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养情境和13种不良沟通方式
作者: 刘建鸿 / 5719次阅读 时间: 2015年10月09日
标签: 刘建鸿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故事】

;Jdw S P9K2p_0

心理学空间3S(_2F/liFK\C

M'c-[q9y4J9OLP0

春节时表弟小城来厦门过年,住在家里。小鸿五岁多,表弟四岁多,有时两人一起玩的挺开心,有时也会因为争玩具不高兴。心理学空间D7{ZJ9v

心理学空间5@$Z8MU+Vjcp

  表弟是第一次来厦门,妈妈带他们去海湾公园。心理学空间 b r7B6W8t2I+x

  在公园里妈妈边走边和小城介绍:
R E)t D'd{\BS0  “这颗是棕榈树,再往那边走一段就可以看见大海了,有时小螃蟹还会爬到岸上来呢”心理学空间TX V0ABz}qb

心理学空间u*BSTBY^?
  一路上小鸿有点磨蹭,有时要妈妈叫上两句才勉强跟上。妈妈和小城再往走了一段,快到海边的时候,发现小鸿落在后面十几米,叫他跟上他也不回答,在一棵棕榈树边停了下来,低着头,朝树根部分踢了两三下,然后蹲下来。心理学空间r5U+Uw,Y!Aqe


5X*\ ?4Yw9@%C0Gz012种错误的沟通方式,你会选哪种?

yj2c1Ok|0

心理学空间FVj,[C t
  我在积极教养STEP课程上问家长们,如果你是这位母亲,你能想出至少三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吗?她们想出的答案有:

WA8E,^;`S A,d}4R+N0
  1. u`SIjGnYu{ x@0“我们马上走远了,快跟上我们” (命令)

    pf~7|5G? P3MN,L]0
  2. 4q:w0y$@7n _S(T0.“如果你不跟上,我就走了啊”(警告)

    XiS(~C"X0
  3. kB1L/G6[7~ l7t0.“你这样停下来不走,不像大哥哥的样子!”(批评,评价,表示不赞同)

    \K0aEl!ZP0
  4. 心理学空间.n-X O7B0D{Dq

    “你都多大了,难道还要我抱你走吗?”(嘲笑)

    @eB@:IRh0
  5. ,u,|*e'QnPY)q0“我知道,你看妈妈早上给小城弟弟介绍,你有点嫉妒他。(分析、诊断。告诉孩字他的动机是什么)

    *[(KX$_j8iPKD.{D0
  6. 心理学空间~alb0IHZ.h}1M

    “你早上为什么不愿意和小城弟弟一起玩呢?”(调查,质问)心理学空间%pfM,Z1}3Z;jH

  7. 心理学空间Z8gH.~rI(F

    “你当哥哥要照顾弟弟。小城比你小,又第一次来厦门……”(规劝,说教)
    1Z0~w&Qiz0  ……

    J'IR#VG b1p6I.U0

这些显然不是好的回应。然而,父母晓之以理,给出中性甚至温和的建议,效果往往也不好。心理学空间"Yh p.\b.De8P

  8.“小孩必须学会彼此相处(说服,教育)心理学空间1R \:iYr'e R#[U;A
心理学空间\F$w HW
  9.“你为什么不跟弟弟说公园里有什么好玩的,你们可以一起玩,这样你也不会无聊了”(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
p rBwAq3F.|;]4e0心理学空间 tx9F(^:B&m
  10.“因为小城弟弟难得来厦门一趟,妈妈想让他多看一看,你住这里经常都可以来……”(为自己解释。)

这些回应中,传递的信息是:你的行为是错的,情绪是不应有的(你不应该不高兴)。心理学空间Il.j+v xE0y5rnYV V

|6Lg)@\OCuTa F0

Ab&c4C oWf0

那还能怎么回应呢?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下面两种方式不错:心理学空间`j{I2oY


se Mc7u%}M0  11.“你大多数时间和小城都相处得挺好,一会儿也会好的”(安慰、同情、安抚)
&Il]k o'b0心理学空间4Mdr J%C{}F
心理学空间]6A-q5R7Oo:Ap

  12.“别不高兴了,走,去海边挖沙去”(转移话题,大事化小,觉得只要分散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就好了。)
&}X4dRB;w!|0心理学空间D ^(i:W|'B#t#O%r

心理学空间 Nw%n|H K.z-o
心理学空间r%P-]r9J

这样做没有了批评指责,也少了建议和解释,但不足之处是孩子仍然会觉得自己的感受没有受到重视,似乎妈妈觉得自己的情绪不重要,只要用时间或其它活动一“冲”就没有了。心理学空间 @ m ?)]$Od6b?1r

托马斯·戈登在其亲子沟通名作《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总结了上述12种不良沟通模式。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进一步研读学习。

