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瞎掰活
时间:2012年10月22日|3290次浏览|2次赞

共情量表抑郁地躺在书桌上,双向共振量表不解地跌落地面,但凡数据有关测量,对我这个数字二百五来说先是艰难啃嚼一番之后,而后弃之因依旧是觉着索然无味的。等待来世唤醒灵感。

两厢交流,暗流涌动,激荡出的互动音符或激荡澎湃,或潺潺沥沥,或艰涩难行,或哑然失音……在动态波动流淌徜徉过程中,你可以捕捉住之前的哪段旋律,说这是:三级共情。可是没有办法说,嗯,我接下来要做一个三级的共情回应,这岂非刻舟求剑说。情绪是自然流动的过程,刻板到只可以出石头不可以出布,对于我这个一项闷逆到骨髓的倒刺儿来说,无异于湖中投掷巨石。此刻看官可以离开稍远些,以免溅湿衣衫。

 

能力之流的自然流动,每一个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故事等待阅读,何来对错准确与否,那么,准确共情这个说法如何成立。

 

有些共情是投射的产物。

对方和我们谈到一件事一个人一种心情,我们或泪眼婆娑,或拍案而起,或拍手称快,或黯然神伤,或频频点头,于是对方感觉到自己被我们共情到了——他/她的感受被你感受到了,理解了。

此刻我们和对方处于平行位置,因为置身事外,我们可以尽情投射,这种投射无意间和对方此刻的情感不谋而合,于是,这被误会为共情。

 

有些共情是心灵之灯的照见。

借用一例:

来访者:我觉得你不真心关心我。

治疗师:我是真的关心你。你还记得吗,每周一早晨是你约诊的日子,我都会……;……。

一个人共情能力高低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这样,将其置身事件中,他/她被自己的恐惧焦虑缠绕得越紧,他/她给自己的空间就要越大,留给对方的余地就越小。

堂而皇之的解释叙述娓娓道来,都掩饰不了虚弱的自我的呻吟。说这话的时候,又看见了一根倒刺儿。

爱到自己足够,就会溢出来,那个叫共情。

此刻,听到对方说“我觉得你不真心关心我”时候,我知道自己是关心你的,我是笃定自己的;我知道自己不够关心你,我知道原因我接受我的局限;再次之,我被激起了想要辩解的欲望,但觉察之眼启动之时,投射认同中断一瞬。于是,我们就可以听到对方的“我觉得”。

 

标签: 故事  动态  能力  共情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 心理空间 2012-10-22 19:11
    共情作为符号化的相遇,的确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
      临床心理学以现象学的哲学观点来解释:
    1)Rogers也认为很难界定共情的含义。
    2)至于Kohut的替代性内省说,大概是因为自恋的原因,因为自恋的人是很难去共情的,尤其是到了量表的第三层的时候,触动会很深刻,以致会吓跑病人。所以需要先进行故事的铺陈,然后是才是对情绪情感的共情。

      实验心理学的意见也不是很统一,大致分为,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几个维度。其中,Davis编制的多维共情量表包括4个分量表Fantasy幻想、Perspective-Taking换位思考、Empathic Concern共情关注、Personal Distress个人痛苦。

      就心理治疗来讲,比较靠谱的研究是Leslie S ,Greenberg(2001)提出的对治疗效果起效的四个因素:
      1)共情影响下的咨访关系、
      2)共情影响下来访者的情感校正、
      3)共情影响下的认知和情感过程、
      4)共情影响下来访者自我治疗的积极性。
    Greenberg, Leslie S.; Watson, Jeanne C.; Elliot, Robert; Bohart, Arthur C.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Training, Vol 38(4), 2001, 380-384. doi: 10.1037/0033-3204.38.4.380
  • 徐娟 2012-10-23 09:56
    觉得你提供的这些信息很好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