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书序及内容提要
作者: 施琪嘉 / 7410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8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由序及内容提要了解本书
TRf^K[8_0
q c o5i(iP)o0 主编 施琪嘉 曾奇峰 盛晓春 心理学空间 ~(gP5m*p!E!Y UI
外方主编 Wolfgang Senf Michael Broda 心理学空间:I| @O&d\
主审 肖泽萍 赵旭东 陈向一 刘天君 心理学空间I k p I!i n$}~h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 约180万字,2004年9月出版 心理学空间 r{'j:qh
《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编写说明
2C;U1Ab b*d)k2r/O"R0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心理治疗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这当然与国门打开、西风东渐大有关系。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这一行业目前在中国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以至于有人戏称其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说法当然过分了一点,不过国人越来越重视心理卫生的现象倒是有目共睹的。 心理学空间'\/` X*R'o v
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心理治疗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基础,而且需要长久的实践才能够使其技艺的或者是艺术的那一部分发扬光大。理论就不说了,事实证明,国外的许多心理学理论,对于中国的心理治疗实践同样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至于理论和实践如何链接,或者理论要做何种修饰才能够最好地适应其被应用的小环境,以及每个治疗师个人如何恰当地选择他的理论取向等等,这就属于技艺的或者艺术的那个部分了。值得高兴的是,对于这个部分,我们开始有了发言权。 心理学空间6`7F%DN-|&N!~H
二十年来,全国各个城市心理治疗领域的先驱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将二十来年的实战经验作一个总结,对每个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将他们的经验汇集成一个相对系统的教科书,则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我们的这本书,就是在做这种极为艰难的事情。当我们审视这本被修改、打印了若干次的样稿时,坦率地说,我们的满意多过失望。 心理学空间(X(I^1?y/`!b[+Y [
一年以前,德国埃森大学心身系主任、国际心理治疗联盟前主席、《心理治疗对话》主编沃尔夫冈• 森福教授(Wolfgang Senf)第二次来武汉讲学。在交谈中,他极力主张我们编写一本心理治疗的教科书。他的建议是,把我们已经有的专业文章以教科书的方式较系统地编撰在一起;对于没有涉及到的方面,可以直接翻译他主编的一本德文心理治疗教科书的相关内容。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后来在中国医药出版社王应泉社长的全力支持和鼓励下,这本书的编写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
R L mc+A&ZQ,E0 困难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是越是有成就的人越忙,为了拉这些人“下水”写书,本书的主编之一施琪嘉博士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从“公”“私”两方面施压,“软硬兼施”地把全国在不同领域采用不同方法从事心理治疗的一些专家组织到了一起。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这本书就有了一点书的模样。 心理学空间J'fw*wTi
由于该书的部分内容参照德国的《心理治疗实践》一书来写,因此国外的心理治疗部分主要为对德国的心理治疗发展历史和结构的描述。我们还增加了的美国俄亥俄大学心理系的张博士(Doris F. Chang )及美国太平洋心理研究生院(Pacific Graduate School of Psychology)的童慧琦、尤丽亚. 尚博士(Julia Shiang)所写的关于中国心理咨询现状、认知治疗和时限动力性治疗的内容。 心理学空间'a7FvF6F
由北京大学心理系钱铭怡教授和方新博士组织、受欧洲人类救助计划(HAP)资助举办的心理创伤治疗连续培训项目的部分内容也获准作为本书创伤章节而发表, 相信本书的一些或很多内容可以提供国内同行们参照、比较的机会 心理学空间7s)i,@Q%{ A1i0gd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本书的作者群中,许多人都参加过由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自1988年开始的较为系统的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德中心理研究院主席玛佳丽女士(Magarete Haaβ-Wiesegart),项目中方协调人万文鹏教授和赵旭东教授在前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为培训的组织、安排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许多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德国专家如海尔姆. 斯迪林(Helm Stierlin)、安姬. 哈克(Antje Haag)、托马斯.普兰卡斯(Tomas Plaenkers)、玛吉. 巴梦吉(Margit Babel) 等德方专家和一些国内专家徐韬园、杨华渝、钱铭怡等也对此项目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可以说,没有中德高级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就不可能有本书的诞生。故此,赵旭东教授在得知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欣然作序,钱铭怡教授对《中国的心理治疗现状》章节进行了认真而仔细的审定,并给予了具体而中肯的建议。
:C;^q2kf0 世界精神分析联盟亚洲区负责人、德国精神分析联盟(DPGT)主席葛拉赫博士(Alf Gerlach)及玛佳丽女士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并作序。特蕾莎•袁女士(Teresa Yuan)(世界精神分析联盟亚洲区前负责人)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具体的支持。 心理学空间4h\$X2Z%va%fZY
在精神分析章节中,承蒙桑德乐夫人的同意,我们收纳了前国际精神分析联盟主席约瑟夫. 桑德乐《病人与分析师》一书中的《移情》、《反移情》、《阻抗》的重要内容。得到允许,我们还采用了美国纽约城的罗宾斯先生(Dr. C E Robins)3年前在北京做国际精神分析培训时的一个病例督导案例,罗宾斯本人为拉康学派的精神分析师,他本人及一些法国的拉康学派的精神分析师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教研室主任胡佩诚教授、洪炜教授及成都的霍大同先生在中国开展了精神分析的连续培训项目,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心身医学方面,我们参考了德国弗莱堡大学心身系麦克.韦兴教授(Michael Wirsching)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南登昆教授合作的自 2002年来举办的国际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的内容,并将之总结成文。 心理学空间.y1d0KZ\"y Lk
我们希望这本书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呈现多学派的融合性理解的途径,这也是心理治疗时能让我们走向病人心灵的道路。
!?k!ph+N ]0 本书还要感谢很多人的无私的支持,如本书的主审肖泽萍、赵旭东、刘天君和陈向一均仔细地阅读了本书的初稿,并作了具体的指导;刘天君教授所写的《气功与心理治疗》、丛中教授写的《认识同性恋》、高天教授所写的《音乐治疗》、张海音博士所写的《森田治疗》和朱建军博士所写的《意向对话心理治疗》均是他们在总结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在总结中国文化和西方心理治疗理论之后结出的硕果。本书的编者如李晓驷、熊卫、徐汉明、李孟潮、方莉、陈一心等均诚恳地提出意见,使本书的许多思路在撰写过程中逐渐清晰;北京清华大学的刘丹博士对本书的一些内容和结构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犹如醍醐灌顶,使得我们在本书的后期修改过程中对一些修改点有了新的认识。 心理学空间"R9L1vX?FP'X
我们对所有上述对本书的产生重大影响的人们致敬,而且相信,本书的可读性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心理学空间2YjCD5P8s `
这本书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三分之一的内容,来自我们自己的专家的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深入思考。较其他教科书而言,这就多了几分本土化的味道,当然也增加了一些对中国现阶段具有具体心理治疗实践指导意义的内容。 心理学空间/WCTSM4R*I4R
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写一本完美无缺的书。除了时间仓促以及组织工作上有漏洞之外,我们自己的实践也还没有厚实到可以涵盖一切领域的程度。就像一个人的一生是成长的过程一样,我们希望这本书也会在不断的再版中逐渐变得完善。这是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我们已经上路的标志。王应泉社长说得好,我们将与本书一起成长。
*MG T} O\+Bd0 很多研究生对本书的无数次编辑工作付出了废寝忘食的劳动,他们是周娟、熊亚敏、王海峰、李晓晴、谭红、张宜红、卢林、旃培艳等,在此也一并谢过! 心理学空间z/BOp/C2\@%SX
编者 心理学空间uh8P;q:~-S(B,l\'RckS
2004-5-12于武汉 心理学空间2b\9@/U aaG
 

