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界定、类型
作者: 中国反校园欺凌网 / 5067次阅读 时间: 2022年7月03日
标签: 校园欺凌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d5h3k9A6R;aG,ME2a,B0一、校园欺凌的界定

6J-q$M v S6` K0

z:iVs"H)u,[^0校园欺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是发生在学校情境之中、一个或多个学生对另一个或多个学生故意施加的伤害行为,且对被伤害方的身体、心理、财产等方面造成了损害。在故意伤害性之外,另有两项特点使欺凌有别于一般的攻击行为,即力量不均衡性和重复发生性。前者指欺凌者通常在身体力量、人数、或人际关系等方面上处于优势地位,受欺凌者在受到欺凌时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换言之,欺凌是指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或处于劣势的一方进行的攻击,通常表现为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以强凌弱。后者指受欺凌者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性地遭受来自另外一个或多个他人的攻击。然而我国一些研究表明,重复发生性只体现在一部分欺凌事件中,可能并非不是欺凌的必备特点。

o2V$^[3tP6eRk i0

W$gY MX|I5d Z)R,n0二、欺凌的类型

P{ ^dg-|0~*b0

4`8LqgfB J L#a0对欺凌的类型有很多分类标准,如按照实施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欺凌(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和间接欺凌(关系欺凌);按照起因将欺凌分为主动性欺凌和反应性欺凌。此外,随着当代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也成为一种新兴的欺凌类型。心理学空间q pte3y.d

#n}l%H/na+T0(1)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心理学空间 B LD1ds.u5C"N&uAj

心理学空间'O0R!\VW;v i_ A

身体欺凌(physical bullying)是指欺凌者一方利用身体动作对受欺凌者实施的欺凌,包括打、踢、推、撞以及抢夺、破坏物品等。心理学空间 E&ehwd F6I%K

心理学空间 v,`;@w4e/v"n:_$JU

言语欺凌(verbal bullying)是欺凌者一方通过口头言语形式直接对受欺凌者实施的欺凌,包括骂人、羞辱、叫取外号、嘲讽等。

Vg"CLx n7n0

jO/ny@6XF5~0关系欺凌(relational bullying)是欺凌者一方借助第三方而对受欺凌者实施的欺凌,主要包括背后说人坏话、散布谣言、社会排斥等。心理学空间cUKUI3OK$v

心理学空间0W { lT E9z0v7kB x1x

(2)主动性欺凌和反应性欺凌心理学空间 j0YK/M&|$m9}.v

'h@[?] l)`r0这是按照欺凌者的意图进行的划分。心理学空间@+Pys;jz

心理学空间7y@js.M`

主动性欺凌(proactive bullying)是指个体在未受激惹的情况下对他人主动发起的欺凌,大多欺凌属于这种情况。与之对应,反应性欺凌(reactive bullying)是指欺凌者事先受到了被欺凌者激惹或挑衅。

t:CXI \7_%m#y1o-z0心理学空间/k]^7en

(3)新兴的欺凌类型——网络欺凌

C$l%wHM!X5c0

*V,j5t/nj0K1RM0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具有相对优势的个体或群体借助于现代网络交往方式或媒介(如短信、电话、邮件、照片/视频、聊天室和网站)有意实施的指向特定对象的可能产生持续性伤害的一系列侵犯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人肉搜索(Cyber manhunt)、网络诋毁(cyber-denigration)和骚扰(cyber-harassment)等。(关于网络欺凌,本站另有详细介绍)

#g \bgc,x\Q1R0心理学空间/rC+m|,D(BA

二、欺凌的直接参与者——欺凌者与受欺凌者心理学空间6o3['|![,^

7p2g#A@ C o0(一)欺凌者心理学空间0M{ r"`5SZ&u

心理学空间8J7B$NFK qn:{#g?

