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再决定治疗教室
作者: 转载 / 22716次阅读 时间: 2010年4月25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s1wI:dc%f_? e0

'jO IAB(| S4vr)G0 再決定治療教室(4)心理学空间5NKCeT1^8_~"el

心理学空间9_4g0IN~N'c

合約之二:不自殺和不殺人的合約心理学空间 wmQV/E6Fa!E

心理学空间oH N;{C

  在第一次團體結束前,我們希望得到足夠的資訊來判斷案主是不是有自殺、殺人、或發瘋的可能。心理学空间+_&lq'}!p o;j

)DCmcI8M7Rx0   對有可能自殺或殺人的案主來說,在訂下其他合約之前,一定要先訂出不自殺和不殺人的合約。這個合約是由案主的成人自我狀態宣示,要注意自己以控制自殺或殺人的衝動,他保證為了自己的緣故,在治療期間(也許是一天、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絕不會自殺或殺人。如果在合約到期時案主還沒有決定願意活下去的話,就要另訂新約並繼續治療,只要案主願意再活一天,治療師就要再治療一天,如果治療師的時間有困難,也一定要安排別的治療師來處理。我們所談到關於不自殺合約的原則也都同樣適用於不殺人的合約。心理学空间l$W ]pDh+SZ*g

^ Gw*G f;pga0   對一個有自殺傾向的案主,我們會先瞭解他的生活現況,發生了什麼事呢?他是為了什麼未解決的問題而想自殺?也許是離婚、破產、失業、寂寞、或是親友死亡,要在他重新決定不會因為這些問題而自殺後,才去處理這些生活中的問題。有些有自殺傾向的案主並不見得有特別的現實問題,他們在早年發現自己不快樂時就已決定“等我長大、成功時就會覺得快樂。”讀幼稚園時他相信等自己上小學就會快樂了,讀小學時又相信到中學就會快樂了,他以為如果畢業時能代表畢業生致辭就會覺得快樂,然後,如果考上醫學院就會快樂,他們在人生中一關過了一關,最後來到我們這裏說“我事業很成功,賺的錢根本花不完,然而我卻覺得活得沒什麼意思,人生已沒有什麼挑戰性了,我雖然做了這麼多事,卻不曾快樂過。”這時的合約和有嚴重現實問題的案主一樣:先做出不會自殺的再決定,然後再去處理人生沒有挑戰性、覺得不快樂的問題。心理学空间XnE6BhJ,L

心理学空间Gg^n9Cq u

  泰德是個剛離婚的中年男子,由於最近吃不下東西造成體重過輕,兩個月前曾試圖自殺,至今一直顯得很憂鬱。我們和他討論他的問題:寂寞、缺少朋友、除了偶爾一夜風流外,並沒有固定的女朋友、以前引以為樂的工作最近卻覺得壓力重重,我們請他描述自己的工作日和假日是怎麼過的,結果發現他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獨自一人沉緬在對過去的回憶中。我們請他用兩張空椅子來體驗自己的兩部份:想自殺的他和想活下去的他。他先扮演想自殺的部份:心理学空间d {P _4pV)X6J:X n

-Ha7w `y5eJ,hf0   泰德:這是我最悲慘的部份,像個了無生氣的小老頭,從來就不知樂趣為何物,不知道該怎樣和別人相處,所以我一直很寂寞,坦白說,我根本就沒有什麼優點。(這個部份他說得很慢,大約花了十分鐘。)

-\+k9f v:R l:Z0uX] ?0

UT'Xz|Tq5^0   接下來我們請他扮演值得活下去的部份:心理学空间eH lYwNA9_

*Y*_ik nn,]&a!b0   泰德:我不認為自己有這個部份。

\AQ F%D `Y0S ]0

?V6V#vg:^.g0   鮑伯:你當然有,就是這個部份帶你來這裏的。你從“我帶泰德來這裏…”說起。心理学空间 qA:lb^K6Y0{F-n

心理学空间 _hguqy~Uf L

  他想了很久,終於說很喜歡自己的工作表現、智慧、還有對別人的同情心。

VKCkjF&lp-tz#i0心理学空间qq$?Pe2N y#l7o

  泰德:其實我對心理治療沒有什麼信心。

1Y{s j2cNZrU0

v9_a9a Us1t0   鮑伯:嗯,我聽到了,除了死人我都能治療,你願意在我們做治療的這段期間讓自己活著嗎?

