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深度分析系列课程 一.中国孝道问题略讲(1)
时间:2016年07月17日|1749次浏览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深度分析系列课程
一.中国孝道问题略讲(1)
问:古代标榜,圣人以孝治天下,为何古代天下都是越治越乱,最后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答:一:由于古代确实是自上而下的全面推广孝道,可以推理出引发这个问题的原因只有两个可能性,1.“孝道”的推广对国家稳定不利。2.古代我们推广的“孝道”有问题,是假的“孝道”。


------为了更有力、通俗的论证这个问题,我们用排除法来分析推理。论证第一个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证明如下:
------1.首先要明确“孝道”的定义。孝道即两代人如何相处的道理,即两代人的关系处理问题。具体包括双方相互的责任和权利,子女赡养父母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责任,保证下一代健康成长是父母的责任,父慈子孝,父慈排在第一位,是两代人关系和谐的最重要因素。


------儿童健康成长包括三个方面,身、心、脑。1.保证适当的饮食,既不能营养不良让孩子身体发育迟缓,更不可让孩子多吃,吃垃圾食品,这样更伤害孩子。2.保证合适的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式,促进儿童身体健康。保证儿童的睡眠时间。3.身体力行的提供儿童情商方面的教育,促进儿童心灵成长,情绪和心灵动机系统的认知和控制,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包容能力、意志力、抗挫折能力。4.从小培养孩子的整体思维能力,包括:实事求是、清晰地界定问题、判断问题的重要性,能够理解问题所在,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和难点、表达准确、明辨是非、公平意识、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成见,思维定势,刻板印象、三思而行,知错认错;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尽力收集最全面的信息、对各种不同的世界观保持开放心态、对广泛问题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三因制宜、质疑能力等等。5.培养孩子的关注力、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6.培养孩子的正直、善良的道德品质。7.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学会做人。8.教会孩子处理关系的技巧和方法。9.教会孩子做事的策略和方法。


------亲子关系就是最大的教育,性格由关系而生!人对世界万事万物万人的关系模式皆模仿他儿童时期和父母的关系模式。简单地说,就是1.孩子从小生活在爱、关怀的气氛下,就会用爱和关怀对待他长大后身边的所有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同事、上级领导、下属、客户、甚至自己的敌人,我们看到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宽容自己的敌人,成就自己的伟大事业,这都来源于童年父母的爱的力量。2.如果孩子小时候收到的是虐待、仇恨、忽视。他长大后就认为这些就是人与人相处的正确关系模式,比如希特勒、恐怖分子,就会用仇恨来处理各种关系。3.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规则的教育,长大也不会有规则意识,自我边界模糊,他就认为别人的东西都是我的,长大后就会去做小偷、妓女、强盗、杀人犯、诈骗犯等等犯罪分子。对自己的亲人会虐待、挑剔、指责、嘲讽、辱骂等等侵犯亲人自我边界的行为和语言。


------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父母必须负担起处理好家庭关系的责任,这不仅是对自己、对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孩子负责,更是对国家和整个人类负责!所以,亲子关系是国家和平稳定的最重要、最关键因素,所以,“圣人以孝治天下”这句话完全没错。


二:我们现在进入第二步论证。


------古人推广的“孝道”,是不是“假孝道”?


------先看孔子,1.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要求君、臣、父、子都要名实相符,各尽自己的职责。君像君的样子,或者说君尽君的责任。然后臣尽臣的义务。父尽父的义务,然后子尽子的孝道。第一至少大家义务是双向的。你君也有君的义务,然后你才能要求臣对你忠,你父有父的义务,然后你才能要求子对你孝,双向义务,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你还能看到一点,就是君君在臣臣的前面,那实际上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君先做的像君的样子,然后才有资格要求臣对你尽忠,父亲首先要尽到父亲的义务,比如说抚养子女呀,让子女受教育,然后你才有资格要求儿子将来对你孝顺。所以从这句话我们来看一看,他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大家平等,这是底线,其次,实际上孔子在这个地方还是不平等的,这个不平等在哪里,他把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交给的是君君和父父,交给的是君父。孔子认为关系处理好的责任重点在于上位的君,父。因为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对君臣两者的关系,孔子首先要求当国君居上位的要守礼,要以身作则。他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还说:“修己以安百姓”。孔子认为,当国君居上位的必须“好礼”,必须“修己”,才能使下面心服,才能安百姓,否则“虽令不从”也。


------由此看出,孔子在孝道问题上是有逻辑,有理性的,也是正确的。


------我们看后代怎么变质的。


------百度百科搜索“孝道”------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是我们现在对孝道的理解,也是自孔子之后,尤其是西汉之后中国人对孝道的普遍通俗认知。


------这完全违背了孔子的精神,也扼杀了孝道的两代人关系处理的相互责任基础。这在实际操作中就会摧毁真正的孝道!我们看《二十四孝》,就会发现,后代只是上一代的无人格的附属品,无存在感,无价值,只是养儿防老的工具,奴隶,干活的机器人,随时可以根据情况被抛弃掉的微不足道的棋子。