序一

心理学空间] Xb%dl `Js

2001 年8月,我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国际心理治疗大会“东西方对话”,也第一次了解到中国的心理治疗。我惊异地发现:在中国,这个专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规模。这次会议以后,我也成为了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的成员,而研究院在此之前所做的工作,已经为中国心理治疗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同行们在专业范围内的工作越来越独立和富有创意。那时我就想,如果能有一本中文的、与我和布罗达(Broda)合编的、关于心理治疗和心身医学的、全面介绍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教科书相似的大型参考书在中国、在不久的将来问世,岂不妙哉?随着我与武汉的同事施琪嘉教授和曾奇峰医生在武汉或者在我的城市埃森的交往不断加深,这种预感日渐凸现。 心理学空间l6{$B8y OC;t
我特别想建议的是,我们一方面应该认真介绍和充分肯定现存的每一种心理治疗流派,而另一方面,又不失时机地强调对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整合。其实,早在弗洛伊德时代他自己就曾经提出过关于整合的观点。他说,我们应该更多地将如“金子”般价值的精神分析与如“黄铜”般价值的暗示治疗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让更多从未接受过心理治疗人有机会获得心理治疗。
6Sz U\5Fq*g0 沃尔夫冈•森福
[ TL&YJ2u E&b0 二零零四年五月于武汉 心理学空间}3g,O9b(b-N

