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土的佛洛伊德私人文件:關於他自己的夢
作者: Harold P. Blum M.D. / 8157次阅读 时间: 2012年1月07日
来源: 蔡榮裕 翻译 标签: 弗洛伊德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D:Q{#Y]@.lx0新出土的佛洛伊德私人文件:關於他自己的夢(1)
*i,nN dZs,^Or[:X0By Harold P. Blum M.D. (2)心理学空间(t^m8l&^6X(?

;GC'D'LM(Mgi0蔡榮裕 台北市立療養院
obn2BCb G*H0台灣精神醫學會2002.01通訊專欄心理学空间,DK,\rh[.xGy
心理学空间2H!BE!{U.O[
心理学空间B4L R"fb0X
這是關於一篇神秘短文的故事,那是佛洛伊德的親筆短文(3),在1988年有人遠從地中海的小島,寄來阿德勒(Adler)、容格(C. Jung)與佛氏的部分重要通信,以及阿德勒欲退出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會長職務而寫給佛氏的辭職信。交涉賣給佛洛伊德檔案處時,這些文件己被拍賣給美加州的Karpeles Library,但檔案處仍於1989年將一份影印本置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佛洛伊德檔案裡。這些文件裡有篇佛洛伊德書寫關於自己的夢的想法,由於未註明日期,而使得Dr. Blum好奇地從現有的其它文獻裡來推論該短文的年代與其它公案,以下將略述他的某些推論及其根据。而且該短文裡提及佛洛伊德自己的某些夢,因而讓我們有機會再回頭探究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1900)裡對於某些夢的解釋,可能受那些個人因素與當代事件的影響。心理学空间:g n-O4[}D X
心理学空间:yd H!e1H GR^!Q

vw-h;Y/~0對於何以要書寫這篇文章,Dr. Blum的主要目的是在「夢的解析」出版一百年後,再加入這篇新資料而回頭了解夢的詮釋在精神分析史裡的位置,同時也在推論該文何以會在阿德勒手中,轉給阿德勒的好友,再於多年後由好友之後代賣出該重要歷史文件;另也由該文中佛氏的自述,再參考其它歷史文獻推論當時與阿德勒及容格之間的爭議。Dr. Blum的論述兵分多路,無法再此引介裡詳細陳述,因此只捕捉幾條線索讓讀者體會處理新出土文件的歷史方法,以及夢詮釋的必要性裡的歷史片斷 (4)。心理学空间B6~ JE(GU(}8U

"C#g9Iy7oqy0
:_ ?7j ^&n0佛氏終其一生皆有記錄自己的夢,某些夢的記錄至今仍以筆記型式被保留於美國國會圖書館。佛氏對於自己的作品持有不同態度,他持續在「夢的解析」裡增添材料與註記。「夢的解析」剛出版時並未受到注意與認同,但在Dora(1905)這個案例出版後,由於該案例裡強調夢的分析,亦使得「夢的解析」因而受到更多的注意。然而這篇題為「我個人的夢特徵(典型的夢)」的文件於1988年出土後,引來了一些重要的疑問,例如:佛洛伊德何以寫此篇短文?在當時,它的重要性為何?何時書寫此短文?當時的背景脈絡?何以這篇相當私人的文件會落於阿德勒手中?何以它又與阿德勒的辭職信放在一起,然後又轉給其他人呢?何以阿德勒仍保有他寫給佛洛伊德的辭職信?可能有多篇辭職信?心理学空间 _0az;E`/vypq2E
心理学空间Sar|5ZaB?

N6d GHsH0針對這些疑問,Dr. Blum試著從佛洛伊德與阿德勒的關係變化,假設該短文可能是1905—1909之間寫成,這涉及了幾個時間的問題,1900年「夢的解析」出版,1905年Dora出版,1909年在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的會議記錄(5)裡,顯示當時的討論裡,佛氏曾希望成員聯想他所提出的一個夢,夢中是當事人爬窗而延著房子的外牆而下,但正要落地時卻顯得很焦慮。但會議記錄裡顯示佛氏並未對學會成員表明這是他的夢,另在「夢的解析」裡亦提及此夢被歸於典型的夢裡,但未標明夢者的身份。1911則是佛氏與阿德勒絕裂的時候。Dr. Blum在文中以更細膩的資料說明他的推論,我建議大家再仔細閱讀,因為行文之中涉及了精神分析者對於歷史、分析、心理自傳的建構觀點。心理学空间3y;s A9B!@ t NR$mm U

