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个人运动及超个人(精神)心理辅导与治疗学简介
作者: 张宝蕊 / 4414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8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超个人运动心理学空间+Gl)R W qcw*M4JAd

X7r2~"Z-RHHR`Fy+v0 数个世纪以来,科学与科技(science & technology)引导了整个人类的文化及历史的发展,从显微手术(micro-surgery)到太空穿梭,都为人类的文明成就了奇迹。但是,虽然如此,科学与科技同时也使我们的眼光、思想变得狭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生活的日益进步,舒适而变得疏离与漠不关心。一方面由于科学与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世界进步很多,但另一方面其带来的问题造成了对世界和平的危害;人们对科学的盲目崇拜,使人进入了科学迷信,而误以为只有被观察与衡量的,才是有价值的知识。终其,人们成为可被分析、归纳、观察、丈量的生物体的存在而已。人们渐渐散失了对人类、对社会、对宇宙的尊重,而陷入了自我崇拜的骄傲死角。故此,有一群美国的心理学家,如马斯洛(Maslow),格罗夫(Grof),苏特曲(Suitch)等人,于1969年在美国的旧金山发起了一个所谓的超个人运动(Transpersonal Movement)。此运动是最先以心理学的再反思为出发点,超越了以心理分析,行为主义及人体主义的传统心理学,强调了人与天,与地,与宇宙万物的互动关系为中心的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在近几十年中,除了心理学的发展外,哲学、人类学、精神医学、社会学、生物学都进入了此超个人的研究领域,而且蓬勃发展。这一切的超个人的研究领域,皆通称为超个人学(Transpersonalism)。在七十年代中,在台湾有一群心理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共聚一堂共同讨论中国人对超个人学的了解,并注入了很深的关怀,为了更好的将此更先进的一门学科引进了西方不同的文化,他们在数天的商讨研究中,觉得将超个人学译为“精神学”,以使国人能更容易地了解其真正内涵,所以,超个人心理学又称为精神心理学。
X&h K-z*s!c/z-o0
k+PG*B$Wu0 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T I"YNF'T0 心理学空间V N2_q\&}A
根据超个人运动的先驱苏特曲(Suitch,1975)超个人心理学是一个研究一个人的超个人经验与其所引发的一切现象的心理学,它包括了与超个人经验有关的起因,经验效果,功能及发展以及由此衍生的实践及应用,虽然他勉为其难的做了这样的定义,他仍然强调,要给超个人心理学一个定义会太局限了它,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既定”的典范,也非可以用框架来束缚它。也可以说超个人心理学是不断在发展的一个心理学的学科,是一个过程,一旦“定义”了它,则就不是它了,它本身就是演化与发展的代表。
)?i Gdj~0 心理学空间E'mUe0a T
他又说超个人经验可以说是一种超越个人的领域而进入到一个包括了他人,其它生物、生命、灵性及宇宙的经验。
'q Gj@\4G5H0
/wU M$r8PG7A0 阿萨格欧里(Assagioli)的心理综合论,就是以一个超个人经验来了解人的全人发展的新兴科学。他认为人性整合,必须要将个人的人格放在“大我” (transpersonal Self)也是“超意识”(super-consciousness)内,接受来自此智慧的洗练与融合。F.Capra(1975)与H.Stapp (1976)二者都认为在宇宙的存在内,所有的一切都是整体的一分子,彼此息息相关。
uu(Ce A @9`v4q0
-L;qu` ?(D'K^1O,H0 格罗夫(Grof)则在他的未来心理学(Psychology of the Future)一书中谈到超个人心理学,他认为超个人心理学是将人类“精神”(Spirituality)视为宇宙的发展机制及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人们必须要重视此“精神”层面的发展以便更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超个人心理学要研究人类所有的经验,包括了出现在非日常意识(Non- consciousness)层次的心灵体会与反应:冥想实践的观察、各种宗教信仰操练修持,神秘体验的喜悦、精神应急状态,治幻疗法,催眠疗法、经验性心理治疗及濒死的各种情况。这许多的超个人的经验包括了心理上死亡与重生的经历,宇宙意识的感应,与其它人、物、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合一的神秘体验;亦有些人感受到上帝或上天的光照,不同超感觉的发生,与原型(archetype)存在物的相遇,以及许许多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体验。
A{OJ1LMA\}_M0
1[+kTeS\]0 经过这些超个人经验的人,在面对日常的生活时,都有一个新的态度及认知。他们都比一般人平安、喜悦、有弹性、自尊,他们都经过了对初层次人性(ego)的超越(transcendence)而转化(transformation)到另一个较高的层次(beyond-ego)。他们从关心自我(self- caring),走入关心他人的(altruism)的大爱中。心理学空间[)bFWd'_8nG
心理学空间$w,~"f N&ve
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
A2[/a9kK%_0
"@2Y8VyB&Om g0 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可以被形容为以超个人心理学的指导原则为基础,来帮助那些身、心、灵(body, mind, spirit)或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精、气、神受到干扰的人达到平衡,达到安身立命的境界。从人类的道德、价值体系的发展、心理健康的角度、真善美圣的灵性追求,无论从现在或过去的历史中探索,我们都得承认,过度的发展自己而不求大众的利益,人会生病,社会会生病。仅只求自我实现而不考虑大环境的安危,这个世界会报复我们,现在的天灾人祸就是最好的证明。
%TKQx1d'g0y/e0 心理学空间f4GOY+Y sh!b
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就是要帮助人类,不仅是在个人层次,团体层次,更而要从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的层次,来了解走出“小我”去爱,去关怀的重要性。超越小我而与其它的生命存在的交往,借着对“大我”,“道”或“上帝”的了悟与认识,我们重新回到大我的怀抱内,就象失水的鱼,重新回到了家一样。心理学空间#[v+pi&M!D8w$dW\
心理学空间1h1J1qz U
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方法有很多:1.各种信仰的精神修持,例如禅宗的冥想(meditation),印度的Vippassana冥想,专一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2.身体疗法(bodywork),3.食疗法,4.专注法(Focusing),5.治幻疗法(LSD therapy)6.精神心理认知法,如精神大师的阐释。……林林总总。只要能帮助人深入内心,去体验,去体会人与自己的,人与人的,人与物的,人与天的,整体关系而帮助我们走出自己去关爱别人;帮助人从低层次的自我中心(self-center)走向整合,那么它就是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法。
t|!j-h&QOu z.O0
4ONk snLyp0 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特点
DI%\/z[ fk"m.Q3o?;Z0 心理学空间L3q lQ#ro {
说实在的,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目的是发展人的潜能,体现人的真爱,真性情,它真是没有什么框架与统一标准。在经过不断的反省观察,我综合出下列数点:心理学空间vG @.iQi!{6l"zN