h$n;W`(k5vvp6ygJ0

\4ad*OD!pK7I0   泰德:坦白說,我不知道。

6i6eQ+AE(I I0心理学空间FPM,\:hd6p:Jt

  接下來泰德談論自己的憂鬱(他不瞭解是自己使自己憂鬱,反而覺得像是陷在一種不治之症的掌握之中),述說自己哀傷的陳年往事。我們則反覆地強調訂下不自殺合約的重要。

PSl5aP0心理学空间m8r\8gH1M+}

  鮑伯:請你扮演想活下去的那個部份,這個部份既聰明又有同情心,而且希望活得有樂趣,也是這個部份帶你來到這裏。

7{^7uQa4G0心理学空间o6B? q_;o-\ q+c2\4Z

  泰德:我真的不太瞭解那個部份。

0s+{Gl m2i+?3Aa R#o0

)xMIN+]^c0   梅瑞:那就開始去瞭解它,請說“我想要活著…”心理学空间,t0`p/r2x S7X

&E$X1~Ol q:R/u0   泰德:我想要活著,我並不相信死後的世界,坦白說,這樣也許比較好,否則我可能早就死了。

X3ZcFk Q0

l2Mh/Fh7^/V#d0   鮑伯:保持在想活著的這個部份裏。

q7sF&p{9jC0心理学空间#I$Vc8X1D

  泰德:還有很多事是我沒有經歷過的,我還想多看看這個大千世界,我來到這裏…,對,如果不是有這個部份的話,我根本就不會來這裏,有人告訴我你們很會治療像我這樣的人,我確實是抱著希望來的,事實上,我希望自己不會再過得這麼悲慘。好,我同意在接受治療的這一周中不會去自殺。

d+{~E,e{${O*J0

N-F)Y;[:S;S0S5M0   在這一周中,泰德全程參加了十次的團體治療,同時也另外接受了幾次個別治療,在第六天,他把不自殺的合約再延長了一周,第二周快結束時,泰德做出再決定“我永遠不會故意或是藉意外來殺害自己”。接下來他持續每週參加兩次團體治療,處理自己不敢和人接近、親密,以及生活缺乏樂趣的問題。六個月後他面臨親人死亡的悲劇,再度陷入憂鬱和想自殺的念頭中,他重訂合約,允許自己對這樣的事有適度的哀傷,並仍保持自己在願意活著並照顧自己的合約中。

3n| {1QfI&K0心理学空间8g[f @1][aK

  對於像泰德這樣憂鬱的案主,我們建議訂短期的合約,並把焦點放在最重要的部份'他的生命。一下訂出長達數個月的合約可能有危險,因為在這麼長的時間裏,治療的焦點可能會模糊掉,或是案主放棄治療不告而別,一聲不響地去自殺。一個有自殺傾向的案主即使只是失約一次,我們都會立刻和他聯絡,確定他仍遵守不自殺的合約,若有需要則安排住院治療。

b-u[}/F4~ V)P_P0心理学空间I3z~,c^6N

  在訂下不自殺的合約時,我們還要注意案主是否有不想遵守合約的跡象,例如不一致的身體語言(像是在說肯定的話時卻否定地搖頭,或是出現排斥治療師的手勢)、模棱兩可的說法(如“我想我可以說我不會自殺。”)。嚴重憂鬱的人可能會音調平板地重複治療師要他說的話,或是雖然同意卻顯得坐立不安,在這些情形下他並沒有真正訂下不自殺的合約。心理学空间,T:L(P3fc+Af

)mf[1C.Mt0   當一個人確定在合約的期間不會去自殺時,他的感受常常會有所改變,他可能因為從長久以來“死或不死”的掙扎中跳出來而覺得如釋重負,也可能因為失去一條逃避問題的路而顯得失望,不管哪一種情形,他的聲音通常會變得較有力,姿態也變得較有生氣。