序二

心理学空间 f8YA;fk$l7Q9I

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文化和家庭格局的迅速变革对人们的心理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个人的心理危机使得公共卫生机构近年来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更加重视。精神科的床位数增加了,也建立了心理治疗病房和心理咨询设施,包括针对心理问题的热线咨询。
,C6`6E7Va|^:I W0 心理治疗学作为医学科学门类之一的地位也被认可。 心理学空间$E&h${;PMih
近年来,中国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积极努力改善对精神病人的治疗。 心理学空间]IG B*g+j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和德国心理治疗师之间的合作也为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中德两国不同治疗学派的代表人物共同组织了心理治疗的培训工作,并共同组建了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首次在中国举办了跨年度、连续性的心理治疗培训班。从1997年到1999年,依照国际标准进行培训。在中国,这也为另外的一些培训项目开创了先例。这本引人入胜的教科书也是上述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成果之一。
k:lp;rD^0 当我们作为心理治疗师工作时,我们同时也是复杂的治疗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既是中立的观察者,又是带有自己个人生活史的、能动的治疗主体。即使我们只是在有目的地使用“治疗手册”时,也要对治疗过程进行反思。我们虽然无法置身于患者的系统之中,但却是在和患者共同营造同一个系统。
(X3I0nQ q1y+LP0 从事心理治疗工作,我们不仅需要有关于人类发展和心理障碍的知识,也需要必要的关于情感的变化过程、内在心理过程、行为模式、互动模式和关于系统的知识。我们不仅应该能够把这些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病人身上,也应该能运用到我们自己身上。 心理学空间 O D(DP1Y1\
在这本书里,有一部分内容来自森福(Wolfgang Senf)和布罗达(Michael Broda)主编的德语的教科书。德国的心理治疗师介绍了不同的治疗学派,如精神分析,行为治疗和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概念和结合临床的治疗方案。中国的心理治疗师则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和治疗方案,其中不乏东方的哲学思想和活泼的传统基础。 心理学空间.il'YL*^ i Y t
治疗学派之间关于自己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的交流拓展了各自的的视野,因而是对心理治疗工作的极大丰富。 心理学空间5i p fcHt$T'X)a!lj
东西方之间的富有启发意义的对话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从东西方之间知识的交流中也产生出新的知识。在这方面,相信本书会提供很多启示。 心理学空间s _o2T3D
这本书的问世与中方主编们的辛勤工作和众多的合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 心理学空间*c&s-m+Z/]}
祈愿本书的读者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我们希望本书的内容能对各位日常的心理治疗工作有所裨益,有所指导。 心理学空间(r(e1u&vVgHI C
Dipl. Psych. Margarete Haaß-Wiesegart
A6J2[Gr;M8c ~*nf0 Präsidentin der Deutsch-Chinesischen 心理学空间F7sN0\]LC(N
Akademie für Psychotherapie
n-o3_1zo a"Kb0 德中心理研究院主席 心理学空间E-XST wgEn*Sq
玛佳丽 心理学博士 心理学空间]}M$mZ+t,[
Dr. med. Dipl.-Soz. Alf Gerlach
P%R0\ x7HN&eGAS0 Präsident der DGPT 心理学空间0onI#w2j_)g)k)O
葛拉赫 医学博士 社会学博士
Q$cP f9\ hY i0 德国精神分析联盟主席 心理学空间 I0U B/gn3N[
2004, 4, 5于德国

&M {9I#vKr3U V0

心理学空间~ M _f&d^-q
一座必要的桥梁――序三

心理学空间 Q$?7_#HAE| k

看了琪嘉、晓春、奇峰寄给我的书稿后,思绪万千,感想很多,以致花了不少时间考虑这篇序言究竟应该以什么为标题。后来,我觉得以该书题材、体裁和作者特点而论,引起本人联想较多的是它即将要起到的促进中西交融与新陈代谢的作用,故将序言主题定于象征性的“桥梁”之上。 心理学空间H'U u6d'aX{
20 多年来,在我们这一代心理治疗学的“爱好者”所看到的有关书籍中,有两种较醒目:一种是自说自话。此类书的作者特有主见,也许自觉实战经验也很丰富。无奈,因心理科学在我国长期受压抑,正规军奇缺,作者限于文献匮乏,而且缺乏与人平等交流,主要靠闭门编造。读此类书时,往往士气大受鼓舞。读者会减少对心理治疗学的畏难情绪,觉得心理治疗“不过如此”,进而增强献身于助人事业的意志与信心,甚至很快就会考虑自己也要出本书了。这些正面作用不可小视,多少人 ――包括我自己――都是从这里上路的。不过,不能一直只看此类书。心理治疗是“基于科学的艺术”。此类书的不足之处,是让我国的一些相关人员相对过早、过多地发展了“艺术”的一方面,而对应该与其他国家及其他同行共享、共识的科学基础注意不够。一些出国深造的同事在外面深有体会,我们怎么跟人家说不上话?当然,责任难以推给劳苦功高的作者,而在偏听偏信的读者。谁让他不去读万卷书,尤其是下面的第二种书呢? 心理学空间"qnn y:B8I0@'{C
第二种书是尽说洋话。本人1993年回国后,不久就因一篇文章洋味太过(如大量使用新名词和长句、从句,翻译别人文章不注意中文的信、达、雅,以及不知传统文化与传统势力的厉害),而被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老师写信奚落了一顿。这可能成为后来患上的“写书恐惧症”的原因之一。大家知道我老给别人写书中章节,却一直不见写自己的书。不过,比我勇敢的人不少,他们写了很多信息量极大的书。大家经常受到诱惑,买将回来却读得雾水一头。我也常做这样的读者,不过,同时自认为非常能够理解作者的初衷与苦衷。谁让前者不自己去读原著,害得人家舀外国饭来给你吃?要宽容些,西餐有时也不好吃。有些作者自己都还食洋不化。
,T!v uf7](a?0 上述两类书很重要,却不够看了。我们应该给大家提供尽可能多的书,让大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现在这一本,是在以上两种极端中冒出的一种混合模式。新颖之处至少有以下几点: 心理学空间 l4j%T t @
第一,翻译与新创相结合。以前少有国外的大名家愿意让中国同事一边翻译原著,一边写自己的东西加在同一本书里。这本书一部分为译文,原著来自德国,原作者多系国际知名、资深专家。他们了解、信任中方同事,除了转让版权供翻译成中文,还拱手让出空地,供中国的年轻同事同台联袂演出。翻译过来那一部分本身容量已经很大,读者可以领教德语国家――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凭什么可以在心理治疗领域长期雄踞高处,自成体系。 心理学空间\m7u Q jg'h)T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中西合璧。写译文以外其它内容的中国同事,多数都是受过系统培训的中年心理治疗师,其中不乏留学海外,回归后又有国内实际工作经验的学术带头人与骨干。写成的章节,凝聚了他们理论与技术操作两方面的心得体会。本书发起人和主创人员多数与“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有关,是项目的中方教员或骨干学员。作为主持该项目的中方协调人,本人自然对从项目中涌现出来那么多有水平的“活跃分子”感到非常欣慰与自豪。建议读者借此机会考察一下,他们这一批人是否真的如外界评论的那样,通过国际化的培训乃至留学经历,已经将国外成功经验、成熟技术很好地移栽在中国土地上。 心理学空间[c)ze/]*d?
第三,内容全面,参考价值大。既往教科书,以及相当于教科书扩充板式的文献,重在介绍操作性理论与技巧,大家不太容易找到一些交叉边缘性的文献。诸如伦理、法律、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这样一些相关领域,在我国一直没有进入心理治疗讨论范围。本书从欧洲同事和中国同事两个角度都对一些话题给予了关注,使其“较有文化”,不再像供匠人应急用的操作手册。
$K.D$}YJ}0 以上印象皆是看了书稿后有感而生、而发。本人一直担心,由于国内学术创作、传播、培训-证书制度等方面的缺陷,一些人误认为心理治疗是一种很容易学会,而且可以随意解释、发挥的手艺,将其通俗化、庸俗化了。另一些人看不下去,硬要把它托举在象牙塔尖上,出力不讨好。改善这种“因贫致病”景况的方法应该是提供大餐,营养越丰富越好。本书尝试的就可以算一种。 心理学空间ak*pwD`(i K;L
广大读者最后评价如何,现在还难说。如果多有些挑剔的读者,反而是作者们的福气,说明读者群高明了,还肯对本书感兴趣。我本人对它能引起大家兴趣是有信心的,而且盼望着能有第二版,中方人员话语更加有份量的第二版。
Xh5uEV0 赵旭东
wd-bvJO0 2004-5-7于上海

