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性格心理学

> 怪异性格心理学

戴尔·阿什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3-06
9787505727557
32.80

第一章人类的八种基本性格

精神病学界引进新秩序的时候到了。我是位精神病医生,深感有责任以批判的目光审视美国的滥就医、滥用药现象。更重要的是,我必须就心理障碍问题向“患者”传播一种新的观念:你没有病,这是你独一无二的个性。

人们都喜欢谈论自我,但每个人都了解真正的自我吗?每个人的性格都被包括在八种基本性格之中,这些性格特征因人而异,表现的程度有所不同。了解了这八种基本性格特征,人们对自我的理解就会发生真正积极的变化。本书为每一种性格特征都设置了一个1到10的标尺,希望

大家读了这本书后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够分析出自己的性格在这个1到10的标尺上处于什么位置(稍后会对此做详尽解释)。此时,你会说:

“我的多动症指数是8。”

“我的自恋指数是7。”

“我的双相障碍指数是7。”

“我的强迫症指数是2。”

还有,你应该了解这些主要的性格特征曾经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你可能会像我一样说:“如果我的多动症指数不是8,我就不可能有那么强烈的欲望进行那次长达10天的单人航海旅行。”你也许还会说:“我有的是劲儿,我一定要搞单人航海旅行,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现在什么也拦不住我了。”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虽说发生在我身上,但你们也很有可能遇到类似的事情。

那还是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病了,由另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替他给我们上课。这位老师我暂且叫她J老师吧。J老师一进教室,我就猜出了她的脾气性格。

我决定试试,以验证我猜得是否准确。于是,我玩了一连串儿的把戏。首先是玩唾沫球,也许今天的孩子们对这个游戏比较陌生,我先简单讲一下这个游戏的玩法:

1.撕一小块纸,最好是从作业本上撕。

2.把纸叠起来,放进嘴里,用唾沫弄湿。

3.把弄湿的纸捏成硬硬的小球。

4.把纸球塞进吸管的一头,用嘴含住吸管的另一头。

5.用力吹吸管。

我先捏了一只球,等J老师转身对着黑板的时候便“噗”地一吹。球打在坐在前排的一个孩子的脖子上。J老师转过脸看了我们几眼,又转过身继续上课。哈,天啊,我猜对了!J老师果然是即使觉察到课堂上有人捣蛋也不会说什么的人。

接下来,我又搞别的把戏,把几根橡皮筋“嗖嗖”地射出去,最后又变本加厉,在教室里扔纸飞机。

这回完了。我的飞机没击中我瞄准的孩子,却打在了J老师的膝盖上。她喘着粗气,脸憋得通红,眼泪差一点儿就流出来了。她冲出了教室,不一会儿带着校长助理B先生返了回来。B先生把我叫到教室前面,很严厉地对我说:“你如果再调皮捣蛋,我就把你的父母叫来,告诉他们你扰乱课堂秩序,让他们把你带回家。”

尽管我闯了祸,但实际上我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我对B先生说以后一定遵守纪律,还向J老师道了歉。B先生走后,我回到自己的座位,把腿跷起来靠在墙上。J老师继续讲她的课,我却睡着了。

每当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总有些不舒服。J老师应该是位腼腆的女性,她的性格不太适合做老师。我要借这次机会再次向她道歉,是我把她那天的课弄砸了。对不起,J老师!

我当年在课堂上的这种行为很容易被视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多发生在孩童身上,其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坐立不安等。传统观点认为多动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小孩儿一旦反复出现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作用的行为,

就如同那天我在J老师的课堂上表现的那样,就很容易被认定患有“多动症”,需要就医。这会使孩子蒙受耻辱,给他们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我很幸运,我的那些恶作剧后来没有再发生过,否则我也会被强行拖到医生那里去治疗!

什么是“正常人”

我们经常会定一个框框,把一切看上去还算正常的人都放进这个框框。过去,大多数人都适合待在这个框框里,因为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很正常。只有那些精神健康状况极为不佳、问题极为严重的人才会被踢出这个框框,他们被默默地送去治疗,渐渐地被人淡忘。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这个为正常人设置的框框正在日益变小。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或被人认为是不正常的。

看一看下面这些行为特点:

焦躁不安

易怒

注意力难以集中

爱唠叨

你和你周围的人是不是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些特点?我身上肯定是有这些特点的。我有时候会焦躁不安,精神难以集中,我的孩子还说我爱唠叨。

按照现在的标准,上面提到的任何一条都足以把我从正常人的框框中踢出。这些性格特点都是给严重精神疾病定性的合法标准,都是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摘出来的。这本手册简称DSM,是诊断精神疾病时使用的圣典,也是美国精神病专业的标准参考书。

如前所述,这些问题几乎是所有人都具有的“病症”。人都会时不时地感到焦躁,每个人都有易怒的时候。谁没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经历呢?几乎每个人都经常会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所以,事情总得有个界限吧?人究竟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呢?

目前,给正常人划定的框框在不断变小,这很危险。当然,不能把错误完全归咎到精神病医生们身上。现在每个人似乎都患上了诊断狂热症,家长、教师、同事、朋友、远房亲戚——每个人都想给别人做诊断。在学校里爱捣乱的孩子被认为有多动症;能力超群、办事有条理的人被认为有强迫症;如果你对什么事情有些着急,你就有躁狂症;如果你的情绪经常波动,那你就有双相障碍症;即使你表现得很健康、很自信,你也很可能有自恋倾向。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这样的评判方式会让人墨守成规,束手束脚,无法了解真正的自我,更不要说让自己的性格发挥积极作用,做出一番事业了。

在现实中,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26%的美国人被认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可以确诊的心理健康失调病症a。

对这样的统计数字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荒唐!心理健康失调意味着大脑功能紊乱。如果有1/4的美国人大脑功能紊乱,那我们人类的大脑可就真的出了大问题,要么就是我们的社会出了大问题。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

我们人类的大脑非常完美,其功能简直是惊人的。真正的问题出在我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方式上。

当然,我并不认为心理疾病不是一个切实存在而又异常严重的问题。如果你曾遭受过心理失调的折磨,或者你周围的人得过这种病,你会知道这种病令人很痛苦,很伤身体,甚至危及生命。作为精神病临床医生,我亲眼见过严重的心理健康失调是何等伤人。

我要说的是,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界定这种疾病,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正常人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