$RVwM%A? X5F0 1、它是包容性的(inclusive)。由于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是无框架的,只要是能帮助一个人恢复其全人的健康(生理、心理、与精神),无论用什么方法,它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他不与此辅导与治疗的理论基础所抵触,例如,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强调人是可以完全控制的,与动物一样是刺激反应体,它的方法仍可被利用在超个人辅导与治疗上。之所以采用它是因为它是有效的,是帮助人达到整合的一个工具,一个手段,我们是可以接受,而不是排斥它,但接受它,并不表示它适应于所有的情况,也不说明它的理论基础是被完全接纳的。其它的三大流派:精神分析,尤其是Carl Jung的动力精神分析学可以说是超个人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梦的疗法,原型理论,人的阴暗面的重要都是超个人理论不可缺的一面。而人本主义,人本治疗,其实仔细的了解,超个人理论是奠基于其上而再发展再突破的基础,例如Frankle的意义治疗,Carl Rogers的无条件的关怀,Maslow的形而上价值(meta-value),都是超个人辅导的重要思想。超个人辅导与治疗没有偏见,没有门户之见,没有排斥,只有包容,交换与分享。心理学空间BfBwPX

%VNDR&@ a+AxX0 2、整合的而非部分的:
Fe zE [4w7\/z\)[0 心理学空间'I8J3uY2hPJ&V_#HU5Avx
A.心理辅导与治疗的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看起来,它似乎是西方的产物。许许多多人到了西方考察之后,就只认定了西方有心理学,有心理辅导与治疗。但事实上,超个人心理学及辅导治疗这第四势力的发展,证明了这是错误的。在经过多年的经验,许多心理辅导与治疗师发现西方的口语治疗没有办法解决所有病人的问题,他们开始向东方求智慧,找方法。不仅是一般的心理专家在自识较高的精神病学医生专家所谓的psychiatrist也渐渐的在其治疗中加上了东方的精神操练法,例如静坐,生理回馈(Bio- feedback)……等等。Carl Jung在其治疗及著作中,引用了许多的道家思想(尤其是取于太乙金华经)
E9W V9v | Y0 心理学空间6pQ!c Q3a?
B.以上的整合,是从地域方法论而考虑的。另一个从人的发展来看整合的概念是指,一个人是一个整体而非部分,但为求方便起见,我们将其勉为其难地分为生理、心理及精神三部分。传统的心理辅导于治疗的学派常常只强调生理、心理层面而忽略了精神层面,因为精神这一层面太奥妙,太难以令人理解,因此就未进入讨论,事实上精神与生理及心理是彼此深深地环扣在一起,无法分开。从字义学来看“心理”这两个字的字根是psyche原是希腊文,原意为灵魂的意思,在圣经新约里(基督教的神圣经典)用了一百多次。在灵修学上,人们所探讨的就是灵魂之学,而现代人则将psyche停留在心理的研究,而忽略了较深层次的探讨。有些人追根究底以为弗洛德应该负责任,但事实上,他的深度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却有很深的意义。弗氏在1905年写的一本书上就指出psychology在德文也有灵魂的意义,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心理的现象,而应以灵魂为核心。其实追究谁的责任已无意义,而是要正确地恢复我们对心理学的正确认知,基本上psyche可从两方面来研究1.心理学(psychology):研究人的行为、意识、无意识、心智、情绪等层面的内容,2.精神学(spirituality):研究人的高意识、生命、心灵、存在、气以及彼此之关系。心理学空间X J,pY5C fS;W o

