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得来的幸福往往并不可靠
时间:2014年03月13日|2122次浏览


1

“幸福是比出来的”、“看到非洲难民,想想自己的生活就觉得很幸福”。这种通过比较获得的幸福感是否太残忍了?人固然要惜福,是惜取现在所拥有的。看到过得比自己差的人,不应该是觉得难过吗?但实际上大家都是“知道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更多的人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就整个人都不好了。不但是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人,社会大众,大家都在拼命比谁更幸福。有没有人专门研究过这种所谓的”比较幸福感“?这种幸福来源是否值得提倡?

2

不值得提倡。

以前常有人问我:我常常去和优秀的人比较,并觉得自己不够幸福,怎么办?

这个问题似乎给出了答案,这个答案也是很多人想到的:老和比你优秀的人比,这样你当然不幸福。那和比你差的人比,比如非洲难民,你不就幸福了吗?

幸福来得如此简单。可这简单的幸福常常并不可靠。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无论和“优秀”的人比,还是和“比你差”的人比,在思维上都遵循了同样的逻辑:人是可以通过某个维度或某几个维度衡量的。这些比较的维度通常是社会的硬通货:金钱、权力、房子、工作等等。

这不对。即使社会给人划分了三六九等,我们仍要承认人的丰富和独特性:人最本质的东西,没法用一个简单的维度来衡量,更没法根据一个简单的纬度进行比较。金钱、自身优势特长、友谊和爱、快乐或悲伤的时光,每个人独特的命运,哪一部分不是我们自己,又有哪一部分可以抽离出来,代表你自己呢?

正因为每个人没法简单地概括,我们也没法简单地比较。

其次,如果我们做这样的比较,我们就得相信客观境遇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那些遭遇厄运的人,一定要比我们不幸,而那些交上好运的人,一定比我们幸福。

这也不对。弗兰克《生命的意义》中提到,即使在集中营这样极端的环境中,每个人仍有选择自己心态的权力,这是人最后的自由。我觉得其实对于幸福这件事来说,我们的外在境遇固然重要,我们自己微妙的心理体验、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我们和世界的相处之道,才是抑郁或幸福的根源。

就算“总比非洲难民幸福”是自我安慰的话,它也效果不大。既然你会通过与非洲难民比较得到幸福感,恐怕你仍会忍不住暗暗和身边的土豪朋友比较,并得出自己不够幸福的结论。同样的思维和逻辑,很难得到不一样的东西。

所以,别老想着去幸福大赛世界杯与他人PK的事了,真正的幸福都是自得其乐的,何须比较得来啊?

P.S 是有研究证明了,你在自己的社交圈中,和周围人相比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否幸福。不过这只是证明了这种思维的根深蒂固,并不说明这种思维对。


标签: color  style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 博爱心理 2014-03-15 11:21
     合作对话实践----与焦点解决、叙事治疗、反思团队并列于后现代心理治疗的大伞之下,是当今社会科学、特别是家庭治疗领域所倡导的国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对话不仅致力于提供更符合个案需要的治疗服务,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社区、督导、组织咨询、教练等领域。
                                                                                                                                                           合作对话实践以后现代哲学和社会建构理论为基础,其核心精神是充满希望的、非病理化的、不刻板的合作取向,治疗师的哲学立场在于:与对话的工作对象一起存在,以他们为导向,与他们建立关系、一起思考并且回应他们,有效挖掘来访者本身资源。
    在语言中开启更大的对话空间,在对话中创造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