ZYAR-?0

心理学空间6|(G4r m$|l~
值得你模仿的一种沟通方式心理学空间R6y.J-JMq

心理学空间8l3L(B,r I#Tp
  妈妈可以这么做:心理学空间x5l$]yc G5J^

心理学空间f+SW m7X3Q$j B
心理学空间.Gegw8Jz

  13妈妈蹲下来,搂着小鸿的肩膀说,“是不是妈妈早上一直给小城弟弟介绍,没有像平时一样照顾你和你玩,你觉得很难过?” 小鸿点点头,看得出眼里有些泪水(这是被理解的泪水哦)。
心理学空间2xY0OcQ#q[7}9b
  “妈妈永远都是最爱你的“ 小鸿情绪平复了许多,眼里也多了些光亮。

V;OB)E3[Eq4[(y0  妈妈拉着小鸿的手,慢慢拉他站起来,一起往前走:“今天是小城弟弟第一次到海边来,所以妈妈多给他介绍……”

心理学空间%a-jS\|E0U;a

C)RI+d-i0

  值得一提的是,和孩子沟通并非只体现在言语中,很多时候,非言语的动作有时传递了更多的信息,上文中妈妈的“蹲下来,搂着小鸿的肩膀”体现了对孩子的接纳、尊重和爱。心理学空间_1Z|t _

心理学空间_E2dc%?#q2y
不要问只能让孩子说是和对的话

]!q3R9rIA6nE2t0

心理学空间Z9P}1?R0Um.p0V

J0A9??,qH0

"pb'cJ:f+L0

  心理学鼓励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但是有些家长会觉得,在和孩子沟通时,共情没有效果。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使用准确的情绪词汇。心理学空间+NOBrr-je3r
心理学空间4W'Z-jI.Fc+G%[b

u0q&\6j"k!b MTSV0

  比如妈妈回应:“你是不是有点不高兴啊?” 孩子明明已经表现出来了,这样的问句除了让孩子招认“对”、“是”,还能说什么呢。另外,“不高兴”这个词表达失之于宽泛,不准确。不高兴可能是生气、嫉妒、难过、沮丧、失望等等,到底是指什么呢?孩子也可能理解为妈妈在责怪他。因此,做父母的要尽量用准确的情绪词汇来表达。

/K:B*[[C Up^X0

心理学空间l\hHh.B:y5P%f
当你在共情时,不要只停留在眼前所见,可以尝试着描述事情的经过,并询问孩子是否有什么感受,记住不要分析或下定论。
2ZXh(~y?m3F%q0
Q4s%{)_M}0心理学空间)w_6Tru IK,}A

  如文中:“是不是妈妈早上一直给小城弟弟介绍,没有像平时一样照顾你和你玩,你觉得很难过?”

2KkQ,P?1[#Vi0


dn$a{s_0  家长有时候会困惑:“难道家长不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或解释吗?”非也,家长宜先倾听、理解和接纳孩子感受后再表达建议因为一个人若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他也很难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孩子更是如此。心理学空间)LD$nyLJ/ZY


"[5s/k5w1yO+?9E+g0有时,家长无需为孩子的情绪负责

%l&O&\W.V-l4^0


J SpYzBK"X E!Y7O0  有些家长有疑问:共情是不是会让孩子变得更有依赖性?
9}]&`B6vJ:LU0心理学空间1LX"G3t"o

)yH\)S;X;Sh0

  不会!但如果你的回应像下面这样,的确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依赖。比如:

x` eu;b]0


:t*^q A{*^X7h0

ZL&dE.D0

14.妈妈看到小鸿停下来不走,知道他难过生气了,赶紧承认是自己的错误: “都是妈妈的错,妈妈早上不该只顾着给小城介绍没管你……”

;t E3A*n4X&B~]I0

  “就是,都怪你!!”小鸿又哭又闹,像受了很大的委屈。心理学空间c)[pW [&m Y:fgJ
  “是,是,妈妈的错,下次再也不会这样了” 妈妈赶忙抚慰。心理学空间4T;N9m7g O$^3X Hv
  ……
8aP*x7`V?0  小城在旁边尴尬地看着哥哥哭闹,阿姨手足无措的忙乱着
心理学空间'D8p-V Y#Ti@asf(ty


N"t$txy6V8l0心理学空间 wNFS2k
心理学空间U|\ m{lI

  为什么这样的回应不合适的?因为在本文的情境里,妈妈并无过失,如果把孩子出现的负面情绪都归为自己的失误,等于家长要为他的感受负责!他难过生气,是因为我没照顾到;他沮丧失望,可能是我哪方面做的不够好……长期如此,孩子有了负面情绪会觉得是别人造成的。自然,这也不是合适的共情。心理学空间Q XI%\5\U'B+C

---------------------------------------------------------------------

LJE:LB'S#{7B]r0

本文为原创,曾刊于澎湃新闻客户端(2015-10-04),题目和内容稍有改动。

#[G M5O6NW$G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刘建鸿
«可以开展的一些儿童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公益讲座 刘建鸿
《刘建鸿》
没有了»

 刘建鸿

邮箱:liujianhong@gmail.com
曾用名:飞之鸿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曾在《心理科学进展》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译有《儿童心理创伤治疗》、《视读进化心理学》、《情绪:人性的历史》(第二译者)、《叙事治疗》。致力于积极教养的研究、推广与普及。

在这些地方找到我:知乎豆瓣微博
微信号:小鸿积极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