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呼吸心生活

> 身呼吸心生活

罗伯特·库尔茨班
中信出版社 2013-8

顺服于“当下”

婴儿的心灵尚未发展完善,它有意识——即感性知觉,却未对这种知觉赋予任何意义。通过经验和条件反射的作用,心灵的其他三个部分逐渐形成。心灵究竟从何而来?如果心灵停滞不前,自我是否也会不复存在,停止运转?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继续阅读之前请做此实验。既然心灵以语言表达自己,那么下一分钟请成为心灵的见证,成为它的倾听者。闭上眼睛,叹息式呼气,做3次腹式呼吸,花一分钟时间倾听内心的声音。

发生什么了?你可能体验到了下面两种经验中的一种:观察到你的思想走过,或者根本没有思想。当史蒂夫·莫瑞尔让我们的患者做这个练习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当近距离观察心灵时,它似乎停止或放缓了脚步。史蒂夫曾经说,当我们关注心灵时,它会害羞。通常,见证心灵的体验——无论心灵沉寂或奔腾如潮,都会是一种平静的体验。当心灵保持安静时,自我却依旧存在,并依旧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和意识,这种清醒的认识是很平静的。再重复一分钟这样的实验。

冥想有助于培养一种能力,使你意识到心灵中完全排除评判的那一部分,那即是见证的一部分。见证即心灵中观察检视的那一部分——是一种对思考的意识。因为见证存在于我们称之为自我的狭隘身份之外,不会受到评判的影响,也因此不苛于任何情境。见证的另一个名字是“自己”,或“无限心灵”。这对每个人都一样,因为它不受任何既有经验的制约,而是先于经验和心灵其他部分出现的。在心理学和哲学的不同领域,如果“自己”(self)一词中s是小写的,则意味着自我,因为它代表了我们的个人历史,包括我们的态度和恐惧的局限性英语中“自我”为ego,“自己”为self。按照本书作者解释,self中的s在小写的情况下,与ego对等。——译者注;而大写S的“自己”则代表了无限潜能。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相似之处,即每个人的核心构成都是相同的意识,是我们精神体验的中心。佛教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经验体系,使我们了悟我们真实的本质。印度教讲“梵天”Atman,又称为“我”的概念,在印度教中,意味着生命的本源、灵魂、自我。——译者注,或“大我”,意味着“与婆罗门合而为一”,或“终极实在”。基督教神秘主义派神父托马斯·奇汀教授一种称为“归心祈祷”的冥想形式,摒除错误的自我,发掘真实的自己,他将这种“真实的自己”看做对神圣存在的参与。

心理发展系统都有一个相似的终点,即超越限制,实现自由。但是,这些系统却缺乏对真实本质的唤醒。当怀疑和恐惧沉寂下来,我们通常会意识到内心安全、悲悯、安宁和喜悦的源泉,意识到我们对健康生活的贡献。如果不考虑概念,所有的心灵图景——无论是心理的还是精神的——都会引导我们实现内在的完满人性的潜能。无论一个人倾向于自我实现、觉醒、与神同在,或仅仅是健康和内心的安宁,一个需要发展的重要技能是,学习摒弃判断,进入更广阔的见证天地——在这个天地中,我们可以感知自己与更大的整体之间的相互关联。

临床中心有一位名叫玛丽的女性癌症患者,她给所在的心灵/身体小组讲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她知道自己患有卵巢癌仅有几个月时间,在此期间她经历了手术,正处在一个短期化疗的阶段。为了暂时解脱前几个月的疲劳紧张,她与丈夫决定开车去阿迪朗达克山脉。在那个初春的傍晚,和丈夫坐在山间清澈的湖边,心无杂念,倾听鸟儿的鸣叫和风鸣的声音。落日余晖映散开去,一片斑斓的色彩落在镜子一般的湖面上,微光闪闪。看着湖水,玛丽突然之间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产生了一种与水、鸟、天空、丈夫融为一体的强烈体验,横亘在她与她的感知之间的障碍消失了。后来,玛丽意识到,这种体验仅仅持续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但却感觉好像是永恒。

玛丽努力地将情感付诸文字,集中心智体会那种超验的安宁、宇宙和爱片刻之间融为一体的感觉。她说现在对癌症感觉没有那么恐惧了,因为她亲身体验到人类的意识不会局限于个人。其他小组成员对她的描述甚为感动,他们也努力挖掘类似的经验记忆,虽然没有那么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