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利己主义
作者: mints 编译 / 2008次阅读 时间: 2023年11月15日
标签: 伦理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h~3RfHQ[2`/X a

柏拉图的故事心理学空间4z-dc4m&h{

O*o@|1`w}0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里讲述了一个读者熟知的故事。牧羊人盖吉兹(Gyges)在追赶四处散开的羊群时,误入了一个洞穴,并且在泥板地上发现了一枚可以隐身的金戒指。于是盖吉兹利用魔戒进城隐身杀死了国王、夺取了王位,并与女王结婚。魔戒满足了他的每一个需求。让他如愿以偿。

z9^*Hm:Ka0


"\*ZBf2O"u!j"j7`0盖吉兹的魔戒The Ring of Gyges心理学空间yx+fT$j"n+o(^(F

w0wU;l\~Z3R0

6h:CW$@"tG9`$D0

/a2yu%O n4T,E]3C0许多人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教训是,人生而自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果我们手握权力,就可以为所欲为,我们总是会寻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不会关心自己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伤害。心理学空间.Cn7@NW-a+n^H

$p#nmF1R+|3}XPK2?m0不过,现实世界没有可以让人隐性的戒指,同样,文明社会中的人不会有绝对的权利。但这改变不了我们(自私)的基本动机。唯一能够控制我们的就是——如果我们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的时候,会不会遭受痛苦?心理学空间 k ]*E^w+a7p

:FB4BmQqji7r.\0
y]Q7lZx\ N m0心理学空间-in*s*X7p

心理学空间N%O @EU.F

心理利己主义

8Rl#OOts\0心理学空间E+p6O@dw:o

心理利己主义认为我们帮助别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信守诺言,也是为了取信于人。我们之所以不杀死敌人,因为担心有一天自己也会被干掉。无论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我们都想要同样的东西:尽量让自己活得更好。心理学空间:d2|lo'C2S

:Pf(fc*`$X?)]*V0该观点告诉我们,最终激励人类的只有一件事:自己的利益。同样,心理利己主义也允许我们不必总是出于私利——我们也可以通过取悦他人摆脱困境。当我们想取悦他人或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时,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会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心理学空间VOAlq:rU

'P pJ/A*JtDx0以上的各种动机都是为了自己最终能得到好处,这种好处相当于获得一些好的东西或防止坏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如果这个理论是真的,就不存在利他主义了。即,人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就不可能为他人造福了。于是,问题出现了,心理利己主义有何伦理意义?心理学空间~1Op"}4]/o5c?

dW'lv#zyn lZ1^R0心理学空间4JRGw bZ{4i

Y}G u2Jl@0心理学空间:} wkDa9iW*vLB"h

心理利己主义伦理心理学空间/G:YC nk[R*k C` Q(?)}u/|

心理学空间`U&\ F+@_

利己主义影响巨大,其含义的逻辑论证过程如下:‍‍‍‍

A S Q1k-\\0心理学空间tH+R)X"x C~D

1、如果心理利己主义是真的,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是利他的。

ofs0?f j8m0

q(d1]cQ z;fu9^02、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利他,那么利他就不是我们的义务。

&e EI0c:D;G`(r0心理学空间"lC:G.S4]

3、因此,如果心理利己主义是真的,那么利他主义就不是我们的义务。

:Y7[(P4_W*~7^(?0心理学空间f:se qR$DI

在第一和第二个前提条件下,第三个命题就是真的。‍‍‍‍‍‍‍‍‍‍‍‍‍‍‍逻辑推理令人震惊!如此的自私自利,如何破?心理学空间"D4bt-F y$f

%o T oC1hsu7m0伦理学家为了打破这个困局,发现了几个办法,例如,诉诸良知、将自我的利益扩大到他者的利益,以此来获得伦理上的平衡。尽管我们都不是圣人,但是完全自私自利的人也很少见,即,在心理利己主义的驱使下,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身上,让自己看起来的更好、更无私、更慷慨。

K@S w}j6GZ6_0

Tz:QXd}0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看起来很好的表象,是值得追寻的。这是因为当我们相信眼见为实的时候(即,通过利他来利己),表象就是真实的——也是符合现实的,除非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表象。心理学空间#\|!f6U:a"xr S8z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伦理
«世界精神卫生报告: 向所有人享有精神卫生服务转型: 概述 心理治疗伦理/法规
《心理治疗伦理/法规》
性剥削来访者的治疗师的心理动力»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