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精神醫學界如何推動心理治療?讀葛林?嘉寶及其《動力取向精神醫學》
作者: 王浩威 / 7081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動力取向精神醫學--臨床應用與實務》心理学空间,rpm-@rr
Psychodynamic Psychiatry in Clinical Practice
!M_BW`%XB0心理学空间0f rZxdry.e
作者: Glen O. Gabbard, M.D.心理学空间5fdn.l.z J
譯者:李宇宙、張書森、賴孟泉、簡意玲、吳其炘、黃宣穎、賴虹均、吳建芝、潘怡如、曾懷萱心理学空间 N'`)C t Eb[ f0j
書系:Psychotherapy 018
+YN*{ O7x wN0定價:1200元
m8dDI'vS0頁數:880 頁心理学空间e%qCC J7J|;DX
出版日期:2007 年 06 月 08 日心理学空间+[-rpw` n
ISBN:9789866782008
美國精神醫學界如何推動心理治療?讀葛林?嘉寶及其《動力取向精神醫學》
r? }ab3?0書序作者:王浩威 醫師
@`W,~Hs%j?Va0
QKpZ)X~2@"ZL)d#M0在生物醫學不可避免成為我們精神醫學的主流時,心理治療,甚至所有的心理社會治療,又該如何呢?心理学空间.kz^7B1e0Y(~;M^}

$FKg B?0葛林?嘉寶醫師,作為美國當今精神醫學界的一員,其實是逆著主流反而凸顯其重要性的人物。心理学空间^&|+l+l(b&O1I$y
心理学空间tr7^c9Ave-P
1975 年他從Rush醫學院畢業,1978年進入梅寧哲醫院擔任精神科住院醫師。那是精神藥物開始發展而動力精神醫學開始式微的時代,然而,也許是一種銘印:「當我十歲時,我記得媽媽朗讀《夢的解析》並且討論,就在餐桌上」;或許是戀母情結:「我媽媽(Lucina Paquet Gabbard)曾寫一本精神分析解讀哈洛?品特劇作的書」。年輕的嘉寶在1984年繼續到堪薩斯Topeka精神分析中心接受佛洛伊德式的分析訓練。
p;O)JT$NxSd/[A0心理学空间/e"L KN6oS0S
日後,持續在梅寧哲精神醫學中心的教職和臨床工作廿六年的他,是一位傑出的老師(七次獲傑出教學教授),也是一位能幹的行政者(擔任梅寧哲主管五年)。 2001年他跳槽到Baylor醫學院,負責Baylor精神醫學診所,也榮膺為Brown基金會教授。同時,他持續在Houston- Galceston精神分析中心擔任訓練及督導的分析師。在這許多工作外,他也是許多學期刊的編輯(包括〈美國精神醫學期刊〉和〈國際精神分析期刊〉),同時也編輯許多書籍,進而長年負責美國精神醫學會住院醫師訓練及在職進修的規劃。
/uc7OLCZ RHB0心理学空间g3i4eUp@
2002年7月美國醫學繼續教育評鑑委員會(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CGME)的精神科住院醫師甄審委員會(Psychiatry Residency Review Committee, RRC),擬定出的精神科住院醫師培訓教育計畫裡明確指定所有住院醫師訓練要符合六個核心能力原則,其中在第三項精神醫學專有之醫學知識核心能力裡,在關於心理社會治療的能力就提出下列的內容:心理学空间"i&~ |g'Ap6?-P!ZP#K5|

F&mH"o_9u \01、所有形式的心理治療:心理学空间~2IY-l'|M`
a.簡短心理治療;
-]rYq H%h5O9x&`0b.認知行為治療;
Y`!daF0c.精神動力取向心理治療;
Ewu;h'M0d.藥物及心理治療;
,\N;ft,y J0e.支持性心理治療
&d b4F0Y$Jb2n]H02、所有心理治療的呈現系統:心理学空间1g"yc5~A6Aa
a.個別;
&l`n~xV0b.團體;
rS7^n~'w O EJF0c.家庭
^G'F]!`8R|*{O_03、心性障礙的治療
y6w\,gM*la?,G:w04、醫病關係心理学空间[*co(Z4pl)`