------由于“孝”,中国父母被无条件的保护起来了,“无不是之父母”,所以我们不可能拷问父母。所以所有的积怨只有寻找其他的出口。中国的父母,不但可以虐待儿女不受任何惩 罚,老了还理所当然地要向儿女索取自己的所需,以偿还自己的“养育之恩”。这样不公平的人伦关系,是被中国人完全认可了的。其实有起码良心和逻辑思考能力 的人都知道,在受害者和施害者的关系中,首先要给受害者提供援助和理解,可我们中国人说到了父母那儿就忘了这个道理:不由分说地站在父母一方,不由分说地 要儿女原谅,儿女们再大的冤屈都得往肚子里吞。这样单方面的付出和牺牲,是儿女心理健康的最大敌人。它剥夺了儿女的自我,又使儿女在生活中找不到正当的情绪出口从而把怨恨施加给无辜的人,导致社会上“变态”人格比比皆是。


------1. “养儿防老”,就是普通大众对于自己后代的价值判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白养活你这么大?一点用都没有!”,或者是把女儿嫁的近一点,好等到自己老的时候可以有人伺候。他们像一个饲养员一样的养孩子,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动机、兴趣、爱好、关系处理能力训练、心灵成长、思维能力开发。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讲,生育不是像西方国家的人们那样,说要创造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上与他分享人间的美妙生活。他们生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养一个子女来保障他们将来的生活,也就是所谓的“养儿防老”。“养儿防老”,译成经济化的语言,也就是“投资”。也就是说,中国人生育子女,其实是在作生意! 而且重男轻女,因为男孩有更好的收益率。以利益来作为任何关系的基石,这种关系都是赤裸裸的、肮脏的关系,最后的结局都是分道扬镳,关系破裂!


------2.孩子只是父母满足自己的面子欲望,和实现自己未了目标的工具,有多少孩子因为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被父母责骂、毒打、威胁?这真是爱吗?想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就是逼迫或诱导他过他不想要的生活,做他不愿意做的职业,嫁(娶)给不想看到的人,学不想学的、没用的东西。这里面全是伤害!


------3.伤害孩子的最宝贵的的东西-----自尊心!孩子做什么都是错的,自卑,虽然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对别人的伤害,但却是个人人生幸福的最大绊脚石。自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儿童时期的被虐待造成的。心理 学早就证明,人的精神健康和儿童期间的受到的待遇,尤其是父母的待遇,有最大最直接的联系。好比一棵树,在它幼小时就被人一直扭曲着,那么它长大了也会是 扭曲的。人也同样,一个人如果童年充满不幸,她/他的成年后的生活也很难幸福。


  儿童虐待的牺牲者一般都把自己人生的失败或失落完全归结于自己的错误(或者完全归于别人),把自己的一切性格弱点归于自己的天性 --- 无法改变的属性,而由此产生极大的挫折感,失望感,从而无法积极地对待生活。这,就是自信的彻底失落。之所以这样,就是由于这些受害者是一生来就被当成 “低等品”虐待,他们顺理成章地把自己当成“低等人”待遇。并且,由于自己生下来就没有受到过尊重,自然他们也不懂得“尊重”是怎么回事,不会懂得如何尊 重别人,从而不是把别人看成自己的压迫者就是看成被压迫者。由此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甚至在和自己的伴侣和儿女中,找不到一个健康平等的基点,从而难以建立 健康的亲情和友情。


  这些人,悟性高的,或可在自己今后的人生中得到自我调整,天资差一些的,就会认为自己生来就是这样,从而带着自己的心病走到生命的终点的人。这 些人,性格古怪,常常充满莫名的怒火,把自己从父母那里受到的压抑宣泄在自己身边的弱者身上:妻子,丈夫,下属,或者性格软弱的朋友。当然,更多的情况 是:宣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一代一代恶性循环)。这些人,虽然不是杀人犯,但他们的人生几乎毫无幸福二字可言,甚至还把痛苦带给身边的人。


------4.自我边界模糊,4.1.虐待。4.2.受虐,溺爱。


------5.童年被父母冷漠忽视虐待的孩子,长大后越孝顺父母,对自己的配偶儿女越恶毒。
70%有童年受虐经历的人在成人后会反过来虐待孩子。墨西哥组织“拯救儿童”用单张照片就阐释了这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深度分析系列课程 <wbr> <wbr>一.中国孝道问题略讲(1)


------6.懦弱,胆小,欺软怕硬,门里霸王,欺负老婆孩子。


------7.工具是不能有感受的,不能有存在感,想法、认为、觉得、自我、情绪等等。


------8.听话。奴性、汉奸。卖国贼。在我们中国人中对儿童最普遍的赞美就是“听话”。殊不知,把父母的意志强加于儿女之后的结果,就是儿女渐渐丧失自主的能力,万事无法自己做出决定 (当然不排除一部分健康的“听话”的孩子们)。这样的孩子在成人后对别人强加于自己的虐待(精神和肉体的)毫不察觉,或者能够察觉,却不加以反抗,因为他 们早习惯了接受别人(父母)的意志。他们主动放弃思想自由的权力,把自己的头脑当成实行别人的命令的机器,并且在这个被奴役的过程中享受到轻松和和不负责 任的舒适。这就是精神上的惰性。难怪有人热爱被奴役胜过自由!