欺凌者(bully)是指那些在一定时期内经常或频繁地欺凌他人的儿童。在欺凌者中,又可分为欺凌者头目(ringleaders)、协同欺凌者(assistants),他们都实际地表现出欺凌他人的行为。心理学空间-Y,}`?rm4s.cOwp!m

心理学空间+H!fob `

欺凌者头目指带头发起欺凌,组织策划欺凌行为,并能不断想出新花样来欺凌别人的儿童。他们具有较高的社会认知能力,能够很好地认识并操纵他人的想法,但却缺乏移情能力,无法体会到他人所受的痛苦。

0cq)\$j6|H0心理学空间e$eO*b@A#m

协同欺凌者指积极主动地协助欺凌者捉弄、折磨受欺凌者的儿童。作为欺凌者的帮凶,他们在欺凌者发起欺凌时,就加入到欺凌事件中去。他们通常通过截住受欺凌者不让他走、受欺凌者被打的时候抓住他以免他挣脱等方式来帮助欺凌者。心理学空间W3Z'a2YvdI:[

"M FFF v4?#^|/_,H0I1D0概括而言,欺凌者具有如下特点:心理学空间 u w Y0r E|

F-F [i}i&zQw0年龄较大,身体较强壮,富有活力

AjQ'u;[V T#z.R0

!@5V!m.GE0多冲动,易被激怒,表现出攻击性的人格特征;

P2W4VY4?4`]_|l k.d0

lXA Z Y0移情能力较差,体会不到他人因自己的行为而遭受的痛苦;心理学空间4z2D s/z)v5Xxw

'QQ:WsTH hL-MS-L0通常持有与社会规范相悖的价值观,他们一般对欺凌他人的行为持肯定和认可态度,甚至偏激地认为,要想不被人欺凌,就必须去欺凌和控制他人;有的则把欺凌作为谋取同伴地位的手段,具有较强的支配欲;

(`mc @aj F"R0心理学空间-`U KgEdx#H

多受到同伴群体的拒绝,但也有自己的“朋友圈”。

yokE4s-a]$]vo0

|](se[Y~J-G!p0(二)受欺凌者心理学空间[)m`5cHQ/d3O:`

心理学空间x"c ?C.d(M(FA(P

受欺凌者(victim)是指那些经常或频繁地遭受他人欺凌的儿童,包括被动型受欺凌者(passive victim)和挑衅型受欺凌者(proactive victim )。心理学空间`[6Wu~+z

d7x Iq,HXR0被动型受欺凌者有时又被称为“纯粹受欺凌者”,指单纯受到他人欺凌而不欺凌他人的儿童。他们的特点是:心理学空间&PIIGr&v]+s}

tZ"@ E.H R&i0年龄较小,身体瘦弱或有某种身体缺陷或生理特点;

ao*luup7dy0

#Eex+zG&MU@KU V_0比较内向,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受到欺凌后易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挫折感,为抑郁焦虑所困扰。心理学空间Q GS6kPYEKm L6f

e.~5H0vu WH HJ&x|0通常具有某些消极的自我概念或自我认知,他们具有较低的自我评价,缺乏自尊与自信,表现出较强的自卑感;心理学空间z@ I3pFp

心理学空间W;t ZX6_U

同伴地位通常很低,缺乏人际吸引力,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退缩。

d[r M-Y} e.k*o1P o0

_#{|ASj"jRo0挑衅型受欺凌者指因为自己的挑衅行为而受到欺凌的儿童。有的研究者将其称为欺凌/受欺凌者(bully/victim),他们既会因挑衅他人而受到欺凌,又会欺凌比自己弱小的儿童。这部分儿童的特点是:心理学空间7o+t D)rya

心理学空间7I}m:?9rk'u-m&VK

一般身体强壮,做事武断,欺凌别人又常抱怨受人欺凌;

3mY0I&B,mm0

JMkt%G8A0对别人的反应十分敏感,神经过敏性大于欺凌者和纯粹受欺凌者;

.["_'y+l$NRi%s0心理学空间M;bW1qR'~s2n4bu

兼有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某些特征,如欺凌者的情绪性、冲动性与受欺凌者的敏感性;心理学空间,w&k_8|7{

心理学空间 z-r]r&Q+s-RnmpJ

社会悦纳性或同伴地位远低于其他儿童,最不受同伴的欢迎的。心理学空间X6j4o A5La!u~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校园欺凌
«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与校园欺凌
《网络欺凌与校园欺凌》
被欺凌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