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考试焦虑、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时间:2014年01月15日|2828次浏览

高考生考试焦虑、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韦耀阳  向光富  谭雪晴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

摘  要:目的:探讨高考生自尊、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编后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SES)、中文版的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96名高考生进行测查。结果:① 高考生自尊与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考试焦虑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有显著正相关;② 自尊、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的回归显著,共解释考试焦虑22.7%的变异;③自尊是应对方式和考试焦虑的中间变量,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高考生自尊、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预测考试焦虑。

关键词:高考生自尊考试焦虑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B849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Test anxiety and Coping styles of Student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ei yaoyang  Xiang guangfu  Tan xueqi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435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test anxiety and coping styles of student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Methods: Using adapted Rosenberg (1965) Self-Esteem Scale (SE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arason Test Anxiety Scale (TAS) and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 and test 196 student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Results: (1) A very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self-esteem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egative coping style and test anxiety, a very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est anxiety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egative coping style and test anxiety; (2) self-esteem, coping style are effective predictable variable of test anxiety,and explain 22.7% variance of test variable(3) self-esteem is the intervening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test anxiety.Conclusion: self-esteem,coping style can powerfully predict test anxiety.

KeywordStudents of collegeentrance examination ; Self-esteem; Test anxietyCoping style

前言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1]。张培庆以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检出率较高,女生考试焦虑水平与考试焦虑检出率均比男生高,文科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比理科学生高[2]大量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与遗传素质[1]、个性特点[3]、人格、个人归因倾向[4]等有关。黄希庭认为自尊是一种自我价值感,是客观我对主观我的认知和评价,伴随着自我情感体验[5]NewbeginOwens对青少年考试焦虑与自尊的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与自尊有显著负相关[6]钟倪韵研究发现高中生自尊与考试焦虑也存在显著负相关[7] 王万章研究表明中学生自尊对焦虑有较强预测作用[8]黄希庭等认为应对方式指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与行为的调整[9]。崔明的研究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SAS得分无明显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SAS得分呈正相关[10]张培庆研究发现高三学生的应对方式呈现出一致性倾向,更倾向于采用主动积极型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如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考试焦虑呈正相关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呈负相关[2]吴九君等人研究发现不成熟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的预测作用最大[11]薛绍聪研究发现,中学生的自尊应对方式相关显著自尊水平越高的被试越倾向于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而自尊水平越低的被试越倾向于采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12]

高考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者们对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考试焦虑自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但目前还没有针对高考学生将三个变量综合考察的研究。另外,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自尊考试焦虑预测作用,而自尊又对应对方式有影响,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自尊有可能是考试焦虑应对方式的中介变量。本研究拟对此进行检验,深入探讨考试焦虑的影响机制,以期对高考学生考试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依据。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襄阳区第二中学240名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81.67%。其中男生93人,女生103人;文科95人,理科101人;应届生104人,复读生92人。

1.2研究工具

1.2.1自尊量表(SES)[13],由Rosenberg(1965)编制,SES由10个条目组成,分四级评分,14表示从完全符合到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10-40分,其中第3、5、8、9、10题采取反向计分,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8。

1.2.2考试焦虑量表,由王才康于1999年翻译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14],TAS量表中共37个项目,两点评分,“是”记1分,“否”记O分,其中第3、15、26、27、29、33题需反向记分,被试的总得分就是被试的焦虑值。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6。

1.2.3应对方式量表(SCSQ),由解亚宁编制[13],SCSQ有两个维度,积极应对(1-12题)和消极应对(13-20题),共20个题目,四级评分,1不采用,2偶尔采用,3偶尔采用,4经常采用。该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克龙巴赫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量表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量表α系数为0.78。

1.3施测与统计

将上述三个问卷装订成册,于2012年5月下旬,在高三年级随机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群体施测。在施测前由心理学专业人员说明测试目的和宣读指导语,由班主任负责统一发放和回收问卷,学生按问卷指导语要求自行作答,需时约20分钟,问卷现场收回。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高考生自尊与考试焦虑、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自尊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的负相关,即自尊的水平越高,考试焦虑的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考试焦虑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即考试焦虑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方式会导致考试焦虑程度增加,解决问题积极应对方式会减缓考试焦虑程度。具体参见表1。

表1 高考生自尊、考试焦虑、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

 

自尊

考试焦虑

积极应对

考试焦虑

-0.463**

 

 

积极应对

0.484**

-0.317**

 

消极应对

-0.284**

0.154*

-0.096

注:*指在0.05水平上显著,**指在0.01水平上显著,***指在 0.001水平上显著,下同。

2.2 高考生自尊、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的回归分析

以自尊、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为自变量,考试焦虑为因变量用全部纳入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个自变量都进入了回归方程,考试焦虑回归显著,共解释考试焦虑22.7%的变异。具体参见表2。