儿童,作为幼小的生命,他们无处躲藏,更毫无自卫能力,唯一的反应就是接受:接受对自己的践踏。 而这个行为,导致强烈的无助感和自卑感,以及对权威的畏惧感。对权威的畏惧导致自信的丧失,自信的丧失反过来又导致对权威的依赖,这,就是奴性。充满奴性的人,一方面是历史上统治者的最爱,因为他们不到饿死不反抗,另一方面,由于万事都是别人的“主意”,他 们最善于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从而万事不会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从来把历史上的灾难(比如文化大革命)都怪罪于少数统治者、政府官员,而决不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他们是历朝历代造反的推动者,而不是社会稳定的维护者。


------9.逼孩子吃饭。那些对自己补偿欲望越大的父母,越可能会忽视掉自己孩子本来的需求,无视孩子真实的感受。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逼迫孩子吃饭,一个小时候尝过饥饿的父母,可能总会逼着孩子吃很多东西,他们总会觉得孩子会饿,乐于看见孩子吃东西。这样真的是对孩子好吗?孩子真的需要这么多食物吗?其实并不是孩子需要,是父母对饥饿的恐惧导致他们让孩子“替自己吃”。


------10.抹杀平等,带来欺软怕硬的心态。有什么样的国民就只能有什么样的政府,欺软怕硬、自私的国民不可能拥有民主,因为这会带来灾难,每个人都要当人上人,每个人都要在语言、行为、权利、金钱、分数、学历、物质上压别人一头,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就仇富、嫉恨。看到别人没有自己过得好就嘲笑,讥讽,特别开心。中国人都有小皇帝心结,平时对上级点头哈腰,这是装的,一旦看到不如自己的弱势群体,比如一个保安看到一个乞丐,就会凶狠如皇帝,中国许多男人在外面很懦弱,天天被人欺负,但是一回到家就开始欺负老婆孩子。这是很可怕的分裂人格。分裂的人搞民主一定天下大乱,四分五裂,这些人必须靠国家机器来维持秩序,而且一旦国家机器变弱,这些分裂的人一定会把他的分裂性格向外投射或者延伸。中国古代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以后详解。
------11. 连锁变态杀人犯。棍棒出孝子,一个从小就受到暴力虐待的孩子会理所当然地把“暴力”看成对待问题的合理解决方式。所以,“暴力”,是对儿 童暴力虐待后的最容易导致的后果。根据美国的警察和犯罪心理协会(Society of police and criminal psychology)2005的统计,连锁变态杀人犯100%毫无例外的都是儿童虐待的牺牲品(其中肉体虐待占36%,性虐待26%,心理虐待50%, 还有8%时被父母严重忽略了的)。可见儿童虐待的严重后果。另外,所有的具有暴力倾向的人格,几乎都和儿童时期承受的暴力有关。


------12. 儿童生命力下降,难以适应社会,成为被淘汰的人群。儿童虐待和忽视会导致孩子的身心两方面的发育迟缓。一个忽略喂养自己孩子的母亲会导致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全,一个暴力的父亲会使孩子对人的关系不再 信任。被虐待和忽略的孩子会把外界世界看成一个不可靠的,可怕的甚至危险的世界,这样的观念会导致他们对自己的价值估量降低,最后变得难以适应环境。如果 不及时对虐待和忽略加以制止,孩子以后会导致更过的问题,如酗酒,毒品,忧郁症,家庭暴力,自杀倾向等等。


-----13.精神病人。西方的心理学(包括精神病学)在针对这样的心理症患者的治疗上,首先的和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找到根源- 父母对他们的虐待。这个做法的目的并不是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父母了事,而是由此让患者知道自己的心理缺陷不是天生的,而是外在的强加的,从而是可以改变的, 从而使患者树立找回自我的信心。这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在中国,这些儿童虐待牺牲者却很难得到这样的帮助。医生对大多数精神病人都不会查出,或者不愿查 处真正的病因。这种对真相的回避,无疑使受害者受害更深,精神创伤永远不得痊愈。


------14.溺爱。物质上的娇宠和精神上的专制。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爱护儿女,实质上同样是剥夺了儿女的意志自由,并且让儿女因为父母在物质上给自己的满足从而更加依赖父母。这样的儿女,物质上骄横,精神 上脆弱,毫无意志力和独立性,即使是从名校出来,一样是废物一个。这种育儿方式,无非是另一种虐待:心理虐待。它同样是儿女人生幸福的巨大障碍。