H0`XQr'K^^}0心理学空间"u#l)u9sRP${{ n
至於前述的那個夢內容,由該新出土文件而確定是佛氏個人的夢,何以他當時隱藏自己是該夢的主人呢?Dr. Blum由此再開展另一條探索方向,追溯佛氏於「夢的解析」裡形容這種下滑的夢為「幾乎每個小孩在某個時候皆有被抱起撫慰的經驗…」(1900, pp.353,395)這是以生命更早期的「前伊底帕斯(pre-oedipal)」的觀點來詮釋此夢。但佛氏在該文件裡亦提及自己從不曾有不經偽裝的「伊底帕斯」的夢,而且在那時期,佛氏頗強調伊底帕斯情結的概念,但在「夢的解析」裡的詮釋似乎預示了二次戰後精神分析發展學理論的出現,例如:他的詮釋強烈地建議了D. W. Winnicott(1965)對於母親與嬰兒之間的擁抱(holding)的概念,因這概念的反面即是下滑;亦影響了M. Klein(1952)與J. Bowlby(1958)對於母親的身體與嬰兒的早期關係的觀點(6)。心理学空间 m#vh0^R$k Z J|

;PS+[F(zz*_)U Q0
:Rh3d)sp"n/nv lb0另由於這篇新出土的文件,為了考究前述的夢的一些疑問,Dr. Blum亦從佛氏當時與阿德勒、容格,以及更早之前與Fliess的友誼與競爭關係,來處理當時佛氏期待的是有意義的辯論,而不是分裂性的爭議;以及為了促進精神分析理論、技術、與應用於文化現象裡,而於1910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但與阿德勒及容格之間的裂縫卻也開始滋長。Dr. Blum意圖運用這些外部史的資料來推論與建構心理內部史,探究何以隱瞞夢者身份,並試著推論下滑的夢裡的多重詮釋。雖然這種解析夢的方式,因為佛氏已作古而無法對話,而與診療室裡與個案一起分析夢有所不同。
}$^LI7jJk-~0心理学空间'yk5{$[0|9R'I!g

V5Om[G#^^8~0另外,在該文件裡佛氏亦提及他常有裸體的夢,但在開始寫書出版後,這類型的夢就消失了。這個實際經驗的觀察似乎流露了出版書寫與暴露之間的關係。佛洛伊德在該文件亦提及死亡、考試與找到錢的夢的私人經驗,但Dr. Blum並未就這些深入探究,或許是等待其他人的觀點。心理学空间)OIB A3K0j$U$M
心理学空间xN8K _!X7{"cX%Pjy

-et%L%?h2?X!fz'B8M0註:心理学空间;W3Q&v2Fs:^W9r!@;AN
(1)本文乃引介Freud’s Private Mini-Monograph on His Own Dreams:A Contribution to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entenary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出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2001, 82:953-964。
:U!w_.b]l.Rl"]0_ H%p#nC0(2) Dr. Harold P. Blum是美國紐約的精神分析師,自1985年起接下Dr. Kurt R. Eissler的位置,成為佛洛伊德檔案處(Sigmund Freud Archives)的Executive Director。佛洛伊德的檔案皆置於美國國會圖書館,据Dr. Blum的說法,目前已有九成以上的資料已經解密。心理学空间@!gk%PH N
(3)該新出土文件的英譯版首先出於由Philip Stotkin英譯Ilse Grubrich-Simitis(德國法蘭克福的精神分析師,1993)的 “Back to Freud’s Text: Making Silent Documents Speak” , 1996, pp.107-09, Yale Univ. Press。
-W'{`$q7~t8}u9@ E0(4)我引介此篇文章,主要是針對目前在台灣心理治療界裡以速效為首要原則的反思,認為(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仍只在萌芽階段,仍需要很多長期紮根的基礎工作,實無必要自我膨脹,不然很快就會被個案與出錢的單位看穿,反不利於心理治療的發展。夢的詮釋是通往潛意識的皇家大道,這是佛洛伊德在1909年版替「夢的解析」再版的增添說明,這仍是一條值得深入且慢工出細活的方向。心理学空间8T`e?/o
(5)Vienna Psychoanalytic Society的前身是Wednesday Night Society,那是佛洛伊德於1902年起每周三晚上在他家中所舉行的小型討論會,阿德勒亦是當時的重要成員之一。會議記錄Minutes of the Vienna Psychoanalytic Society--1906-1918,後來由H. Nunberg & E. Federn編輯並由M. Nunberg譯成英文四冊,於1975年由Inter. Univ. Press 出版。這是很重要的精神分析歷史文件之一。心理学空间hR/Ln"K
(6)請參閱Bowlby, J. (1958) The Nature of the Child’s Tie to His Mother. Psychoanal. Psycho., 17:561-566,與Klein, M.(1952) Some Theoretical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Emotional Life of the Infant. In Developments in Psycho-Analysis, eds. M. Klein, P. Heimann, J. Rivier. Hogarth Press. 1952, Pp.198-236,以及Winnicott, D. (1965) Th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 Int. Univ. Press。

#mT5O0u*@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取向」與「精神動力取向」心理治療有何差別嗎? 蔡榮裕
《蔡榮裕》
轉移關係(transference)的承擔(1) By Mrs. J. Mitrani»
延伸阅读· · · · · ·

 蔡榮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英國倫敦Tavistock Clinic精神分析研究、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
事長、台灣精神醫學會監事
專長:精神分析、心理治療與精神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