1DBm#ZL0心理学空间,t!sMR4O [9n(X `t

  如果我們不太確定案主是否能對不自殺的合約堅持下去,我們會請他想像自己離開會談室,到下次再來治療之間會做些什麼、想些什麼、有什麼感受。只要聽到有什麼憂鬱的跡象或自殺的念頭,就問他會怎麼做好使自己活下來,我們希望他能說出在這段期間他會找什麼可以幫助他的人,若是找不到這個人的時候他會怎麼做。

yC3}HbA^P8_0心理学空间k}Jc&g3OI

  像泰德這樣嚴重憂鬱很可能自殺的案主,如果沒有接受住院治療的話,最好能和治療師每天見面接受治療,對不願訂下不自殺合約,或是無法遵守不自殺合約的案主,最好能住院治療,否則至少也要有其他的方法來保護他,他可能是精神病患、腦傷的病人、或是酒精和藥物成癮的患者。有些案主可能因為酗酒或吃迷幻藥而顯得更憂鬱,或加重自殺的傾向,就需要請他在真正做出不自殺或不殺人的決定前,先做出不喝酒、不用迷幻藥的決定。還有人是有歇斯底里的人格特質,可能會因為太衝動而不遵守合約。還有些人是因為生活環境太缺乏支持的力量,這些都可以考慮以短期住院來處理。只要案主不肯或不能訂下一個堅定的不自殺合約,而治療師評估自殺的傾向很強時,以住院來保護案主就是必須的。

x.L(rp1|,x UkQ0

)@W%f.S^0   有時憂鬱的案主可能在考慮要自殺,卻不會主動讓治療師知道,所以每當有案主說自己寂寞、哀傷、憂鬱、或是表現任何活著沒有意思的跡象時,我們都會主動向案主求證有沒有可能去自殺。心理学空间/S}3N1Q.Ne+c ^

Vx7\U Hq"[Cm~x)a0   艾莉:我希望自己能改變對待女兒的方式。

z\2G*xD8ldoc;S0

#H tSz5eJk_%{0   梅瑞:她幾歲?心理学空间 Js%a0|a

心理学空间/E;C?~3t

  艾莉:十三歲。

7y)Qa(sR0

G.Y(y ~6t.W0   梅瑞:假裝她現在就在你面前,告訴她,你希望用什麼方式來取代以前對待她的方式。

0H{5W0od!y!U0

0y x+I&z'R b0   這個方法是在強調以現在式,用我'你對話的方式,讓治療師對案主的狀況有實際的瞭解,並知道案主要怎麼樣來改變自己。

3OW*CX'O1Y.zp0

x'y5f5jeo.f0   艾莉:我女兒叫蘇珊。蘇珊,我希望自己能傾聽你說話,更多瞭解你,我也希望你多交些朋友,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希望你不要因為看到我很寂寞就把自己的時間都拿來陪我。心理学空间/F#@ n+P&ZP

N3f p'aS/F5JZ ?&u0   鮑伯:你很寂寞嗎?

}(Q:O-A+S:q9|0

b&\#Uu*A1v0   艾莉:對。

iNT$jp u-HP0

:O7[p\9S0m8i,A%^Ak0   鮑伯:會想自殺嗎?

A u I+L-pb?3_0

7PV {&A:h0   艾莉:我曾經想過,但我不會這麼做,因為我女兒需要我。

1`2jQge0

|{$LfZ r0   梅瑞:現在你的情緒問題比你的行為對女兒所造成的影響還要重要,在工作坊的這一個禮拜中,你願不願意為了自己的緣故好好活下來?心理学空间;E O6Qh!a