------15. 虐待。孝道并非儿童虐待的唯一原因(前面提到过儿童虐待在世界上的普遍存在),但孝道夸大了在两代人中间父母的权力意志,扭曲了人的爱孩子的天性,削弱了 人对儿童天生的保护和同情心态,使少数受到严重虐待的儿童得不到保护,也使多数人不自觉地把儿童的看成“无人格的附属品”,从而使儿童在有意无意 中饱受人格践踏。
再看小苏丽的例子。其实在1991年苏丽才3岁时,青海的“人民公安报”就报到了她被母亲缝上嘴的事,但小苏丽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社会的保护,她仍然 被留在恶魔一般的母亲手里,被继续折磨3年多而死亡。从这一点来看,不敢问罪父母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制度,其实是这个恶母的同谋。


  正是这个根深蒂固的“孝”的意识,使儿童虐待在中国几千年成为习惯,成为自然。动物都知道要保护自己的幼子,可对中国人来说,“打孩子算个什么?” 当然,打孩子这个事实不能完全一概而论地都是虐待。打孩子也有原因,程度等等的不同,但是,孝道的存在,使那些自私的父母,真正虐待儿女的父母得不到应有 的谴责。所以,孝道虽然不是儿童虐待的直接原因,但它却加强和巩固了这一人性恶,使这一现象在中国普遍地存在了几千年。


  并且,由于孝道约束,很多中国人在成年后,在人生最有创造力,最辉煌的中年,一方面背负着心理创伤,另一方面还要满足老了的父母的一切愿望(有理的 和无理的),从而无法实现自我理想。而更不幸的是,很多人在中年自己有了孩子之后,负担更为繁重,于是这一切的压抑顺其自然地向孩子发泄,导致儿童虐待的 恶性循环。
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性道德思维对老人的同情远远大于儿童,因为中国人觉得儿童有未来,老人却快要死了,很可怜。殊不知老年人遇到不孝儿女,不幸的只是 人生的最后几年,而被父母虐待的儿童可能为之而葬送的却是一生的幸福。


------16.自私。
自私的人,是把“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人的天良道德,都会在这个“利益”的概念下而屈居二位。所以在他们和他人有利益冲突时 力,他们不但力图自保,甚至加害他人。力图自保是可以理解的,属于人的生存天性,但损人害己,则是人性恶之一。而我们中国人,在利益的得失上是全世界最精 于计算的民族:处处以利益为重,不惜损害他人(甚至对于把“麻烦”和“经济利益”至于他人性命之上的做法 - 比如开车橦伤人后再碾死人 - 都看成可以理解的事!)。这一点,任何一个对中国国情了解的人都会多多少少地同意,我就不多作赘述了。


  这样的自私和孝道有什么关系呢?表面上好像没有,但实际上有着非常内在的联系:孝道的核心就是中国人把孩子完全看成父母的私有财产,所以对之甚至有生杀大权,“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就是这种理念的“口号”(死了如何传宗 接代呢?没关系,再生一个就是了,因为重要的不是这个具体的个体生命的特殊价值,而是“传种接代”,换一个儿子一样可以完成这个“使命”。所以在“二十四 孝”中郭巨在埋儿时就是抱的这个想法:母亲只有一个,儿子还可以再生!)。这种对儿童天然价值感的否定,自然不会去关注儿童的利益,儿童潜移默化之下,也就学会了这种关系模式,致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人死活于不顾,于是社会上有毒食品、地沟油横行无忌。怎么打击也消灭不完。这就是孝道下的自私。孝道提倡的一切,都是以父母的利益和想法为全部,任何不符合家长意志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在孝道德观念下被废弃。 孝道,就是这样把道德“机械化”,功利化,自私化,让社会上的一些非常不公平的事发生,让人对自己家庭以外的“恶”视而不见,让中国人在整体上成为这个世 界上最自私的民族之一。


亚瑟史密斯,写了一本书,叫《中国人的性格》。他在书中很明确地指出:中国人不是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纯正的品性;中国人自私、冷漠,没有诚信,缺乏爱心,没有信仰,注重功利;因为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是建立在儒教的亲族关系之上的,所以他们只关心自己血缘亲族的好处,而对其他人的苦难则表现出惊人的自私与冷漠。鲁迅很推崇这本书,许多中国人不理解为什么有的外国人自己有生育能力,却宁愿到中国来收养孤儿;他们认为,外国人实在太傻了。这是因为他们自私、狡狯的小聪明,不可能去认识大爱无疆的大智慧。这其实也是儒教的伦理观与基督教伦理观的根本区分。儒教虽然讲仁爱,但是它那个‘仁爱’,实际上是利己主义的遮羞布。


中国人以‘仁爱’相标榜,实质上却是全世界最自私、冷漠、缺乏爱心的民族。《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以‘仁爱之心’为标题,对儒教的‘仁学’和中国人的‘仁爱’进行剖析,得出的结论却是:‘中国人很少有发自内心的仁慈,哪怕是一丁点都没有!’他还形象地说:表示‘仁’的汉字与其它指代感情类的汉字不同,它没有以‘心’字作偏旁,这说明,它代表的德行是缺乏诚意的……中国人完全缺乏发自内心的、作为自由意志的‘善’,有的只是表演‘仁慈’的伪善!



