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不觉得自己有病---渔歌轻飏养成计划第九课随感
时间:2014年10月14日|2516次浏览|1次赞

人格障碍,不觉得自己有病——渔歌轻飏养成计划第九课随感

 

我曾经在第三篇文中分享了丛中老师说的话:人分三类:知道自己有病,并能找到解决办法的;知道自己有病,没找到解决办法的;不知道自己有病的。学到此处发现,第二类人即神经症,第三类中则包括人格障碍。有位心理咨询师把人格障碍和神经症的区别概括得挺精辟:前者为了满足自己需要不顾别人的利益,后者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不顾自己的利益;前者遇到挫折时倾向于认为是环境和他人的问题,后者遇到挫折时倾向于归因自身;前者的冲突多是因自己的行为模式引起的外在冲突,后者的冲突主要是自己内在的冲突。所以才说得神经症的人,都是压抑的好人啊。那么得人格障碍的岂不是非常自我中心、目中无人了。用周老师的话来说:遇到神经症倾向的来访者,请别欺负人家,遇到人格障碍倾向的来访者,请照顾好自己!


在课上,周老师重点讲解了自恋型人格障碍。因为自恋在心理咨询中太重要了,不仅仅是每一个来访者的心理发展涉及到自恋的发展,作为咨询师的我们,也需要真实的体验自己的恋上自己的部分,才不至于你在咨询里不断的给予来访者好转的保证,因为好转是来访者自己的心理发展过程,不是咨询师的自恋控制。也不至于当来访者在咨询里表达失望的时候,你会脆弱到暴怒。所以,自恋是理解来访者内心的重要途径,也是咨询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向,当我们都能够合适的理解自恋的存在和带来的各种体验时,成长开始起航。


曾奇峰老师就把驱力、攻击、关系、自恋看作精神分析的四轮驱动。科胡特是研究自恋的集大成者,他说自恋是人格的核心部分,也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和生存的动力,用佛家的话讲就是那个我执,我执即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也是个人幸福的障碍。自恋如果过分了就成了自恋型人格障碍。过分表现在:把自己当做全能神或者期待一位全能神,即过度理想化他人,和夸大自己,当然这是幻想而没有现实的支撑。自信和自恋的区别就是现实检验;对赞美的无限需要,对好评上瘾,不知不觉被评价左右,那外界的评价啊就好像一条鞭子不停抽打着TA,直到,倒下;没有共情能力,缺乏同感,大道理倒是一箩筐;还有,人际边界全无,让我想到把孩子当成自己实现理想的工具、生命的延伸的父母,对孩子死命的控制,其实是在满足自恋的需要。


马勒研究发现,自恋人格障碍的形成是在1.53岁之间。科胡特说,每个婴儿都是自大、夸大的。在TA的内心世界自己就是全能神,当需要被满足时会获得快乐,不被满足时会有受挫感,会暴怒大哭。此情况若偶尔发生,也就是好妈妈远多于坏妈妈,婴儿能慢慢适应从自恋幻觉降落到现实里,如果婴儿的需要长期不被满足,只能自己发展出一套补偿机制,在幻想中满足自己的全能需要,那个需要就成了一个悬而未解的情结固着在那里。在后来的漫漫人生里,文化和环境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童俊老师曾撰文讨论过儒家文化背景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影响,主要的观点是:过于强调理性说教,对真情流露尤其是脆弱情感的压抑,导致缺乏共情能力。她写到“心理治疗室里,许多来访者的共同控诉是:我不会哭,我不会去感觉,我像是失去感觉的行尸走肉……”;过于强调做人的目标是成圣成贤,导致不现实的理想化、权威崇拜,没有自我;由于界限不清,常常是打着利他的旗帜实则为自己舒坦,口头禅是:我是为你好!当然,指出这些绝不代表儒家文化只坏不好,那样想是很分裂的。只是说明这种文化是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易生土壤。


咨询师也是人,也有自恋,比如我们在课上就被周老师发现,常常有要引导来访者的意图,周老师说这就是满足自恋的冲动,这样做的后果是难以共情,沦为说教或对质,我们还是要以修通自恋为目标的。为什么渔歌轻飏的口号是陪伴成长呢,陪伴是有深意的。


我比较好奇的是自恋的形成和超我是什么关系呢?我看到有的案例里超我很弱,本我很强,有的案例里超我却很强,比如童老师论文里的例子。请教周老师这怎么理解呢?(文:刘丽英)

 

答:自恋narcissism)一词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于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 ,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水仙花。在心理学里用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这样极度的自恋来自于孩子希望获得母亲共情性的接纳和理解的失败,从此孩子无法发展出来适度的理想化心理过程,许多的心理能量停留在对自身无所不能的精神结构里。这样一个未满足的原始需要,留在内心始终作俑,进而补偿性的发展出来对赞美的无限需要。就好像曾经我只需要妈妈点点头和微微笑,如果没有获得满足,以后会发展出来我需要妈妈和他人无限的献媚般狂夸乱赞,在这些许许多多的点赞里,孩子不断的感受到“我是最重要的,我是无所不能的”。


而超我呢,在弗洛伊德的理解里,超我是一种外在标准的内化表象,对抗着本能的欲望。超我的自主性发展意味着和客体分离,用更加独立状态面临困难,这会让很多人感到害怕,所以他们愿意在别人划定的范围内活动,并且让自己处在儿童与父母关系的状态下。


基于以上的理论,好像自恋和超我是不同的。自恋是在自己的地盘上玩得很殉情,超我是在他人的规则里亦步亦趋。从发展的时间上来看,自恋是更早一些和妈妈的互动残留的痕迹,而超我的发展相对更晚一些。


但有没有可能,在他们共同行走的路上,超我的强大在某种程度上给自恋带来条件,当超我把边疆都圈好了,自恋就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疯狂的玩耍,而无法逾越了。自恋会越来越叫嚣:“外面没有别人,我是最好的!外面没有别人,我是最重要的!”所以,在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人总感觉自己是最优秀的,品德是最高尚的,能力是最强的,他们在拥有一个内在严厉的超我之时,也同时拥有凄美顽固的自恋力比多集锦盘旋。


但也有可能,超我的弱化也让自恋获得越狱般的解放,用尽一切力量去进行一场浩浩荡荡的圈地行动。自恋慢慢发展出来:“这一切都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行也行,不行也得行,我是无所不能的!”那这样的一个群体,看似超我的管辖是松懈的,允许他们去掠夺他人的地盘来铸就自己疯狂般自恋王国。

 

所以,自恋和超我有没有关系呢?似有似无!

那么,自恋和超我是什么关系呢?红颜知己之暗情!抑或是指腹为婚之媒约!

亲,你怎么看?欢迎关注渔歌轻飏公众微信来留言:yugeqingyangxinli(答:周湘)

标签: 人格障碍  自恋  超我  渔歌轻飏  精神分析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