9^go&Y%k:C3P1V0


#s\r`k r0 编委

心理学空间CF:K9\U6D6B

外方 心理学空间YNu+o[.m*YK!]
Lawrence M. Brammer、rMichael Broda、rDoris F. Chang、rReiner W. Dahlbender、rFriedrich-W. Deneke、rMatthias Elzer、rSteffen Fliegel、rKurt Fritzsche、rAlf Gerlach、rEdgar Heim、rArne Hofmann、rSven Olaf Hoffman、rW. Knauss、rRainer Krause、rFriedhelm Lamprecht、rA. Mueller、rTomas Plaenkers、rUwe Prudlo、rHans Reinecker、rDirk Revenstorf、rCE Robins、rC Christoph Ringer、rCharles Edward Robins、rGerhard Schuessler、rJohann Schweiz、rWolfgang Senf、rJulia Shiang、rBernhard Trenkle、rMargarete Haass-Wiesegart、rTeresa Yuan
tF My4Hu;j0 中方
&Q(\5s}0h*p0 蔡转、陈向一、丛中、方莉、高天、胡佩诚、李孟潮、李小龙、李晓驷、李晓晴、刘丹、刘天君、卢林、马向真、桑志芹、盛晓春、施琪嘉、苏晓波、谭 红、童慧琦、肖泽萍、熊卫、徐汉明、徐沙贝、吴和鸣、易春丽、曾奇峰、张海音、张建军、张宜宏、赵旭东、朱建军
;rq+a\ mwz0 编校小组
}4C;p6Tg f0 周娟、熊亚敏、谭红、王海峰、李晓晴、张宜宏、卢林、旃培艳、张严国、文莎、尹莹、蔡转、毕好生、江辉

