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一本专业书籍,包含基础知识、核心概念与临床操作步骤,并且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切入,展现如何治疗、修复关系创伤。全书共分四部分:治疗基础、核心概念、治疗技术、临床步骤。提供读者系统性、专业性的指导。
走出创伤:心理动力学关系创伤治疗技术
作者:[美]珍妮特·李·巴尚
译者:张伟,楚奇,牟波,牟宗珂,邹涵
出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10
平装:32开248页
ISBN:9787513936200
定价:58.00
出版社推荐语
1. 本书的两大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经验分步解析。作者为创伤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本书中,作者结合临床案例,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心理治疗的相关概念和分步解析。专业性与指导性并具。
2.从目录框架看,本书是一本入门书:从治疗基础及核心概念入手,到由浅入深地拆解治疗过程,然后将重点放在如何识别情感触发点、引领病人发展叙事并采取有效行动上,最终改变病人与童年创伤的关系。理论及实践结合,满足入门者学习的需求。但作者作为资深专业人士,其分享的经验也可供同一领域非入门者学习、教学。所以从这一方面看,本书不止为入门书。
3.本书在第三部分“治疗技术:倾听过去的足音”中将治疗过程清晰明了、由浅入深地拆解开来,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学习、领悟,这一部分也被肯尼斯·巴里什博士(Kenneth Barish)评论为具有“原创性贡献”。第四部分“临床步骤:改变病人与童年创伤的关系”同样拆解步骤,方便读者学习、领悟,并引导读者关注情感触发点及改变的微小行动,非常具有指导性。
内容简介
关系创伤生长和隐匿在每个个体的心理组织里。当隐匿的创伤被触发,淹没性的情绪顿时瓦解了思考能力,强迫式重复和无尽的轮回就再次上演。
精神分析治疗可以通过与创伤触发点工作来改变这种重复。临床互动中,治疗师如何识别潜意识内容、如何发展相应的治疗策略,从而帮助病人改变他们与创伤触发点的关系,正是本书的主旨和突破点。
本书是一本专业书籍,包含基础知识、核心概念与临床操作步骤,并且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切入,展现如何治疗、修复关系创伤。全书共分四部分:治疗基础、核心概念、治疗技术、临床步骤。提供读者系统性、专业性的指导。
作者简介
珍妮特·李·巴尚(Janet Lee Bachant)博士创伤治疗领域国际知名专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
纽约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纽约精神分析中心督导师,从事心理治疗工作40余年,从事教学督导工作30余年。
“9·11”事件后,担任纽约灾难咨询联合会主席,引领350多名心理健康工作者为救灾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与埃利奥特·阿德勒(Elliot Adler)合著《在深处工作:分析关系的框架和灵活性》(Working in Depth: Framework and Flexibility in the Analytic Relationship)一书。
译者简介
张伟,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独立执业15年,郡一斋心理工作室创办人。任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委员、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Psychoanalysis中方负责人、中美班第二季创伤组翻译、Dr. Janet Bachant China Study and Supervision Group统筹人与翻译。(负责翻译内容:前言、致谢,全文校对。)
楚奇,辽宁大连人,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2013年开始,在上海地区,专注于关系创伤与修复的团体心理咨询、个体心理咨询工作。个人微信公众号:GroupShanghai / Good2Great。(负责翻译内容:第一部分,第十五章。)
牟波,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重庆心理学会会员,任职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超过16年,从首届中美班开始跟随珍妮特·李·巴尚老师学习,现已超过8年。(负责翻译内容:第二部分。)
牟宗珂,精神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师。从2008年开始接受精神分析培训:中法班(4年)、中美班(9年)、中挪创伤组(2年)、中欧班(3年)、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Psychoanalysis(3年);持续接受IPA精神分析师个人分析和案例督导,师从阿琳·理查兹、珍妮特·李·巴尚和阿诺德·理查德(Arnold Richard)。(负责翻译内容:第九章到第十四章。)
邹涵,资深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培训项目翻译,已出版的笔译著作有《神经精神分析入门》等。专业上尤为关注复杂发展性创伤对人的心灵及躯体的影响,唯愿自己及来访者能扎根于大地,活出内在饱满的生命状态。(负责翻译内容:第四部分。)
目录
推荐序(一) 走出复杂发展性创伤的旋涡/01
推荐序(二) 把慈悲心包裹在精巧的技术中/05
前 言/09
第一部分 治疗基础
第一章 治疗态度/003
第二章 治疗关系/017
第三章 治疗框架/025
第二部分 核心概念
第四章 幻想/039
第五章 幻想、移情和情感激活的密切关系/048
第六章 移情和反移情/059
第七章 阻抗/066
第八章 多重功能/070
第三部分 治疗技术:倾听过去的足音
第九章 倾听内容/087
第十章 倾听感受/090
第十一章 倾听防御/096
第十二章 倾听移情和反移情/109
第十三章 倾听意义/119
第十四章 倾听再现/126
第十五章 倾听组织/137
第四部分 临床步骤:改变病人与童年创伤的关系
第十六章 识别情感触发点/161
第十七章 发展叙事/175
第十八章 采取有效行动/184
致谢/202
参考文献/205
译者简介/2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