表2自尊、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的回归

自变量

B

β

SE

t

F

R2

自尊

-0.509

-0.395

0.097

-5.246***

18.744***

0.227

积极应对

-0.139

-0.122

0.083

-1.684

消极应对

0.053

0.030

0.116

0.452

2.3 高考生自尊、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的路径分析

为了考察高考生自尊、应对方式和考试焦虑之间的路径关系,自尊是否考试焦虑应对方式的中介变量。首先将各变量得分中心化,即各自减去相应的均值,然后按照温忠麟等人[15]建议的方法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1)以考试焦虑为因变量,应对方式为自变量,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2)以自尊为因变量。应对方式为自变量时,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3)以考试焦虑为因变量,应对方式自尊感为自变量,自尊的回归系数均具有显著性。因变量考试焦虑和自变量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相关性,当在它们之间加入中介变量自尊之后,考试焦虑自尊之间的回归系数明显降低(偏回归系数从-0.317降低到-0.395)。

表3 考试焦虑对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自尊的多元回归分析

因变量

预测变量

β

F

t

R2

考试焦虑

积极应对

-0.317***

21.614***

14.966

0.100

消极应对

0.154*

4.707*

2.170

0.024

自    尊

积极应对

0.484***

59.364***

7.705

0.234

消极应对

-0.284***

17.002***

-4.123

0.081

考试焦虑

自    尊

-0.395***

18.744***

-5.246

0.277

积极应对

-0.122

 

-1.684

 

消极应对

0.030

 

0.452

 

 

根据研究的理论假设所提出的路径关系,进行路径分析,采用复回归分析法,结果自尊作为中间变量的路径系数不显著。把应对方式按照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开,重新进行复回归分析,删除不显著的路径系数,最后得出路径系数和残差系数的因果模式图,见图1.

由图1可知,在对考试焦虑影响的路径中,有4条显著的路径,一是积极应对——考试焦虑;二是积极应对——自尊——考试焦虑;三是消极应对——自尊——考试焦虑;四是消极应对——考试焦虑。在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中,自尊都是中间变量。高考生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可部分通过自尊影响考试焦虑。

 

 

 

 

 

 

 

 

图1 考试焦虑对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自尊的路径分析

3讨论与建议

3.1自尊、应对方式和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自尊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原因在于:一、自尊水平越高,对自我评价越积极,对自有更好的认识和接纳能力。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考试,且即使失败了,不会对自己自暴自弃,而是接纳自,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逐步完善。自尊水平较低的人面对考试没有信心,即使自己做了充足准备还是担心失败,一旦失败后就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方式;二、按照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观点,自尊高的人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因而在处理考试等高压力事件时,往往采取有效的复习,调节情绪等策略来应对考试焦虑。相反,自尊低的人看低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且大多具有习得性失助感,一旦面临考试,考试前就认为自己肯定考不好,因此产生强烈的自卑和考试焦虑,并采取逃避、侥幸等消极应对方式;三、自尊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愉悦的心境下做事的效率,身心状态,记忆力,敏感性等比消极悲观的情绪下的高。自尊高的人通常情绪状态好于自尊低的,因为自尊高的人认为自己有价值,对自己充满自信,而自尊低的人认为自己很没用,总责怪自己,处于低落消极的情绪状态。情绪与认知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好情绪将产生一系列好的效应,坏情绪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情绪差,必然考不好,考不好,就会越焦虑、紧张。

考试焦虑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有显著正相关。原因在于应对方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考试水平,学生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会更加认真的复习,合理地看待考试和有效地进行心态情绪调整,相信自己能考出应有的水平,因此考试焦虑就会大大减少。相反,大多产生考试焦虑的学生多半是不爱学习,或者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能不能考好而不是如何去考好,抱有侥幸心理,期望体不要太难或自己压题是否能中等。这种渴求从外在得到帮助而不是从内在提升能力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必然会带来较高的考试焦虑。

3.2自尊对高考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以高考生自尊、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为自变量对考试焦虑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只有自尊进入回归方程。路径分析表明,在对考试焦虑影响的路径中,4条显著的路径,一是积极应对——考试焦虑;二是积极应对——自尊——考试焦虑;三是消极应对——自尊——考试焦虑;四是消极应对——考试焦虑。在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中,自尊是中间变量。自尊对考试焦虑有一定预测力,说明自尊水平高的学生,考试焦虑较低,自尊水平高的学生,考试焦虑水平较高。两种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应低水平的考试焦虑,消极的应对方式就对应着高水平的考试焦虑。因为,每个人所采取的应对方式都是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的组合,不同的是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多一点,还是消极应对方式多一点。认知因素是情绪产生的基础和前提。自尊是一种对自我的态度,即全面正确的自我评价,也是一种自我价值感,持久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考试焦虑作为个体面对应激时的担忧、紧张的情绪反应,与个体的认知因素关系密切。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压力或应激情境所做出的应对反应,是个体稳定因素与情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个体的应对方式与情绪反映关系密切[4]。应付方式分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前者积极、主动的面对和解决问题,后者则表现为退缩、逃避问题。应对的交互作用模型认为,个体应对方式的选择是人格特质、个体差异和应激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5]。自尊作为焦虑的缓解器,当受到威胁或冲击时,会诱发一定的社会行为,去防御和补救,所以自尊感高的人,由于自信、价值感高、成就感高,易采取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而现实生活中,面对应激源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者,情绪稳定,不急躁,焦虑水平低。而自尊感低的人,由于自卑、价值感差,易采取逃避退缩的消极应对方式,而面对应激源退缩逃避的人,往往心情急躁,忧心忡忡,焦虑水平高。