'A6Y/AkUw"s0 超个人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及精神存在奥妙的一门学问,它不仅研究人,也研究所有一切的存在;它不只研究普通意识,也研究高意识(high consciousness);它不只研究人们所易了解的,也研究一切奥秘的,这就是真正的“全面的整合”。心理学空间En.M {3{Q
心理学空间f#d`/x-A*RRO9P*G
3、它是“跨”文化的(cross-cultural):
)pW)pH1L/W,_0 心理学空间to'n1j'`
A.. 人类的思想结构是趋向格式化,单一化的,因为人的环境太复杂,太琐碎,为了应付它,人的脑子就会将所谓的信息归类,就象我们整理书籍找衣物一样,他将相类似的放在一起。除此之外,它还比较喜欢处理自己熟悉的事情,因为不必花太多精力去思考适应,如此生活就会简单些,舒服些。在心理辅导与治疗上也是会经过这样的归类划分的经验,在同一文化中,辅导员、心理学家所采取的原则及方法也会容易得多,也因此会把“同一原则”不知不觉中强加与不同的个案身上,因而会使辅导达不到其预期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造成案主的反感与抗拒。超个人辅导与治疗注意到了文化上造成的差异点非常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这种治疗的关系,因此它对这种差异很重视。它不仅是重视社会与社会,地域与地域,国家与国家,东方与西方,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它也了解男人与女人,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差异。因此 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师在做治疗前后就会花许多的世界及精力去研究与了解这不同文化的层面,以便在与案主的交往中能更敏感地与其同步成长。心理学空间/S%e'},QKd
心理学空间,E i C-EQ Z
B. 人类的相异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点,但是仅仅强调相异点就只能将人带到“分裂”的局面。况且人与人之间也不仅是“不同”人与人之间其实是有许多的相同点(commonality)或相似点(similarity)。人与人只有在强调相异的同时也提出彼此之间的相似点,整个人类才会达到互补与整合的地步。求同存异是使这世界多元化的一个最好的方式。心理学空间lg}f@G
心理学空间R?L%Q\*uoe
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的跨文化,就是指的这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国家之间,人与世界、宇宙之间达到这种“求同存异”的特点,以求得彼此的了解,彼此的接纳,以提高人的成长素质与价值。
;]/Z ~f#^j}bq0 心理学空间I M"If;{(lu
4、它是一个转化(transformation)及提升(transcendence)的过程。传统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是要帮助一个人行为改变,认知改变…等的过程,当来谈者的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则这个疗程就算完成,等到下个问题出现的时候再来找治疗师。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却是超越这样的一个模式而走向一个成熟的,动力(dynamic)的成长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帮助案主解决问题而已。就象马斯洛的需求阶梯概念的发展一样,当第一层的需求满足时,则会进入第二个层次的需求。超个人的观念将此满足需求层次的进化,用了“提升”的概念,它不仅给成长一个物质、生物的价值,而且更深地进入人的内在的价值。马斯洛晚期的时候所倡导的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已超越了“自我”,而进入了团体层次。它不仅只是关心自己的自我发展,而进入了与他人互利、关爱,及其它存在交流的形而上价值(meta-value)。这种“提升”是内在的,永恒的,大我的,也就是从自我中心进到大我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是无所谓“完成”阶段,而是充满生命力的,不断地完善的过程。心理学空间6hk2y6cm5D
心理学空间JKs*kQY5R
至于转化,它又是什么呢?蝴蝶之所以美丽,是自由的象征,因为它是经过了毛毛虫作茧自缚的痛苦过程。没有痛苦,没有成长,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这个由毛毛虫到蝴蝶、黑暗到光明的过程就是所谓转化的过程。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相信人的成长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经验都是有其目的的,其价值,也只有好好地接纳与自我探索,转化才能成功,提升也才能成就。心理学空间r#Z5\#q'bN
心理学空间Qm;K#h(UK b*K g
转化与提升不仅是案主才需要有的一个成长目标,为一个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师也是一个成长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他在辅导与治疗过程不自视为“完善者”,也不认为自己是“权威者”及“教育者”,而是一个转化与提升的成长个体。从这个角度来看,超个人心理辅导及治疗师是一个成长的陪伴者,生命路途上的支持者。心理学空间$gB${r Vf ?#i/u8^
心理学空间J;_]5wz@W4m