心理学空间I{]n;^;r!@ |

  艾莉:願意。

PK&Q1L a\:R6K(M0

uYu0a`S B0   鮑伯:很好,我猜你來接受治療的真正原因是為了自己惡劣的情緒。

oKJX EA0

z8}3Zap3L0   艾莉:沒錯。心理学空间;I4E8BD `.Q0l

.F-y;NH l.l`0   為了試試她對維持自己不自殺合約的意願有多強,我們問她有沒有可能發生什麼事,會使她改變原來的合約。

0tcf6g5N M7X:ojq0心理学空间/JP#K:M` \

  鮑伯:你剛才說這一個禮拜你願意好好活著,有沒有可能發生什麼事…無論哪一件事…,你會拿來當做自殺的理由?心理学空间/\;i1Mz MM

j0L:J$O q1x~ W7?0   艾莉:我想不出會有什麼事…,這個禮拜我女兒應該不會出什麼事…心理学空间Am M&Fg(Lr8m

心理学空间s'E0v0Ekjz

  鮑伯:多花點時間想想看,不管你女兒發生什麼事,你有沒有決定好這一個禮拜要好好活著?心理学空间1R.Y&BK'ueq Z5[

心理学空间_u C:s&_ R:}

  艾莉:一個禮拜?會,我會的。心理学空间XL&_5rD4ii

R'R1q6Rn,S'b,@0   鮑伯:確定?心理学空间1n!LpN:]J1k!Q;{

-usu HN$j zF,}t0   艾莉:對。

\$IF7lW?p_0

+A-~'LHy0   鮑伯:別的人呢?還有沒有別的人或事可能會被你拿來當做自殺的理由?

.mKfnW0心理学空间E i/\Dg+fi

  艾莉:沒有,這個禮拜我一定會好好活著。心理学空间!l5D3m a|&F

Z$b#h RE6r.g xY5X0T0   不自殺的合約也適用在臨床上沒有憂鬱,卻喜歡飆車、爬山或潛水卻不顧危險的人、或是過去常發生意外(accident-prone)的人,還有像得了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卻不好好治療的人,以藥物、煙、酒、飲食無度來慢性自殺的人,我們也都會請他訂下不自殺的合約。(參見第九章。)心理学空间;hGz1r!w1ncZ+q

心理学空间C3?I)^,w6A?)@(S

  對於會想像去謀殺人或是有暴力行為的人,則要與之訂下不殺人的合約與再決定,他們要承諾不論如何地受到挑□,也不能傷害或殺害任何人。我們用和處理不自殺合約同樣的步驟和技巧,同時以殺人的刑罰來提醒案主的兒童自我不要去觸法,如果案主不願訂下這樣的合約,最好能受到法律的監護。心理学空间6Th+Z)}+N:te7q/L}

心理学空间:s*P"}0R+U

  不殺人的合約對有妄想的案主也很有説明。在一次為期一周的工作坊中,有一個成員發生急性妄想症,他相信另一個成員為了要娶到他太太正計畫要殺他,剛好那時是獵鹿季節,工作坊周圍的山上不時傳來槍聲,他因此堅信另一個成員找了殺手要謀殺他,我們先和另一個成員訂下不殺人的合約,這太容易了,因為他根本不愛對方的太太,也從來沒想過要殺人,接著我們和有妄想的案主訂同樣不殺人的合約,經過數次會談,他終於堅定的承諾不論發生、或是他自以為發生什麼事,都絕不會殺害那個成員、他太太、治療師、或是任何一個人,當他這樣堅定承諾的時候,妄想的症狀就減輕了,開始能去處理自己的憤怒和嫉妒,工作坊結束後,他繼續接受了數年治療,急性妄想症狀也未再復發。

sfo P,{+LoZ0

E])r N@,E;s|0   治療師常只注意到罪犯和精神病患的潛在殺人危險,而與之訂立不殺人的合約,卻常忽略掉可能意外殺人的案主,比如對有酒後駕車習慣的人,我們也和他訂下不殺人的合約,以提醒他們自己的行為有可能傷害到別人,訂下這個合約後,他們就必須停止酒後駕車。有一次我們還與一位看起來可愛迷人,有著嚴重老花眼卻不帶眼鏡開車的老婦人,訂下類似的合約。(摘譯自Changing lives through redecision therapy第四章)

oea*[1^9J(~A8|0

!t n&il ~FS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程式与应该讯息 沟通分析TA
《沟通分析TA》
沟通分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