伤及孩子。甚至有时,他们会将乒乓球一分为二,然后将其扣在家具的棱角之上,将那些锋利的棱角全部包裹起来。另外,电源插座是多么的危险,如果孩子用不锈钢筷子捅进去……只是想想,就让人冷汗直冒。还有,现在拐卖儿童的事件为什么如此之多?

   难道以往完全正常的家具,真的在突然之间变得非常可怕了吗?难道拐卖儿童的事件,真的在瞬息之间突然增多了吗?怎么会呢。事实上,世界并没有改变,只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变了。即,此时此刻,他们站在了“为人父母”的角度上,所以才会以“孩子安全大于天”的“父母心态”看待这个世界。

   康奈尔大学研究小组,以美国一所小学的教师及教职员工为对象,对他们进行了一项询问调查——“如今,孩子们所面临的危险状况,较5年前是多还是少了?”继而,又询问了一下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其中一个问题是“您长子或长女的出生年份是哪一年?”然后,调查小组将回答“近5年内有孩子出生”与“近5年内没有孩子出生”的调查对象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近5年内做了父母的人,较之另一类人(不是在这一时间段成为父母的)更加赞成——“如今,孩子面临的危险因素较5年前有所增加”这一观点。也就是说,人们一旦成为人父人母,就会开始认为世界上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也正因如此,为人父母者对于现在电影、电视剧中出现的以“F”打头的某国“国骂”,表现得非常不满。对此,记者伊

   丽莎白•奥斯丁指出:

   “人们一旦做了父母,就会对电影、爱情剧、音乐,以及没有子嗣的朋友口中,频繁出现的污言秽语表现得异常敏感。”

  如此看来,我们每天看在眼里、听在耳里的内容,都受到了“心态”的极大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对“世界”、对身边人所做出的评价,与其说是他依据自己对于世界、对于该人的了解所得出的结论,莫不如说是他当时的心态所做出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