5、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是将整个宇宙内的存在(being)视为息息相关的。这个世界至今充满了天灾人祸:水灾、火灾、地震、飓风、杀戮、仇恨、杀戮(中东战争、印尼种族战……),仇恨(学生杀学生、子女弑父母、邻居彼此不和……)它们的产生是因为人是自私的,将自己的利益摆正别人的利益之上,一切都是我,我、我……;地震(唐山大地震、日本、印度、台湾……),水灾(拉斯维加斯、印度……)这些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代价。此自我中心,是以整个人类为需求中心来对待其它物体。人类肆无忌惮的滥伐,滥垦,用自以为是的科技文明的“先进技术”来发展这个世界及宇宙,因而造成了这些存在本体的反噗现象。这些天灾人祸不是老天的不公平,也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大自然报复”(这仍是以人为中心的说法)而是人的自私自利而造成的结果,人们以为这个宇宙之中仅仅人类才是重要的,别的我们意识到或非常意识到的存在物却不在我们的眼里,因此我们肆意地破坏山川河流,我们任意地破坏大自然。如果我们能睁开“个人”的眼睛,不只是肉身的,也是心灵的,则我们可以看到别人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也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的“父母”,那么我们就能从自我中走入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领域;如果我们能放下狭窄的“人类中心”的标准,而敞开心胸接纳与承认其它的存在物(生物与非生物)的重要价值,用尊重的,关爱的态度与他们相处,则世界的,宇宙的真正和平才又可能存在,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的过程与目的,就是帮助案主发展这样的一个态度,用一个尊重、爱护的敬天爱人的观念及行为对待每一个存在物,则其个人的成长就不仅仅只是造福自己,也是成就美好世界、生态及宇宙的手段了。
O]3cr~9D _o#H$A0
&g4Tms3Sd @h0 6、意识(consciousness)观念的突破。传统的心理辅导与治疗及精神病学所关心病人或来谈者的意识层次,一般而言,有普通意识(ordinary-consciousness),前意识(sub- consciousness)及潜意识(un-consciousness)。这些意识包涵了一个人从出生后至成年所有记得或不记得的记忆。治疗所采取的方法或者让这些记忆重新被经验,如完型治疗,或者重新去认知及行为改变,如认知心理及行为治疗,或者是进入深度的分析,如精神分析。但是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不仅从传统的意识层面来帮助来谈者恢复健康,而且还认为人有高意识(high-consciouzness)或超意识(super- consciousness)来激发人们内心的本有智慧,用灵性来协助人的成长,使其过程更为轻松与容易。爱因斯坦,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般人只用了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八的能力,其它的尚未被人所用,所激发。为了要使人的其余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则此高意识或超意识就能有很大的作用。什么是超意识或高意识呢?每一个人都有“灵感”的经验吧?或是一种来自内心的“直觉”,而此直觉对事情的分析或判断是准确不移的,无论东西方的区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心灵”,它不是空穴来风的,它指的就是这种意识的存在状态,在普通意识下,它似乎遥不可及,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当脑波进入阿法,也就是每秒4-7频率时,这种高意识是最活跃的时候。所以现在很多人利用“催眠学习机”来学习,就是利用这最有“智慧”的状态下学习的原理。利用意识来做辅导与治疗,也往往最有效,也最能帮助人转化(transformation)及提升(transcend)。例如锡瓦尔意识控制法(silva Mind Control),音乐疗法,专一法(focusing),禅坐疗法,灵气(Reiki)疗法、身心松弛法、心像法(Visualization Imagery)皆是利用这种人们的心理力量达到治疗的效果。
k E e qcC#h$JFW0 心理学空间4@f%e Jd a6xK
7、成长的过程:
-q$J;I(nsr0 心理学空间_OE;d6k1E x.J
A.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强调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任何一个经验都是帮助我们从中学习其意义及价值,所以它不去标签或判断任何一个人。例如,传统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是抑郁症,在超个人的领域有许多情况将其视为“精神应急状态”(spiritual emergence)。因为有许多人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仅停留在生理、心理层面的发展,而忽略了灵性或精神(spirituality)的需求满足,因此会很压抑,挫折,生命无意义的困顿会出现。它并不是真正的“病态”它根本的作用就是要给这个有“病症”的人一个机会,去提升生命的层次及领域,使人能走向更高价值的自我实现。这种所谓形而上的自我实现(meta-self-actualization)是来自于马斯洛的看法,能将人转化到与高意识相遇(智慧)的境界,使人能超越小我远离自我中心的自私的我,进入宽容、爱、尊敬、喜悦的境界。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超个人”的眼光看到这些“症状”是个契机,而任意加以“标签化”,这种“狭隘”的标签,使人自卑、自责,而更是无法走向“成长、发展”的路上,靠药物终其一生。在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领域内由于充满了爱与关怀,这种“病人”会有全人的支持与接纳,药物只是一个工具来稳定当事人,其实最好的药物就是支持、爱、接纳与陪伴。心理学空间;K-q^'z2m`*}

