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豹诸记之 辩证行为治疗(DBT)的电话策略
作者: 李孟潮 / 8267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来源: www.limengchao.com 标签: DBT 辩证行为治疗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窥豹诸记之 辩证行为治疗DBT)的电话策略心理学空间Q ZG:R$~g.c

2f8no.ahc0   边缘人格患者给治疗师打电话要么太多,干扰治疗师生活,要么太少,即便自杀前也不打电话给治疗师,这两种情况都需要进行使用电话策略来进行治疗。心理学空间)`Q _+[XS[[2b)D
  辩证行为治疗(DBT)的电话策略的理念是:心理学空间E#n3y.{ Z/jP2s:oi
  1病人想获得治疗师额外的时间和注意的话,治疗师不应该要求他自杀。(治疗师只有在患者自杀时才同意和患者通话的话,其行为相当于要求对方:“自杀才有通话权。”)电话策略用来防止治疗师和患者的通话变成自杀的强化物。心理学空间[6XU9e5FrK
  2电话策略用来教会、鼓励患者使用他在治疗中学会的心理技能,把这些技能运用到生活中。
!?-v6h,Q }K0  3电话策略提供了附加的治疗效果,特别当患者处理无法应付的困境时。心理学空间w^ UW qL3dr
  4电话策略帮助患者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寻求别人的帮助。心理学空间6B0O-tF^
  
qL m+T)L{a0  电话策略的技术清单

在各种情况下治疗师接受患者的电话是恰当的:
|U Y$M1Z'LN@']L0  ——在准自杀后治疗师告知患者24-小时原则,并且坚持。
$m&u^4Kf-~S[0  ——在问题解决电话中,治疗师训练患者使用治疗技能来安抚自己。心理学空间#rXR;m6s-|
  ——治疗师愿意使用电话来修复患者的自我疏远感。心理学空间 }OV1? ?(~9Dlx
治疗师考虑指定由患者在固定时间主动打电话的时间表心理学空间.Nq;A4w#X&omra
治疗师主动打电话:心理学空间W;AqR&|"W c
  ——消除患者的错误认知,治疗师的关注和自杀行为有相关性。心理学空间0l.p@-KaZeG
  ——干预患者的回避行为
6n7o H'Bwsy0  
-]3c/h` e4n U(pr0反DBT的策略
&N z-~?_0VR0治疗师通过电话作治疗。心理学空间qC;u*Y`0p1JS'm9V
治疗师对接电话比较吝啬。心理学空间b I1oe'K
治疗师对患者打电话的行为进行贬低性解释
F7R,m`y#nHI0危机时期找不到治疗师。心理学空间 p;X-E2W6f

心理学空间'i&`)I8c@

  心理学空间Z_;`%dVY!X/b
  下面解释以上技术。心理学空间GJ }Vg n
 心理学空间y+x s z ]kM-_]&G

9\t1e.]#My G @d5y0  1在特定情况下接受患者主动打过来的电话
|-h,v G-Yh Ea_0  即24小时原则。治疗师告诉患者,治疗师期望患者在准自杀(parasuicide)之前打电话给治疗师,而不是之后。实际上,他们没有必要为了要有理由打个电话而去自杀。但是一旦自杀发生后的24小时内,不允许患者打电话给治疗师。因为电话不再有用,患者已经通过使用自杀解决了问题,而不再需要治疗师的关注,虽然这种解决方式是不恰当的。同时也要向患者解释清楚治疗师角色对患者固有的自杀意念的强化作用。
1C{R\k7Q(P2O0  两种条件下患者主动打电话时受到鼓励的,1)患者处于危机情况下而自己独立一人无法应对时;2)患者对治疗关系感到绝望需要及时修补时。心理学空间OY(Z${;ha
  一般情况下,电话时间在10-20分钟。危机情况下可适当延长。如果需要较多的时间,治疗师应该和患者约定安排一次额外的治疗会面,否则在一天内再打一次电话。心理学空间5wfhMy
  电话中要主要集中于患者运用自己已经学会的技能。故电话策略往往和辩证行为治疗的危机策略相联系。患者在简要汇报自己面临的问题后,治疗师要问患者已经使用了什么技术,并且提出可使用的其它技术的建议。心理学空间 __,y{|O-d
  治疗师要注意电话策略不是治疗。故在电话中一方面要确认患者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也要注意强调技术的使用。
sW*r'lg0  如果治疗关系处于绝望的时候,患者可以在两次治疗间打电话和治疗师沟通。这时候治疗师的主要角色是安慰和肯定,心理学空间 U!m H+Ta'PB1Fu
心理学空间{jnO"Su!\
  2给电话订时间表心理学空间%kw6IB(p VB)^
  如果患者给治疗师电话太多,每周超过3、4次,则应该安排固定的通话时间。心理学空间nTm6N([ W
心理学空间f#a~ _^'Bd
  3治疗师主动打电话给患者
2n i`*U!L[1x0  此类电话是独立于患者打给治疗师的电话的。两种情况下使用:1)患者面临非同寻常的时期或者遇到了重大创伤事件,此时电话比较简短,聚焦于患者是否能运用学会的技术;2)患者回避治疗或处理自己的问题,此时电话主要是分析患者的不适应行为。
(`h1@'Vr*`0
%^&J3|:ft7Wt#~0  4在会谈中对电话行为进行反馈心理学空间4uNVy \)b:h8p4wd @5e7Q
  治疗师要注意一方面不要患者太依赖自己,帮助他学会向生活中其它人打电话求助的技能。在整个治疗的中期,治疗师就要开始帮助患者学会适当的电话求助技巧。但是当患者还没有掌握这些技能之前不能逼迫患者去贸然求助。
0rdf/QO(N&_P0  心理学空间Gs&l+BY N$N1I
  