------17.不孝。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孝的国家之一。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已经被塑造成自私、冷漠、无情、无爱的人,怎么会孝敬父母?即使有这样的孝,很多也是表演的、装出来的孝。发自真心的孝的中国人非常稀少。因为真正爱自己的人才可能爱别人,你在中国看到过大量真正爱自己的人吗?很少。他们不可能真正的爱父母,给父母真正的需要的精神和物质。


------18.分裂。1.对孩子的态度不稳定,孩子会分裂,扭曲。2.明明是害孩子,反而说成是爱孩子,孩子会分裂。


------19. 精神虐待:精神虐待分为主动精神虐待和被动精神虐待两种:主动精神虐待主要来自于家庭和教育机构,其表现是对儿童进行污辱、威胁、贬损、过度惩罚、戏弄刁难等等;而被动虐待则是没有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对儿童漠不关心。


  法国邦迪的让—韦迪耶医院的儿童精神病科医生米雷耶.纳坦松认为,对婴儿的第一施虐者是父母双亲,而虐待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与婴儿间的关系不睦。因此,帮助建立和睦的双亲—婴儿关系是预防虐待的最好方法。这种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尽管母爱一再得到歌颂,但母爱的本能与父爱的本能都一样,都不是天然生来的,所以,和睦的双亲—婴儿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有不少母亲对其婴儿过份冷淡,并有犯罪感,两者间的关系很紧张。当婴儿是个早产儿时,母婴分开的焦虑就使这种情况更加强烈。米雷耶.纳坦松医生肯定,在新生儿救护室,尽管婴儿的身上还插着很多管子,让母婴进行驱体接触有利于母婴间建立和睦的关系。


  对儿童的苛求主要在教育方面,问题来自于在学校的学习:从幼儿园起,家长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在班内是最好的,直到考上大学。这就会儿童带来严重的精神障碍。当学校与家庭对儿童共同苛求时,情况就会更糟。美国的一位精神病医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在一个小村庄,一位教师污辱并粗暴对待一个由八九岁小孩组成的班级,致使这个班级中的所有小孩都出现了行为障碍和睡眠障碍,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明显下降了。学生的家长们很快发现了这些问题,于是,那位教师被调走了,于是,学生们大都恢复了正常,只有两名在家里受精神虐待的儿童除外。原则上讲,教育机构经常故意地贬损学生也就算是施虐者。


    对儿童或青少年不择手段地驱使是另一种精神虐待。例如,一个名叫埃丝特的科特迪瓦小女孩一年前被她母亲带到了法国,以照看其弟弟并干家务活。她母亲经常打她,不让她吃饭,污辱她,给她剃光头,在情感上彻底孤立她,并说她眼神不好,要为最小的那个畸形儿的降生负责。长期的精神折磨使埃丝特出现了精神障碍,于是她被送进了精神病儿童收养院。在这种情况下,与肢体虐待相比,精神虐待对儿童造成的伤害既大又不易治愈。因为儿童将其与父母的关系融洽看得非常重要,甚至于比其肢体完整还重要。


  还有一种精神虐待,其危害不太严重:有些家庭对其儿童的日常生活总是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让他们“浪费时间”,总是让他们学习,给他们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以便将来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结果是这些儿童既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也无法有本能的行为。


 精神虐待儿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儿童会自暴自弃、出现行为障碍、在社会活动中会出现攻击行为,或者是正好相反:畏缩、学业失败、总想自杀、得漫游症、将来不能适应成年人生活、对自己的后代也进行虐待。因此,儿童的父母以及从事教育的人士应切记:千万不要精神虐待儿童,精神虐待儿童危险多多。


“今天我太累,自己去玩儿吧。”“你看看人家张家的孩子!”“我当年数学 那么好,你怎么就那么笨呢,到底遗传谁了?”你常对孩子说类似的话吗?如果是,那么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来自你的精神虐待。


  美国心理学协会近期的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受到的精神虐待,通常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其负面作用不亚于身体上遭到的虐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发现,遭受精神虐待的孩子长大后,和曾遭受身体虐待的人一样,更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他们缺乏自信心,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自杀几率也较高。除了精神状态,他们早年的生活经历以及健康情况也会受到精神虐待的影响。


  什么是精神虐待?因为没有伤口、淤青等身体上的痕迹,精神虐待常被人忽略。家长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过孩子在心理上是否受到了虐待,甚至有时候他们自己就是施虐人。到底什么算是对孩子的精神虐待呢?想想你小时候的经历,打扮好了想要出门,前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结果被母亲嘲笑这条裙子显得你腰粗腿胖,这可能让你以后都不再想穿同样款式的连衣裙。如果多几次相似的状况,你可能因此对自己的品位或者外貌极其不自信。精神虐待便是这样发生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慢慢叠加累积发酵,伤害到孩子还未成熟的心智。