z!Q.W[z-gy0 B.上面一点谈的是求助者或“病人”的成长。另一个角度来看此成长过程是针对辅导者及治疗者。许多辅导治疗书籍谈到做此行业的心理医生、心理专家都强调他们的 “健康、成熟与积极”,似乎暗示着只有到达健康、成熟与积极的人才能真正帮助人。而一般人也有一观念认为心理医生、心理专家都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有许多心理医生、心理专家自己出现问题的时候都不太能接受,也不能放下身段去找别人做辅导。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与误导。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强调辅导与治疗者本身非完善的人,也随时面对压力、挫折的困扰,有时也有沮丧的时候。这些都是正常而可以接受的,不仅是接纳而且视其为一个成长的机会。每个人都有盲点,都有执着的地方,只有借着问题、困难的产生才能看到盲点及执着点的价值而加以改进,加以成长。在美国,甚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书库你都能看到一本畅销书《奇迹的路》(The course of miracle),据说其作者就是一个有边缘人格的心理医生。
0MB5Bmo"UX8ETd0
_(jf{0[kRw#lFG0 8、是充满积极与希望的。弗洛伊德,其精神分析的基础在于人性的“病态”,因为他是医生,看到的都是“病症”,而荣格却是相反,他看到了人性积极发展的一面,因此原本关系非常亲近的二人行同陌路,而荣格也成了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家之一。他的原型(archy-type),梦的分析及从道家引进的人格成长理论(alcomy)皆成为超个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因为他们都是要将人带领进入积极的转化成长的道路上。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看到的是人的可能性及无限的发展性,当一个危机出现时,它总是帮助来谈着看到机会,而不受到危险的威胁与恐惧,有一个小故事正说明此点:有一个人有一次开车上山,由于天雨路滑,车子不小心滑出了路边跌进了山谷,他命大,并未摔死。当他从昏迷中醒过来,从车中爬了出来,他发现他完全无路可逃,叫喊的声音太小,没有人听得到,而他的车正卡在半山上的一大片树木中,他紧张万分,不知怎么办才好,急得眼泪直流,忽然他发现旁边有一片浆果。他渴了,也饿了,就摘了吃了起来,他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果子。他接着吃了许多。当他吃完之后,他整个人轻松了,自在了,意识也清醒了许多。之后他再仔细向周围打量,然后才发现在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极少人走过的小路可以通到上方公路。他就慢慢地小心地爬了上来,得到援助。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也是这样,没有一条绝望的路,人是充满了希望,如果我们愿意有希望的话。心理学空间j(QNAwL&S5w
心理学空间y:iix'R
结语心理学空间6bp!B&FZeOxH