目录

心理学空间W4u b)fx2N Z


(t.w)rw-NAL0 第一篇 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学空间Xvr fd:@+T:M
  第一章 心理治疗的定义(Wolfgang Senf & Michael Broda) 心理学空间,EYj^,zk+T;y W
  第二章 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 心理学空间]6qLLR p!h'_,\&f8Gu
   第一节 德国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路线(Michael Geyer)
Q2Tsl@$Jm0    第二节 1945年后德国的心理治疗(Michael Geyer)
:?rgqni0    第三节 中国的心理治疗发展历史(李孟潮) 心理学空间S/X*Ak2J/x
  第三章 心理治疗服务的机构
&c v.jp1L0    第一节 德国的心理治疗的服务系统(Reiner W. Dahlbender) 心理学空间_3m*w-bn/q
   第二节 中国的心理治疗服务体系(施琪嘉,李晓晴) 心理学空间+\ eDf4lJ
  第四章 心理治疗师的个人成长 心理学空间lx.mQ7pQ7d
   第一节 治疗师的个人体验与督导(熊卫) 心理学空间eWH~~U
   第二节 治疗师的耗竭现象(方莉 施琪嘉 陈立荣) 心理学空间]b(~v6V!Q8| T8{
   第三节 伦理学与心理治疗的关系(陈向一)
'X:T/K-M ?0    第四节 心理治疗中的不当行为(施琪嘉 张宜红) 心理学空间 zR&g-zr_ x[*_*g
   第五节 巴林特小组(Kurt Fritzsche)
f6v6Dc qN~0
4gv4WSCIJi0 第二篇 理论基础
i4~CB c:IC0   第五章 心理治疗的科学基础 心理学空间K7x{6W@KC4V
   第一节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Friedrich-W. Deneke)
`O-]7`-Y)l2u0    第二节 神经生理与脑功能的关系(Friedrich-W. Deneke) 心理学空间\!O!Q.]^ X~8I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观点(Rainer Krause) 心理学空间6~ YP]#f
  第六章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学空间%_-v_+W\N;`'W%a^
   第一节 经典精神分析学(马向真) 心理学空间%P1m[$MgIf
   第二节 个体心理学说与分析心理学(马向真) 心理学空间0]0Thf;J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马向真) 心理学空间 DV2f I|/W2n QoX
   第四节 艾里克森的心理史学与精神分析(马向真) 心理学空间/lkcZQ
   第五节 精神分析学中的客体关系理论(熊卫)
?3| X{q;}1Z0c_0    第六节 生命周期理论(Matthias Elzer) 心理学空间G3}_DUo
   第七节 中国精神分析者对精神分析元心理学的探索
~&T3Ak's0     一 精神分析:内驱力、客体关系和主体化(曾奇峰) 心理学空间!g4YJ;~h2j.Wi2bi
    二 力必多的转移与分配(苏晓波) 心理学空间}7EjzF&chL!v|3uz n
    结语:精神分析能否成为心理治疗的主流(施琪嘉) 心理学空间.kM0E W T%@"N
  第七章 行为治疗理论(Hans Reinecker)
Ua R,l }0SO7{/q0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基础和发展 心理学空间(F(avlWW
   第二节 对于行为治疗作为变化过程-阶段模式的治疗
GK]:z`V-A.\S0    第三节 行为诊断和行为分析
VM!F4j c0   第八章 认知治疗理论(童慧琦)
!g;MY+w3o/V$y0    第一节 认知治疗 心理学空间Ik@0xFJI
   第二节 认知概念化(Cognitive Conceptualization) 心理学空间*T)n%VD-M1H1BrW.S

v4FqNlQ0 第三篇 诊断 心理学空间1S Ve Nn
  第九章 心理动力性诊断与操作(Sven Olaf Hoffman)
L@;BZ&\%H5m"m0    第一节 理论背景
BO GU.E1]0    第二节 轴的概念以及操作
9L;Xz4Rn@m0    第三节 诊断:OPD访谈 心理学空间&D!L |S v t?
   第四节 OPD的应用
v,j_/a&O"Y;?B1I0   第十章 行为治疗性诊断 (Steffen Fliegel) 心理学空间euweq
   第一节 行为诊断的特征
\V @ NBlonE${~0    第二节 行为治疗的诊疗过程
]cS u1c0    第三节 问题分析――行为治疗的核心 心理学空间8s+W.[m|0c:H
   第四节 行为诊断的方法
h7yerc"mn'h8OX8v0    第五节 行为治疗诊断的治疗检验
OG qd*V0    第六节 评估的方法
nsT2|1m*QRTU Hy0    第七节 诊断过程中的治疗关系
Q?C Xw/EZ2k K0
5J6? F,te0 第四篇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 心理学空间O0G FUN9rJ3@
  第十一章 精神分析的设置性概念、意义及操作 心理学空间1]!J E GN
   第一节 心理治疗设置的作用及意义(李晓驷)
Q0CThy*g%M Ol0    第二节 治疗室的选择和布置(李晓驷)
;|/k)i1['I$cb`b7K0    第三节 如何预约(李晓驷) 心理学空间?Oj"`7u T K3T"q"Z
   第四节 治疗时间的安排(李晓驷) 心理学空间Z2{&o SYz`
   第五节 电话与设置(施琪嘉) 心理学空间B"Xa-bz-|l
   第六节 吸烟与设置(吴和鸣)
/])L'J"S5Y3~;N}0    第七节 合理收费(李晓驷) 心理学空间.qh-[ ?)C8Fv&|/rM A
   第八节 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李晓驷)
d H-L o:pQ"^-~0    第九节 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安全感(丛中)
6D.sAT-uQK0    第十节 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心理动力学分析(曾奇峰) 心理学空间:|B2l&zI#E2JL D7[h
   第十一节 对来自病人的邀请和馈赠的处理(李晓驷)
Qp1BIZ8W/iHl0   第十二章 初始访谈(李孟潮、Teresa Yuan) 心理学空间C.n\XxG
   第一节 初始访谈发展简史
&S;]c*k3edc0    第二节 初始访谈的任务 心理学空间h;w A ta'[@3?
   第三节 访谈过程
|$KEIeIJ^o0    第四节 有关初始访谈的其他问题
g5J6IP4L"o7X0    第五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病史 心理学空间xL{ S*de$_t
  第十三章 精神分析实践中的常用概念 (Joseph Sandler) 心理学空间JV~&~?4o~
   第一节 移情 心理学空间/V4y,EtpG m
   第二节 反移情 心理学空间*d$_|zjX;Y)B
   第三节 阻抗
'O/`Z+_!uoT0    第四节 心理神经症的防御机制(Alf Gerlach) 心理学空间 WQ/a.}l
  第十四章 治疗案例 心理学空间{jxc Hs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李小龙)
*?d:l^8Y4lP"X,U0    第二节 地狱里的孩子兵(CE Robins) 心理学空间vR.@ ^E9_:d fda/B
   第十五章 时限动力性心理治疗(Julia Shiang) 心理学空间iv6Q2Q6j"NE
   第一节 概述
]/XT"N2P"a2P/y0    第二节 两个心理动力性原则
*m Qe)V2?-Y0    第三节 咨客的选择标准
8za.k0WoUhJ5N0    第四节 对于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取向的人的考虑:TLDP在中国城市中的应用
@:meI ]V)~|0    第六节 TLDP的培训原则:创造体验性练习的重要性 心理学空间by@$e"F,~