  ●典型虐待行为1:忽视
  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在随着他们的成长不断变化,有时候家长可能因为忙碌或者自身情绪不良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小到孩子需要一双新球鞋,大到青春期时他们感到不安,如果家长长期忽视这些需求和变化,那么孩子便有可能受到精神上的伤害。如果家长对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其他孩子)的需求都很注意,那么这种对比会让孩子更受伤害。对一个孩子说“你做得不错”,却对另一个孩子说“你简直太棒了”,其实便已经对第一个孩子造成了伤害。
  ●典型虐待行为2:侮辱
  孩子总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不论是在学校某次考试成绩不好,还是不明白大人的指示,家长都不应该辱骂孩子,例如说“你怎么这么笨啊”或者“你是听不懂人话吗”等带辱骂性的话。孩子犯错,可以就事论事地批评或者引导他们,但由一次失败发散到对他们其他方面的否定或者攻击,只能让他们变得怯懦或者逆反。
  ●典型虐待行为3:诋毁
  孩子总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兴趣或者爱好,也许在大人看起来幼稚可笑或者不值一提,但请不要诋毁或者抹黑他们喜爱的事物或者偶像。例如,有的家长可能贬低孩子喜欢的歌手或者演员,又或者认为孩子赢得校园绘画大赛一等奖是一件没用的事情。这些都有可能伤害到孩子的感情,如果担心孩子的喜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那么可以直接对他们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时间。允许孩子在保证学业的情况下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
  ●典型虐待行为4:高压
  也许孩子需要一些压力才能够更好地成长,但总是没完没了地对他们施压就会起到拔苗助长的反效果。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来作为施压的工具,例如说“为什么人家就次次都排前十名呢”“你要有她一半好学就好了”。为孩子设定的目标不能远离他的能力范围,每次他完成时应该给予鼓励和奖励,而不是马上抛出下一个目标。
  为什么会精神虐待孩子?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以上这些说法怎么能算是对孩子的精神虐待呢?或者认为,即使这些做法伤害到了孩子,但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好,毕竟“棍棒底下出孝子”,何况还没动手呢。真的如此吗?实际上,精神虐待的真实原因可能是家长内心深处的自我厌恶、嫉妒、自恋等心理。父亲白天在工作上不顺心,可能回家后跟孩子讲话时非常敷衍;母亲对自己现实状况不满,可能把自己的希望全都压在孩子身上;父亲太多自傲,可能对孩子的表现肆意贬低.....如果与孩子的相处总是不那么愉快,不妨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如果内心更满足和平和,是否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也会有所不同呢?千万别让孩子变成自己情绪发泄的垃圾桶。


  因为父母小时候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到他们对待自己孩子的模式,所以那些小时候受到自己父母精神虐待的人,长大后便更有可能精神虐待自己的孩子。因为父母是我们行为的范本,我们在成长中会很自然地模仿他们,例如,小女孩儿就会学着妈妈照顾自己的样子来照顾洋娃娃。如果我们小时候被父母冷漠地对待,长大后便有可能羞于对自己的孩子表达爱意。如果我们小时候听惯了父母的责骂和讽刺,长大后便会认为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没什么大不了。更糟糕的是,一旦认为精神虐待孩子没什么大不了,就可能进一步对孩子进行身体上的虐待。因此,千万不要小瞧了言语和态度对孩子的杀伤力。


        如今的年轻父母对子女不再有长辈那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陈旧观念,靠体罚孩子而达到家教目的的做法,已被大多数父母放弃。但是,一些年轻父母因望子成龙心切,或有意或无意,采取讽刺、挖苦、揭短等手段,使孩子在精神上造成了程度不同的伤害,称之为“精神虐待”。


       一些家长视孩子为没有感情、没有个人意识、没有独立思维的“小孩儿”,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的言行,孩子必须按照父母设定的程序去言、去行,稍越雷池半步,就会大声对孩子说“不”。孩子的一点点空余时间都被家长剥夺,他们与父母交谈,也是高高地抬着头“汇报思想”式的;他们要接受父母对考分的一次次质问,对坏成绩的一次次“声讨”。
  “精神虐待”下的孩子难成才


  精神上受虐待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伤害,可能比肉体上受虐待的儿童更大。这一切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将是永远也抹不去的阴影。其实,孩子心理问题已成为我们难以回避的话题:上海市一次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显示,约有20%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各种心理障碍中,神经症状的比例最大,占42%。辽宁1.7万中学生心理素质检测表明:心理异常的比率达35%,心理疾病的比率达5.3%。反映在学生行为上表现为厌学、出走、自杀、早恋、打架、骂人等。孩子的心理问题,无不可以上溯到家长对孩子造成的精神压力上。


  孩子的精神负担重,自行活动时间少,不与小伙伴交往,缺乏天真活泼的环境,就会导致不爱说话、不合群、孤僻、冷漠、缺乏适应能力、腼腆怯生。孩子的精神受钳制,没有自己的思想空间,没时间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创造,就会使孩子创造的花蕾过早地凋谢。同时,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及时鼓励,经常受到讽刺、挖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用其他变异的手段满足自己的自尊心的需要,既有害社会,也有害于个人。


  试想,缺乏自尊、自信,缺乏创造性,不合群、性格孤僻、胆小的孩子能健康成才吗?