bk9R-s$A6@ |a0 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是整合的,包容的,是跨文化的,是成长的,是积极有希望的,是激发潜能的,是有智慧的,是强调与关怀的,是认为宇宙间,世界之中一切的存在物是息息相关的整体的,是彼此尊重的。他认为在成长的道路上,人是无限的,有希望的,因为人是转化,是可以不断向前发展,向上提升价值、素质的主体。它接纳传统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法,如果它们能有用的价值,更甚的是,不仅用它们,而且超越突破它们的局限,不受框架,标准的束缚。它,是自由的。心理学空间F)P1D:p1F M1g
心理学空间,d|JJ3@RU1VqZ9ex
参考资料心理学空间6N6bsGv J&qE9O
心理学空间YD7wZ1Dy ^H
Boorsstein,S.(Ed.).(1996).Transpersonal psychotherap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Albany心理学空间s"m8d.X8~ yP;p

g @?+dXz?0 Hasting,A.(1997)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The fourth force.In Donald Moss心理学空间vx!Hm Q%k

ORLU1a ~5H+t+T0 (ed).Handbook of Humanistic and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New York:Prageger.心理学空间YCyu8u e!pM a

y)wl/\ Z yM q0 Scotten,B.W.et al.(Ed.).(1996).Textbook of transpersonal 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 N ew York:Basic Books.心理学空间dV/ehL^.Dg
心理学空间&yU;dZp#dJ7^
Suitch, A.J.(1996).The emergence of the transpersonal orientation:Apersonal
ub?]3w5A0 心理学空间0i'G8~f/A
Account.Journal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8(1),pp.5-18.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没有了 张宝蕊
《张宝蕊》
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整合(折衷)理论»

 张宝蕊


张宝蕊博士(Dr. Magdalena Lee) 学历:
美国心理研究院临床精神心理系博士
美国爱丁堡大学青少年心理辅导系硕士
美国富旦大学医疗心理辅导系硕士
台湾辅仁大学法律系学士

经历:
湖北省武汉市中德心理医院医护人员督导(2000-2001)
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防问教授及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2001-2002)
美国五行中医研究院兼职教授(1999-2000)
美国老人院娱乐及心理辅导师(1996-2000)
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研究员(1993-1995)
台湾乐仁社会服务中心主任(1991-1992)
台湾圣功女中辅导中心主任(1988-1991)
台湾圣功女中总务主任(1982-1988)

现职:
美国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教授、训练讲师、心理辅导及治疗师

荣誉:
美国Fordham大学及美国精神心理研究所最高荣誉毕业
美国Edinboro大学最佳研究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