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贺简介
作者: 克劳瑟-海克 / 10622次阅读 时间: 2016年1月18日
来源: 《穿越歧路花园:司马贺传》 标签: 司马贺
司马贺简介 作 者:克劳瑟-海克
出 版: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9-12
书 号:9787542849113
原 价:¥35.00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c&T` jqQ8E0司马贺于1916年6月15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市,卒于2001年2月9日,享年84岁。他自始至终是一位活跃的研究人员,是卡内基-梅隆大学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职业生握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心理学空间M BZl1~ Sb

心理学空间8D+kf3B"b5x

起初司马贺是一位政治科学家, 1943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1947年,他发表了名为《管理行为》 (Administrαtive Behavior) 的论公共管理的著述。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的这本书以及他后来的著作《组织》 (Organizations)已经成为工商教育、公共管理和组织社会学课程的主要内容。现在,《管理行为》已经出了第四版,而且被誉为20世纪政治科学、公共管理和管理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10 部著作之一。同样,《组织》至今也依然是社会学和管理学培训的基本教材。

*G:TK%U3]9H2Y0心理学空间U+y"TGU]z9K

不过,司马贺做政治科学家并没多长时间。20世纪40年代后期,他开始了经济计量学研究,后来还因此获得了197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开始研究“解决问题心理学” (psychology of problem-solving) ,后来这方面的研究使他获得了美国心理学协会的最高奖项——终身成就奖。同样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还编写了他的第一个计算机程序,从此开始了新的征程,最终使他和他的同事纽厄尔获得了美国计算机学会图灵奖——计算机领域的最高荣誉。心理学空间/{9^@q F(u#}U

K ^/k)? v)x7D0

]#j%xRe0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他的职业道路不再有曲折,他安稳地坐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教席上。不过,他仍然会挤出一些时间,深入研究科学哲学、设计理论和社会生物学。他发表的作品达800多种,而如果把它们按照学科加以分类的话,这些领域(至少)包括:政治科学、公共管理、管理学;运筹学、系统理论、组织理论、决策理论和经济学(包括企业理论、博弈论、经济史和经济计量学) ;社会学、社会生物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纯数学、哲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广博”一词根本不足以形容他的研究兴趣和成就。心理学空间0O6OA,iJ#^0?Ri#L

心理学空间5X,zD^F

司马贺不仅创造了新观念,也创建了新机构。他帮助卡内基理工学院创建了工业管理研究生院,还率先把行为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了管理教育方面。司马贺与他的同事们所倡导的思想和方法很快被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商学院,促进了现代工商管理学硕士(MBA) 学位的诞生。心理学空间0uL#Kv/_ r6[7e{$uGv

Z9{~"j9b X j"T0司马贺还把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系从一个二流教育机构改造成了全美最具影响力的系所之一。他还是这所大学最著名的计算机科学系(现在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在他到卡内基理工学院(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之前,该校心理学系在匹兹堡之外几乎无人知晓。而主要归功于司马贺的努力,这个系后来成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认知革命的先锋,该系近些年在该学科的引用影响高居全美榜首。类似地,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立以来一直稳居全美前三名。例如, 1997年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 Gary Kasparov) 的计算机“深蓝” (DeepBlue) 的开发小组中,就有好几位成员是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接受的教育。

\ M,d9U,ME/M0

bD*u7Z!["|H0另一方面,司马贺在科学政策领域非常活跃,而且极具影响力。他是福特基金会贝雷尔森(Bemard Berelson) 的主要顾问,为其行为科学项目提供咨询;他为推动美国科学院开展行为科学研究作出了有效贡献;他也是美国科学院科学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的成员,他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参加了该理事会的政策和规划委员会及管理委员会,其中有三年担任管理委员会的主席。另外,他是首位加入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的行为科学家。他利用这些职位,促进社会科学的行为革命,并鼓励行为科学家加入国家科学政策精英的队伍。心理学空间,j be,?^$^/O-u

*Y$n.Hh)v7` yh q0以上用很大篇幅介绍了司马贺的成就,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贺的影响遍及方方面面,从政治科学到计算机科学,从院系的会议到执行委员会……事实上,当我刚开始研究司马贺的时候,我感觉到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唯一恒定不变的是成功:如此多的领域,如此多的项目,如此多的论文。想要问他的关键问题似乎应该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突然转折?这些问题似乎都属于私人问题,没有多大意义。他只是一个拥有开拓者灵魂的极具天赋的数学家。这似乎就可以解释一切。他的数学才能使他能够对许多领域作出贡献,这些领域都极其追求数学的严谨。他的开拓性冲动意味着,一旦看见有邻家的炊烟升起,他就准备向下一个拓荒前沿转移。再简单不过了。心理学空间.M,NH.p g,{

gj|m2^-c/zmv)N0不,这一解释过于简单了(幸好如此)。司马贺确实像传统说法中的老二一样,希望勇敢无畏、与众不同,想创造出一些奇特的、光芒四射的新东西,这并不是他最深刻的激情所在。他的数学技能很了不起,但他最大的贡献是概念,而非方程式。至于他人生道路的突然转折,他的研究似乎是东一椰头西一棒。该怎么解释呢?这一点我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我常常因为涉猎面广而受到人们的称赞,我想他们是发自内心的……[但]我受之有愧……表面看来我涉足的领域很分散,其实我近乎偏执狂。”

B4rpT SR*V`0心理学空间&?B9MKLeK4A9P

当然,这是事后的一些合理化论证,是他对过去进行重构以便适应未来吗?是的,确实如此,不过还不仅限于此。尽管司马贺对新事物的追求使得其科研工作涉及许多领域,但在复杂的外表下面可以发现有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很难被看出来,原因在于它不遵循人们普遍接受的学科结构。不过,当你不再尝试把司马贺塞入用现有的学科界限来定义的模子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司马贺其实始终不渝地在追求一系列紧密相关的目标。在他一生当中,他的确对这些目标进行了重新界定,因此他的职业生涯轨迹是一条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但它是一条连续的、不间断的曲线。心理学空间$m)m3OHH(S3w

W7V$tp+d#rk:n0这条曲线是什么形状的?它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回答这些问题要从终端开始一一不是指司马贺的最终目的地,因为那是无法预料的,而是指他的目标,因为目标是始终如一的。这个根本目标使司马贺的所有工作熠熠生辉,它简单纯粹,但雄心勃勃。它不是别的,正是要把人类复杂而又混乱的思想和行为世界纳入到理性和实证科学的范畴。心理学空间(Pqf0D L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司马贺
«管理行为 37 西蒙 | Herbert A. Simon
《37 西蒙 | Herbert A. Simon》
有限理性:选择科学和控制科学»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