6gL/|;H[O`,O]5`0 第五篇 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
Wo;r)L `I XD0   第十六章 行为治疗 (Hans Reinecker) 心理学空间M_t8~8\9Y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方法 心理学空间r `8v7Z.?z*mSJM
   第二节 行为治疗:使用和观点 心理学空间 Mn$c OH0UwE;s
  第十七章 认知治疗(童慧琦)
6M7^"Lm$q;G F1wKE)j(Tx0    第一节 认知治疗的原则
v,M)nw1}kh.O%n0    第二节 常见的认知歪曲与相应的合理反应 心理学空间}mQm-MFSj@
   第三节 常见心理障碍的认知模式
z@,H\3? o2_'T!pa4?0    第四节 治疗技术及例子 心理学空间@q5ZD:l"A;q
   第五节 认知治疗的疗效及适应症 心理学空间/C\?K(iG F/s`h1F7] X

6|RW6rW0J0 第六篇 催眠治疗与催眠 心理学空间b7Pns'O Y R-@
  第十八章 催眠治疗与催眠(Uwe Prudlo, Bernhard Trenkle, Dirk Revenstorf) 心理学空间OCSDyq
   第一节 概述 心理学空间#SB(l){P,^
   第二节 迷睡现象 心理学空间%cHI$e7z(y
   第三节 催眠治疗-迷睡现象的应用
y8X F$SwY)O7D:P0    第四节 暗示性与迷睡深度
S x+rF!D)` c0    第五节 解释模式 心理学空间oQ$Q9[ iId-z3j"lL
   第六节 迷睡诱导 心理学空间"_5N!x.cM'Q@
   第七节 治疗应用、禁忌症、副作用
*|5V{7i oY0    第八节 效果 心理学空间'A6w,BAm3`
   第九节 经典与现代催眠 心理学空间4_O!?\"}n.I-Vi
   第十节 催眠分析 心理学空间.G-M3b^m
   第十一节 催眠、行为治疗及其他治疗形式 心理学空间U!u ]$MS
   第十二节 催眠、自主训练、放松和意向图象形成
|B8P3A+EH0s`pbL2p0    第十三节 自我催眠
l)?Y@.Z%|0    第十四节 儿童的催眠
5Xu/?:hl0    第十五节 结论
] e2m4rtu%mD"O0 心理学空间5?YfD7fet+e#k
第七篇 家庭治疗(盛晓春、陈向一)、集体治疗(Lawrence M. Brammer ,Matthias Elzer)
;{c7qLoNyH0   第十九章 家庭治疗
^)`,qW*N+o0    第一节 家庭治疗的历史与发展(陈向一) 心理学空间/D)j ^0zxd5Mn,O
   第二节 家庭治疗的主要流派(陈向一) 心理学空间bF,@4AA%g9B#C4T
   第三节 家庭治疗的准备与规划(陈向一) 心理学空间(@6`[[/wt
   第四节 家庭治疗(陈向一)
2KWjCM ONo3S0    第五节 系统式家庭治疗(盛晓春)
!Eyo~1r|9^0    第六节 鲍温(Bowen)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易春丽 钱铭怡 章晓云)
7v G*y ])| `0    第七节 结构式家庭治疗(张建军) 心理学空间iU&e ET |(t8L"o'v
 第二十章 集体治疗
O$])?$Z$Sb0    第一节 集体心理治疗简述 (Lawrence M. Brammer))
3N}4@3L[}/Gg@0    第二节 对集体治疗的研究和探索 (Lawrence M. Brammer))
,s.g*p @ PW.X0^0    第三节 集体心理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Lawrence M. Brammer)) 心理学空间$K4s`#B2Y p0C3va-f r
       集体治疗的动力学理解(Matthias Elzer)
%h3hqQ1}k0    第四节 住院式集体动力性的心理治疗(A.müller,W. Knauss))
8F"o`^q'pe0    心理学空间QM%W2w a!fK
第八篇 其它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学空间 G^9\\ VN
  第二十一章 音乐治疗(高天)
6K7? ~ }+Z0    第一节 音乐治疗学的定义
{"ZOX-iK0    第二节 音乐治疗的基本理论
1B&U GY@ vI B0    第三节 音乐在治疗中的基本功能作用 心理学空间A^YPy"srr7B
   第四节 音乐治疗的层次 心理学空间~aro j3W+j7u EQ
   第五节 音乐治疗的方法
/p"n0mL%S"~9MS2\0   第二十二章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朱建军) 心理学空间E,HoOn8~x
   第一节 意象对话的理论 心理学空间[ n6WTZG'G
   第二节 意象对话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空间%N0Lt4O7SZ!P+E
   第三节 象征性意象的分析 心理学空间D%ak1Q#B9R(m#Ps
   第四节 治疗关系与意象
,o'C)H!JdG6w0    第五节 应用意象进行人格分析 心理学空间(C"xJz8p{
   第六节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的阶段 心理学空间%ch1{$] c"jn
   第七节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的评估 心理学空间{!NPstA"Z5y8Z