另外,自尊对考试焦虑回归的决定系数R2=0.227,说明考试焦虑有22.7%的变异能由自尊解释。说明考试焦虑除受个体心理因素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如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的影响。个体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考试焦虑,影响程度如何,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3.3对自尊、应对方式对考试影响的思考

上述的研究表明高考生自尊、应对方式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其中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考备考期间,学生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发生一定的变化,结果会让学生在自我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他们面对考试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和挫折感。因此,加强高三学生考试前、中、后的心理调适,提高高考生的自尊水平,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将能很大改善高考生的学习及考试所带来的压力。下面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培养高考生正确认知和接纳自我的能力,学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现在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都倾向于用学生的成绩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好坏。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让中学生形成了绝对的成绩评价标准来衡量自己,成绩差就什么都不行,贬低自己,严重者自暴自弃,一旦成绩下滑将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从而会采取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方式来处理问题,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出现习得性无助。因此,培养他们合理的认知和对自己健全的接纳能力,让学生用多标准评价自己,接纳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老师注重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优点,同时辅导和培养学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去面对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将会大大改善高考生的考试焦虑。

第二,教师要注意保护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中国在高考教育的大指挥棒下,高三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和升学压力。考试焦虑程度严重会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以成绩来评价和激励学生,成绩差必然导致教师会用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提醒考生努力,这种提醒往往因为教师强势地位的因素而导致其在指导学生时采取了批评或指责方式,这必然会伤害或降低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会影响其情绪,情绪消极必然导致学习动力下降。老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问题。每逢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出现认识、行为上的偏差,教师如果与学生置换一下角色,就会发现,学生产生某种想法、做某件事是情有可原的;要是自己碰到这类事,也难免会产生类似的想法或做法。这样,教师处理问题时,要学会宽容,就会为学生着想,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学生也会觉得教师是和他(她)站在一起的,于是就会比较容易接纳教师提出的建议。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在面临考试失败或者考试焦虑时,他们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行考前的情绪调节和认知调节,有效改善他们的考试焦虑。 

第三,培养高考生学会合理的归因,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考试焦虑。韦纳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外性,稳定性和可控性。不同归因方式对行为产生不同影响。许多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考试焦虑与其采取的归因方式有关。内部不可控归因学生认为能力是影响考试的重要因素,能力高就考得好,能力不高就考不好,采用这一归因方式的学生往往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认为能力不可改变,努力也没用。内部可控归因的学生认为努力是考好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这种方式的学生会积极努力应对考试,考试焦虑就会减少。采用外部可控的学生往往把考试归结于题目的难度,考不好认为是老师将题目出的太难,消极应对。采用外部不可控的归因方式的学生将运气视为影响因素,因此也不好好复习,而是抱有侥幸心理。不同归因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可控归因方式,让学生学会从内在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在复习备考以及考试过程中,学会自我分析,合理归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来处理考试中的问题,减缓考试焦虑的程度。

参考文献

[1]郑日昌,陈永胜.考试焦虑的诊断与治疗[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

[2]张培庆.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探究[D].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615.

[3]广.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J].陕西师范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4(1):161-164.

[4]韩磊,王鹏,高峰强.青少年人格特征与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 27-30.

[5]黄希庭,杨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4):298-292.

[6] Newbegin I & Owens A. Self - esteem and anxiety in secondary school achievement[J].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ur and Personality. 1996 (3):521-530.

[7]钟倪韵.高中生考试焦虑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08,35):4-6.

[8]王万章.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1-46.

[9]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1)1-4.

[10]崔明,敖翔.中学生焦虑、抑郁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2):134-125.

[11]吴九君,李英武,郑日昌.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1):10-20.

[12]薛绍聪.中学生学习倦怠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8.

[1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0,122-124,123.

[14] 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2):96-97.

[15]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16]郑希付,许锦民等.中学生考试焦虑与担忧[J].心理报,2006(3)72-75.

——原载《教育测量与评价》2013.8

标签: 高考生  焦虑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