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入/共情 by 李孟潮
作者: 李孟潮 / 13733次阅读 时间: 2010年4月18日
来源: 精神分析的态度 标签: 共情 李孟潮 神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李孟潮 精神分析的态度心理学空间}l I-ly{i|G
101
L C$] kk0所谓神入,或者说共情理解,其实是如此的过程:心理学空间r J9Y R9a,d
第一,来访者存在身心苦痛,他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达这种痛苦;
rd9pW;L,|,gk0第二,(1)治疗师以镜像神经元为基础的“共振性神经系统通路”捕捉到来访者的表达的信息,在治疗师身体内制造出类似来访者的痛苦体验;(2)治疗师通过倾听来访者言语信息,从自己的记忆系统中提取类似痛苦记忆;(3)治疗师把(1)和(2)的体验合成一体,对此体验进行象征符号化。
$m&y"`'s CJ!o0第三,治疗师把上述象征符号化的体验通过语言表述,并把这种体验指称为来访者的体验。——“你此刻正感觉到……,你希望……”
.LYB#V+H a6cnn0第四,来访者对治疗师的语言表述表示语言和非言语性的赞同和共鸣。心理学空间]:y`*BCXb
第五,治疗师把上述1-4的步骤描述为治疗师“神入”了来访者,或者“共情理解”了来访者。心理学空间1zWD/W9I"a;w
所以,所谓神入或者共情理解,其实是指来访者-治疗师象征符号化的一致性,或者说言语的一致性。
+~8n2_)i(bQ?6U0心理学空间,zv*w1f3KZ
神入或者共情理解的基础是:心理学空间lFsW wy
(1)所有系统中都普遍存在的共振(共鸣)现象;
qz$e&h]D0(2)双方对此共振(共鸣)信息的象征符号化(语言化);
v:VQ |%p(t'|'s2F?"gOB0(3)符号系统的不充足性和一致性追求。符号(语言)少而体验多,符号和体验间总是存在能指-所指的分裂。但是符号系统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人与人之间达成一致(理解)心理学空间3@Pt QkxYe
(4)治疗师和来访者对符号系统内在的追求一致性欲望的合谋性认同。心理学空间q I8aY9QK0l)m'a#{a
心理学空间F;d8?|(P
所以说,所谓理解,就是我们俩共同或者有一方同意,这里说的一些话表明了一个人理解了一个人。心理学空间gj ^)c;q*@8b/j
符号系统之所以发明出来,就是为了制造理解和一体感。
3FRt\$zn0所谓理解,就是误解,你误以为你理解了他,他也如此以为。心理学空间;T~#Fg ghb$L I@ {x
精神分析的终极目标,不在于理解,而在于了解到误解的无所不在,并且接受这个象征符号界的本质。
OM@.['RG\&@0精神分析的终极目标,在于放弃对于理解的执著和依恋
*Y/@1T(_X W3c;g0而在达到此目标前,你必须经历无数次的、足够量的“理解”。心理学空间&rK}3yVB(\{C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共情 李孟潮 神入
«同理心及其形成 共情 Empathy
《共情 Empathy》
Terms of Empathy»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