  第二十三章 创伤心理治疗 心理学空间h h r;\V-C#FU&tua
   第一节 创伤的心身过程 (Arne Hofmann) 心理学空间t0I9K0sbaR Y7J
   第二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谭红,施琪嘉) 心理学空间^ | o${4N @^&v
   第三节 眼动脱敏再加工 心理学空间Ms1cN^};p:z ecPE&z
  第二十四章 森田治疗(张海音) 心理学空间-n8O#s*aT.UU;aqQ
   一、森田疗法概述
5q9W$y WMY0    二、森田疗法的理论
j jKr:K4n^0    三、住院森田疗法的操作方法 心理学空间3jRrbro
   四、门诊森田疗法
TY&C4DC8c/N0    五、森田疗法治疗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实践 心理学空间 |^q;f;j%\r:Z
  第二十五章 气功与心理治疗(刘天君) 心理学空间[)cE(p9_+{/chN
   第一节 什么是气功 心理学空间 F4nI pJ
   第二节 气功的基本操作
q(?)P-`b5Tw0    第三节 气功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心理学空间$g)yd-I.kz&t
   第四节 气功如何应用于心理治疗
%xG'^0e._n'H3k+q @0   第二十六章 整合性心理治疗(Edgar Heim Christoph Ringer) 心理学空间n1i!m4i;r&`?
   一 问题指导治疗的历史和地方发展 心理学空间.Y{-s!V!v c
   二 POT的主要标志和教育替代 心理学空间j | XRj
   三 教育设置 心理学空间E#rG9to
   四 总结
&o-Gk)W0~!y!b~5x g0
YkDM8ci"b0 第九篇 症状:如何治疗 心理学空间 Yp%J9p w
  第二十七章 焦虑:症状、诊断、分类、治疗(李孟潮) 心理学空间'|DE3C5g:v~d%p.SB-n|
   第一节 概述 心理学空间W%Z1jAqg"Z
   第二节 关于焦虑的不同理解(李孟潮, Tomas Plaenkers) 心理学空间z1KMl)N2b
   第三节 治疗案例(李孟潮,朱志先)
eUd9a*Rh4cY0    第四节 焦虑的特殊类型考试焦虑症(Alf Gerlach) 心理学空间P]m:k!aK}
  第二十八章 心境障碍(徐沙贝) 心理学空间D6KS-l~ wYB9LM
   第一节 历史
7XC,^a:^b0    第二节 抑郁的理解
/_.j$_6F/R/}}&qw0    第三节 躁狂的心理动力学理解 心理学空间M1_BMSHluT8x5M
   第四节 症状及诊断
5qS1F.N4o0    第五节 抑郁障碍的治疗(徐沙贝,朱志先)
3X8S:A1r,o*I7v0    第六节 双相障碍的治疗
s|\ [A7|0   第二十九章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辩证行为治疗及动力性治疗(DBT)(童慧琦,施琪嘉) 心理学空间.r6n"kZ9Ei*n2xFV
   一 边缘性人格障碍定义
u!{fh1t+Z0    二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因学--生物社会学理论模式:
8{ ~%K ch!E0    三 辩证行为治疗的几个重要特点: 心理学空间S4I{ D&jvT
   四 治疗形式: 心理学空间y"r(z)ld!}:c&I+K
   五 治疗目标与策略: 心理学空间H}t-Y-`h w
   六 心理社会技巧训练 心理学空间e1J4P$Y#I#S r5Y{L
   七 治疗师的咨询与督导:原因与方法 心理学空间&Z7Z aVW? OA4L
   八 治疗师的特征 心理学空间8gF8` Bi$~uf
   九 辩证行为治疗的疗效 心理学空间OL| DE*F Gj
   十 在其他文化设置中应用DBT及其他
f yK Jq-DE0    十一、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动力性治疗(施琪嘉)
}?4f9B|0   第三十章 精神分裂症 心理学空间8[gV ]W0fm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动力心理学解释(熊卫) 心理学空间NN O,a C2N(QM1E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熊卫,朱志先) 心理学空间hTVQ,z6W7qt
心理学空间 v;B+D8v\7Z
第十篇 心身疾病 心理学空间&Y z.Ac"w-OM
  第三十一章 心身疾病
g N)eMNt0    第一节 概述 心理学空间)WMr!_MNJ
   第二节 各论 心理学空间7ZZS+?b(H c2C
    一 进食障碍(施琪嘉、王海锋、旃培艳、St.Herpertz、A. Franke、W. Lennerts、M. Zielke) 心理学空间1e2v?0hL;E[ Pp
    二 心脏神经症(李晓晴 施琪嘉)
D9z8Vi8M] FF'I0     三 肿瘤疾病(张宜宏 施琪嘉)
!u^:XU.~I1g0     四 儿童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DHD)(卢林 施琪嘉)
Zk%EqRQ7c0     五 心身疾病中的医患关系及其诊疗过程―以疼痛为例(施琪嘉) 心理学空间y#b{ I7o3@:F
    六 卒中后患者的心理障碍和治疗(谭红 施琪嘉)
F W6\].Mb i8U:Q0     七 支气管哮喘(杨渊) 心理学空间^^9c3@uf k7G

