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的“形神观”(心身关系)
作者: 《心理学大辞典》 / 1441次阅读 时间: 2023年4月05日
标签: 心身关系 形神观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2C%@:V$uG2EB+~r F!o

形神观,中国古代关于形与神的关系,即身体与心理、生理与心理关系问题的理论。心理学空间;|D(mk5}XP u

心理学空间8C wt]X6bPv

h-nVnSK8l]&Q-z0
  • 认为心理由一定生理结构的身体所派生的,是唯物论的观点,以荀子的“形具而神生”为代表;
  • 认为心理派生身体的,是唯心论的观点;
  • 认为身、心是两个独立的实体的,是二元论的观点。

%h)ME#\)P0心理学空间4Y i-ZI0_x_L

心理学空间4nDv,MXyU

心理学空间A Hj~PC`1z

J3{V"jGtVi0心理学空间F^!ac3]

关于生理与心理关系问题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心理学空间"iA(^%rl}!E xV*R

O8Xv*j ^Y#BEL01、唯物主义的形神观
*LU)|v#}{7? su;i(x0战国荀子提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荀子,天论》的命题。
VC9S6tyW0庄子也有“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形全者神全”《庄子·天地》)的精神依赖形体的看法。心理学空间!F8e$f.rI'U)\(A
西汉桓谭以烛火喻形神,提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气索而死,如火烛之俱尽”(《新论·祛蔽》)。
THf+y |m0东汉王充说:“夫物未死,精神依倚形体”,“已死,形体坏烂,精神散亡”,“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问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论衡·论死》)。
m t&z^ dFovr?;s0南朝范镇以“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神灭论》)揭示形神关系。
Ku!P4wH l B.c]0心理学空间X!y+^ b:b:m7h['n
心理学空间F/nI tZ2I

? l o/v1R2v0sV02、二元的形神观心理学空间:]*DZ ]6o|_hI
《老子·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心理学空间&m~/mrX d"E
《墨子·经上》:“生,刑(形)与知处地。”心理学空间r7\c4P%Nv
《管子·内业》:“凡人之生地,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以为人。”心理学空间^Klj s-QO
《淮南子·原道训》:“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m }+v |5VPE0明王守仁提出命题:“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传习录下》)

jObXwnbs0心理学空间9g8i D9\b*t)H

3、唯心主义的形神观
,N'L xt+]/q"bbl0宋程颐提出:“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二程遗书》卷六)
x(Ws P"v SW?N0朱熹虽有“形既生矣,神发知矣”的看法。但由于他主张“才有此理,便有此气”,实质也是唯心的。心理学空间y`I,h#Pf6^\ K

1T%c||6~0心理学空间(C|F0@-E!Hz(k!k

从产生心理的器官来看,又有两种观点:心理学空间n$HH}8B0H@g

,x x L&L4X*I6QDxM-FzB01)主心说。认为产生心理的器官是心脏。如心理学空间 I;_3azj jC Gu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心理学空间@.e$cW5ri$H
《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 ,而神明之主也,出令市无所受令。”
"u:Q&D9T(c)k"k?s WoZ0王充《论衡·论死》为:“人之所以聪明智惠(慧)者、以含五常之气;五常之气所以在人者,以五胜在形中也。”心理学空间 v(Y&B&NnX
《内经·灵枢·邪客》:“心者,五藏(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6?J'jcE9DB{6a N0
%x6?8jO$|02)主脑说。明李时珍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心理学空间0J$RT U Q~
方以智《物理小识》:“我之灵台,包括县寓、记忆古今,安登此者,果在何处?质而稽之,有生之后,资脑髓以藏受也。”心理学空间:tlgx!v7n @
清刘智提出:“脑者,心之灵气与身之精气相为缔结而化焉者也,其为用也,纳有形于无形,通无形于有形,是为百脉之总源,而百体之知觉运动皆赖焉。”(《天方性理》)
;lG~~@ vE1{t0清医家王清任更具体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视觉、嗅觉同样归于脑,故“脑髓中一时无气,不但无灵机,必死一时,一刻无气,必死一刻”(《医林改错·脑髓说》)。心理学空间&f1Zkp'P,Ug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心身关系 形神观
«文化传播让动物变得灵活 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正念与土著文化习俗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