+?^+qk m4E?0葛林?嘉寶醫師進一步負責相關的核心能力任務編組(Task Force on Competency),針對五種心理治療分別成立工作團隊。因為這樣制度的推行,葛林?嘉寶醫師受命於美國精神醫學會而編出《支持性心理治療》、《長期精神動力取向心理治療》、《藥物與心理治療》、《簡短心理治療術》和《認知行為治療》五書,作為美國住院醫師有關心理治療訓練的基本教材。其中,擅長精神分析的嘉寶醫師親自寫了《長期精神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基本入門》一書。心理学空间ofq8gN l"W
心理学空间SM(m x$FyP
在葛林?嘉寶醫師的觀察裡,從七○年代開始,重心移向神經科學的美國精神醫學,在九○年代的最頂峰後,目前已經有稍稍較平衡地移回靠近心理治療一些的位置。他認為:「儘管在這個保險制度所造成的管理式照顧(managed care)的醫院,會繼續逼迫我們精神科醫師只能作迅速的藥物處理,而非心理治療;美國精神醫學界愈來愈認為心理治療是精神科醫師的訓練和自我認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K6s\&R~{Mc%M0
O)b)@k(Gx2@ zP0儘管嘉寶醫師在心理治療和精神分析領域是國際級人物,但他向來反對二元主義。他說:「如果仔細思索廿一世紀精神醫學的形貌,我們所面臨的最大危險莫過於化約態度。」「精神醫學稍一不小心,可能變成自我敵對的兩個陣營,心理社會的站一邊,神經生物的站到另一邊。」然而,恁誰都同意:「心靈和大腦是無法切分的,只不過是我們的文獻和行動陷入自己的一角,無法永遠反映出這一點。」
J/X5S.|:Q[0
}%^1K'{bL0所以他轉而強調住院醫師訓練課程,試圖透過制度改變「每個人都很容易就不小心過度簡化」的習性。在他和許多人的參與下,美國精神醫學會住院醫師訓練有一次全盤性地思考和重新擬定。心理学空间M/bg-^9}[V[
心理学空间X}R_H Z0p9d
三年前敝人和宋維村教授、文榮光教授、李宇宙醫師、楊幹雄醫師、張凱理醫師等人,談起國內住院醫師心理治療訓練時,不約而同談到基本教材的重要,因而由我執行,在李宇宙和宋維村的大力協助下,將這套書完成中譯。(參與的譯者包括陳登義、周立修、蔡東杰、林耕新、林清華、李俊穎、王富強、劉仁儀、徐志堯、林潔欣、周佑達、李宇宙、張書森、賴孟泉、簡意玲、吳其炘、黃宣穎、賴虹均、吳建芝、潘怡如、曾懷萱、陳錫中等。)由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贊助心靈工坊執行,才得以出版。
L hTWR+X"bf_0心理学空间)]{:j/f3VI
近年來住院醫師的培訓,一直都是台灣精神醫學界諸先賢所憂心的。健保制度和台灣近年的經濟變化改變了醫院生態,也改變了精神醫學界的傳統。很明顯的,住院醫師的培訓(不只是心理治療)在這個大環境下被逐漸犧牲了。心理学空间Lm`el*f+S
心理学空间!iIv1K'dXp
目前,台灣精神科住院醫師必讀的是Kaplan, H. & Saddock, B.的《Sypnosis of Psychiatry 》。這本是完整而扼要的以醫學模式為出發的教科書,在美國也同樣被廣泛運用。只是在美國精神醫學住院醫師訓練裡,還有所謂的第二本教科書,也就是葛林?嘉寶用動力觀點(主要是精神分析理論)所寫的《動力取向精神醫學--臨床應用與實務》。心理学空间a/o7H5F2{/Q+kx^

,m:P0e |:BW(o0葛林?嘉寶是當今美國精神醫學界領袖級人物,對近年來精神醫學的發展皆十分熟悉,特別是生物精神醫學及認知心理學。再加上他本身精神分析的背景,成為少數幾位可以在生物精神醫學與心理治療之間深入地對話或整合而發表成書籍或專文。在《動力取向精神醫學--臨床應用與實務》一書裡,他以動力觀點重新討論DSM系統下的各個精神疾病,是需要有十足功力才能完成的作品。心理学空间!S7y$bZ-c n
心理学空间9s-I`M3LgZ%M
葛林?嘉寶的《動力取向精神醫學--臨床應用與實務》推出之後,不僅是如前述被美國精神醫學界視為第二本教科書,也被諮商心理學界與臨床心理學界視為高階的變態心理學教科書。因為相當受到歡迎,從1990年出版以來,迄今已第四版。心理学空间 XU9KZ$e^)Al;map

Wr Yc9qd:t0當時在討論引進前述心理治療核心能力五書時,李宇宙、楊幹雄等人也提到葛林?嘉寶的這本書,認為如果再加上這本書,這樣的銜接才更具完整性。心理学空间YAf9T @c OyhNg9C

qB+l`3~7Obu0在這使命下,李宇宙醫師義無反顧地自願主導,根據2005年出版的第四版,帶領住院醫師一起翻譯。不幸,在開始動手兩三個月後,李醫師被診斷出腺性細胞肺癌。其後一波多折頗為折磨的翻譯過程,且參考張書森的譯後記。心理学空间pj9Y8IS4b/v:b
心理学空间:x6`6[^EKWsp u
這本書的翻譯、校正和出版,是相當用心的,也相當費時費力。歷時兩年多的工作,終於要付梓時,就是筆者在寫這文章時,也就是2007年的5月13日零時,李宇宙醫師告別了這個他所熱愛的世界。心理学空间N,p{)qT
心理学空间 fp-@3\di
這是一本經典之作,是葛林?嘉寶的力作,也是李宇宙醫師的熱情留給華文世界的重要貢獻。心理学空间z;v uec&U1B;bn

d9S4A&uNssZ0
+U(^ yBl;s;A_ v0王浩威心理学空间O-_ajbH:u,k V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歷史的整合,對話的可能 王浩威
《王浩威》
1945年以後精神分析在台湾的发展»

 王浩威

台灣南投人,一位經常出沒在極緻藝術殿堂和前衛怪誕廢墟的觀眾。偶而寫寫評論和文學創作,剛好是專攻心理治療的精神科醫師,目前專職從事心理治療。著有《一場論述的狂歡》、《在自戀和憂鬱之間飛行》、《台灣文化的邊緣戰鬥》、《海岸浮現》、《台灣少年紀事》、《台灣查甫人》、《憂鬱的醫生想飛》、《打開情緒 Window》、《與自己和好》等。

專長

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
心理學
社會學
個別心理治療
家族治療
社會或文化精神醫學

學歷

高雄醫學院(現為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科醫師代主任(80.10-84.6)
臺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84.10-87.9)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88.3-90.3)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90.8-93.12)

現任

財團法人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90.11~)
台灣精神醫學會心理治療學術研究組召集人(92.11~)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96.12~)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
心靈工作室負責人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

相關著作

一場論述的狂歡
在自戀和憂鬱之間飛行
台灣文化的邊緣戰鬥
海岸浮現台灣少年紀事
台灣查甫人
憂鬱的醫生,想飛
與自己和好
阿米巴詩選
非洲黑人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