;}nOz(^ @]0 第十一篇 特殊问题
nGdu l DS0   第三十二章 儿童及青少年之心理治疗(杜亚松)
"~ @l`tum`p0    第一节 儿童心理治疗的原则
xM6| [ \}F0    第二节 多萨治疗 心理学空间'wtD/E[a~$k
   第三节 感觉统合治疗
hRrsAJ(bE0    第四节 游戏治疗 心理学空间 i6J|$N:P$ni]
   第五节 沙游戏的历史、理论与临床应用(易春丽 胡佩诚)
zKO]#r6^{R0   第三十三章 儿童性虐待及其治疗(徐汉明)
1A`q ]L`g0    第一节 概念 心理学空间&|A!}aS(l*p&F)\-w
   第二节 儿童性虐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 心理学空间p4W.h\YwrMcl
   第三节 儿童性虐待对受害者心理活动的影响 心理学空间$w-L1~I.nY5l
   第四节 影响儿童性虐待严重程度的因素 心理学空间6I!R-cH-j0Jm9P5TH3o
   第五节 儿童性虐待的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空间`q|k1Ia8KC|2b
   第六节 儿童性虐待受害者的治疗 心理学空间*h v(`I3Y
   第五节 儿童性虐待侵犯者的治疗
1sIr{e)R4s0   第三十四章 性与性障碍( 徐汉明 丛中) 心理学空间JQ"@;fr4`Eev*d#SQ
   第一节 性与性功能障碍(徐汉明)
-rLVwR0     一 人类的正常性欲
u8^-_5|;N0_7QS0     二 人类性反应周期
I`/_(m7iQ0     三 性功能障碍 心理学空间.XUA?xA(R'R
    四 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心理学空间1@ t7P4uHMj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徐汉明)
$? ~"X1q{*j3v0     一 性身份障碍
D{ k!{zL;Gq0     二 性偏好障碍
@ X'_m)k!P0     三 其他性障碍 心理学空间V)eL?2Y)X1@p#R
    四 性心理障碍的治疗
;x!{3}It0    第三节 认识同性恋(丛中) 心理学空间2\a7Cv*| lu$S
     一、什么是”同性恋”
7{CF5z#LT-A0      二、有多少人属于”同性恋”
.Ox,|i-Q,]s0      三、““同性恋”的成因 心理学空间6^*s"S0H V'x
     四、对”同性恋”认识的历史演变 心理学空间 nB ^)DM
     五、”同性恋”是正常人的行为方式吗?
;NPj3B2~0      六、“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p2o!E}-{E5~zE0      七、“同性恋”去病理化的问题
y0T?2Q2H/E;f2|ui0    
&T*^)g'm5J0 第十二篇 相关政策与法规 心理学空间4Tn2n,^(Rzd
  第三十五章 心理治疗的职业培训 心理学空间Ku\*G\ B$n&^
   第一节 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要具备哪些条件 心理学空间Wr T2n7@

5_9OrpF0k'f0 附1: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心理学空间d})Msq
附2:心理咨询员等级考核认证办法 心理学空间Or y gw
附3: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职业综合专业能力考核办法(咨询员级别)
b8S3Y(}3{K~r0 附4: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职业综合专业能力考核办法(咨询师级别) 心理学空间i6ha1pqd I
附5: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职业综合专业能力考核办法(高级咨询师级别) 心理学空间'Y5t.|v;Lp
附6:心理创伤和EMDR培训标准 心理学空间#wQ1Q!A5@3q
   第二节 德国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介绍 心理学空间 R`/C&Xq6S
附1:汉堡大学的心身培训
K@ \[?&R^0 附2:在不同的保健范围里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活动 心理学空间*A1o8n.hTp(D*a
附3:初级保健中的心身医学 心理学空间h$ux%{WS1U"q
附4:理论课表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病人与分析师》内容提要 第一版序 书序
《书序》
尝尝《精神分析简史》的味道 第三章 精神分析简史»

 施琪嘉

施琪嘉 教授
医学博士,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武汉市心理医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精神分析学组华中地区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得德国对外学术交流基金(DAAD)留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及获得国家教委对外学术交流基金留学奥地利茵斯布鲁克(INNSBRUCK)大学。



微信公众号:人人江湖


施琪嘉老师的微课
微信扫码报名

创伤30讲



真正的疗愈,是内在小孩的成长




精神分析入门60讲