"c:F5s.z~+m2dp.h0  电话策略是辩证行为治疗的一个创新。我个人觉得有关此策略还有一些可以从其它学派观点来关注的点。心理学空间a c3M{-{p3|
  第一,通电话和家庭作业一样本身具有创造一个过渡性空间的意义,对于边缘人格障碍者来说,这个空间的建立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分离焦虑以及伴随的被抛弃感。
!W'X V3X [ u6Sp|0  第二,电话策略应该和其他创造过渡性空间的技术共同使用,如应付卡,阅读作业等自我练习。
jY/du8^u\0  第三.通过其他工具进行的通讯联系同样是可行的。我个人比较倾向欢迎患者可以通过写电子邮件的方式和我联系,这样的好处是:1)治疗师自己可以用较充足时间来处理投射认同,2)写作本身就可以帮助患者让无意识情绪上升到意识层面;3)信件可以保存,让患者情绪平稳后再次观看,从而获得领悟;4)信件和电话这种通讯形式比较起来,其界限更清楚。
#n _8y'yx%BHK)oO0  第四,很多治疗师对和患者保持电话联系心怀恐惧,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发展双重关系。本人认为,这种反应既有现实性成分,也有不理智的回避。心理学空间OD Y6x.A7z8bY
  现实的理由在于:1)许多治疗师接受到的培训告诉他们,和患者通电话是违反治疗设置的表现。这方面固然有培训的理论传授中有偏差和不够全面的地方,但是治疗师本人盲目信奉权威话语,自己没有深思何为治疗设置,其意义如何也是值得考虑的;2)有些和患者通电话的治疗师其行为的确有发展双重关系的倾向,因为这时候的医患电话联系并没有进行结构化处理,缺乏通话的治疗理论依据和操作规范,和DBT的电话策略不能同日而语。DBT的电话策略是建立在技术为基础和救命为伦理原则的理念基础上的,和患者通电话讨论天气心情,相互问候而不讨论治疗技能显然不是治疗性质的电话策略,以及和一般的单一神经症患者建立电话联系,而并非是和有频繁准自杀行为的严重人格障碍者建立电话联系,自然在治疗策略的适应征方面也说不过去。
V#w6OtO8i\7W[i0  而不理智的回避电话联系,如即便患者的生命有危险或者治疗同盟有可能断裂也不愿意进行电话沟通,我认为可能是治疗师无法修通自己的分离焦虑的表现。具有自恋性质边缘人格者,自恋人格患者以及某些分裂严人格者用来防止分离焦虑的方式之一便是保持疏远的人际关系,从而否认自己对他人的需要。至于把完全是治疗技术强化性质的电话沟通想象成就是双重关系的“罪证”,并对此噤若寒蝉,是应该考虑修通自己的乱伦焦虑的。同时,治疗师职业身份认同的不稳定以及自我攻击也有可能妨碍其使用可能带来治疗成功的电话策略。毕竟,成功的喜悦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品尝的。心理学空间$Xj @;x Lu
  
g[Q'X Y~Sy.^0  心理学空间.Aj4fm \x_
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e*I#k]6a!D!q0A
  Linehan, M. M. (1993).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c}qEA$Y.F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DBT 辩证行为治疗
«窥豹诸记之――认知疗法的根以及无所不在的对立 专业文章
《专业文章》
窥豹诸记之――认知疗法和父亲的秩序»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