     精神虐待对孩子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和遭受身体虐待、性虐待的影响不相上下,在有些案例中,遭受精神疾病的孩子可能心理状况更糟。这是来自美国心理协会的一项发人深省的报告,发表在《心理创伤:理论、研究、实践和政策》。“精神虐待”包括了很多方面:父母对孩子的恐吓、过分控制、侮辱或者威胁他们;而另一方面,疏离或忽视孩子也被认为是心理虐待。


        研究人员使用国家儿童创伤压力网络核心数据集查询了遭受过某种形式的虐待5616名儿童的心理健康史。下面是他们的研究发现:精神虐待的危害更甚于性虐待,被精神虐待的儿童患有焦虑、抑郁、自卑、创伤后应激症状和自杀倾向,而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承受的比受到身体或性虐待的孩子还要多。在三种虐待类型中,精神虐待和抑郁、一般焦虑症、社交焦虑症、依恋问题和药物滥用问题联系最为紧密。相比单纯受到身体虐待或者性虐待,伴随身体虐待或性虐待的精神虐待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和广泛。此外,性虐待和身体虐待往往会同一时间发生,其影响相当于精神虐待,造成在校的行为问题、依恋问题和自残问题。


        布鲁克林司法资源研究所创伤中心的临床医生,研究的主要作者 Joseph Spinazzola 表示:“儿童保护服务社会工作者可能更难识别一个孩子究竟是不是被情感忽视或者受到了精神虐待,因为这并没有身体的创伤。精神虐待也不像身体虐待和性虐待一般被视为社会禁忌。我们需要公众意识到这个问题,来帮助人们理解精神虐待对儿童和青少年是多么有害。”


         在美国就大约300万儿童每年都会经受某种形式的虐待,主要是来自父母、家庭成员或者其他成年监护人。2012年,美国儿科学会指出精神虐待是“最大的挑战和普遍流行的儿童虐待与忽视。”


三:孝道本质的深度探讨。------消灭假孝道,找回父母的真爱,找出真孝道!


------1.两代人本质上是统一,一体的,不论物质和精神,假设这几十亿年的的传宗接代,只要又一次,在没有生育下一代之前,上一代就死去,那么就没有你了,实际上经历了无数的地球造山运动、大地震、火山爆发、大洪水、生物大灭绝、无数的战争、灾难,活下来的人都是基因传递的成功者,肉体都没有断续过,所以两代人本是一个人,而新生代是家族的希望和未来,是一个家族基因传递未来的关键。理应受到极高的重视,否则,就是对家族,祖宗的背叛!这是天道,昆虫可以在饥饿时候让下一代吃掉自己、狼可以为了小狼崽子和强大的人类拼命、一些比较原始淳朴的民族都极其重视下一代,比如俄罗斯、美国、匈奴、蒙古,而真正重视儿童的国家都是比较强大的!历史上重视老人的国家都是比较腐朽、落后、缺乏创新能力和生命力的,甚至是任原始游牧民族宰割的。


------2.真正的孝道是:养育好你的孩子,就是你对家族进了最大的孝!这才是真正不愧对列祖列宗!因为孩子是就是列祖列宗和你的基因传递,本来就是一个人,就是“小祖宗”。孩子遗传了家族的整个记忆、情绪、身体素质等等。每一个孩子都是家族的未来和希望!要做到你的责任,不要背叛你的家族!否则就是违背天道!如果有地狱,你将下地狱!实际上,虽然虐待儿童的时候有一些短暂的快感,但是他心灵深处是非常痛苦的!这些很多人对看不到。


------3.虐待儿童是死本能,因为这是毁灭你整个家族的力量,这是最巨大的死本能,他会极度损害你的价值感和心灵能量,带来心灵深处巨大的负罪感,为了平衡这些痛苦的感觉,你会得病,心灵深处的负罪感是疾病的真正根源。病由心生!“病”字下面的“丙”是“火”,丙丁都属火,丙为阳火,为无形之火,心属火,这个“病”字的意思就是:心灵的阳性能量,正义的力量被负罪感压抑和减弱,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就会得病,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无论你是得感冒还是得癌症,都是故意的得病。你的负罪感越重,你得的病就越严重!而伤害孩子是最严重的的罪行!希望大家为了自己的健康,早日罢手,回头去爱孩子,平等、关注、尊重、信任、接纳孩子,为了自己、家庭、家族、国家、社会、人类,尽到自己最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4.假孝道的病根。为什么孝道会在中国如此根深蒂固呢?因为中国人身上被灌注了一个宗教一般的认识: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与的。而由于生 命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所以儿女从一生下来,就欠了父母一辈子。由此,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一个不加思考的认识:父母无论对儿女犯了什么错误,儿女都仍然要孝 顺他们,要对他们感恩。
这,也是孝道得以确立的逻辑基础。然而细查这个逻辑,其实是非常经不起理性的推敲的。这是分裂的不道德的、变态的、精神病的逻辑。事实是大家是一体,统一的大家庭、大家族。不能分裂!要融合、平等。正因为父母和儿女是平等的,父母生育儿女之后对儿女的保护,是天经地义的。父母为儿女牺牲自己,是生命的天职,而绝不是什么“债务”。而父母在养育上的失职,才更是需要受到指责的道德罪过。所以西方才有了儿童保护法,对父母严加“看管”。


