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操心的妈妈
时间:2011年02月04日|2187次浏览

妈妈:陈蓉

宝宝:1

职业:外企财务

自我评价:我是一个爱操心的妈妈,什么都想管,又什么都管不好

 

妈妈自述:

我很爱我的宝宝,在她还没出生前我就暗下决心,我要用我的全部精力来爱她,不能让她像我,我小时候感觉不到有人爱我,在乎我,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母天天争吵,顾不上管我,所以我决不能让我的孩子像我一样感觉不到爱。我的宝宝这两天嘴里闻着有点味道,担心是消化不良,宝宝什么都好,就是胃是她的弱项,也没吃多少荤的啊,难道是她老妈我的毛病?还是月子里吃药太多的原因?总之,我家宝宝的胃比较娇气。
不过,最近可喜的是,宝宝的行为能力大有进步,居然已经会和人飞吻和用手作再见状,有时还摆出飞翔和跳舞状,真是感叹宝宝的成长。
有时,真希望自己能中500万,那我就能在家带宝宝了,虽然婆婆是很尽心尽力的,但是老一辈人和现在的年轻人观念和做法总是有差距的,这点我有时有点不放心的,多说吧又怕婆婆不高兴,就拿宝宝的嘴里有味道来说吧,虽说应该注意,但也不能上午就完全改喝白开水啊,奶粉还是要保证的啊,因为女儿本身一次吃得就没有其他宝宝多,再上午改掉一顿的话,就更少吃了。

当然,说归说,婆婆的功劳还是要值得肯定的,年纪这么大了不容易的。只能说,大家相互理解吧。只要以后不要太宠着孩子就行了。

 

心理顾问:

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宝宝,都操心自己的宝宝,但陈荣的爱操心太过细致了,这种细致似乎带着点强迫,这是因她内心缺少安全感而产生的对宝宝健康状况的不放心、不踏实所致;陈荣在这种弥散性的不安全感的心理作用下无意识去找宝宝得病的证据,当她找到一点点宝宝生病的迹象时,就会在她内心引发强烈的焦虑和不安,焦虑感会推动着陈荣更加细致更加强迫的寻找宝宝生病的迹象,找到的迹象越多,她就会越操心宝宝的身体状况,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陈荣对宝宝健康状况的过分担心,不是事实上宝宝身体健康与否,而是她内心深处害怕自己不能做一个合格母亲引发的焦虑投射在孩子身上的结果。陈荣的童年是缺失爱的,童年时期她的父母关系不和、整天忙于争吵而无暇照顾她,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被爱的渴求从来没有得到满足过,被忽视的感受印刻在记忆深处,成为她的隐痛,这隐痛时刻提醒着她,要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来关心爱护宝宝,决不能让宝宝体验到半点自己曾经体验过的感受。否则,自己就变成一个像妈妈那样不称职的母亲,这是她无论如何不愿意看到的。潜意识里对父母隐怨转化为对宝宝的过分关注,力求自己和父母划清界线不变成像他们那样忽视孩子的人。在这种心理作用下,陈蓉无意识的把自己成长经历中的创伤投射在自己和宝宝的关系中,潜意识里想通过拼命的爱宝宝来补偿自己早年的缺失。当然,这种适度的投射,是可以起到疗伤、成长的作用的,这也是很多女性感叹生了孩子之后发现自己突然长大成熟了许多的原因。

陈蓉在和宝宝的关系中投射了过多的自己早年的‘东西’,她的隐痛是害怕自己成为一个不合格的母亲,由此引发的焦虑驱使着她不知疲倦的操心宝宝的状况,但宝宝事实上身体状况是没有那么多问题的,宝宝没有问题,她在现实中什么都不能做,那么,她心中的焦虑就无从缓解(因为我们消除心中的焦虑不安是通过操控外部世界来实现的),所以,为了缓解心中的焦虑,陈蓉会无意识的用自己的眼睛为宝宝的身体状况“创造”出一些“问题”来,然后自己在无比心疼的为宝宝做一些事,如:求医吃药、着急、担心等等,通过在现实中为宝宝做的事情来抵消心中的不安,同时也证明自己和父母是完全不一样的人!需要声明的是,她不是有意为孩子创造出病来的,她只是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予孩子而已,但却事与愿违,反而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专家支招:

1、打破妈妈的“咒语”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消极的担心会变成事实,它的互动机制是通过投射性认同来完成的。

小梅说她非常非常的爱自己的女儿,她总认为女儿体弱容易生病,所以每次出去旅行,都要为女儿准备一大包药物,以防女儿生病,结果每次出去女儿都会生病,她为女儿准备的药恰恰都能用上,女儿吃了药后病很快好转,她为自己的先见之明很得意。

其实,她女儿之所以得病是为了配合她的结果,因为她带药的行为向女儿投射的潜台词是说:“女儿,你身体不行,肯定会得病。”女儿在她的潜台词的暗示下,真的就病了,说明女儿接受了妈妈向她投射的内容(你体弱你出去会生病),这样小梅和女儿之间的投射认同就发生了。

小梅在心理专家的建议下外出不再准备药物,不把心中所担心的‘体弱易病’的想法投射给女儿,试了几次发现女儿果然在旅行时病的少了,现在她改掉了带药的习惯,说即使女儿真的病了,在当地打的15分钟内肯定能找到药店。

宝宝的‘问题’很多不是宝宝自身的,而是妈妈心中过分担心投射的结果。如果妈妈多向孩子投射一些积极健康的内容,那么,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健康,朝着你希望的样子成长!

陈蓉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修复早年的创伤,来避免把自己的‘问题’无意识的投射到自己和宝宝的关系里面,从而减少对宝宝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效仿小梅的做法,有意识的提醒自己不向宝宝投射宝宝胃功能不好的消极想法,来打破自己和宝宝之间的恶性循环。

 

 

2、与其他母亲交流经验

陈荣看到的宝宝身上的问题,在其他宝宝那里也会有,比如,嘴里的奶味,婴儿每天都吃奶肯定会有奶味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如果陈蓉能和其他妈妈交流交流,就可以看到别的妈妈的反应,她们是怎么处理的。这样就会减少依据自己头脑中的模式在孩子身上寻找心中担心的问题的模式,减少将自己心中的焦虑不安投射到孩子身上,避免把孩子的“问题”放大。

多多的妈妈说自从她加入了开心妈妈俱乐部,从其他妈妈哪里学了很多育儿知识,还得到了她们的支持,她对照顾孩子有信心多了。俱乐部会不定期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和知识讲座,平时可以在QQ群里聊天,有什么问题在群里一说,大家都会主动帮助回答,从而克服妈妈的盲目无助感。

 

 

 

3、丰富育儿知识

为了帮助陈荣不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中的创伤投射到宝宝身上,需要一些客观育儿知识,识别宝宝的身体状况,来把它从自己投射的世界里拉出来。

菲菲的妈妈是个80后研究生母亲,自己还像个孩子,现在又添了一个孩子要照顾,刚开始时有点不知所措,她利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强的优势,一口气在网上买了800多元的育儿书籍,恶补知识。有了科学知识的武装,她对自己带孩子有信心多了。

 

 

专家介绍: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学士,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硕士,儿童青少年心理咨专家,中国心理协会会员。

标签: office  妈妈  宝宝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