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父母“扛活”
时间:2015年06月18日|2061次浏览|2次赞

别为父母“扛活”

 

张爱玲有部小说叫《金锁记》,讲的是一个小生意人家的姑娘七巧,嫁入“豪门”,做了大户人家的二少奶奶,但由于老公有先天疾病,从小一直卧床,这是这种婚姻必需有的牺牲,心里有苦自不必说。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要打发难熬的大宅门的时光不是那么容易的,七巧慢慢的由单纯活泼的一个小女孩,变得尖酸刻薄,到处调拨事非,也是为了适应生活,否则难免被大房、三房欺负。直到熬走了老公,遗下自己和一双儿女,七巧才真的当了家做了主,并理所当然在分家产的时候得到了她和孩子们这一世花不了的财富。但是,钱财不一定都能带来幸福,而且钱多了也会成为负担,由于漫长的宅门生活,七巧看世界的观点也发生的变化,她变得猜疑,世故、唯恐别人惦记自己的钱财,要害他们孤儿寡母,自己成了财富的警卫,一旦有人接近他们娘仨,她就发飚赶跑这些人,慢慢的亲戚们都不走动了,一幢大房子,把娘仨跟外面的世界劳劳的隔绝起来。

孩子们一天天大了,儿子成了只会吸大烟的少爷,在外面也眠花宿柳不正干,七巧也不以为意,为了栓住儿子使他不出去,就给儿子娶了一房媳妇,结果又对儿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有人没人总奚落儿媳妇,嫌人家长得丑品头论足,让儿媳妇在家里下人们之间也抬不起头,慢慢的也得病了。且晚上罢着儿子,和儿子聊天拉家常里短,一起吸大烟,把个好端端的儿子养废了。女儿上学,接触了外面新的世界,和一个留洋回来的博士相亲相爱,但做丈母娘的从中阻挠,也不能说刻意的吧,就是背后说说闲话,什么留了洋还找不到媳妇,一定是人品如何如何坏,或犯了什么事儿的,或者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看中女儿无非是想贪占她们家的钱财云云,久而久之,误会一再的生成,想努力解释的时候又总是错过机会,一而再再而三,两个人之距离越来越远,最后不得不分手了之,最后,女儿也跟着吸上了大烟。倒是齐全了,娘仨个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反正钱也使不完,就这样过了一辈子。

也许,他们过生活未必觉得是痛苦,至少女主人公未发觉她对儿女的影响,是怎样一天天的蚕食了孩子的精神的,让他们没有发展出真正的自我,最终是做了母亲或父亲的模版,重复了上一辈的老日子,守着钱过活,虽养尊处优,却形同白骨。女主人公呢,过着豪门贵妇人的日子,却是为自己打造了一付名符其实的“金锁”。

我读这篇故事,唏嘘之处有二:一是信念这个东西啊,成全人是它,误人也是它。比如七巧一辈的核心信念——外人都是奔着我们的钱来的。于是整日要提防这个,怕儿女接触外面的人学了坏,或外面的人给儿女及自己带来伤害,于是严防死守,可不就一天天的缩小了社交范围,只能在家里自娱自乐了嘛。而年轻人的成长,读书识字,增加知识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要通过交游,做事业、交朋友,发展友情、爱情、职业关系,认识了外面的人,才知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知晓更多的道理和存活的技能,也就是,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其实没有之一,两者缺一不可。而唯其固守着死板的信念,不相信外面的世界,也就堵住了儿女们的发展之路,后果可想而知了。

其二,母亲的高度真的就是孩子的高度。宋丹丹都说了“你种的茄子能长出辣椒哇!”,人际关系其实就好像照镜子一样,我们都是在别人的眼睛中认识我们自己。别人的眼里是喜欢,我们就认可自己,别人的眼里是厌恶,那么我们就会否定自己。小孩子自出生起,就会通过母亲的眼神来认识世界,认识母亲,也认识TA自己,试着想一想就会明白,一个偏执、刁钻,行为乖张的妇人,内心充满着对世界的恐惧和害怕,这样的母亲,怎么会用安全感给到孩子们心灵的滋养呢,相反,偏见一旦生成,要调整起来难上加难,非经特殊的境遇,很难有机会被跨越。而孩子们,成长一生,最多做的事就是重复父母间互动的模式,并把它带入到人际关系中,职场、恋爱、交友、婚姻中。

童年的烙印往往是深刻的,打小我们就会观察,妈妈是怎样说话的,语调怎样?眼神如何,爸妈会评论什么人,见面跟人打招呼是什么样的,愿意跟什么人来往,一天天一年年,每一个影像像小电影一样从我们幼小的心里重复放映着,沉渣泛去,关键点被印刻至内心深处永远铭记,这其实是个缓慢的内部成像过程,形成孩子看世界的第三只眼睛。在行为层面,孩子的一部分也会沿袭父母的行为方式,另一部分取之于社会,社会上取的多,发展的空间就大,与老的家庭,即原生家庭的分离就完成了,然后成为一个新的自己,尽管某一部分还是有父母的影子。社会上取的少的,而原生家庭的双亲又是有问题的,那么,孩子会把有问题的这一方面带入到新的关系中,令到自己和对方举步维坚,好多来咨询婚姻问题的人就是如此。

孩子长大离家,完成从父母身上的继承,在人格上成为独立的自己,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上统称为分离一体化。

在座的你,敢说这样的分离你已经完成了吗?也许你是个刚走入社会的小青年,也许你是有家有口的中流砥柱,也许你已经儿孙满堂,请问问自己,这样的分离过程你完成了吗?你是你自己吗?还是穷其一生,都在为父母“扛活”呢?

 

 撰稿人: 程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编号:0915000008200121,东营市程老师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品牌情感节目<油城夜话>原特邀心理嘉宾,为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撰写婚姻专栏,中科院心理所在读心理学硕士, 高级EAP企业执行师、咨询师,大型公益项目"单身妈妈帮助团体"创办人。以个案咨询为主(地面、网络),兼代领地面及网络团体若干,偶而授课、写作。

http://www.psychspace.com/home/space.php?uid=13853

http://blog.sina.com.cn/u/1438453090

程老师心理工作室地址:东营市西城胜兴路胜利报业信息楼二楼

咨询QQ:1074366272,群:心理咨询预约群:202326299,单身父母交流群:219225643

预约电话:18654688558   1515464592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