------5.孝道对人性异化。其实保护幼小的后代本来是动物都有的本性,“虎毒不食子”,这是不需要后天习得的。可曾几何时,这个动物的属性,却在人类的一部分人中消失了,孝 道,这个封建社会的道德基石,曾经给社会带来稳定和进步,却在历史发展中成了人性退化的现象之一 - 让人对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没有(真正的)爱。


  孝道在确立之后,对人性的最大扭曲,就在于它把生儿育女这个生命的最基本的需要功利化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为了“孝”而生的动机,导致 了千千万万在心理上毫不成熟的人不得不为自己的父母而生儿养女,导致了在养育过程中的负担感,从而无法给孩子以他们需要的爱。由于没有爱,虐待就更加很难 免(所以说中国社会上下几千年普遍地存在虐待儿童现象,我个人认为一点都不过分)。遭受虐待的人,也一生一世都不可能像父母“讨债”,而只有等到自己有了 儿女之后,才可能“扬眉吐气”,把自己一生一世的积怨,发泄到最无辜的亲身骨肉身上,于是导致恶性循环。


  如果生儿育女不是出于责任,而是出于人自身的选择,自己的需要,情况就大大地不一样。这样的父母,首先不会觉得儿女是拖累(即使累,也不会有心理上 的损失感:即儿女因此就欠了自己一辈子),其次父母由于有爱-这个天然的和儿女的感情联系,自然会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和儿女培养出感情,儿女自然地会对这 个感情已爱来回报。而这个“爱”,就是对父母的比“孝顺”牢固的多的最大报酬。


  所以,孝道看起来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其实却是人类文明史上人性的最可悲的“异化”产物。而中国人,在被孝道洗脑几千年后,需要从新认识到,生儿育女,是自己的责任,所以在心理和其他方面没有准备成熟时,最好不要仅仅为了他人(父母传宗接代的需要,或者别人的眼光)生孩子。

四:制定儿童宪法!


-------1.不能虐待儿童!欲想国家稳定,减少犯罪,长治久安,和谐发展、复兴中国,必须制定儿童保护的宪法。利用法律武器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真正保护好儿童。严惩虐待儿童的行为!加强父母的教育,让父母学会平等、尊重儿童的人格。
-------附录:美国“儿童保护及其预防发案”对儿童虐待的定义:“儿童虐待是父母,或扶养人,在扶养儿童问题上的失职,包括导致死亡,严重的肉体受伤,性侵犯,或者欺凌,或者没有对在儿童身上将要发生的伤害行为的进行及时的制止等等。
        忽视:忽视是对儿童的基本需要的忽略,比如没有给以足够的食物,居住,或者关照,或者医疗(包括心理)治疗,或者教育和情感关照。
     肉体虐待:是对儿童的身体的有意识的伤害,比如挥打,脚踢,拳击,咬,或者任何其它导致肉体伤害的行为。
  性虐待:是对通过对儿童“说服”或者强迫等手段导致儿童对性行为的参与或者和对性行为的模仿。
  感情虐待(心理虐待):(这一条定义在美国绝大多数的州生效,并各州有微小的差异,但以下的定义是共同的)对孩子的心智能力或者感情稳定造成的伤害。这些伤害是可以观察到的,并对孩子的行为,感情和认识能力多方面的非常强大的影响。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就不难看出儿童虐待在中国的普遍存在之事实。在中国,虽然对儿童的性虐待相对比西方国家少,但“忽略”和“打骂孩子”以及“情感 虐待”却是非常的普遍,可以说是一个完全被视为“正常”的民俗现象。


       心理虐待,是更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肉体虐待一样,很多中国人根本认识不到自己对孩子的方式是虐待。在美国的公安和犯罪心理日报(Journal of Police and Criminal Psychology, 2005年第一期)对心理虐待有这样的详细定义,“Psychological abuse refers to any acts such as intentional humiliation, causing emotional conflict, or any act that could be psychologically damaging to the child,。。。(心理虐待包括对孩子的可以羞辱,导致感情上还得任何行为。。。)。根据这个定义,我认为多数中国家长都是 心里虐待的高手,因为中国人最普遍的攀比心态,出于中国人的虚荣心和面子观念,导致家长随时都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比如一定要孩子为自己“争 光”,动辄“你今天算是给老子丢脸了”,或者“你叫老子如何在人前做人?”等等一些列的习惯用语,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一点一滴地摧毁着孩子的个人自信。

标签: outline  cursor  color  style  中国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